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守成型这种人墨守成规,没有创见。虽然对上听话照办,但一遇新事物、新问题,就茫然不知所措了。这种人会窒息组织的创新空气,不宜做领导人选。
(三)劳碌型这种人整天忙忙碌碌,工作中分不清轻重缓急,也不适合做领导。因为,现代社会讲求效率,忙碌已不是一种美德,而且有时最忙碌的校长,往往效能最低。
(四)理想型这种人具有理想,却缺乏常识。因为他们总相信自己是集体中的出类拔萃者,但是很多人对他们的作风难以忍受。如果对这类人教育指导,做事脚踏实地,并能谦虚好学,也有希望作为进一步培养的接班人选。
(五)冷热型这种人忽冷忽热,情绪不稳定。他们心血来潮时,干劲十足,但时隔不久热情消退,变得死气沉沉。这种人多数是有才能的,必须经常加以督导才能成就事业,是可造之才,但不是理想的接班人选。
(六)谄媚型这种人品性差,意志弱,能说会道,口是心非。他们的信条是人与人是尔虞我诈的。他们总是竭尽吹拍之能事,讨领导的欢心;同时又认为校长是可以随意操纵的蠢材。虽然这种人有一定本事,工作也可能出色,但是绝对不能选拔重用。
日本神户大学占部都美教授所著的《观人、育人、用人》一书中,指出以下六种无能的干部类型:
(一)事务型这种人虽身居领导岗位,却满身事务员的气质。
(二)会议型这种人没有独立解决困难的热诚,热衷开会,不干实事。
(三)礼仪型这种人喜欢抛头露面,积极参加各种轻松的礼仪活动,就是不务自己的正业。
(四)斗争型这种人喜欢搞派系斗争,否则就感到无所事事了。
(五)干涉型这种人热衷于干涉其他部门的事务,而对自己的工作要求不严。
(六)回顾型这种人留恋过去的业绩,对自己当年的事很有兴趣,津津乐道。
上述这些类型的人并不都是无能鼠辈,只不过是他们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而已,不适合作为领导人选。
现代社会,需要开拓进取的人才,这类人有以下十大特点:
(一)主动性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
(二)独创性勇于弃旧图新,不墨守成规。
(三)变通性联系实际,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四)独立性不盲从,不依靠,敢负责任。
(五)严密性想像的东西是否可行,还要深思熟虑。
(六)洞察力富于直觉,能预见事物发展趋势。
(七)坚持力抓住目标,坚持到底,锲而不舍,百折不挠。
(八)果断力能从很多提案中,决定最佳方案,坚决实施,不怕诽谤、打击。
(九)说服力能说服别人,相信自己的决策是正确的。
(十)想像力联想翩翩,幻想奇特。
具有这些特点的人,就算是个开拓型的人才,这是现代化建设最需要的。
当然,气质只是素质的一个方面,要知人,还应全面了解人的素质,这就靠校长对人的理解力了。
第四节 成功校长知人善任的能力
知人善任一语出自《文选·班叔皮〈王命论〉》:“盖出高祖,其兴也有王……王曰:知人善使”,意即充分了解部下,并善于使用他们。现在主要是指善于发现人才和使用人才。知人是善任的前提,善任是知人的目的。那么,校长在知人即全面了解和熟悉教职工的德才等情况的基础上,如何做到善任呢?
一、要任人唯贤,忌妒贤嫉能
贤者,德才兼备也。校长要有“大胆识骏马,无畏护良才”的高风亮节,要任人唯贤,善于举荐和容纳有才干的人一道工作。毛泽东同志说:“在这个使用干部的问题上,我们民族历史中从来就有两个对立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贤’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亲’的路线”。古今中外有远见、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领导者,都懂得人才的重要,都把识贤、用贤、育贤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任人唯贤虽然不难理解,可有些领导者却难以做到。因为他们信奉“任人唯亲”、“任人唯派”等信条。事实上,“任人唯亲”、“任人唯派”只能得益于一时,最终必然会事与愿违,使事业或工作遭受损失。
据《领导科学》1994年第一期载文:Y曾任某地区行署交通局副局长,且一向被认为是一个工作中点子多、能吃苦的好干部,因而当该地区原辖X县升格为省辖市时,被有关组织选调并提升为该市的交通局长。不消说,Y因此可以有一展才华的新天地了。岂料,新职未任两年,“三把火”还没有烧完,Y局长便因“众叛亲离”而从没有扶手的椅上滑了下来。究竟是什么原因酿成这一结局呢?文章认为:第一,因为Y笃信“亲不亲,故乡人”的信条;第二,因为Y走不出“亲亲疏疏,任人唯亲”的怪圈。由于这两个原因,Y渐渐地陷入了复杂的人事困境中不能自拔,以至几乎无法问津其他业务工作,全局形势因而每况愈下。文章最后认为:Y的结局告诉我们,在用人上以亲代贤,以私情代公道,必然是事与愿违,“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既危害事业,又贻误自己的前途。
对于校长来说,任人唯亲贻害无穷,那么妒贤嫉能则更是选人用人的大敌。一些领导者之所以嫉妒他人,一是由于他们认为自己比下属“高明”,有“上位”心理;二是自身工作无能,水平低而又不爱学习,本事小而爱独揽权力,因此事事处处怕他人超过自己,似乎别人在某一方面成功了,就意味着自己的失败,于是对能者、贤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正如黑格尔所说:“有嫉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的事业,于是就尽量去低估他人的伟大,贬低他人的伟大性,使之与他人相齐”,这一点对于校长来说是万万要不得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鼓励“长江后浪推前浪”,把下属超过自己视为莫大的快慰,任人用能,任人唯贤,因为只有下属“水涨”,校长才能“船高”。