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中国股市20年投资智慧
48094100000006

第6章 技术分析的错觉

技术分析有多么流行,就有多么错误。

——本杰明·格雷厄姆

在过去的20年里,技术分析在中国股市大行其道。不论是书店还是媒体,凡涉及证券市场,必上“技术分析”这道菜。各种“独创秘籍”、“赢利宝典”、“涨停密码”、“黑马指标”,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仔细想想,出现这种现象并非无缘无故。技术分析主要用于短线操作,自然受到投机盛行的中国股市投资者的热捧。但现在要反思的是,技术分析的可靠性究竟如何,在多大程度上适用于中国股市,到底适不适合普通投资者?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投资者是生死攸关的大事。

谁能准确地预测未来?

预测未来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梦想。五千年前,中国古人就已经写出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易经》,遗憾的是,这部艰涩而深邃的卜筮经典,至今仍无法被彻底诠释,其中许多高深莫测的预测方法,似乎已超出科学的范畴,进入神学的境界。

生活中最常见的预测是天气预报。气象专家利用卫星云图和天气图,根据大气变化的规律,对未来的天气作出预测。尽管大量借助人造卫星、巨型计算机等现代科技的帮助,但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却并不尽如人意,以暴雨预报为例,当前世界上最高的准确率也仅在22%左右,在中国该数字则不到20%。至于其他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海啸等,目前人类尚无能力提前预警。

回到经济领域。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各国发生过无数次经济危机,但从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到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似乎并未听说过哪位经济学家能够准确地预言,他们总是善于解释历史经济现象,对未来却无能为力,因为做事后诸葛亮比预言家更容易。

回到股票市场。巴菲特说,我从来没见过一个能够预测市场走势的人。他坦言自己对市场短期走势毫无把握。在现实交易中,似乎没有人把股神的话当回事儿。人们对未来指数点位的关心,甚至超过投资本身。于是市场便涌现出大批的市场走势分析专家。这里的逻辑是,因为有广泛的市场需求,所以才存在产品供应,但这并不意味着市场真的能被预测。

回顾过去券商对未来市场的预测情况,便可对此事略有所知。2007年券商对2008年的普遍观点是盲目乐观,上证指数最低看到4000点,最高看到10000点。结果2008年大幅下跌,上证指数跌幅超过65%。于是券商对2009年谨慎起来,上证指数最低看到1400点,最高看到2800点,结果2009年市场大幅反弹,上证指数最高接近3500点。

要知道,券商是最专业的证券研究机构,它们的预测尚且谬以千里,其他的更不值一提。有人曾对市场上知名度最高的财经名嘴作过统计,发现他们对股市预测的准确率均不超过50%,至于那些别有用心的“庄托”、“黑嘴”等,纯粹是江湖骗子,和准确率无关。

能够解释这种现象的是“随机游走规律”。1953年,英国统计学家莫里斯·肯德尔对股票价格波动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得出的结论让人大为吃惊,股票价格的走势竟无任何规律可循,像醉汉走路一样,没人知道他下步走向哪里。

种种迹象表明,以人类当前的智慧水平,准确地预测未来几乎不可能。就如同300年前很难想象蒸汽文明的到来,200年前很难想象电气文明的到来,100年前很难想象信息文明的到来一样。在股市里,投资者之所以热衷于预测,是因为它能够迅速带来收益,技术分析恰恰能满足这种心理需求。殊不知,这正是对技术分析最大的误解。

技术分析本质解读

K线图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技术分析方法,它起源于日本18世纪德川幕府时代,起初用来计算米价的波动情况,后被引入到证券市场。19世纪末,查尔斯·道创立道氏理论,首次系统性将技术分析作为反映市场总体运行的工具。1936年,经济学大师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空中楼阁”理论,该理论认为,股票价格由投资者的预期决定,在股市中取胜的关键,不是发现股票的投资价值,而是把握取决于投资者心理预期的股价走势。

“空中楼阁”理论所注重的股票在市场中的心理价值,正是技术分析存在的理论基础,并由此衍生出技术分析的三项基本假定:

市场行为包容所有影响价格的因素

导致股价波动的因素纷繁复杂,公司业绩、行业政策、自然灾害、经济周期等,都会影响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当乐观预期占上风的时候,则股价上涨,当悲观预期占上风的时候,则股价下跌。

价格沿趋势而变动

牛顿惯性定律认为:任何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下,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实际上,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同样存在惯性,无论悲观或乐观的预期,短期内都难以改变。

历史将会重演

在人类认知世界的过程中,倾向于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并以此为基础探索未来。因此,市场上真正重演的是投资者在“以史为镜”的基础上的心路历程,价格行情只不过是这种心路历程的外在表现而已。

