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逢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晚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妻子。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嫦娥居住在广寒宫,因此又称其为月光娘娘、月光菩萨、太阴皇后、月姑等等。广寒宫内,既有香飘满枝的桂树,又有捣药不辍的玉兔。它们一起陪伴着嫦娥。
虽然祭月的习俗开始年代无法确定,但可以确定大约在魏晋之时,开始有了中秋赏月之举,但尚未普遍。到了唐代,中秋赏月颇为盛行。待到宋时,才正式定为中秋节。“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引自《东京梦华录》)。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民间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唐宋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颇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另外,浙江的观潮、洗井节,安徽的堆宝塔,云南的拜月,潮汕的荡秋千,晋江的烧塔仔,苗族的跳月,香港的舞火龙,以及台湾的托球舞……都在不同程度、不同形式上,按本地的习俗祭月祈拜。
月饼被列为节日佳品,苏东坡就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佳句。而在其他祭月的供品中,“月光马儿”和“兔儿爷”也颇具盛名,它们都是古城北京的产物。
关于兔儿爷,《燕京岁时记》也有记载:“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麒麟等猛兽,有的骑着孑L雀、仙鹤等飞禽。特别是兔儿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颌能活动的兔儿爷,俗称“叭哒嘴”更讨人喜欢。它虽为祭月的供品,但实在是孩子们的绝妙玩具。
遥望皎洁月色,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最后以苏东坡的著名词句来结束本篇吧: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十一)八仙
俗话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我国历史上曾经有过各种各样的八仙,汉代有“淮南八仙”,晋代有“蜀中八仙”,唐代有“饮中八仙”。这些都不是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八仙。通常所说的八仙指李铁拐、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和曹国舅。这是一组特殊的仙人群体,他们的组合,大约形成于宋、元,这型于明代中叶。在明代之前,八仙的构成还不是很稳定。
《东游记》第四十六回、第五十六回再次详细地描写了八仙过海闹龙宫的情景,大体情节与无名氏杂剧相仿。不过,小说将八仙赴白云仙长牡丹会改为赴王母娘娘的蟋桃会,渲染了八仙距龙王的惊险场面,还将吕洞滨举火烧海、四海龙王水淹八仙、八仙推泰山填海等激战写得绘声绘色,淋漓尽致。