一位村党支部书记在谈到这一问题时说:“还在我当配角时,就听别人说过:‘一个支书要想当得长,就不能使用能人;起用一个能人,就是为自己下台做好了准备。’我未做分析,信以为真。在我刚任支部书记时,就曾把工作强的人压在下面,不予重用。‘配角’用的尽是比我能力差的人。可时间不长,问题来了。我天天忙得团团转,工作仍然起色不大。‘两上缴’、计划生育等工作都落后于邻村。‘配角’看我脸色行事,工作缺乏积极主动性,这可把我累坏了。任务压头,为改变落后状况,经过思考,发现落后中也有先进,村里的工作落后,但七组的各项任务却完成得很出色。如果都像七组,我们村的工作不就先进了吗?七组组长是共产党员、退伍军人,文化高、见识广、点子多,是个能人。如果他当村干部,将是我的得力助手。我又想到,自己不少地方不如这位能人,如果用了他……心里有点犯嘀咕。但是,工作逼得我非起用这位能人不可。于是,我先让他在村里当‘代理’干部。这一‘代’,全村工作很快出现了新气象。于是,我请示乡党委,让他当了名副其实的村干部。同时,我还起用了另一位能人。从此,彻底改变了本村工作的被动局面,连续三年被评为先进党支部、先进村”。这一事例说明,能不能起用能人,发挥人的长处,取得事业的发展,关键是领导者能否丢掉嫉贤妒能的私心杂念。
二、要量才适用,忌“乱点鸳鸯”
所谓量才适用,就是要根据人的不同智能特点,分配适宜的工作。荀子说:“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皆使人载其事而得其所宜。”人的能力、素质有大小、高低之分,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校长必须量才使用,使所属人员各得其所,各尽其能,既要避免“大材小用”、“小材大用”,又要避免“乱点鸳鸯”,而后者更为重要。校长量才使用要做到以下几点:(l)职能相称。就是要使所用之人的工作能力与工作职责相称。对于某一项工作职责来说,人的能力太强,就会浪费宝贵的人力资源,人的能力太弱,则胜任不了工作,弄不好会误事;(2)用当其时。用人贵适时,该用的时候不用,才情薄暮了再来用就会贻误时机。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曾说:“我二十几岁就做大官了……”,这句话令人心潮起伏,思绪万千。目前,党中央提出要大胆培养、选拔中青年干部,就是一个破除旧格、用当其时的战略决策;(3)因事择人。用人不能因人择事,而应因事择人,因事用人,“适才适用,适人适职”,方可人尽其才,事竞其功。
三、要用其所长,忌求全责备
陈云同志曾说:“用人就是用他的长处,使他的长处得到发展,短处得到克服”。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校长用人,贵在善于发现、发挥、使用他人之长,“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做到用其所长,避其所短,而不要舍长责短。李世民曾把正确用人比喻为良匠选用木材,“直者以为辕,曲者以为轮,长者以为栋梁,短者以为拱桷,无曲直长短,各有所施”,用人亦然,“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智愚勇怯,兼而用之”,就是抓住了用人之所长这一本质。
求全责备是一种完全脱离实际的用人观念。谁求全责备,谁就做不到知人善任,因为“倘要完全的书,天下可读的书怕要绝无,倘要完全的人,天下配活的人也就有限”。校长应在最大限度地帮助教职工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善于发现并认知其长处与优势,并正确用之。同时,正确对待教职工的缺点和短处,恰当地、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克服缺点和短处,不可崇尚无过,而应以改过为贵,改过为能,从而使教职工在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中,一步步开辟成功之路。
四、要用养结合,忌只用不养
校长善于知人善任是很重要的,然而,一个校长如果只注意用人,而忽视了培养,则无异于“临渴掘井”、“涸泽而渔”。目前,人类知识正在急剧增长着,每一个人在学校中所获得的知识只不过是其一生所需知识的10%,而90%的知识则需要在继续学习中获取。因此,要想使所用之人能适应日新月异的新形势,除其本人不断自觉地学习、实践之外,校长必须对他们进行有意识的再培养,使他们不断获得新营养,从而使原有人才不断进步、潜人才趋于成熟、新人才加快成长。但教育教学实践中,常常存在这样的情况:越是使用顺手的骨干,越是没有时间进修提高,即只用不养,每当有什么进修班、研讨会,或者出外帮助工作开阔眼界的事情,大多是平时使用不多的人去,这些人成了“学习专业户”;还有的校长虽然也愿意本校的同志出外学习,但又舍不得花钱。凡此种种,都不利于人才的成长,这样的校长,是缺乏战略眼光的。
加快人才培养,是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所迫切需要的。校长应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通过创造脱产进修、自学、函授教育、电大、自学考试、在实践中锻炼等途径,提高教职工的素质与能力。唯此,才能为人才的成长创造条件,为教育事业的大发展打下基础。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我们培养、选拔人才,有广阔的源泉,有巨大的潜力……党中央这样关注科学和教育事业,这样着力于培养选拔人才,我们可以预见,一个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的新时代必将很快到来”。“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只要坚持用养结合,一批批新人定会脱颖而出,承载起跨世纪的历史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