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完善学校规范化管理的体制
47976000000004

第4章 学校管理体制(3)

加强党组织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统一领导,建立由党组织统一领导的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思想政治工作体制,并由党组织协调、检查、督促各部门思想工作计划的落实。宣传和执行党的有关教育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党员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教育科学等业务知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组织师生员工,努力完成学校教育、教学任务。

密切联系师生员工,经常了解他们对党员、对党的工作的批评意见,维护师生员工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党员和全体师生员工自觉抵制不良倾向,坚决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性,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监督党员切实履行义务,保证党员的权利不受侵犯。

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和培养,做好经常性的组织发展工作。

做好统战工作,发挥民主党派成员在学校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做好党外有代表性、影响较大的知识分子的工作。

(3)关于校务委员会的咨询作用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有条件的学校要设立由校长主持的、人数不多的、有威信的校务委员会,作为审议机构。虽然《决定》并没有要求每一所学校都要设立这样一个机构,只是说“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成立,但这一机构的作用不可忽视。就这一组织的构成而言,这里强调三点,一是由校长主持;二是人数不多;三是组织成员有威信。在具体的实践中,各个学校的做法不一,如有的学校的校务委员会是由那些有责任感、有一定教育工作经验和有一定群众代表性的教职工和干部组成;有的学校则是由学校党政主要干部和资深的有威望的教师组成;有的学校则是由学校党、政、工、团、队、群的负责人及有代表性的骨干教师组成。校务委员一般由学校教职工选举产生。就这一组织的性质而言,它是一个决策咨询和审议机构。校务委员会审议讨论学校重大问题,为校长的决策提供各种参考和咨询意见,校长在校务委员会中处于主导地位,校长要主持校务委员会的讨论与审议,并拥有最终的决策权。在这个意义上讲,校务委员会是一个智囊团,可以弥补校长个人智慧、才能的不足,协助校长进行重大决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避免或减少失误。有人认为,学校的最高权力机构是校务委员会,校务委员会讨论学校各种事务并做出决策,这是对校长负责制的误解。

(4)关于教职工的民主参与管理

校长负责制是一种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如果不以雄厚的、坚实的民主集中制为基础,校长负责制就会变成空中楼阁。因此,在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同时,必须树立教职工是学校主人的思想,积极创造条件,调动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创造性,建立健全学校”的民主管理制度。学校管理过程中,调动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学校管理的渠道很多,其中,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学校实行民主管理的重要形式之一。实践证明,教代会是教职工行使民主权力的机构,是教职工发扬民主、参与学校管理的基本形式,只要校长积极支持,善于引导,教代会就会成为校长的强大后盾。学校要对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作用、职责、权限及其运作方式,做出相应的规定,充分发挥它的应有作用。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基本功能是审议学校重大决策、监督学校领导和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等。

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主要职责有:

听取校长的工作报告,审议学校的办学方针、发展规划、年度工作报告、学年工作计划等,提出意见和建议;校长应定期向教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倾听代表的呼声,听取并充分尊重代表们的意见和建议。

审议教职工聘任制、结构工资制、岗位责任制、教职工职业道德规范、教职工纪律要求、奖惩办法等学校重大改革方案与各种规章制度。

审议有关教职工生活福利的重大事项。

评议、监督包括校长在内的学校领导干部,可以提出表扬。批评和奖惩建议。

接受党组织的领导,支持校长工作。

此外,许多学校在管理实践中还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鼓励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形式与措施,如有的学校采取“校长信箱”、“校长接待日”等形式,广泛听取广大师生员工对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学校管理改革的意见与建议;有的学校吸收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参与学校行政管理,授以“副校长”或“校长助理”的职衔,这些教师代表或学生代表可以直接参与学校行政会议,代表广大教师和学生,参与学校决策;有的学校设立“咨询建议奖”,鼓励教职工献计献策;有的学校建立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分工联系制度,深人基层,摸清情况,及时研究处理;有些学校还设立专家咨询(顾问)委员会、社区合作委员会、家长委员会等等,吸收社会各界的办学智慧,争取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共同把学校办好。

(5)关于校长负责制的初步评价。

实践表明,校长负责制是一个较有成效的、符合我国学校实际的学校管理体制新格局,对提高办学水平与教育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实行校长负责制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①校长负责制的特点是责任制和内行领导,实质是责任制,精神是分层管理、个人负责,责、权、利统一。这样做有利于增强校长及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在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中的作用,使校长一班人团结协作,使用自己的办学权,提高管理效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②有利于发挥学校党、政两方面的职能作用,党政分开,各司其职,在党组织的政治思想作用支持下,更易于建立起学校行政管理系统的权威。同时,又为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③可以减少管理层次,做到集中决策,统一指挥,层层落实,各司其职,提高效率,避免政出多门、无所适从,减少互相推倭、拖拖拉拉等现象的发生,使得奖惩分明,责、权、绩效与利益挂钩,从而极大提高管理效能。

④有利于贯彻民主集中制,把高度的统一集中与广泛地发扬民主结合起来,把个人负责与体现集体决策的校务委员会以及体现民主管理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充分地使用领导指挥权力与切实的群众监督结合起来,从而增进教职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与创造性,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整体推进教育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促进学校持续发展。

但是,实行校长负责制并不是一贼而就的事。目前,我国以校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尚未完全推广开来,已进行改革试点的地区和学校,学校和校长的办学自主权尚未完全到位---教育行政部门依然直接干涉校内事务,并没有把学校所必需的决策指挥权、人事权、财政权等下放给学校,导致学校无法自主办学,校长无法自主管理。因此,校长负责制的实施与完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新的世纪里,仍然需要在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探索,锐意创新,理顺各种关系,解决各种矛盾,全面推进以校长负责制为核心,包括教职工聘任制。

