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校德育美育体育的规范化管理
47976200000010

第10章 学校德育的管理(9)

集体主义观念的形成,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学雷锋、为集体做好事的活动,天长日久地坚持下去,对于形成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有决定性意义。

(3)、在新的形势下,社会主义理想教育显得更加迫切需要。这是因为在这个时期,学生们对资本主义世界发达的一面和我国社会落后的一面看得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更加清楚。因而在青少年中产生了对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疑虑和实现共产主义的怀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对青少年进行有成效的方向道路和理想的教育。

(4)根据社会的发展,我们还应从前瞻性的意义上,及时发现德育内容的新的增长点,拓展德育内容的新领域。例如: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准备教育、环境教育等。

讲究科学的德育教育方法

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问题,是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中一个亟待解决产问题,学校进行德育教育,要讲究科学性,要围绕德育教育建设的基本目标,贯穿在所有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中。

(1)理论教育法。学校德育,重在建设,从怎样做人育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平出发,分阶段、分层次制定出理论教育的长远目标和具体方法步骤。小到中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大到高等学校马列主义基本课程,都体现出充分的理论方法,但是理论教育方法并不是空洞的,单纯的,灌输的,而应该是与讨论法、辩论法、案例法等形式的结合,应该是生动活泼的,学生喜闻乐见的,让学生在愉快的理论教育中得到道德的升华。

(2)集体活动法。组织各种有益有趣的活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是多年被德育的实践所证明过的有效方法。

(3)行为践履法。引导学生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活动去,在服务与社会的同时,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如,最近几年共青团中央,国家教委共同倡导的大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就是行为践履法的最好例证。

(4)情感体验法。有计划,有目的组织学生到艰苦的环境中去生活,如参加长途拉练,参加劳动,在贫困地区过暑假等活动,使学生亲自体验生活的艰辛,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此种做法无论国内国外都普遍受到重视和欢迎,搞得最好的是日本。

(5)利用课堂学科教学进行德育渗透法。课堂教学是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对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无论哪个年级,都必须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意志品格,促使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根据年级的不同特点,利用教材联系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认知程度、状况,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进行文明礼仪和传统美德教育的渗透。如,历史课教师结合爱国英烈的悲壮事迹,进行生动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语文课采用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激发情感、领悟道理。教师通过文中的人、景、物、事,把学生引入美的境界中,使他们产生共鸣,在感情感染下,油然乐其乐,悲其所悲,爱其所爱,憎其所憎。其他各学科也要坚持“文道统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一德育渠道的作用。

(6)创设校园文化环境,浓厚德育氛围。俗语说:“近朱者亦,近墨者黑。”环境育人,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形式。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学生高尚品德和文明习惯的养成。基于这一认识,学校德育管理要坚持抓好校园文化活动。如:每周一次的升降旗与晨会;每周一次的团队活动;每周每人为集体或他人做一件好事;班级每月召开一次主题班队会等。另外,学校充分利用广播、板报等媒体宣传校内好事新风,抨击不良习气。还有学校、班级的国旗、校训、班训、名人名言、警示牌统一制作统一格式,统一张贴。校园花草树木要修剪整齐、排列有序;校内卫生保持洁净,环境优雅等。

构建校内外德育网络,形成“三位一体”德育体系

少年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生的长期的过程,必然受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各方面的影响,这三方面的因素相互联系,学校德育管理要努力创造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的德育条件,形成德育网络,这对学校德育工作成败至关重要。

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实现整个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同时相互补充,有利于增强德育的整体效益。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不仅占领时空不同,而且在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上也各具特色,不可相互代替。学校教育在导向明确、组织严密、遵循教育规律、通过集体进行教育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家庭教育,由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血缘关系而带有强烈的感情因素,父母身教和个别施教的方法,有利于发展青少年的个性。但家庭教育受家长素质的制约,存在随意性、自发性等特点,甚至有某些负面效应,需要及时加以引导。社会教育以社会为背景和场所,天地广阔,更有利于青少年接触社会、发展多种兴趣爱好和特长。但社会教育中,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共存,难以控制和筛选,学生在学校受到的教育常常会受到社会上流传的截然不同的利益观,价值观冲击,致使学校教育失效,甚至出现“学生在校进一步,回到家庭退两步,到了社会退三步”的现象。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网络的建立,有利于三方面的教育力量、增进彼此的了解,取得教育思想上的共识,在导向一致的前提下,协调合作,向青少年一代实施社会化的综合教育,积极创造一个有利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提高学校德育管理者的素质,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来说,教师是学校里最重要的角色,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大家公认的道德、是非的公正裁判,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都会看在眼里,印在脑中,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学生,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枯燥空洞的说教对如今日趋早熟的学生来说已不起作用,特别是中学生,他们都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他们更在意的是老师的“做法”而不是“说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处处以身垂范。

学校德育管理一定要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遵循教育规律。我们只有清醒地认识到影响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因素和德育实际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切实地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贯穿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全过程,认真研究和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德育教育工作的新思想、新方法、新途径,才能使德育教育常教常新,不断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和要求。

