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列夫·托尔斯泰的“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列宁对托尔斯泰小说的评价。
同学们都知道,镜子能把人或物的真实面貌反映出来;而“俄国革命的镜子”,就是说能够把俄国革命的真实情况客观地反映出来。
托尔斯泰的创作是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高峰。他的全集共90卷,约1千万字,包括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戏剧、散文、诗歌、寓言和民间故事等。他的作品被称为19世纪俄国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早期(19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他写过短篇小说集《塞瓦斯托波尔故事》。作品真实地描写了俄国军事上的落后状态,军官们腐化堕落的种种情形。在《一个地主的早晨》中,揭示了农奴制度危机不断加深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历史趋势。
中期(19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他的创作到了成熟时期。在巨著《战争与和平》中,作者歌颂了俄罗斯人民,表现了他们誓死保卫祖国的爱国热情,在这场你死我活的大会战中,俄国和法国都伤亡惨重,最后由俄国取得了胜利。这是由于人民的爱国热情,他们人人都准备为祖国献出自己的生命。作品展现了当时全民参战的场面;同时,也把宫廷贵族们脱离人民,没有起码的爱国心,极端自私、虚伪堕落的现实反映在作品中。
1872至1877年,托尔斯泰完成了他的巨著《安娜·卡列尼娜》。作品把俄国封建农奴制和整个旧秩序迅速崩溃、“一切都翻了个身”、资本主义“刚刚开始安排”的社会状况充分表现出来,对俄国专制制度和黑暗现实进行了强烈、深刻的批判。
后期(19世纪70代末至20世纪初)的小说《复活》,对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作了无情的解剖,在极其广阔的背景下揭露了整个沙皇专制制度的罪恶。作品一开头,就是审判无辜的玛斯洛娃的场面。高高坐在法庭上的是一群道德败坏、草菅人命的官僚。庭长为了按时赴情妇的约会,一心只想快些结束审判,于是草草收场,对玛斯洛娃判了重刑,另外的法官也只想着个人的私事,不管犯人的死活……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托尔斯泰在自己毕生的创作中,勾勒出了俄国社会的真实画面,史诗般地反映了俄国社会的一切矛盾。所以说他的小说是“俄国革命的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