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孟子一百句
48068100000009

第9章 先自己做好

◎ 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 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 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使人不以道,不能行于妻子。

◎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孟子讲人的“本心”是善的,是美好的,如果放失了的话就必须把它找回来。怎么找?要下“工夫”,“反求诸己”就是重要的“工夫”之一。“反求诸己”在孟子那里又叫“反身”、“自反”,其实都是一个意思。

“反求诸己”这种工夫强调,当我们遇到任何问题时,首先应该想到的是检讨自己在哪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之处,然后马上加以改正。只有做到自身端正了,所做的事情才会取得成效。如待人接物时,别人不理你、不领情,先要反躬自问自己做得怎样?自己端正了,别人才会心悦诚服。这道理很对,也很简单,但要真正做到却很不容易。正因为不容易,所以才需要下“工夫”。

孟子“反求诸己”讲遇到问题应该首先检讨自己,但也不是一味地忍让,尤其是不讲是非、不讲原则的忍让。所以他还说过:君子所以与一般人不同,就在于他们所存之心。君子把仁存于心,把礼存于心。仁人爱他人,有礼的人尊敬他人。爱他人的人,别人也常爱他;尊敬他人的人,别人也常尊敬他。这里有个人,他对我蛮横无理,那君子一定会反躬自问:我一定是不仁,一定是无礼,否则这样的事怎么会发生?要是自问做到了仁,自问做到了有礼,而那人还是那样蛮横,君子一定再反躬自问:我一定是不忠。要是自问做到了忠,而那人蛮横如故,君子只好说:“这不过是个狂妄的人罢了,这样的人与禽兽又有何区别?对禽兽又有什么可责备的呢?”因此,反躬自问站得直、行得正,也就没有必要患得患失。

在孟子看来,家、国、天下的祸福、荣辱、兴衰这一切,主要都是由自身因素所决定的,外部因素只是通过这个内因而发生作用。譬如:一个不以身作则的人,连自己老婆、孩子也管不住,更别谈要求别人了。而治理国、治理天下的道理也不外如此,所以还得“反求诸己”。

我们知道,儒家有个很重要的思想,叫“内圣外王”。认为一个人先要从自身的修养做起,然后才能一步步地展开,进而把家、国、天下都治理好。孟子讲的身、家、国、天下,就是这种递进的关系。另外还有一部儒家经典《大学》,其中说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讲得也是这个道理。

二十世纪中国出了个大哲学家叫熊十力,熊先生反省现代中国的问题时说:“今人只知向外,看得一切不是,却不肯反求自家不是处,此世乱所以无已也。先圣贤之学,广大悉备,而一点血脉,只是‘反求诸己’四字。”熊先生还是在就“反身”论“反身”,到了与之齐名的梁漱溟先生那里,“反身”就成了中国文化的表现模式。在他那部著名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梁先生将世界上的文化归为三种基本类型:第一种是“以意欲向前为根本精神”,所以“遇到问题向前下手”,那是西方文化的模式;第三种是“以意欲反身向后要求为其根本精神”,所以“遇到问题反身向后要求取消这个问题以求得问题的解决”,那是印度文化的模式。而介于其中的是中国文化的模式,其特征是“以意欲自为调和折中为其根本精神”,所以“遇到问题不是向前下手而是转换自己的态度,就在这个境地上求解决”。梁先生认为,中国文化对问题的解决,不是向前下手,而是在外部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变换自己的意见”,所以中国人遇事不向外求,而是“反身而诚”向内去求。他不求打碎、克服、战胜对象,但求改变战胜自我,屈己让人,从而成就自己。

熊、梁两位先生的说法如何?大家可以想一想。

原文

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公孙丑上》)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公孙丑上》)今译

行仁好比射箭。射箭的人都是先端正自己的姿式然后发箭,如果射不中,不去埋怨胜过自己的同行,只是反回来从自身去找原因罢了。

原文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离娄上》)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离娄上》)

今译

自己爱别人,别人却不亲近自己,便应反躬自问是否仁爱;自己管理别人,别人却不服管理,便应该反躬自问是否明智;自己对别人有礼貌,别人却不加回应,便应该反躬自问是否恭敬。凡自己所做没有得到预期效果的,都应反过来从自己身上去找原因,自身端正了,天下人自然会归向自己。

原文

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上》)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上》)

注释

恒言:常言。国:这里指诸侯国。

今译

人们有句常说的话,都说“天下国家”。天下的根本在于国,国的根本在于家,家的根本在于个人自身。

原文

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使人不以道,不能行于妻子。(《孟子·尽心下》)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使人不以道,不能行于妻子。(《孟子·尽心下》)

注释

妻子:妻子、儿女。

今译

自身行事不依正道,那对妻室、子女也推行不了;不按正道使唤别人,那连妻室、子女也使唤不动(更别谈使唤别人了)。

原文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孟子·离娄上》)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孟子·离娄上》)

注释

《太甲》:《尚书》逸篇。活:通逭,逃。

今译

人一定是先自辱了,然后别人才敢侮辱他;家一定是先自毁了,然后别人才会来毁坏它;国一定是先自己征伐了,然后别人才来征伐它。《尚书·太甲》中说:“天降祸害,还可以躲避;自己作孽,逃也没法逃。”说的正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