第二节德育的管理制度

1.学校德育工作管理条例

指导思想及管理任务

加强德育思想管理,树立正确的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建立德育管理系统,健全德育管理的规章制度;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德育管理水平;探索德育管理规律,改进德育管理方法,提高德育效能;创造各种德育条件,优化德育环境。

(1)德育目标。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人民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打下初步的思想品德基础。

(2)管理结构。本着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原则,成立本校德育管理网络。

德育领导小组职责

(1)定期分析研究学生的思想品德情况,根据上级的要求,德育大纲和学生思想实际,制定全校性德育工作计划,统一部署,把学校内部各组织、各部门对学生的教育要求统一起来。

(2)把校外教育机构、家庭、社会对学生的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统一起来。

(3)组织力量实施德育工作计划,制定有关德育工作的管理条例,规章制度,监督德育活动的时间,提供德育活动所需的经费和物质条件。

(4)监督、检查各方面进行德育的状况,总结典型经验。每年组织德育工作考核、组织交流研讨、帮助和提高德育工作人员的思想、工作水平。

(5)做好全体教职员工的思想工作,树立德育工作人人有责的思想,要以身作则,教书育人。

(6)不断研究和掌握学校德育工作的规律性,及时做好德育工作的总结、评价工作。

德育处职责

(1)协助校长组织领导全校的德育工作,参加制订德育工作计划,落实德育领导小组有关决议和措施。

(2)协助校长选配下一层次德育工作人员,组织、监督、协调和指导年级组和班主任的德育管理工作,负责召开年级组长、班主任会议,研究德育工作中的问题,交流情况和经验。

(3)根据学校德育工作计划,负责组织全校性的各项教育活动。

(4)加强对思想品德课教研组的领导管理,充分发挥他们在德育中的作用。

(5)指导少先队工作,指导班主任做好学生品德评定工作,以及评选三好学生和优秀班集体的工作。

(6)协助校长做好班主任、年级组长考核评定工作,对学生实施奖惩条例。

(7)负责德育队伍的理论培训,指导开展德育科研活动。

(8)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档案管理工作。

年级组德育工作职责

(1)组织本年级班主任落实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加强年级的常规管理工作。

(2)调查研究本年级学生的思想动态,根据学生思想情况组织年级性教育活动。

(3)组织年级组教师根据本年级的德育工作要求,把德育工作寓于课堂教学之中。

(4)检查本年级贯彻《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情况,协同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5)指导本年级学生干部的培养教育工作。

少先队的任务及辅导员的职责

(1)少先队的任务:

团结教育少年儿童,继承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传统,立志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勤奋学习,锻炼身体,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好品德和诚实、勇敢、活泼、团结的好作风,使少年儿童成长为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共产主义接班人。

(2)少先队的辅导员工作职责:

根据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及上级团委的指示精神制定出全学期大队部工作计划。期末有工作总结。

经常了解少年儿童的思想、品德、学习、健康、生活等情况,配合学校设计和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队活动,把思想品德教育寓于各种活动之中。

培养少先队干部,训练好五支队伍:

①鼓号队:有良好的素质,有严密的组织纪律性,有精湛的演奏水平;

②大队干部: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有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在队员中起表率作用;

③小安全队:有铁的纪律,有过硬的基本功,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④学校值日队: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有敢想、敢说、敢管的主人翁意识,有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

⑤小记者队:有鲜明正确的是非观,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有热爱工作的责任心。

配合学校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橱窗、画壁、黑板报每月更新一期,红领巾电视节目每周一期,队日活动、队报展出双周一期。

安排组织每周一的集体升旗仪式。

指导中队辅导员开展工作,经常了解中队辅导员的工作情况,定期召开会议,组织学习,讨论工作,交流经验。

中队辅导员(班主任)工作职责

(1)根据学校德育、大队部工作计划,结合中队实际制定出学期工作计划。期末写好班级工作总结。

(2)有明确的班集体建设目标、特色中队建设目标,指导学生定好个人目标,记载好《班主任工作手册》。

(3)学习、贯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校内做好学生,校外做好少年。

(4)经常了解本班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等情况,不失时机地、有的放矢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5)学习用科学方法管理班级,重视心理研究,摸索出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

(6)经常与家生家庭保持联系,新任班主任第一学期普遍家访一次,连任班主任每学期家访不低于全班学生的二分之一。

(7)全面了解学生,做好个别后进生的教育工作,建立和形成良好的班风,关心和爱护异常行为的学生和特殊家庭的学生,对后进生有帮教措施,建立学校联系本和后进生档案。

(8)培养小干部,定期开会,共同商讨工作,指导他们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9)搞好班级文化建设:中队黑板报每月一期,中队队报双周一期,红领巾角双月更换一期,建立图书角,张贴班风标语、榜样像、名言录等,布置规范、美观。

(10)学生操行评定每学期一次,以《纲要》《规范》为依据,在广泛听取个人、学生及各科老师意见的基础上,写出评语,记入学生成绩册。

(11)建立班级社区活动基地,设校外辅导员1~2名,并配合校外辅导员每学期组织开展社区活动1~2次。

(12)上好每一节班队课,主题活动要主题鲜明,形式多样,活泼,每月一次,并有书面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