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世界历史政治百科
48009300000002

第2章 中国部分(2)

仲康之子后相被立为夏王,政权由寒浞及其亲信把持。后相乘机逃出国都,寒浞命令自己的长子浇率大军杀死了夏后相。

后相的妻子后缗从围墙破洞中逃出,返回娘家有仍氏(今山东金乡),生下遗腹子少康。

少康长大得知自己身世后,立志复仇兴国。少康躲过了寒浞等人的搜捕,逃到舜的后代有虞氏部落,负责管理厨房膳食。有虞氏首领虞思见少康年轻有为,很具才干,便将自己两个女儿嫁给少康,又将一处叫做纶的地区划给他做封地。自此少康拥有了一片肥沃的土地和不少士兵,这些成为他复仇兴国的根据地和武装力量。

少康势力日益壮大,夏朝旧臣也聚集了许多兵马,准备拥立少康。少康在夏朝旧臣帮助下,打败了寒浞。少康进入安邑后,登上王位,恢复了夏王朝的统治。

少康重建夏王朝统治后,出现了较为稳定的政治局面,故被史家称为“少康复国中兴”,少康也被誉为一代中兴之主。

相传羿本是嫦娥的丈夫,是个神箭手。相传尧帝时,天上同时出现10个太阳,河流干涸,大地裂开,草木干枯,百姓的性命危在旦夕,羿就射落了九个太阳,拯救了百姓与万物。由于有穷国国君的箭法高超,人们认为是神羿再世,便称为后羿。

夏朝自太康失国,中间历经后羿、寒浞、浇三代,到少康复国,期间有40多年了。

商汤打败了夏桀建立了奴隶制王朝——商朝吗?

夏朝少康以后,到了孔甲当王的时候,他整天荒淫无度,孔甲还特别迷信,致使诸侯大都不听从朝廷的号令。到了夏朝第十七代王履癸的时候,江山已经摇摇欲坠,这履癸就是夏朝的最后一个国君桀。

桀是历史上一个着名的暴君,他长得粗野无比,而且力大超人,心中毫无知识,当上夏朝的君王后,桀整天想着自己怎样享乐。

正当夏朝日益腐败时,在黄河下游,有一个诸侯国渐渐地发展起来了,这就是商。

商的国王叫汤,汤贤良无比,他以仁义治国,以礼貌待人,百姓都说遇到了一个明君,周围的诸侯国也都和他相处很和睦。汤见桀日益腐败,就不向桀进贡物品,桀以为汤要造反,就派大兵要攻打汤。

汤立即动员所有力量讨伐桀,出兵前,举行了誓师大会。汤说:“众兵士,我率你们去攻打夏桀,我不是发动兵乱,而是因为夏桀的罪太多了,现在上天命令我去惩罚他啊!”

在众人的一片欢呼声中,汤统帅大军浩浩荡荡地向夏都开去。汤的大军攻势凶猛,势如破竹,直逼夏朝国都。夏桀大败,只好逃跑。汤的大军最后将桀生擒活捉。

夏朝自大禹传子、夏启废禅让登上王位,至夏桀败亡,其间历经17代王位,400余年,最终在深刻的内外矛盾中灭亡。汤消灭了夏桀,推翻了夏朝统治之后,定都于亳,建立了商王朝。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奴隶制商王朝统治时期。

相传桀别出心裁,在他宠妃妹喜倾宫边上挖了一条河,河里全部注满了酒,他把这条河叫做酒池,在酒池旁边还垒了一座完全用肉堆积而成的山。

相传汤到国都外郊游历,他看见一个人四面张着罗网,跪在地下祈祷说:“天上和地上的猎物,都快快进我的罗网。”汤听后走到那人的面前,说:“你的意思不就是一网打尽吗?”那人点头称是,于是汤就命令他重新祈祷,让他说:“想往左的、就往左,想往右的、就往右,不听从命令的,才进入我的罗网。”汤与捕鸟人的故事很快传开,人们知道他对飞禽都这么善良,都称赞他是仁慈的国君。

盘庚迁都到殷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吗?

商汤在亳(今河南商丘)建立奴隶制商王朝之后的长时期中,商朝的国都处于不断的迁徙之中。

商王朝统治集团内部一直内乱频繁,多次发生争夺王位的激烈斗争。每当一位国王去世,王室贵族们便围绕王位继承人选展开激烈的角逐,往往叔侄反目成仇,兄弟同室相争,国家陷于混乱和血腥之中,国力也迅速衰退。

奴隶主阶级也日益腐化堕落。在当时,迷信鬼神,饮酒作乐为奴隶主生活的主要内容。奴隶主频繁地举行各种各样的祭祀活动,甚至大规模地使用人祭。

当商王朝内忧外困之时,盘庚被拥立为王。盘庚是商汤的第九代孙,他睿智聪慧,颇有心计,较善于分析观察形势。他即位后,开始设法缓和阶级矛盾,去除奢侈恶习、提倡简朴,以图挽救商朝的衰亡。

