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欣信奉人格多大生意就有多大
“绿茵阁”咖啡厅在广州可谓声名赫赫,没有哪个成功人士不知道“绿茵阁”,然而,有谁能够想到,这个如今在广州市拥有16家连锁店、4000多个餐位和2000多名员工、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连锁西餐厅,11年前在繁华的西湖路一处小楼阁上仅有80多平方米的营业面积。
“绿茵阁”总经理林欣一双亮而有神的大眼睛总透着一种自信与憧憬,还有一份豪迈之情,她自我评价,她是属于那种不断向自己发出挑战的女性。
“绿茵阁所要做的并不是去迎合消费者的口味,而应该更多地注重如何去培养消费者的口味。”林欣说。
在“绿茵阁”刚开业的时候,她看到市场上的一些老牌国营西餐厅,由于经营状况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光顾者越来越少,而绿茵阁也由于琢磨不透消费者的口味,始终旺不起来。于是她意识到,如何将外来的西餐与本地口味相结合,使更多的消费者接受,可能是成功的秘诀。恰在此时,她“相中”了东方宾馆的掌厨人陈师傅,于是,她三顾茅庐,也许是林欣的诚意打动了陈师傅,也许是她的执着感染了陈师傅,陈师傅放弃了东方宾馆非常优厚的待遇而“屈居下嫁”到她这个当时仅有80个餐位又毫无名气的小西餐厅里。
这时,林欣变得忙碌起来,她抛开一切琐事全身心地投入在餐厅上,和陈师傅一起专心致志地研究菜谱。在做法上讲究“求新、求变、求实”的“三求”原则,不断地推陈出新,再加上精心设计、颇有成效的推广方式,如每推出一款新菜式,餐厅就举行抽奖仪式,让客人免费品尝,聆听客人的声音,最终让客人接受新推出的花色品味。在绿茵阁里,洋的洋到“黑椒牛排”,土的土到“堡仔饭”、“例汤”。就是这种土洋结合的中式西餐、这样的“酱油西餐”培养出了一个庞大的消费群。迄今为止,绿茵阁的各色菜式已逾千种。这种别具一格、洋为中用、融合人情与味觉的消费享受,深受食客的欢迎。后来,许多食客爱屋及乌,看到精美的餐牌爱不释手,竟偷偷地将餐牌带走。
在林欣的苦心经营下,绿茵阁发展势态良好,在1997年一年间就增开了35间分店,但林欣并没有就此打住,她还不满足。她积极筹划,绿茵阁又在广州西餐业内第一个设立了食物配送中心,这样,不仅保证了多家分店能够提供一样水平的服务,还大大降低了行业的生产成本。
“我们不仅仅是在做西餐,我们更是在创立品牌。”林欣一开始就把绿茵阁当成一个事业来做,投入了自己的满腔热情和心血。她充分认识到,有价值的品牌都是附加值高的品牌,所以她将绿茵阁的附加值定位在体现文化底蕴上面。
正是基于体现这样的文化底蕴,绿茵阁咖啡厅在装修风格上匠心独运,显示出了一定的时代文化。地处老城区下九路的绿茵阁分店显得典雅怀旧,墙上满是旧电影海报和照片,弥漫着广州“老西关”风情;寺右新马路分店墙上则挂满了款式各异的摆钟,充满了异国情调;而在起义路23号分店,“猫王”的旧照片打量着你;在新近开张的西湖路分店,则干脆将一架飞机搬进店里。一进店里,就可以看到各式飞机发动机和螺旋桨充斥着整个餐厅,而在二楼大厅正中,一架整形飞机安卧于地,机舱内沿过道两旁则被改装成了两座一台的格局,置身其中,恍如在太空中品味佳肴……广州的每一间绿茵阁连锁分店,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韵味。林欣不无感慨地说:“现在的消费者品味提高了,对他们而言,绿茵阁已经不是单纯的满足吃饭的场所,还要有它的风格、情调和品味。”就是说除吃饭之外,客人对餐厅的风格、装修的表现、饮食的氛围、餐厅的品牌都有了较高的要求。
林欣作为企业的“带头羊”,坚信一定要多出去走走。“闭门造车”的做法只会将企业往死胡同里逼,只有多出去看、多见识,才能根据自身的情况将学来的东西进行有机组合,形成自己的特色。林欣极富创新意识,位于体育西路的那家绿茵阁就是林欣亲自创意设计的。餐厅的墙面上有西式油画、京剧脸谱、写实素描画、抽象画等,楼梯两侧挂满了陶瓷饰物,而餐厅的北区则以中式镂空木格为间隔,这其间将诸多中西文化的元素和谐地结合在了一起。
绿茵阁咖啡厅是隶属于广州三益实业有限公司的私营企业。这是一个典型的家族企业,父亲是董事长,林欣是公司的“总管”——董事总经理,主管公司的品牌经营,弟弟主管产品,而妹妹则是财务总监,一家人形成一个稳固的“金三角”。
