书城教材教辅学生提高作文能力的方法
47975800000021

第21章 学生提高作文能力故事推荐(11)

103.《西游记》的故事

《西游记》是中国的一部很受读者欢迎的古典神话小说。近些年来,根据它改编的电影、电视连续剧、动画片,更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小朋友们的欢迎。提到《西游记》,有哪一个孩子不会立刻想起那个武艺高强,会72般变化,能腾云驾雾、降妖除怪的孙悟空呢!有谁会想不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孙悟空三借芭蕉扇,孙悟空大战牛魔王等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呢!

《西游记》虽然好看,可是今天,当我们学习了文化知识以后,我们就知道,这些天兵天将、妖魔鬼怪,都是人们幻化出来的,是不存在的。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而断定,《西游记》完全是作者编造的,因为根据史书记载,历史上真的有唐僧去西天取经这回事。

在1300多年前,即我国的唐朝时期,有一个男子姓陈,出家做了和尚,他的法名(即出家后的名字)叫玄奘。玄奘是个很喜欢钻研经书的人,在长期的苦学中,他学到了不少知识,并逐渐成为一个颇有名气的僧人。

我们知道,佛教的起源地是印度,后来有一些印度僧人来到中国,这样就把佛教带到了中国。唐朝时期,佛教进一步在我国流传开来,从朝廷的官员,到普通百姓,信佛的人很多。有一天,唐朝皇帝召见了玄奘。他对玄奘说:“虽然佛教从印度传来已经好些年了,可是还没有一个中国僧人到印度求取过真正的经文,你是否愿意去一趟印度,为我国取回真经呢?”

玄奘一听,非常高兴。他对皇帝说:“我也非常想去佛教的故乡,以便学习更多的知识。我立誓,不取回真经,决不回来。”就这样,在公元627年,玄奘独自一人,从西安出发前往印度取经。印度虽然在我国的南边,但因当时交通不便,却不能直接南下,而必先西行绕道而行。

向西去的路程是漫长而艰难的,一路上不是荒漠戈壁,就是高山野岭。当时没有火车、飞机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只能靠双脚走。玄奘历尽了常人难以想像的艰难,比如,有时几天没有水喝,有时十多天才翻过一座雪山,经常遇见野兽、强盗等。但玄奘的意志非常坚定,他克服各种困难,一直向西走。

经过了四年艰苦的跋涉,玄奘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在那里,玄奘学习了佛教的许多经典,成了一个博学的高僧。公元645年,玄奘满载着从印度取回的经卷,返回了唐朝的都城长安。玄奘的归来,轰动了朝野,长安城的百姓倾城而出,迎接玄奘的归来。

玄奘的印度之行,不仅促进了中印文化的交流,而且为佛教在我国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玄奘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开来,并且越传越神奇。到了16世纪中期,有一个名叫吴承恩的人,在大量民间流传的玄奘取经故事的基础上,经过加工和整理,就写出了这部脍炙人口的《西游记》。

104.《聊斋志异》的写成

在中国古代,有一本很着名的奇书《聊斋志异》。为什么说它是奇书呢?因为这本书讲的不是真事,全是幻化出来的神仙、鬼怪、狐仙的故事。可为什么这样一本纯粹是幻化的书,竟能成为一本名着,并获得劳动人民的喜爱呢?这,可就要从此书的形成过程说起了。

清朝时,有个读书人叫蒲松龄。蒲松龄十分好学,读了许多书,十来岁就能写一手好文章,是个很有才华的人。长大后,蒲松龄就想参加考试。因为若考得好,他就可以当官,为国家百姓出力了。

可蒲松龄连考了几十年,也没被录用;相反,那些没才能、家里有钱有势的人,却靠送钱、送礼、拉关系,被录取了。

蒲松龄很失望,他感叹道:“这个社会太黑暗了,像我这样正直、有才能的人,只因为穷,永远也不可能被官府重用。”他已暗下决心,要写一本书,来控诉这黑暗的社会。可是假如直接在书中写出官府的腐败,必定会招来牢狱之灾、杀身之祸。为了避免这种恶运,蒲松龄决定:借用神仙、鬼怪、狐仙等不存在的东西,来隐晦、曲折地反映黑暗的现实,痛斥官府的腐败。这样写来,官府就找不出直接的证据来治自己的罪了。

蒲松龄在一个村子里住下来,边教书,边写书。为了搜集材料,一有空,他就带着席子、烟叶,拎着茶水,来到村旁的大路口。每逢有人经过,蒲松龄就招呼道:“老乡,坐下喝口水、抽袋烟,聊聊天再走吧!”而在闲聊的过程中,蒲松龄则听到了许多新奇的故事和传说。