经过数年的演变和发展,技术分析的内容和种类日渐丰富,包括K线理论、形态理论、均线理论、江恩理论、趋势理论、拐点理论、波浪理论等,并创造出形形色色的技术指标,如相对强弱指标(RSI)、平滑移动平均线(MACD)、随机指标(KDJ)、布林线指标(BOLL)等。在技术分析千变万化的表象背后,都是围绕着四项要素做文章:量(成交量)、价(运行价格)、时(达到这些价格和成交量所需的时间)、空(价格波动的空间)。通过记录和分析历史数据,透视市场的强弱并预测其未来趋势。投资者在理解和运用技术分析前,应该知晓如下事实:

首先,任何技术分析理论都是建立在市场历史运行数据的基础上,市场运行在前,技术分析在后,两者是“皮”与“毛”的关系。

第二,技术分析对市场运行的解释和预测,主要依赖于对投资者心理变化规律的把握,而心理变化往往飘忽不定,难以捉摸。

第三,利用技术分析得出的所有结论,都具有相对性。市场的强与弱,股价的高与低,成交量的大与小等,都是以历史行情为参照物,且可以相互转化。

毋庸质疑,技术分析是人们投资智慧的结晶。每种理论的运用、每项指标的编写,都有其对应的历史数据和前提假设,离开这些,所有分析和预测将不复存在。就本质而言,技术分析是对市场波动现象的经验总结,其本身并不具备预测功能,以此预测未来,势必常常出现含糊不清或模棱两可的结论。

技术分析的先天性缺陷

一切错误都是从源头开始。在技术分析赖以生存的三项前提假设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缺陷。

第一,市场行为涵盖所有信息。此处的信息必须满足两项条件,其一,及时、准确、完整;其二,彻底透明和自由流通,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达到本假设所言。但信息天生具有不对称性,尤其对于像中国股市这样效率较低的市场,在信息的发布和传播上,存在诸多的障碍和误读,投资者难以平等地享受市场信息。

第二,价格沿趋势而变动。该假设的困惑在于无法清楚地解释“趋势”。根据切线理论的定义,趋势是股价运动的方向,分为上升、水平和下降。道氏理论则把趋势分为三种类型,主要趋势、次要趋势和短暂趋势。对趋势方向和类型的判断,是基于对股价历史走势的分析,技术分析既不能界定不同趋势之间的区别,也无法判断趋势方向的转换时机。

第三,历史将会重演。股价波动的背后,实际上是投资者情感的波动。在面临相似的市场环境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从历史中寻找答案。这种机械式的推理方法,逻辑上尽管有某种合理性,但假如以此为依据,生搬硬套地研判未来行情,极可能碰得头破血流。巴菲特说,如果能从历史推测未来,那么最富有的人都是图书管理员。

尽管技术分析在中国备受重视,但其真实有效性却不敢恭维。由于中国股市历史较短,市场发育相对不成熟,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政策和资金面对股市的影响较大,市场投机和股价操纵现象普遍,这使得技术分析的有效性大打折扣。以确认市场底部为例,股市不仅有“技术底”,而且有“政策底”、“资金底”、“估值底”等。市场出其不意的上涨或下跌,常常超出技术分析的解释范围。至于个股,主力甚至可利用散户迷信技术分析的心理,利用资金优势人为地制造出某种技术图形,以引诱散户买进或卖出,进而达到吸筹或派发的目的。因此,在中国股市使用技术分析,应该更加小心。倘若学艺不精,稍不留神便可能沦为鱼肉。

扬长避短的方法

笔者青春年少时,特别崇拜李小龙,尤其是他的双截棍,简直是出神入化,绝世无双。于是偷偷买回来模仿,结果第一次练习就打中自己的脑门,疼痛难忍。技术分析作为研究证券市场的工具,本质上和双截棍并无二致。假如无法驾驭,很容易伤到自己。尽管技术分析在预测行情时漏洞百出,但并不意味着它一无是处。投资者在实战中,应该充分利用其长处,回避其缺陷。

准确定位技术分析

技术分析是观察市场情绪波动的窗口,但透过这个窗口只能看到过去,不能看到未来。查尔斯·道在创立道氏理论时说过,该理论并不是用来预测股市,而是反映市场总体趋势的晴雨表。《道氏理论》作者罗伯特·雷亚强调,在设计上,道氏理论是提升投资者知识的工具,并不能脱离经济基本条件与市场现状。现在我们应该恢复技术分析的原貌,不要让它再做市场的“算命先生”。

不可迷信技术指标

所谓技术指标,是指运用数学公式计算出来的股票数据集合。和技术分析理论相比,技术指标更强调具体的数据,看上去更直观、指导性更强。其实,作为技术分析的分支,不管多么复杂、多么巧妙的技术指标,都无法摆脱其先天性缺陷。假如依赖技术指标就可以赚大钱,那么市场上的胜利者将大多是统计学或计算机专家。

大道至简

技术分析种类繁多,花样百出。假如将股价运行的不同要素排列组合,可以创造无穷无尽的技术指标。但投资者完全没必要去掌握那些复杂的公式和计算,更不要相信那些故弄玄虚式的所谓“独创秘籍”,兼容并蓄不如大道至简,越简单的分析工具,实用性越强。根据笔者的经验,投资者可以建立起成交量为核心的技术分析体系。成交量代表着市场的活跃度,不仅是投资者情绪的集中反映,而且能折射出市场的资金供求关系,是技术分析中最重要的指标。