盘庚经过多方筹划,认为将国都迁往荒凉的殷有许多好处。奴隶主贵族,却纷纷反对迁都的决定。

盘庚是个强有力的统治者,他决不因有人反对而改变自己的决定,毅然迁都到了殷。经过数年的反复斗争,随着新国都的逐渐兴建,局面才最终稳定下来。

盘庚迁殷之后,强行推行商汤时确立的德政,加强统治,政治上出现了较为稳定的局面。盘庚十分重视农业生产,酿酒业、园艺业和蚕桑业也获得了较大发展。青铜器的制造也步入了一个光辉灿烂的时代。当时青铜作坊规模之大,冶炼青铜技术之高超,产品制作之精美,种类之复杂繁多,制造水平之纯熟,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社会经济和文化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盘庚迁殷后的273年间,商朝再不迁徙国都,商人在盘庚奠定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商成为当时世界的文明大国。

盘庚认为将国都迁往荒凉的殷有许多好处:首先可以避开奄地区频繁发生的水旱灾害,有利于农牧业生产。其次,殷地区尚未开发,在那里建都,一切须从头做起,奴隶主们无法过分享受,有利于去除反叛势力,有利于都城的安全和稳定。

盘庚撰写了《盘庚》三篇,告诫奴隶主们要和他同心同德,同时警告那些煽动闹事的奴隶主,要老老实实地服从命令,否则将予以严惩。

周武王灭纣王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诸侯国——周朝吗?

盘庚死后又传了十一个王,最后一个王叫纣,纣是个暴君,他用各种残酷的刑罚来镇压反抗的人民。

在纣统治地区的西部有一个叫周的部落,这个部落首领周文王见纣王昏庸残暴,丧失民心,就决定讨伐商朝。但他在未完成灭商事业时就不幸患病去世了。

周文王死后,他的儿子姬发继位,就是周武王。周武王拜老臣太公望为师,并且要他的兄弟周公旦、召公睾(音shì)作他的助手,继续整顿内政,扩充兵力,准备讨伐商纣。

公元前1027年正月,纣已经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武王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便发兵五万开始伐纣。

纣听到这个消息,仓促部署防御。但为时已晚,只好逃回朝歌,自焚而死。

周武王率大军威严雄壮地进入朝歌城。商朝老百姓扶老携幼站在道路两旁欢迎周军。

周武王灭了商朝,结束了殷商王朝600年统治,把国都从丰邑搬到镐京(今陕西西安市西),建立了周王朝。

周朝传到第十三代国王平王的时候,国势已经非常薄弱了。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因为镐京在西边,洛邑在东边,所以历史上把周朝在镐京做国都的时候,称为西周;迁都洛邑以后,称为东周。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春秋时期。

为了巩固周朝的统治,周武王把自己的亲属和功臣分封各地,建立诸侯国,据说从武王到他的儿子成王,一共封了七十多个诸候国。

太公望被周文王尊称为“师尚父”,在民间传说中,叫他姜太公。

齐桓公中原称霸当选诸侯盟主开创春秋时期吗?

春秋时期各国征战不休,人民生活动荡不安,苦难深重。齐桓公作为齐国国君,一心一意为国奉公,将齐国百姓从水深火热中一点点拯救出来。

齐桓公是位很有胸襟的国君,他不计前嫌任用管仲,拜他为相国。

管仲作了相国后,在桓公的支持下,对齐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通过改革,齐国渐渐成为实力最强的国家之一。

齐国强大后,齐桓公想作中原霸主的心愿一天天强烈起来。

这时,恰逢各诸侯国的首领周庄王去世,周僖王继位未稳,管仲就派使臣向僖王奏明:宋国内乱不止,影响很坏。至今国君还没有定下来。希望天子下令,选一个诸侯国牵头,召集其他诸侯国,商定一下宋国的国君,以便平息宋国内乱。

周僖王正想找个机会提高自己的威望。就立即写了一道“由齐侯出面邀请诸侯商讨宋国君位”的命令交给齐使。

齐桓公接到周天子的命令,当即让管仲写召集会议的通知给各国送去。同时又到北杏去布置会场。

会议如期开始了,大家经过商讨,决定由公子御作宋国国君,接着齐桓公说:“现在王室衰微,为了扶助王室,共创大业,需推选一位领头人,请诸侯考虑一下人选。”齐桓公实际在告诉大家选一位盟主。

各诸侯见齐国十分强大,就一致推选齐桓公为盟主。这样,齐桓公于公元前681年登上了中原霸主的位置,也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公元前663年,边远地区的山戎部族侵扰燕国,齐桓公亲率大军讨伐外族,援救燕国,使得他这个霸主的威信更高了。

继齐桓公中原称霸以后,晋文公、秦穆公先后称霸中原。

楚庄王打败晋国洗却耻辱当上诸侯霸主吗?