晚上,蒲松龄就把听来的奇事记录下来。逐渐地,一本写满稀奇古怪故事的书就完成了。由于蒲松龄的书房名叫聊斋;又因书是一部“志异”,即记录怪异故事的书,所以蒲松龄就将书命名为《聊斋志异》了。

105.《一千零一夜》的故事

《一千零一夜》是古代阿拉伯民间故事集,里面的故事早在1200多年前,就开始在阿拉伯民间广为流传了。到了400多年前,这些故事才被汇集成书。后又被译成多国文字,深受各国读者的喜爱。而书中的许多故事,如《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的神灯》等,都已广为世人熟知了。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大意是这样的:在古代印度和中国之间,有一个萨桑国,它的国王叫山鲁亚尔。有一次,山鲁亚尔发现王后和奴仆们在一起狂歌、纵饮、胡作非为,不禁大怒,就把王后等人全杀了。

从此之后,山鲁亚尔就变得非常厌恶女子,并决心报复。于是,他每天娶一个女子来过夜,第二天就把这个女子杀死。这样连续过了3年,国中的女子不是被杀,就是因为害怕逃跑了。可国王不管这些,仍然命令宰相给他找女子,以供他虐杀。

这一天,宰相遍寻民间,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女子,非常忧愁,就唉声叹气地回了家。他的大女儿山鲁佐德见状,走上前来问道:“您为什么发愁呀?”

宰相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叫山鲁佐德,小女儿叫敦亚佐德。宰相知道山鲁佐德知书达礼,通晓历史和民间的许多道理和故事,就把烦恼说了出来。

山鲁佐德说:“父亲,我愿意牺牲自己,去拯救别的女子。你就把我嫁给国王吧,我也许可以设法活下去。”

父亲不忍心这样做,可经不住山鲁佐德的劝说,只好答应了。临别时,山鲁佐德教给妹妹一个计策,随后就进宫了。一见到国王,山鲁佐德就哭了起来。她说:“您能把我的妹妹传来,让我和她做最后的话别吗?”

于是,国王就派人把敦亚佐德接来了。敦亚佐德见到姐姐后就说:“姐,再给我讲个故事吧!让我们高高兴兴地消遣掉最后一夜。”

山鲁佐德说:“我非常愿意,但不知国王是否允许?”

国王原本心神不定,不能入睡,听到姐妹俩的谈话,很感兴趣,就答应了。因为山鲁佐德讲的故事实在是太精彩了,国王听得很入迷,所以他就让山鲁佐德接着讲下去。就这样,山鲁佐德连续讲了1001个夜晚,共200多个故事。

后来,国王终于被感化了。他悔恨地对山鲁佐德说:“我从前乱杀人是错误的,从现在起,我再不这样做了。”

从此,萨桑国就走上了和平、幸福的道路。

106.司马迁忍辱负重写《史记》

司马迁(前145~前87?),字子长。他出生于一个史官世家。其父司马谈在汉武帝时任太史令,他利用汉初以来收集到的各类历史文献,着手写一部史书,去世前嘱司马迁完成其未竟之志。司马迁少怀大志,以着史为己任。

司马迁青年时期四处游历。所到之处,他考察风土人情,参观名胜古迹,访问耆老故旧,收集整理资料,扩大了胸襟和视野,增加了对社会现实的了解。

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着作《史记》。不幸的是,司马迁着书后的第七年,遇到了“李陵之祸”。这一年,李陵兵败匈奴而降,司马迁因替李陵辩护而触怒了汉武帝,被下狱治罪,受了宫刑(即阉割)。这是司马迁一生中的重大事件,对司马迁的生活、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李陵之祸加深了他对社会的认识,使他认识到统治者的残忍和世态炎凉,决心“隐忍苟活”、着书雪耻,使《史记》成为他的“发愤”之作。

受宫刑对司马迁来说,是一种难以忍受的侮辱,是对司马迁精神和肉体的无以复加的摧残。但司马迁是一个有抱负、有远见、有血性的人,他有着非同一般的生死观。他赞赏的是那些能够隐忍一时、成就大业的历史人物,而瞧不起那种浑浑噩噩、庸庸碌碌的人。他认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这种崇高的生死观常常反映在《史记》里。司马迁高度赞扬了陈涉和蔺相如在生死关头所做的抉择;至于像韩信受辱于恶少年,伍子胥面对楚王的缉吏所表现的隐忍退缩,司马迁也是赞同的。因为大丈夫抱有命世之才,正当暂忍一时之困辱,以图日后之功效;他还以一系列历史人物遭遇苦难后发愤着书的事迹鼓励自己。