然而,就是在三益实业有限公司蒸蒸日上的时候,林欣却义无返顾地退出了家庭公司,在她看来,企业在创业的阶段,家族式管理是一个很好的组合,可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能动性,因为亲情是一种向上的动力,它所带来的彼此之间的亲和力、凝聚力不是任何东西所能代替的,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概念正在逐步强化,企业核心领导人的文化素质至关重要,这是关系到企业在成功的红地毯上能走多远的关键。在林欣的观念中,一直信奉着“有多大的人格就做多大的生意”这句话。她觉得每个人都有他生命中最风光的时期,“我”能创造的是一个故事,有更多的人可以创造更多、更美好的故事。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人不同的触觉和敏感。在30多岁的时候能把握的事情,40多岁就未必能把握得了,但企业不一样,它需要时时保持年轻,因此,林欣从不把“绿茵阁”视为私有,她愿意随时把“绿茵阁”让给能把它发展得更好、更完美的人才。国际美容教母郑明明的四个“小心”
郑明明是国际知名的美容大师,有“国际美容教母”之称,在上中学的时候郑明明心底就已萌发日后梦想的初芽——她想去日本学美容美发。她的这一选择,违背了注重身世的父亲的初衷,他不希望她从事理发这种“下三流”的职业,他最大的心愿是将从小聪明过人的女儿送进美国的高等学府,培养成“上等人”,但早已萌动的“叛逆之心”驱使郑明明义无返顾地横渡东瀛,在日本着名的山野爱子学校开始了美容美发启蒙学习。
1966年,郑明明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一块“蒙妮坦美发美容学院”的招牌在香港尖沙嘴的大马路旁挂起来了。
从此,郑明明给自己制订了一个严格的时间表:早上6点起床做准备工作,8:30开门,直到晚上7:30,每天工作11个小时。当时她的座右铭是:“抓紧时间,就等于有了更多的时间。”她从不去日夜笙歌的香港娱乐场所,每天晚上雷打不动的“功课”是把白天顾客的姓名、特征、发型等资料建成一个个小档案,随时翻阅,以便下一次与顾客沟通。
在店里郑明明从不以老板身份仗势凌人,服务员的工作她干,迎宾的工作她也干,同时也是公关小姐,还要给人洗头、做美容,甚至烧菜做饭,一个人常常当几个人使。
新颖别致的店面,再加上热情周到的服务,最主要的还是精湛的理发美容技术,很快就使“蒙妮坦”变得门庭若市,生意红火。
郑明明没有满足已有的成绩,她有自己的宏伟蓝图,她不但要做一个成功的美容美发师,而且要成为一个美容教育家,她要把美容教育引入香港,实现从学徒到学生的根本性转变。
其实,当初挂出“蒙妮坦美发美容学院”的招牌,已经为办学埋下了伏笔。待一切准备就绪后,她亲自带着几个雇员满街贴广告,几天之内,“蒙妮坦”像一阵春风吹遍了香港的大街小巷。
晚上,忙了一天的郑明明又坐到桌前,翻阅授课的讲稿。这叠讲稿是她根据在日本学艺时的笔记和当时国内外最时尚的美容美发技术及她自己的实践经验编写的。尽管当时学院的规模还小,报名的人也可能不会太多,但郑明明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出乎郑明明预料,也令她惊喜的是,招生广告贴出去后,来报名的人很多。
开学后,郑明明既当美容院老板,又当美容美发学校的校长。她采取一边教学,一边实践的方法,效果出奇地好。就这样,郑明明把自己的手艺悉心传授给学院的学生们。
一期期的毕业生源源不断地走向社会,“蒙妮坦”学校开始名扬四方,郑明明的美名也因此传开了。“蒙妮坦”的生源因此逐渐拓展到印尼、新加坡等地,郑明明也就“桃李满东南亚”了。
在这期间,她获得了多种荣誉称号:1993年获得“国际美容教母”的称号;1996年获得美国“个人杰出成就奖”;1997年在美国获得“亚裔杰出女企业家奖”;并在中国内地创办蒙妮坦美发美容职业技术学校20多所。郑明明亲自指导培训了首批荣获国际博士文凭的中国专业美容师,填补了中国美容史上的空白。
1982年,在美容美发办学的基础上,她又发明了纹眉、纹唇、纹眼线,此举轰动了国际美容界。
90年代初,郑明明又创办了上海郑明明化妆品有限公司,“郑明明”牌化妆护肤品风靡了全中国。至此郑明明也由单纯的美容美发师最终成为一个出色的企业家,于1999年获得了“世界杰出女企业家”的称号,并连续获得“20世纪末影响中国美容美发首位人物奖”。
