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我给孩子当秘书:助学指导中父母应知的135个教育细节
48093600000107

第107章 建立报高考志愿的“信息库”

北京市一位名叫吕雯的家长说,经过给女儿填报志愿,她都快成半个专家了。她的体会是,一定要最大限度地收集信息,情况明了才好下决心。为此,她甚至自己建立了一个“填报高考志愿信息库”。她写道:

我在女儿贝贝上高二时,就提前进入角色做起了准高三家长。

这一年6月2日,北京市高招办在地坛公园举办高考咨询会,这是高考前规模最大的一次咨询会,我起了个大早,7点钟就赶到了地坛公园。

我将这次去高考咨询会戏称为“踩点”。这次“踩点”让人提前进入了高三家长角色,也让人对许多原来不明白、不清楚的问题有所了解。

比方说填报志愿,你得将志愿拉开档次、形成梯度,不同志愿之间要有合理的级差,第一、第二和第三志愿所填报的学校,它们之间的分数线最好要相差10分甚至更多,这样,假如第一志愿录不了,还有可能被第二志愿接住;假如第二志愿录不了,还有第三志愿接住。第一志愿作为“基准”确定后,其他志愿由高到低填报。既不能将志愿填写成“波浪式”,也不能将志愿填写成“平行式”,更不能将志愿填写成“升级式”。如果将三个志愿分别填写为北大、清华、人大,实际上就等于只填写了一个志愿,第一志愿没录上,其他几个志愿也十有八九会泡汤。

比方说第二志愿的问题,所有的学校都说不歧视第二志愿,实际上却设了又高又欠公平的门槛——录取时,第二志愿考生的分数要上浮四五十分。如果填报的第一志愿偏高,一旦第一志愿不被录取,就容易造成高分低取,被录取到二、三类院校,或者出现“坐滑梯”的现象,一落到底,走服从分配的路子,有的甚至落榜。

比方说填报专业,即使是在同一所学校,各专业在录取时也设有级差,每一级差为5~10分不等。

总之,咨询会回来,我觉得收获颇大。这么一大堆资料,怎么处理?我左思右想,决定建立“填报高考志愿信息库”,这么做当然挺费事,又得输入,又要分类,但建库的过程,也正是对相关材料熟悉的过程。我相信这番辛苦不会白费。

果不其然,女儿进了高三后,我对各种高考信息和资料进行了全方位搜索,在电脑里专门建立的“填报高考志愿信息库”派上了用场。这个信息库又分出多个子目录,有高考政策、招生信息、院校及专业介绍;部分院校近三年的录取分数线;高考全市理科成绩分布;高考各区理科成绩分布;部分院校录取情况;各区理科前200名考生录取去向;如何填报志愿……半年下来,信息库里已积累起了20多万字的资料。

别看这都是些琐碎的案头工作,关键的时候真能派上用场。

就说填志愿吧。如何填报志愿,是让众多考生和家长大伤脑筋的事,有人说,考得好也要志愿填得好;也有人说,考得好不如志愿填得好;还有人说,高考凭实力,志愿凭运气,更有甚者高喊“填报高考志愿就是一场赌博”,可见填报志愿关系重大。

许多家长面临这一问题,不是拿不定主意,就是认准一条道,其实,关键还在于信息不全、不准,而我只需打开电脑,打开子目录的一个个“窗口”,万般风景尽收眼底。

有的提醒孩子,填报志愿不要走进误区——

误区之一:盲目追求热门专业。

误区之二:一门心思奔名校。

误区之三:父母、老师一手包办。

误区之四:错误理解兴趣。

有的指导孩子,填报志愿不可存在侥幸心理;有的分析历年本市的录取分数线规律……

考试归孩子考,志愿由家长多考虑,这恐怕是目前大多数中国家庭的实际情况,为此,家长必须成为填报志愿方面的专家。而所谓专家,从信息学的角度看,就是所掌握的信息最全,你不知道的他知道;所掌握的信息最快,你还不知道他就知道了;所掌握的信息最准,你知道的是道听途说的,他知道的是权威的。为此,也确有必要做一番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这一工作可以借助电脑,也可以由手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