受宫刑后,司马迁以他的非同寻常的生死观,顽强地与黑暗邪恶势力抗争,完成了这部伟大的作品。

107.《史记》与史书

凡是了解一点中国文化的人,没有人不知道《史记》这本伟大的历史书的。说到《史记》的伟大,我们必须从它的作者司马迁谈起。

司马迁生于2000年前,他的父亲是一个史官。史官是当时一种很小的官,职责就是替国家编写历史书。在父亲的影响下,司马迁从小就念了许多书,长大后,他接替了父亲的职位。

有一年,正当司马迁开始着手编写一本新的历史书,即《史记》的时候,一件非常不幸的事却降临到了他的头上。

原来,朝廷里有一个很会打仗的将领,叫李陵。可有一次,在和敌人作战失败后,李陵竟然投降了。皇帝非常震怒,下令把李陵的全家都斩掉。朝廷的大臣们见皇帝大怒,都不敢替李陵的家属说情。而正直的司马迁却站出来说:“天下无常胜的将军。李陵是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投降的,假如不杀他的全家,李陵定然会乘机逃出敌营,重回朝廷。”

尽管司马迁说的是实情,可皇帝却不许人冒犯自己。于是,司马迁被处以宫刑。宫刑就是割去人的生殖器的刑罚,是当时最残忍的一种刑罚。受此刑的人,大都不肯再活下去。可是司马迁却忍受着众人对他的羞辱,顽强地活了下去。因为在他的心目中,还有一项更重要的事要去完成,那就是写完《史记》。

在司马迁55岁时,《史记》完成了。第二年,司马迁悄然离开了人世。因此,可以说,《史记》是一部凝聚着司马迁全部理想、精神、血汗和生命的巨作。

《史记》的伟大首先在它的内容上。《史记》从远古时代的黄帝记起,一直记到司马迁生活的年代。它跨越了漫长的3000多年的历史,记载了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难怪有人称《史记》是一部精彩的百科全书呢!

第二,《史记》真实、可信。历史书最宝贵的地方就在于尊重事实,这是许多写历史的人都很难做到的。可是,司马迁和他的《史记》却做到了。

第三,《史记》也是一部精彩的文学作品。司马迁博学多才,他在《史记》中为读者塑造了许多生动、精彩的历史人物。

108.《红楼梦》与文学的光辉顶峰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史上辉煌的巨着。作者通过写以贾府为中心的四大家族人物的活动,涉及到整个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领域的种种斗争,从而展现了封建社会各阶层人物活生生的情态。

作者曹雪芹(1724~1764),字梦阮,号雪芹。他出身封建官僚世家,少年时家道衰落,青年时家庭又面临灾变,沦落成破落户的飘零子弟。曹雪芹30岁以后开始写《红楼梦》,经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约于40岁时写成前80回。

《红楼梦》通过对以贾家为主的四大家族衰落过程及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的描写,曲折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不可避免的灭亡命运,表现了作者反抗封建制度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作者是通过塑造一系列形象来显示这个主题的。作为一代文学大师,曹雪芹在形象塑造上,显示出了精湛的功力,为我国小说艺术的长廊增添了系列式的典型人物群体。《红楼梦》全书共有400多个人物,其中主要人物都面貌各异、形象鲜明。更主要的是作者成功地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两个封建叛逆者的形象。这两个反封建反理学的艺术形象,达到了时代的高峰。

在艺术方面,《红楼梦》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传统,在典型人物塑造深刻、反映现实社会深广、结构工巧、文学语言的诗情哲理、艺术构思的精湛缜密、故事情节的优美生动等方面,都达到了时代的高峰。所以说,《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臻于成熟的标志,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顶峰。

109.《红楼梦》的写作

《红楼梦》是中国的一部古典名着,它不仅塑造了上百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而且写出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繁华的顶峰走向没落的全过程。《红楼梦》的语言极其丰富,书中的人物对话、环境描写、故事情节的安排,也达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高峰。被人们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

《红楼梦》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是和它的作者曹雪芹的身世与创作态度分不开的。

曹雪芹,清朝人。他出身在一个名门望族,他的曾祖、祖父、父亲,都是与清朝皇室有很亲密关系的人。当年清朝皇帝康熙6次下江南,有5次都是住在他们曹家。由此可见曹家受皇帝宠幸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