民间传说中的“八仙过海”更是有声有色:有一年的三月十五,白云仙长请八仙及五圣到蓬莱仙岛赴宴,观看盛开的牡丹。五圣指齐天大圣、通天大圣、搅海大圣、翻江大圣、移山大圣。宴罢,越东海返回,各自炫耀宝贝。被东海龙王之子摩揭知道,夺了蓝采和的玉板,又将蓝拉下海去。这一下惹怒了其他七仙,吕洞宾率先仗剑与二龙搏斗,斩了摩揭,伤了龙毒。东海龙王向诸海龙王求救,仍敌不过吕洞宾等。继而又向水官求援,水官约了天官、地官齐来助战。五圣站在八仙一边参战,两边打得如火如荼,不可开交。最后,惊动了如来佛,出面为双方调解。此时,八仙群体,正式形成。
这一仙人群体经常游戏人间,亦济世救人,打抱不平。他们放荡不羁,形貌独特,性格鲜明。他们既是仙,又是人,很有人情味。有男有女,来自各阶层。适合富贵贫贱诸种人的兴趣,亦文亦谐亦野。八仙原型本来是不同历史时期有人物或传说中的人物,各有来头和独立的故事,竟然能够和谐地组合起来,这不能不是封建社会后期仙话创作上的一大奇迹。
由于八仙闹东海的故整流传甚广,所以旧时渔民有一种禁忌:凡是驶船出海,船上绝对不能载有七男一女,以免引起龙王爷的惊恐,从而制造不必要的事端,让人发生海难。另有的说,这一女就容易被怀疑为“何仙姑”,引起龙王爷或龙太慕子慕色抢亲,导致船覆人亡;甚至有的地区禁止妇女下海,说什么“妇女乘船船要翻,妇女下海海要荒”,其实,这是旧社会借八仙传说胡乱编造的歧视妇女的说法。
铁拐李
铁拐李是传说中的“八仙”之首,据说他是第一个得道成仙的。由于他状貌奇特,且常背着个大药葫芦,所以民间流传有不少关于他治病救人的传说。据任骋《七十二行祖师爷的传说·狗皮膏药的祖师》说,彰德府(今河南安阳)有一家做膏药的王掌柜,医德高尚,逢有疮病就治。有一天,他在赶庙会的路上,遇到一个瘸腿乞丐,伸出腿来,让王掌柜给治腿上的小疔疮。王掌柜取出一贴膏药给敷上,并保证第二天一定好。第二天,王掌柜又遇到那个乞丐,乞丐声称疮非但没好,而且愈加厉害了。王掌柜只好再给他换上一贴膏药。又过了一天,乞丐找上门来,大喊大叫地说膏药不顶用。王掌柜过意不去,将他领进院中,正准备给他再配贴新膏药时,一条大狗上来就咬住了乞丐的腿。王掌柜一着急,顺手抄起乞丐手中的拐棍,将狗打死了。随后,王掌柜到后院拿名贵的药材给乞丐配膏药去了。不料,当他回来时,乞丐已经吃起了烤狗肉。乞丐一见王掌柜,就接过配好的药膏,往腿上一按,又拿起一块狗皮,也捂到上面。不一会儿,乞丐把狗皮膏一揭,脓疮竟然奇迹般地痊愈了。王掌柜接过狗皮膏,感叹不已。这时,瘸腿乞丐早已不见了。他这才明白原来是李铁拐前来传授仙方。从此,彰德府的狗皮膏药就出了名,其方流传到全国各地。不过,因李铁拐抱怨过卖膏药的,所以至今留下个话把儿:人们常把那些专靠说大话、说假话过日子的人,叫做“卖狗皮膏药的”。
钟离权
钟离权在八仙中算老牌仙人,常同李铁拐争首席,被排于八仙之首。这位仙人道教色彩更浓厚,被元以后道教北派全真教尊为北五祖之一。
钟离权为燕台人,后改名觉,字寂道。好几个号,有和谷子、王阳子、云房先生。他原是武将世家,父亲叫钟离章,因征胡有功,封燕台侯,作宦云中。
他的出生很不一般。快要生下的时候,白天有个大个子男人,自称是上古“黄神氏”,要在钟离家托生,说完便自己进到卧室去了。当时出现数丈异光。4月15日出生后,不哭不声不食,犹如3岁小儿。到第七日跃然而起,说:“身游紫府,名书王清(京)。”也就是说,他来自玉皇大帝的仙宫。自幼便懂得识轻重,因名“权”。权,即秤砣,故知轻和重。外貌堂皇,“顶圆额广,耳厚眉长,目深鼻耸,口方颊大,唇脸如丹,乳圆臂长。”长大以后,“脸如丹涂,俊目美髯,身长八尺。”官为谏议大夫。
