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位教子有方的父亲谈起自己的教子秘诀,首先就提出一定要给孩子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认为只有宽松,才是真高明。这种宽松,表现在各个方面。
首先是语言环境的宽松。
这位家长写道:
在我们家里听不到呵斥声,吵骂声。孩子做错了事,我就和孩子坐在一起讨论,为什么错,错在哪里,讲清道理,以理服人。记得儿子上小学二年级时,电车公司开辟了一条新路线——117路。当我看到《北京晚报》登载的这条消息时,就随口地说了一句:“以后儿子放学也可乘117路回家了。”不料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儿子在一旁听到这句话,第二天就立即实施了。因为第一次乘117路,不熟悉线路情况,竟乘反了方向。晚上快8点了,儿子还没回来,急得我们像热锅上的蚂蚁。正当我们急得手足无措时,儿子背着小书包蹦蹦跳跳地回来了。要是换一个家庭,或许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责骂。但我没有责骂、训斥他,而是让他赶快洗手、吃饭,然后再慢慢地询问他。他告诉我:“当他乘上117路电车后,走了几站,发觉不对头,非常急,不知如何是好。心想:一定是乘错了方向,下车到马路对面再乘117路就一定能找到家。”听了他的诉说后,我们立即鼓励他的好奇心,表扬他什么都想探究一下,遇事不慌、自己寻找解决办法的行为。同时,我也批评他自作主张,什么事情不搞清楚就去做的莽撞行为。
其次是决策环境的宽松。
另一位家长写道:
女儿上小学时,我送她到什刹海业余体校学游泳、学国际象棋,送她到北京市少年宫参加无线电小组活动。女儿从小兴趣广泛,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多。儿子上小学时我送他学习舰模、船模,培养他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儿子从小就有较强的识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不论让孩子参加什么活动,都从来不强制他们。孩子愿意学、有兴趣学,就鼓励他们、支持他们。如果孩子学起来兴趣不浓,而且通过家长的观察,孩子确实没有这方面的特长,就不去强求。
最后是物质环境的宽松。
只要家中的经济条件许可,对孩子的合理要求一般都应同意。平时也尽可能带他们到处玩玩、吃吃,免得孩子面对各种物质的诱惑显得那么紧张,似乎什么也没见过、什么也没吃过一样。
另外,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成长空间也很重要。在头些年家中住房条件不好时,尽量为孩子创造自己的一个小天地。这几年住房条件好些了,孩子们则都有了自己的房间。他们在自己的房间里做些什么、几点睡觉,家长一般都不应具体干涉。
邓小平同志在谈及中国的国情时,仅用了六个字就概括了:人口多,底子薄。的确,人口多、底子薄的国情,使得中国人在各个方面,都显露出一些与其他民族不同的特色。其表现之一,便是缺乏宽松的环境。
或许正因人口多,一些中国人讲话习惯于高声大嚷,似乎不如此,就不足以突出自己。柏杨先生在《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中,对此已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据从美国回来的留学生讲,在纽约,美国人管中国人叫“Chinese duck”(北京鸭子),意即中国人一天到晚如同鸭子一样叫个不停,让人头疼。
或许正因底子薄,一些中国人办事,常常你争我夺。为了一点利益,便会闹得如同《红楼梦》中探春姑娘所形容的:一个个如同乌眼鸡一般,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社会的大环境是个人无法改变的,但家庭的小环境,却是通过努力可以改善的。相信每个中国人都真诚希望我们的社会变得日益宽松、民主、开放,那么,就让我们先从身边做起,让社会的细胞——家庭先变得日益宽松、民主、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