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话题点面结合,在对比中交融
《新老女排的对话》这档节目的标题很清楚地出现了新、老两个字,就说明了对比是这档节目的主线——对比如果驾驭不好就会出现对立。怎样从对比中产生出交融和谐的氛围,对主持人的现场驾驭能力的确是一种考验。
在节目中,笔者采取正问法、设问法、潜问法、反问法、追问法等方法,与专访嘉宾展开交流,充分发掘嘉宾的内心世界。比如在谈到老女排李国君对现在新女排的殷殷关注之后,马上把问题拉回来反问作为新女排代表的何晴,她在小时候是否也在关注李国君她们老女排打球的情景?引出她说:“她们都是我们的偶像啊!”这样一个新老女排和谐共处、相互关注的话题,成功营造了在对比中产生交融的氛围。
又比如主持人问何晴:“当时在队里像诸韵颖、张静、李轶芝她们在打球的时候,何晴已经进队了,感受到了夺冠的这种喜悦,那时候感觉怎么样?”这是正问,而嘉宾何晴回答:“那时候自己还是个小队员,刚进队看着老队员们拿冠军,心里也很高兴,但是毕竟不是自己亲手打回来的,多少也觉得老队员打得很不错,拿了冠军替她们很高兴,但是也不是特别激动,希望有一天自己也成为主力然后亲手拿一个冠军。”这时主持人说:“但,这个冠军还没有拿到的时候却降级了……”这就是一个潜问,自然引出何晴谈接下来的感受,这又是一种巨大反差下的对比,主持人把控得不露声色。
专访节目要叙事对话与议论点评相结合,使节目整体特点鲜明,引人入胜。其中,主持人在叙事性对话后怎样恰到好处地议论点评,不仅能彰显主持人的功力,同时也能为整个节目画龙点睛。本期节目在和两位嘉宾谈了新老女排互相关注,何晴说要学习老女排精神时,主持人做了这样的点评:“女排的这种精神激励着我们整个民族的振兴。它不仅仅是一项运动项目,它也是一种精神,在激励着所有人。国君正好是赶到了女排最辉煌的时刻,最辉煌的尾声的那一块。何晴呢,现在正赶上第二拨,我们雅典奥运会夺冠,虽然北京奥运会女排的成绩不是特别好,但是在前三的这个行列,等于说我们女排一直在这个顶峰的阶段。这种起起伏伏(过程中),新老女排其实有很多的不同,也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不同的地方呢,可能会有很多,但是相似之处可能就是一点,就是你去拼搏。因为从排球的整个技战术来说,我们的身材、弹跳并不是很占优势,我们全靠这种拼搏去拿这样的成绩。国君刚才在说,看我们年轻的女排在打比赛,这种感觉很好。其实,我想如果今天我们的节目是站着录的话,大家就能看到新老女排还有一个不同,就是整个女排向前发展的一个趋势,那就是在身高上,因为都是队长,都是主攻手!我也特庆幸今天的节目我们是坐着播的,要不,我会显得非常的矮。排球的技术在逐渐地向前发展,对队员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我不知道国君你怎么看,因为你一直在从事排球事业。”这样的适时点评,一直存在对比,但又成功地使节目有了一个总体提炼,同时结束上一个话题,开始新一轮话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平等的心态有助于实现有效交流
在电视访谈节目的心态把握上,白岩松曾经说:“访谈一开始就要求平等智商的对话,必须认为对方只是一个人,那些光环有多重要呢?他身上的职务或其他东西,不过只是一个路标而已,我已经找到他这个路标了,敲开他的门的时候,他就只是一个人和路标的事情。”这在专访节目,尤其是在名流专访节目中心态的调节非常重要。用美国哲学家托马斯·库恩的话来说,在访谈过程中应该形成一种共同的语言。而这种共同语言的前提是:在访谈双方意义体系相近的基础上,主持人具有职业上的灵活性,能够让事物产生新的意义或者是陌生的意义。
在体育人物专访节目中,怎样启发这些在赛场上叱咤风云,但在聚光灯下可能不善言谈的运动健将,让她们放平心态,敞开心扉,也是主持人驾驭节目能力的一种体现。在节目录制之前,首先要确立一种交流的氛围。可能嘉宾会很不自信地说:“我不会说,我会很紧张……”这时,怎样诱导她对话而不是让她独白,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知道,再不善言辞的人,与人交流对话都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怎样消除她的心理障碍,让她有一种想要和你交流的欲望。只要心态调整好了,就不愁嘉宾出不来好的交谈状态。
