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成语,可以从字面上去理解它的含义,像“惊恐万状”——惊慌恐惧得表现出各种丑态。逐字翻译出来,就得到了这个成语的意思。
可是还有很多成语,如果只从字面上去理解它的含义,就会出现错误,闹出笑话。比如“成竹在胸”从字面上看是完整、现成的竹子在胸膛内的意思。这个意思同学们都不能接受,因为它不合乎实际情况。那么,这个成语的含义是什么呢?“成竹在胸”比喻处理事情心里先有主意,有把握。再比如“痛心疾首”,从字面上看,是说头和心都生了病,其实不然,这个成语的意思:形容痛恨到了极点。以上例子都说明不能单从字面上去理解成语的含义。
为什么不能只从字面上去理解成语的含义呢?
首先是因为成语的意义有整体性。每个成语都是一个完整的意义单位,其中每一个词可能会失掉了自己的独立意义。如“落花流水”“三长两短”“阳春白雪”等等。
另外,成语来源广泛,不少出自古代寓言,如“滥竽充数”“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
有的来源于历史故事,如“完璧归赵”“四面楚歌”“草木皆兵”等。还有的来源于古代文学作品的名句,如“满城风雨”“落花流水”等。如果不了解这些词的由来,你就无法理解它们的含义,因为这些词的含义是绝对不能从字面上找出来的。
前文提到的“成竹在胸”,就来源于文学作品。北宋画家文与可画的竹子极形象。苏轼给他画的竹子作题记,说文与可画竹子“必先得成竹于胸中”,也就是说整个的竹子文与可都很了解了,有了把握,他才开始画竹。这就比喻了事先心里有数。再如“破釜沉舟”,源于历史故事:秦末,秦军进攻赵国,项羽出兵救赵,在渡河时,下令把船沉掉,把饭锅(釜)打破,表示要决一死战,决不后退。可见,“破釜沉舟”是“下定决心干到底”的意思。可是从字面上,你只能知道这个成语是“砸了锅,沉了船”的意思。
不能只从字面上去理解成语的含义,还因为成语在不断变化。有些是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褒义的变成了贬义的,如“不求甚解”,原指读书只需领会主要精神,不过于在字句上下工夫,现在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有些成语已转化成新的意义,如“出尔反尔”,原指你怎样待人,人家就怎样待你,现在指说话做事反复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