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孟子一百句
48068100000015

第15章 重亲情是做人之本

◎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

中国古称“华夏”,意思是又美又大。从源头上讲,华夏文明起源于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特殊的土壤、气候、水利等自然条件为发达的农耕文明提供了物质基础,并促成了农业与手工业的结合体(家庭)在中国的很早形成。以家庭为单位直接与自然界打交道,靠天、靠经验吃饭,可以万事不求人。所以祖宗的那套生活和生产方式对子孙来说已足够应用,由此引出了对祖先的莫大崇拜,而家族宗法观念也由此得到强化,并直接影响到以人伦关系、以“孝道”为核心的儒家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提出了“仁学”,其主旨就是合理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这以后,对人伦关系的注重,成为儒家学说的核心价值,一直延续了几千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儒家认为,最重要的人伦就是血缘亲情间的关系。理由很简单,当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最先与之发生的无疑是血缘关系,即首先是与自己父母及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这种亲情关系所应遵循的原则就是“孝悌”。“孝悌”是对下位者而言的,即子女对父母要“孝”,弟妹对兄姐要“悌”。实际上既称关系,那总是双向的、对应的,所以父母对子女应该“慈”,兄姐对弟妹应该“良”,这就是儒家一贯强调的“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就其主旨言,不外乎一个“爱”字,即孔子和孟子都说过的“仁者爱人”。

孔子弟子有若曾说:“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用孟子的话说则是“事亲,事之本”、“事亲为大”。我们知道,仁、义、礼、智、乐,这都属于儒学中的重要德目。在孟子看来,五者之中以仁和义为最重。而仁、义的实质就是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至于其余三者,都是围绕着仁、义展开的。在论述孝道时,孟子还把“守身”与“事亲”联在了一起。为什么“守身”也属于孝道?按儒家的观点,“事亲”与“守身” 两者本就密切关联,如《孝经·开宗明义章》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身体发肤尚且如此,守身就更不在话下了。倘若某人由于自己不能谨守节操而陷于不义,甚而犯了罪,锒铛入狱,那就不仅不能事奉父母,还会使父母因自己的不善、不义而受牵累乃至蒙羞,这就是极大的不孝了。

必须指出,孔、孟提倡“亲亲”之爱,是发之于人的本性。但后世有些矫揉造作的陋儒,把这种亲情加以异化,提出了不少荒谬的所谓“孝行”,最典型的就是“二十四孝”,什么“郭巨埋儿”、“王祥卧冰”、“吴猛饱蚊”、“黔娄尝粪”之类。这与孔孟以“亲亲”为本的仁爱精神是背道而驰的,对此我们要有清醒认识,区别孔孟原儒与后儒间的差异。

历史上的儒家讲 “孝道”,有其特定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基础。因此,其有不适应现时代状况,甚至有某些负面作用如“父为子纲”、“父父子子”、论资排辈等,都是不必讳言的事实。历史进入近代,中国人遭遇了很大的外部压力。一些先进的中国人,为了砸碎旧世界、创建新中国,在思想文化方面采取了不少激进的做法,如“打倒孔家店”、“伦理革命”、批判“孝道”等。记得在当时新文化运动中,某个“新青年”创作了这样的白话文诗,“我不再认你作父亲,我们都是朋友,互相平等”,可谓是当时情状的一个典型注脚。“五四”先辈的批判虽不无简单粗暴之嫌,但确也有其特定的“语境”,故可以理解。作为已走进二十一世纪的当代人,我们又应该如何来看待“孝道”问题呢?今天,我们的亲子关系与古代、中世纪已大不相同,它是在经济、政治、人格上平等和独立基础上的血缘和情感关系。现代社会强调独立人格,这本身没错。但我们完全可以在独立人格的平等基础上,既做朋友但仍然“认作父亲”。儒家强调的“尊老”、“敬老”也同样,它不应该再是天经地义的论资排辈的规范、秩序、制度和习惯,而是对老人过去所做的家庭贡献和社会贡献的充分肯定及道义回报。更进一步说,它也是对一般人性的尊重。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将老之时,从这层意义上讲,“尊老”、“敬老”也就是尊敬你自己。

原文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孟子·离娄上》)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孟子·离娄上》)

注释

亲:父母。节文:调节、修饰。今译

仁的实质,就是事奉父母;义的实质,就是顺从兄长。智的实质,就是明白这两者的道理而执着地坚持;礼的实质,就是调节、修饰这两者;乐的实质,就是从这两者中得到快乐。

原文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离娄上》)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离娄上》)

今译

事奉,谁最为重要?事奉父母最为重要;守护,什么最为重要?守护自身的操守最为重要。不使自身陷于不义而又能事奉父母的人,我听说过;自身已陷于不义却又能奉事父母的人,我没听说过。什么事奉(长辈与上级)的事不应做?但事奉父母最根本;什么守护的事不应做?但守护自身的节操最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