基本分析的主导作用

假如技术分析是研究市场的精神世界,那么,基本分析则是探寻市场的物质世界。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精神,物质不依赖于精神而存在,精神却依赖于物质而存在。如果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基本分析显然起主导作用,技术分析则为陪衬。任何过度强调技术分析而轻视基本分析的做法,都是对市场的高度近视。

可见,技术分析的精髓不在于对行情的预测,而是解读市场的一种思想,是人性在证券市场上的量化体现。因此,投资者学习和应用技术分析,不应该囿于某项理论或指标,而是要读懂技术分析的思想和逻辑,融会贯通方能游刃有余,稳操胜券。

延伸阅读:技术分析的江湖大佬们

在过去150年的历史中,技术分析从萌芽状态迅速发展为独立的理论体系,除得益于证券市场的飞速发展外,还要归功于许多技术分析大师的贡献。在诸多的杰出人物中,有三位的名字格外光彩照人,他们是技术分析体系建立和完善的奠基人。

开山鼻祖:查尔斯·亨利·道(Charles.Henry.Dow)

1.生卒年份:1851~1902年。

2.事业成就:美国道琼斯指数发明者、道氏理论奠基人。纽约道·琼斯金融新闻服务创始人、《华尔街日报》创始人。

3.人生轨迹:1851年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6岁时父亲去世。1879年,在纽约成为克尔曼通讯社的记者。1882年,道和爱德华·琼斯合伙成立了道·琼斯公司,主要传播消息和分析资本市场新闻。1884年创立“铁路平均指数”。1889年,创立《华尔街日报》。1895年创立“道琼斯工业指数”。1902年去世,享年51岁。

4.理论要点:股价沿着市场的趋势变化,同时反映市场的所有信息。股价的变化可分为三种趋势:主要趋势(持续时间1年以上)、中期趋势(持续时间超过3周)和短期趋势(持续时间不超过6天)。

5.相关著作:《股市晴雨表》(1922年,威廉·彼待·汉密尔顿)、《道氏理论》(1932年,罗伯特·雷亚)等。

传奇人物:威廉·德伯特·江恩(William.DilbertGann)

1.生卒年份:1878~1955年。

2.事业成就:江恩是美国证券市场上最具传奇色彩的技术分析大师,独创江恩理论。纵横市场45年,赚下巨额的财富。

3.人生轨迹:1878年江恩出生于美国德克萨斯州,是家中11个孩子中的老大,自幼家贫。1901年,移居纽约,开始从事棉花期货交易。1908年,利用名为“控制时间因素”的市场趋势预测方法,多次准确预测市场,名声大噪。1919年辞去工作,从事咨询和出版业,创办《供需通讯》,为读者提供每年的市场走势预测。1929年准确预测股市大崩盘,并预言大萧条将在1932年结束。1942年妻子去世,移居迈阿密,1943年再婚。1955年患胃癌去世,享年77岁。

4.理论要点:证券市场存在着宇宙的自然法则。股市运行并非杂乱无序,而是可以预测的。股市是按照某种数学比例关系与时间循环周期运作的。

5.相关著作:《股价数据中的真理》(1924年)、《空间通道》(1927年)、《华尔街股票精选法》(1930年)、《股票趋势测市法》(1936年)、《如何在商品市场中获利》(1942年)、《在华尔街的45年》(1949年)等。

集大成者:拉尔夫·纳尔逊·艾略特(R.N.Elliott)

1.生卒年份:1871~1948年。

2.事业成就:创立波浪理论。

3.人生轨迹:1871年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1891年任职于铁路公司。1896年,开始从事会计工作,此后的25年中任职于多家铁路公司。1927年从铁路公司退休,回到家中养病。1929~1933年,目睹美国大萧条。1934年,提出完整的波浪理论。1938年专著《波浪理论》出版。1946年专著《自然法则:宇宙的奥秘》出版。1948年去世,享年68岁。

4.理论要点:股价的波动,如同大海的潮汐。上升阶段由5浪组成,第1浪、第3浪、第5浪为主升浪,第2浪和第4浪为调整浪,分别是第1浪和第3浪上涨之后的短暂修正。下跌阶段由3浪组成,A浪、C浪为主跌浪,B浪为反弹浪。

5.相关著作:《艾略特波浪理论——市场行为的关键》(1978年,罗伯特·鲁格劳特·普莱切特、阿尔弗雷德·约翰·弗罗斯特)等。

对技术分析作出卓越贡献的还有技术指标发明家韦尔德(J.W.Wilder)、KDJ指标创立者乔治·雷恩、MACD指标发明人杰拉德·阿佩尔、图表大师葛兰维尔(Grarville)、神奇数列发现者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