教职工岗位责任制、学校内部结构工资制等在内的学校内部管理综合改革。

实行校长负责制的条件

(1)转变管理观念.树立现代管理意识。

(2)通过教育立法.保障制度改革实施。

(3)转变政府职能,确保学校自主办学。

(4)健全职能机构,强化民主管理体系。

(5)加强干部培养,提高校长素质。

校长负责制的本质特征与实践特点

自校长负责制成为我国中小学的内部领导体制以来,一定程度上领导者的职责统一、学校的自主权扩大、组织管理的层次减少、党政关系的良性发展一配套制度的深化改革,使得中小学教育呈现出喜人的生机和活力。因此,我们有必要准确把握校长负责制的本质特征、认真总结校长负责制的实践特点。只有明确了本质特征和实践特点之后,我们才可能更科学地进一步探索优化和完善校长负责制的策略办法。

校长负责制的本质特征是:校长负责制的核心是校长全面负责,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和行政首长,校长在学校里拥有最高的决策权和指挥权。而领导学知识告诉我们,一个组织的领导机关,其法定最高决策权力集中在一位行政首长身上的领导体制被称一长制(即首长制)。因此,校长负责制从本质上而言是一种首长制或称一长制。进而,有几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一是校长负责制作为一长制有何优缺点,二是中小学领导体制为何选择本质上是一长制的校长负责制,三是实行校长负责制要注意什么问题。

我们知道,一长制具有的优点是:权力集中,责任分明,行动迅速,指挥统一,冲突较少,效率较高,易于考核优劣:

同时可以有效地防止推诿扯皮,消除或减少窝生没有个人意志,不负责任的现象。然而,一长制也有其缺陷:由于一个人的知识、能力、精力毕竟有限,加上监督机制可能不完备的原区,容易产生专断指挥,导致对问题处置欠周详,尤其是决策上的失误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这种体制适合于速决性、执行性、事务性、技术性、纪律性的领导活动。校长负责制作为一长制同样具有这些优缺点。与一长制相对应的是委员会制,其优缺点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正好与一长制的优缺点相反。中小学校为何选择校长负责制作为其领导体制呢?

这是受中小学校的性质所决定。因为,中小学校在教育系统中是属于基层组织,学校教育的大政方针已由党和国家确定,主要是一些行政性、执行性、业务性的工作,许多事情需要“速决”,因而适宜采用本质是首长制的校长负责制。由此看来,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体现了体制的本质特征和学校的性质特点相统一。但是,鉴于校长负责制本质上所固有的弊端,我们有必要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来弥补,通过保证监督、咨询审议等途径促其进一步完善。

校长负责制的本质特征与实践特点

校长负责制自推行以来,至今已有20多年的实践历程。

20多年来,她有效地解决原有体制弊端、积极地克服自身缺陷、不断地成长和成熟起来。在这个历程中,也呈现出了自身的一些突出特点,值得很好地总结和完善。

校长负责制是一种有效行政的领导制度。校长负责制作为行政首长领导责任制的一种具体实践形式,能够较充分地体现科层组织在管理运作中的某些优势,尤其是组织权力、个人责任与管理制度的效能可以得到充分体现和发挥,这特别反映在解决我国过去多少年来难以消除的党政不分、以党代政、职责不清的管理弊端方面。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根本的一点是还行政权力和责任于学校行政负责人,使校长拥有较大的权势,来迅速解决由文化大革命时期延续下来的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的各种不良习性与松散现象,体现出了立竿见影的管理效率。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学校行政领导人的权力与职位、决策与指挥、领导与责任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实现了统一。

校长负责制是一种精英治校的领导制度。随着校长负责制的实施,一批真正有才华、有胆识、懂教育、懂管理的领导人材逐步得到选拔任用。体制的改革为他们在较大程度上解除了思想顾虑,排除了干扰;上级教育行政机关对一批优秀校长的放权与授权行为使他们能够当家作主,自主办学,保证了他们能够通过实施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充分实现自己的办学思想与主张,提高了办学水平,办出了学校特色。

校长负责制是一种有利于学校厉行改革的领导制度。校长负责制使一批校长能够依法用权,借国家各项事业改革的东风,针对校内的干部使用、工作考核、员工聘任、教学改革、科研管理、教师激励、行政运作、制度建设、勤工俭学等工作,大刀阔斧地进行某些改革。尤其当一些教职工因受传统管理方式与观念的影响对改革有抵触情绪,或者不能理解,不能预期改革效果而犹豫彷徨的时候,校长可以毫不犹豫地依法施展行政权威,运用奖惩手段,发号施令,保证改革计划的贯彻执行。

校长负责制是一种可以实现高度集中统一的领导制度。

校长负责制本质上是一种个人负责制,最高行政首长对诸种管理要素拥有决定权与支配权,可以把某些一时具有消极限制作用的决策主体之间的工作关系简化到最低程度;允许政出一门、策出一人,有利于对组织实施准军事化或半军事化的管理,推动组织工作的高度统一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这对克服组织的内讧、内耗和松散混沌状态,把员工群体培养训练成为一支思想统一、步调一致、纪律严明、作风硬朗的工作队伍较为有效。

现代校长负责制是一种民主化的个人负责制。从党和国家颁布的各项教育法规与政策来看,中等以下学校实施的校长负责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长制,而是相对开放的、具有现代特征的一长制。学校党支部与教职工代表会议在学校管理方面的监督和参与活动对行政领导工作有一定的制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