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中国学生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动手能力差。旅美学者杨振宁先生曾经讲过,在美国几所著名大学的物理系,论书面考试,头三名差不多全是中国留学生,而若论动手能力,中国学生就落到美国学生后面去了。为此,杨振宁先生屡次建议,国内教育应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
然而,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并不容易。因为不论是物理还是化学实验,多少要花钱。这在目前教育经费相当紧张的情况下,实现起来确有难度。那么,有没有不花钱就能锻炼孩子动手能力的妙法呢?有。这就是北京市一位家长提出的办法:给孩子一个百宝箱。这位家长说:
在儿子的床底下有一个木箱子,里面装满了破烂玩具、易拉罐、小齿轮、小电机、无线电元件、坏半导体、坏闹钟、电烙铁、焊锡等。儿子初二时暑假里的一天,突然萌生了要自己动手拆掉加快轴的念头。这不是闹着玩的,因为不仅要把车轱辘卸下来,而且车条还要一根根重新编。我支持了他的大胆想法,并建议他先到修车铺观察几天再操作。经过几天的准备,他动手了。编车条时,旁边放辆自行车,边对照边干。这次实际操作,锻炼了他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思维能力。
孩子科技知识的积累和制作实践,是量的积累的过程,是培养孩子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因为创造性思维就是在实践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利用人脑有意识的理性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进行深入研究,完善对事物的理性认识,发挥想象、直觉、幻想、灵感作用,以取得新的发现。“天才来自于勤奋”就是这个道理。支持孩子参加科技制作的过程,也是帮助他们健康成长的过程。如今这位家长的儿子已经上了大学。他选择了永远要不断学习、补充新的知识,不断掌握新的科技动态的自动化专业。
无独有偶,另一位同样来自北京的家长也有类似的体会。这位家长说,他的儿子只有8岁,但平时家里很少给他买玩具。想玩什么,都尽量让他自己去做。家长尽量给孩子灌输这样一个观念:玩具都是人做的,你也是个人,也能制作玩具。这位家长介绍说:
用什么可以做玩具呢?爸爸妈妈只为孩子准备了一个大大的杂品箱,平时让孩子收集一些“破烂”。孩子着实收集了不少,不知道内情的人,还以为这是个垃圾箱呢。里面有:香皂盒、塑料袋、旧报纸、碎布头、瓜子皮、铅笔屑、碎纸片、糖豆儿圆纸筒、牙膏盒、火柴盒、小木棍……孩子利用这些废品制作出各式各样的玩具,连他自己也感到惊奇。
他先做了一个布娃娃。他用了碎布头,先把不同颜色的布料拼起来,用针缝好,然后分别做好头部、身子。说起来,孩子自己动手还是很有想象力的。就拿娃娃的脸形来说,孩子大胆地用了正方形,而一对眼睛的构思,是用孔雀蓝色的布头剪成眼球,圆圆的、大大的,缝到银灰色的衬底上,显得格外的精神。头发只用一块三角形的深紫色布头罩在头上,别有特色。这样的娃娃,即使玩具制作专家也难以想象到。
孩子又用废旧报纸做了一个纸娃娃。旧报纸经过折叠,孩子对着口儿一吹,就是一个球状的东西,在上边插上两张硬纸,在“球”上涂上颜色,画两个圈,是黑色的,又画一个“月牙儿”,是红色的。这一下子就看清楚了,原来是一个乡村的胖娃娃。
其他像香皂盒、火柴盒,在孩子手里也都变成了一件件动物玩具。香皂盒连剪带画,一下子就变成了一只小老虎;火柴盒,谁也想不到会变成一只小熊猫;再有糖豆儿圆纸筒、牙膏盒,做来做去,都成了机器人、机器吊车。
至于那些本该扔进垃圾箱的塑料袋,变成了塑料“工艺花”,这些“花”都插在一个废饮料瓶里,真比商店里卖的塑料花还好看呢。而那些铅笔屑、瓜子皮,都被孩子粘贴成一幅幅画,有手舞足蹈的各族小朋友,也有风景画,真是美极了。
后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还利用废品精心制作了一些“现代化工具”,如“摄像机”、“电子计算机”等,这当然只是用废旧的瓶瓶罐罐做的,不过还真有点“科技”制作的味道。
这位家长最后说:“家长们应该看到了这些‘破烂儿’的价值,让孩子利用废品去想象、去创造,这比那些买来的成品更有意义。”
在开发孩子智力时,不妨让您的孩子也设一个杂品箱,说不定杂品箱里会出现奇迹。
要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关键还是要在思想上使孩子认识到:这是一种乐趣。动手能力,表面看是手上的事,根子还是脑子的事。有了这种认识,没有条件,孩子也会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反之,没有这种认识,就是把材料都备齐了他也未必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