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提高作文能力的方法
47975800000004

第4章 学生提高作文能力理论指导(3)

古人说,做学问有三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梦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只要我们用心探索,锲而不舍,也一定能像古人做学问那样,达到第三重境界,寻求到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5.提高学生写作热情的技巧

目前,作文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作文意识差,缺乏写作热情。学生的作文意识差,包括两个方面:心理意识差和操作意识差。

心理意识差主要指的是学生从内心深处怕作文,未能把作文视为一种积极主动的创作活动,而是把作文视为一种精神负担。操作意识差是指学生在不情愿的情况下作文的,学生作文往往是在老师的逼迫和压力下进行的。学生缺乏作文的热情,就会对作文产生逆反心里和厌倦情绪。

心理学表明:“热情是掌握个人整个身心,决定一个人的思想行动基本方面的情感,这种情感往往发挥着一种动力作用。”由此可见,写作热情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怎么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呢?

积极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

缺乏观察能力是学生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的主要原因。他们对作文有畏难情绪,问题就在于老师闭门造车,采用老旧的程式化作文教学模式:教师命题、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教师评讲。

这种教学模式重课堂指导轻生活实践,作文教学和学生生活严重脱节,久而久之学生便没了写作的热情,甚至产生厌烦心理,他们怎么会主动去观察生活提笔写自己的见闻和收获呢?又怎么能通过自己的笔墨来表达喜怒哀乐呢?

在作文课上学生很压抑、又很无奈,他们被老师紧紧控制着,只不过是给老师打工的伙计,他们逆来顺受,很少有自我书写生活和表达情感愿望的权利,他们只能被动地带着老师的题目在老师的逼迫下苦苦寻找素材,他们只能在不情愿的情况下给老师写作文,作文在这里成了一种差事。

在这样的情形下学生写出来的大都是套文、套话,那里还有什么新意?这样的作文模式不是“情动而辞发”而是文题先行化的典型。

作文指导方法单一套路化,学生缺乏生活实践与积累,写作内容与学生生活脱节,学生只能根据教材“读写结合”套范文,要么生搬硬套,要么照猫画虎,要么改头换面应付差事了事。他们对周围的自然景物、人文历史、风土人情以及现实生活等观察甚少,印象模糊,一切都觉得很平常。

因此就缺少了素材,变得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了,久而久之学生便没了写作热情。从观察入手,学会观察的方法,掌握观察技巧,养成随时留心观察的良好习惯,勤于观察就会有无穷无尽的写作素材,学生就有了写作的热情和愿望,就会变被动作文为主动作文。

(1)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

自然景象中的日月星辰、风霜雨雪、江河湖泊、花草树木、季节更替都是观察的对象,内容十分丰富。学生好奇心里特别强,对这些自然现象感兴趣,如果积极引导他们观察这些自然现象,可以使他们的生活充满无限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比如,下雨下雪天,大人们都急着往家里跑,而小孩却喜欢在雨雪里玩,他们尽情地打水仗,堆雪人、掷雪球,即使弄得满身是泥水,浑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也毫无怨言,这在大人的眼里是不可思议的,而对小孩确实他们最大的快乐。教师可以根据小孩子的心里,在下雨、下雪、起雾、刮风、下沙、日出、日落的时候有意识地带孩子观察,以此来激发孩子的写作热情和欲望。

(2)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

学校阶段的作文主要是以写人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写自己熟悉的人,写自己身边发生的事,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写人记事的作文似乎有固定的格式,学生模仿能力极强,他们往往借助已经学过的课文进行套写,不须费时耗力,只在原文上改头换面,稍加变动就可成文,这种作文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而他们身边有很多熟悉的人和事却懒得去写,久而久之学生便学会了偷懒,学会了套写。

说套话、写套事和改套文,成为学生一大能事,这种现象不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要结合课文学习,培养学生随时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的良好习惯。课上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训练,课下要求学生应用课堂上所学的观察方法,注意观察自己身边熟悉的人和事。

写人记事一定选取最能反映人物精神品质的典型事例来突出人物形象,注意多角度地观察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以及当时的心情,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下来。

写景状物先要对事物进行仔细观察,要抓住事物特点;观察要及时准确,做到有重点,有顺序。有连续性,注意随时做好观察记录,写好观察日记,为以后作文提供素材。

积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学生就有了想写念头,就会写出一些较好的文章。

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作文素材

叶圣陶老先生说:“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社么程度,才会做成社么样的文字”。叶老的话十分精确地阐明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生活多姿多彩,生活中有无穷尽的说不完写不尽的人和事。这就要求教师们要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发现和寻找作文素材,把作文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1)和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读写结合:一是把学习课文与劳动实践结合起来。如学完课文《种下一行太阳花》后,要求学生每人自己种一株自己喜爱的花草,把种花草的过程,要连续观察花草的生长过程,注意花草的生长特点并以日记的形式写下来。二是注重课文学习与口语交际实践结合起来。

比如,在学习《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的第二课时,以《我爱家乡的XXX》为话题,运用本课的写作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口语作文训练,先是小组说,然后有条理地写下来,再指名选读,集体评改。这样读写结合,学以致用,以此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效果很好。

(2)与节日活动结合起来

现代社会节奏很快,一年中有很多节日与学生有关,把作文训练与重大节日活动结合起来是一种很好的形式。

比如,“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到了,要求学生感恩母亲,亲手为妈妈做一顿拿手的饭菜,祝福母亲节日快乐,然后在把做菜的经过和当时的心情写下来,真是一举两得;植树节中把植树的场面写下来。