对“蒙妮坦”的每位学生与员工,郑明明都会送给他们四个“小心”:
小心你的思想,因为思想决定你的行为——思想是行为的出发点,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
小心你的行为,因为行为会变成你的习惯——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反复的行为将成为一种影响一生的习惯。
小心你的习惯,因为习惯会形成你的品格——坏习惯带来的是厄运,而好习惯会给人带来幸福。如果放任自己,任不良习惯左右自己,久而久之,将成为一个品格低下的人。
小心你的品格,因为品格会影响你的一生——“荣辱之来,必像其德”,良好的品格,会使你的一生拥有越来越多的好朋友,带给你事业极大的益处。
这四个“小心”,不仅是郑明明对一个美容美发师的要求,更是她人生道路和奋斗历程的概括和总结,也是每一个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应该谨记的。
吕淑珍的人格内涵
成功的男人背后定有一个女性在大力支持,而成功女性的背后未必有男人在做后盾,却往往有包袱存在,如何才能既解大包袱又能走向成功呢?陶艺家吕淑珍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具备厚实的人格才能获得非凡的成功。
吕淑珍,生长在一个大家庭中,成长的艰辛自然不可避免。
吕淑珍生母在生她的时候,由于难产,致使借助产钳助产,而这也导致了吕淑珍的一双眼睛极度弱视,大约只有零点一左右的视力,就由于这个原因,使吕淑珍走过一段令人心酸的历程。
初中的时候,每见别人的完好,便会自怨自艾自己的残缺。别的同学在操场上玩,她却躲到旁边墓地静静沉思。
有一日,吕淑珍看见斑剥的墓碑上,镌刻着某位女子之墓,才感到世人皆必死的命运,大可不必太多计较,而重新接纳了自己。
这对于她来说实在是大幸,也是她第一次对人生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
于是,她终于进入国立艺专学习绘画。她蓬勃的生命力,以及类似小男生的个性,在此得到正确的抒发和转化。
同大多数女性一样,吕淑珍结婚了,她的丈夫李义弘是位画家,婚后丈夫一直在绘画的路上突飞猛进,全心全意迈向画家之路,而她,吕淑珍,却连续生了两个儿子,并且为了负担生计而担任起教职。
跟夫婿的情况相比,在绘画的路途上,她是无法全速前进的。而且,虽然面对过去同学和画友们,她亦不再被当作绘画者的身份而被接纳了。
从事陶艺,可以说是在尽女性义务,也可说是偶然中的必然。
她在乡下长大,和泥土一直很亲。而且,她也知道在绘画的道路上自己已没有发展,接触了陶艺之后,吕淑珍不由自主地喜欢上了它,并为之迷恋。她喜欢那份质朴、粗犷。
她重新在艺术上出发。在她的坚忍和努力的运作下,终于获得了肯定。
吕淑珍的陶艺新作,主题多为女性。而且,多是些隆胸、肥臀、粗腿的丰腴的美人。这一个个肥胖的裸女,有的是陶雕,有的画在纸上,有的则从陶板上走出来。
吕淑珍之所以选女性作为素材,是因为她喜欢人,特别是女性,平日里吕淑珍就喜欢观察周围认识的和不认识的女性。
女性通常都具有为别人设想,以及取悦他人的特质。吕淑珍的这种倾向格外明显,她很会关怀及照顾人。她具有一种与人毫无间隙的亲和力。她的独特且强而有力的魅力有着无限的吸引力,使她的身边永远聚集吸引着一群人。
吕淑珍是一个具有真情厚义的踏实女子,乡下人的纯朴憨厚时时流露,那是一种令人温馨的泥土芳香,同时蕴藏着伟大的孕育力量。
这种伟大的母性力量,就像大地之母,非但使她丰融了周遭的亲友,同时也创造了自己的艺术天地。作为女性,即使在成功的道路上挂满包袱,她还是走得坦坦荡荡,超越群贤。
她的陶艺,就如同她的为人一样,浑厚而又充满灵性所传达的丰美和爱情,使人丝毫不感到矫揉造作。
不像那些总喜欢把将创的意象,先透过知性的表达创作者,吕淑珍却总是绕过知性,直指感情。
但是,她那厚实的人格,却早已渗透作品,传达出生命的深广内涵了!
完美人格的魅力
通常情况下,人格形成的魅力影响,明显强于仪表的魅力吸引作用。高尚、完美、健康的人格往往会给人以信赖感,会赢得人们的赞誉和钦佩。正是因为如此,阶层品位把人格的力量视为是不可战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