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高考文科状元张宇的父亲张进发讲,学习要学会利用时间这个道理,孩子听着似乎也明白,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听进去。原因之一就在于孩子太小,对这种抽象的、空洞的大道理一时难以理解,所以还得多打点比方才行。这位可敬的父亲说:
在读书和其他事情上,我教育他要均匀地使用时间和精力,不要把许多事情挤到一起去做,同样的事情,不同的做法,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我给他举例说,假设从初一开始到高三,你准备读完10本书,如果一年读一本多,到高三毕业就正好读完。但如果你5年不读,到最后一年再读,你就消化不了了,再有就是一年读一本多是年初读还是年底读,我说你不如一开始就把这件事情做了。比方6年读了10本书,前5年没读,最后一年读了10本也一样。实际上也没有比别人多做,关键是一个早做晚做的问题。这样他就每年提前把准备工作做好,每个学期开学前他提前就把下学期要学的东西预习好。他自学能力比较强,在寒假里他已经把下学期的数学书看得差不多了,习题也做得差不多了。这就是事情提前做,这样一开学,别人玩够了,开了学第一章学什么都不知道,他已经把这本书都读得差不多了。事情提前做,不往后拖。
再有就是把时间拉开。张宇在中学这6年里,包括最后高考,从来没有超过11点睡觉。我跟他说,学习就跟吃饭一样,你一顿吃2个馒头,一天吃6个馒头,如果你7天不吃饭,到周末你一次吃42个馒头,那就完了。所以他把时间安排得特别好,礼拜日他也看书,但也看看电视,出去买买东西。他不是一到礼拜日把书扔一边不看了,到礼拜一再看。他平时学习不松步,所以他也有看课外书的时间,也有点玩的时间。但他从没有说放三个星期的假一天书不看的时候,只有大年三十、初一、初二,这三天不看书,到初三就看了。但看得少一点,就像运动员休息一段时间恢复训练做准备活动一样,“五一”不看,“十一”不看,“十一”放三天假,1号不看,2号就稍微看看,这样就把时间匀开了。他不像有的同学,高中三年疲于奔命,一天到晚地熬夜,他没有感到有什么大的压力。
合理分配时间以后,你会感到很轻松。比如,明天考数学,今天晚上可以看电视、玩电脑。就跟一个拳击运动员一样,明天要比赛了,今晚还在考虑明天出右拳还是出左拳,那根本就不现实。他从初中,尤其是到高中他就按我说的去做。平时紧抓不放,明天考外语了,今天晚上绝对不看外语,而是看杂志、看报纸,明天考数学今天绝对不看数学。越是临近考试,他反而越轻松了。
这位父亲说,就是这样,孩子真正听进去了,明白了,知道自己安排时间了。平常忙,真到考试反倒松闲了,这样考试的时候孩子一点也不紧张,就能把自己的水平充分发挥出来了。
如果泛泛地讲“学习要善于安排时间”,孩子虽然也知道对,但并没有真正听进去,更不要说转化为行动了。而这位聪明的父亲,用具体数据一算,用吃饭来打个比方,孩子听了似乎有所感悟,就听进去了,并进而转化为行动。看来,有时我们说孩子不听大人的话,也应反思一下,孩子能听懂大人的语言吗?是不是也应该向这位状元的家长学习,耐心地为孩子多打几个比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