“六一”国际儿童节是孩子们一年中最快乐的日子,同时也是写作的好时机,事先让学生带着观察的眼光过“六一”,节日后再把那欢快的场面写下来,稍加修改就是一篇好作文;在教师节到来之际,孩子会给辛勤的老师献上一束鲜花或制作一个贺卡祝贺老师节日快乐,或写一篇短文,以此来表达对老师深深的敬意。

抓住重大节日进行习作训练,学生就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了,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为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可以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把开展活动与作文训练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体验生活,感受生活,通过习作的形式描述生活。

让学生参加自己最感兴趣的活动,做他们最乐意做的事情,获得最深刻的感受,这样学生就有了想表达的愿望,就有了想写的念头,也就有了写作的热情。只要他们乐意去写,写出的东西才有真情实感让人觉得真实可信。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适合学校开展的活动有很多。语数课前可以让学生制作教学用具;手工课上可以组织学生搞制作、缝沙包;劳动课上可以教学生绑拖把、做椅垫;美术课上教学生办手抄报,出黑板报;班会课上开故事会;体育课上开展竞技比赛等都在可写的范围之内。

学校组织的各种大型活动也是学生写作的好素材,这样把活动的开展和习作训练有机结合,学生就不愁没有作文素材。有了习作的材料,明确了习作的方向,学生习作的热情和愿望就会不断提高,学生就乐意动笔,也就能写出内容具体,情感真实的好文章。长期以往,学生对写作就会产生兴趣,写作的水平也就会不断提高。

在课内外阅读中积累作文素材

厚积才能薄发,素材就需要在平常的生活和学习中积累,如果一个学生头脑中素材储存量少,就感觉没话可说,没东西可写。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作文素材,从而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1)课内从课本中积累素材

语文课本中所选编的那些文质兼美的课文都是学生积累素材的好原料,特别是那些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文章更是学生学习写作的优秀范文,为此,要积极引导,严格要求学生多读、多抄写、多背诵课本中的一些妙语佳句和精彩片段。

从中学习好的写作方法,然后再仿照课文的谋篇布局,写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短文,并试着把长期积累的优美词句用到自己的习作中,这样学以致用,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化作习作练习的素材,并运用到习作练习中,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进行了习作练习,真是一箭双雕,学生感兴趣,有热情,愿意做,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2)课外阅读古今中外名着积累素材

根据“课程标准”对学生课外阅读量的具体要求,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在班级长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把课外阅读与课内作文练习有机结合起来,从课外读物中获取有益精神营养和众多的习作素材,并通过习作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真挚情感,书写自己的喜怒哀乐,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当阅读通话《白雪公主》时要求学生怀揣爱憎分明的心境,惋惜白雪公主命运的悲惨,痛恨其后母的邪恶,庆幸的最后获救;阅读《水浒传》体会英雄的执着无悔,感受激烈的战争场面;阅读《西游记》欣赏孙悟空嫉恶如仇的直率与坦荡,领悟师徒四人患难与共的真情,感受西天取经的艰难和遭受的磨难。在学习阶段,教师应帮助学生的选择一些有益身心的、难度适中的名着,按一定的速度进行阅读,从中获取作文素材,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3)阅读自然科学书籍来积累素材

充分利用寒暑假等课余时间阅读自然科学书籍,可以开拓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作文的视野,弥补学生课内知识不足,积累大量的作文素材,激发学生作文热情,锻炼和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满足学生发表欲

叶圣陶说:“写作的根源是发表。”从古至今写文章就是为了让人看,小学生也不例外,“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不想出名的人是没有的。每个人都有名利思想,这是人的本性,小学生也不例外。

每个学生写出的文章都想得到别人的夸奖,更想发表在报刊上,获取成功的喜悦,正是这种想要发表的欲望,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的巨大热情,每当学生写出了好文章,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赞许,他就产生了成就感,有了成就感,学生写作的热情就会更加高涨。

(1)积极鼓励写作

积极鼓励学生写作,积极主动地给学生争取发表的机会。通过发表作品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为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满足学生发表作文的欲望,给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主动与一些少年报刊或杂志社约稿,为学生发表作品提供平台。

(2)开展作文比赛

开展作文比赛,办好“班级优秀作文展”。每学期都定期在班里举办优秀作文展,以便鼓励大多数同学,从而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这样就使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使全班同学的写作热情得到空前高涨。

总之,作文教学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人格,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为出发点,按照学生习作的规律,采取适合学生的方法和手段,大力开展各种活动,彻底根除那种“文题先行”和“重课堂指导,轻生活实践”的作文理念。

彻底改变“教师命题、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教师评讲”的程式化教学模式,大力提倡“情动而辞发”的作文教学方法,从观察入手,学会观察的方法,掌握观察技巧,养成随时留心观察的良好习惯,变被动作文为主动作文。只有这样学生作文难的瓶颈就会彻底打破,作文教学的前途才会光明无限。

6.运用评价提高作文能力的方法

长期以来,作文评价一直是困绕广大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一直是广大语文教师既为难又无奈的话题。有的教师,尽职尽责,辛辛苦苦给学生们的作文左批右改,写上大段的评语,再给上分数或等级,学生或心存感动,认真拜读,或只关注成绩,之后,无论是评语、分数、等级,都渐抛脑后,教师的辛劳付之东流。有的教师因时间、精力等原因,对学生的习作只草草圈划一、二,给个成绩应付过去。

学生的作文评价,多多少少成了语文教师不得已而为之,学生又从中获益甚少的一桩苦差事。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必须转变原有的评价观念,以全新的眼光审视学生的作文。对学生作文的评价,也应使用人文性评价、激励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