晋文公称霸中原以前,曾与楚国在城濮展开战斗,楚国落败。过了几年,楚庄王继位,他也立志做一方霸主。

楚庄王一面改革政治,一面扩充军队,加强训练,平定了内乱,又经过多年的准备,决定挥兵北上,同晋国争霸,报城濮之战的仇。

公元前598年,楚庄王趁陈国内乱的机会,派兵降服了陈国。第二年,楚庄王亲自率领大军去攻打郑国。陈、郑都是晋国的保护国,楚国出兵陈、郑就是向晋国挑战。

晋国当然不甘示弱。于是,两国军队在邲城(郑地,今河南省郑州东)郊外大战起来。晋兵士气不振,指挥不灵,抵抗不力。而楚军一鼓作气,往来冲杀,没多久,就把晋军打得溃不成军了。

楚庄王率领楚军开进邲城。有人劝他乘胜追击,楚庄王说:“楚国自从城濮之战败给晋军,就不敢和晋国争锋,这次胜利,可以洗掉耻辱啦。晋、楚都是大国,早晚得讲和,何必多杀人呢?”于是,下令收兵,放晋国官兵渡河回去。

邲城一战,拥有六百辆兵车的晋国大军,一夜之间,几乎全军覆灭。楚庄王终于洗却耻辱,如愿当上了诸侯霸主。

自楚庄王继位后,三年内,整天喝酒、打猎,不问政事,还在宫门口挂上块大牌子,写着“劝谏者,死无赦!”后被苏从冒死劝谏感动,决心要干一番大事业。

晋国曾派使者魏犨与楚国讲和。魏犨因未能当上大夫心怀不满,一气之下向楚国下了战书,致使晋国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应战而大败。

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了吗?

楚庄王死后,吴国和越国经常互相攻击,战争不断。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打败吴国,在徐州被刘、晋、鲁、宋等国诸侯推为盟主,成了春秋末期最后一个霸主。

这时,一向称为中原霸主的晋国国君的权力已衰落,实权由六家大夫把持。他们各有各的地盘和武装,互相攻打。后来有两家被打散了,还剩下智家、赵家、韩家、魏家。

最后,赵、韩、魏三家灭了智家,不但把智家侵占的土地收了回来,连智家的土地也由三家平分。

公元前438年,晋哀公去世,其子幽公继位。韩、赵、魏三家乘机商定了瓜分晋国的方案。

魏控制了今山西南部、河南北部、中部、东部;赵占去今山西北部、中部和河北的中部、西南部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韩拥有今河南中部、西部和山西东南部。而国君晋幽公只分到了绛州和曲沃两座小城,完全沦为了韩、赵、魏这“三晋”的附庸。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别派使者上洛邑去见周威烈王,要求周天子把他们三家封为诸侯。周威烈王想,不承认也没有用,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就把三家正式封为诸侯。

韩、赵、魏三家分晋后,都成了中原大国,加上秦、齐、楚、燕四个大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魏国之所以强盛,是因为魏文侯长期礼贤下士,器重任用品德高尚而又具有才干的人,许多有才能的人因此都到魏国来了,魏国因此富强起来。

在智、韩、赵、魏四家中,智家原本是最强大的一个,就连国君晋哀公也曾是智家的傀儡。但由于智家不讲信誉,骗取了韩、赵、魏三家的土地,最后被韩、赵、魏三家联手打败。

秦孝公任用公孙鞅变法秦国走向富强吗?

战国初年,周王室的统治已经名存实亡了,主宰天下的战国七雄不断地进行兼并战争,都想统一天下。如何加强实力呢?出路只有一条,就是改革。当时各国纷纷进行改革,秦国也是其中之一。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他决心改变秦国的落后形象。当时有个卫国人公孙鞅,欲展才学,他见到孝公的求贤令后,就投秦一试。

秦孝公见公孙鞅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便封他为左庶长,统令变法事宜。

公孙鞅的变法措施很快获得了秦孝公的首肯。公元前356年,公孙鞅的变法令正式公布了。

新法一公布,就遭到了旧贵族势力的强烈反对,因为他们的许多特权都被剥夺了。大臣甘龙、杜执公开与公孙鞅论战,其他反对派也到处攻击新法。公孙鞅面对贵族们的挑战毫不退缩,他命人把反对派统统抓起来,在渭水河边一次就砍了700多颗人头,血水把河水都染红了。这样一来,再也没人敢公开跳出来反对新法了。

秦孝公任用公孙鞅变法,不过20来年的时间,秦国就从一个荒蛮之邦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富强的国家。老百姓男耕女织,粮食布帛渐渐多了,社会秩序也好得多,出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升平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