在节目录制之前,笔者采取非常平和的心态,与嘉宾像朋友一样交流。在对嘉宾的称谓上,李国君认可亲切地叫她“国君”,而不是李校长或李队长等。尽量与嘉宾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让嘉宾放松心情,这样容易产生心灵的共鸣。比如节目中李国君说:“我觉得排球带给我一个很大的财富,让我觉得在以后的生活中——你看,你连这个苦都能吃,你说你生活当中有什么困难,没有!所以我整天充满着喜悦,体育、排球给我带来了一笔很大的财富,让我的人生就很精彩,你年轻的时候吃些苦算什么苦,老来苦才是真的苦。”这时主持人就有感而发:“国君说到,我们运动员受了很多的苦,我一下子想到了北京奥运会的时候,我到北京去看汤淼(注:汤淼是中国男排优秀的接应二传,在一次训练中意外受伤,高位瘫痪,他的妻子是女排选手周苏红),当时周苏红也在,我们在一起聊天,周苏红给我的那句话我印象很深刻,她跟我说:‘幸亏我们都是运动员,我们能挺住,否则的话,是顶不住的。’”说得两位嘉宾频频点头,起到了很好的心灵共鸣效果。所以说,主持人现场驾驭能力也体现在与嘉宾心灵的沟通上面。
二、掌控谈话现场的操作“支点”
(一)提炼主题词汇
根据节目的时长来掌控话语的节奏。有时节目可能有25分钟甚至更长时间让我们交流,而有时可能只有5分钟的时间来进行采访,这时候就是对主持人把控节奏能力的考验。当时间受到限制时,笔者在现场主要根据嘉宾的特点,把李国君做队员时身高没优势却能做到国家女排队长,退役后白手起家成功办起排球学校这两段不同却同样成功的经历列举出来,让嘉宾自己总结经验,提炼关键词,这一下子就使现场节奏紧凑而清晰起来。
(二)突出重点思想
不同的节目环境中交流对象是不同的。演播室虽然相对较为封闭,只是对着摄像机,但节目现场和电视机前有很多的观众,需要访谈具有很强的现场交流感。因此,嘉宾每陈述出一段话,笔者就适时地提炼出具有概括性的励志名言,以降低受众的听解难度。笔者在现场对观众即时评论道:“勤奋、灵活、执著、热爱,可以说这是女排精神的一种提炼,这八字箴言伴随了国君成功的排球生涯,对我们每一个现场的观众来说也同样可以拿来共勉!”一下子使现场的观众也感受到了女排精神的精髓所在。
(三)烘托现场气氛
演播室里主要是主持人与嘉宾的交流;在带有观众的现场,节目主持人、嘉宾和观众的交流是主体。怎样调动现场气氛,也体现出主持人驾驭节目现场的一种能力。在现场,笔者让嘉宾把根据女排精神提炼出来的几个励志词组写在预先带来的一只排球上面,并签上名,然后,由嘉宾把排球像抛绣球一样抛向观众,接到球的幸运观众就成了这只排球的主人。这一系列动作使现场气氛空前活跃,达到了预想的高潮。
所以说,合格的主持人对节目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连接,而是对节目本身的一种协调、引导和加工。要让节目中的转折、高潮、冲突、变化有机地串成一条线,并使整个节目精彩、亮丽,高潮迭起,关键就在主持人的现场驾驭。
【结语】
在上海电视台的日常主持工作中,笔者主持上海电视台周播访谈类节目《强强三人组》。作为一个电视访谈主持人是幸运的,正如白岩松在《痛并快乐着》一书中所说:“每次对他们的采访都是一堂不交学费的课。”同时又是极其辛苦的,每时每刻都需要不停地积累、不停地思索、不停地感悟……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曾为吴小莉的著作《足音》作序:永远的笑脸背后是辛勤的汗水!这是对一个成功主持人真实的写照。笔者也把它拿来共勉,希望辛勤的汗水能浇灌出引人深思的经典话语、耐人寻味的深度访谈!这是每一个访谈类节目主持人的梦想!
(作者单位:上海电视台体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