奉命征羌时,他的上司梁冀因忌妒,只给他两万老弱残兵,被羌人乘夜劫营,军士们被打得七零八落,他自己亦落荒而逃,进人山谷,迷了路。在山林深处,遇一蓬头拂额的胡僧,穿着一身草衣,把他带到一个村庄,告诉他:“这便是东华先生成道的地方,将军可以休息休息。”揖别而去。很久过后,忽听到有人说话:“此必碧眼胡人饶舌也!”接着一位披白鹿裘,扶青藜杖的老人朗声问道:“来者是汉大将军钟离权吗?你为何不寄宿山僧之所?”钟离权大惊,深知遇见了异人。这位败军之将,顿生恋鹤之心,萌有向道之意,立即哀求度世之方。此老者乃华阳真人,授他以长真诀及金丹火候、青龙剑法等。以后,钟离权又遇上仙王玄甫,得长生诀。从此,他便以云游为生,经鲁地,居邹城,入崆峒。后又得玉匣秘诀,仙去。自称“天下都散汉”,意谓天下放浪不羁的汉子。这乃一位无拘无束的散仙。
既是仙,自然跟常人有别。因此有的传说他在往后的几个朝代中仍频频出现。如魏晋时期,仕为大将,镇守代郡。钟的繁体为“锺”,即金、重相合。他还有一副奇怪的打扮,头上梳着左、右两角,自由自在地摇着一把棕梠扇,“赤面伟体,龙睛虬髯”。因见晋帝骄奢,知气数已尽,便解印而去。
因为钟离权是老君的面授弟子,和李铁拐并驾齐驱,因此在八仙中的顺序靠前,并有资格超度吕洞宾。吕应试落第,钟离权劝他学道,吕未悟,但在睡梦中受到钟离权的点化。吕梦见自己弃文就武,被封为兵马大元帅,还当了权贵高太尉的女婿,儿女双全,可说是富贵荣华全有了。当时正逢吴元济造反,朝廷命吕洞宾去征讨。吕却得了吴的贿赂,作战不力,回朝后,又遭不贞的妻子告发,被发配到沙门岛。吕洞宾休妻携子带女,凄凄惨惨,总算得到解差的同情,私自把他放了。当时正风雪交加,路途中遇强人,摔杀了他的儿女,吕洞宾顿时惊醒,原来是一场梦。一顿饭还未做熟的功夫,他在梦中却经历了人生20多年的风风雨雨,这才看破红尘。于是钟离权也就达到了超度吕洞宾的目的。在《东游记》却说吕受李铁拐的超度,助杨家将大破辽军的天门阵,又参与了打龙宫。由于钟离权和吕洞宾有师徒关系的传说,吕在八仙之中的名气那么大,自然钟离权也有功。因此在这方面,他和李铁拐似乎也有所争。
张果老
在明清的绘画中,张果老的形象格外引人注目--他是倒骑驴前行的,以致民间至今还有两句歇后语:“张果老倒骑驴--往后瞧;”“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张果老,亦作张果。据《唐书》记载,确有其人。他本是民间的江湖术士,居山西中条山,自言生于尧时,有长生不老之法。唐太宗、唐高宗都曾征召他,被婉拒。武则天也召他出山,张果老就在庙前装死。时值盛夏。不一会儿,他的身体腐烂发臭。武则天听后,只好作罢。但不久就有人在恒山的山中再次见到他。
唐玄宗见张果老神秘莫测,很想探知他的底细。当时有个叫邢和璞的人,据说能知人的过去与未来的寿命,玄宗命邢推知张果老的生死,邢推算,结果茫然不知。又有一个叫师夜光的人,能看见鬼神。玄宗将他秘密召来,命其视张果是人还是鬼神,结果什么也没有看到,使玄宗感到张果老的确不同凡响,必是奇士。
玄宗见张果老那副尊容,问道:“先生是得道之人,何以齿发皆衰落了呢?”张果老说:“我是老了以后才得的道,所以才这个样子。”说完,干脆把头发全部拔去,牙齿全部敲落,满嘴是血,弄得玄宗大为惊讶:“请先生休息,以后再晤谈。”少候,玄宗又召见张果,忽见张变得青发皓齿,就如一壮年。玄宗将玉真公主下嫁于他,他坚辞不受。据说,张事先对此事早有预测,曾没头没脑地对身边的人说:“娶公主为妇,平地升公府,实在是件可怕的事。”
一日,玄宗将张果留在内殿,赐以美酒。张果说:“山臣饮不过二升,有一弟子,饮可一斗。”玄宗即命召见,弟子从殿檐飞下,大约十六七岁,姿容甚美,谈吐雅趣,言辞清爽,礼貌周全,玄宗甚是喜爱,饮酒一斗不辞。再赐酒,张果便辞谢了:“不能再饮了,过度必有所失,只不过博龙颜一笑而已。”玄宗非让再饮不可,这一再饮,酒突从顶上涌出,冠子落地,化为金榼(ke珂)。玄宗及在场的嫔御们都惊奇地笑了。
张果在宫中累次显露仙术,得玄宗宠信,授予银青光禄大夫,又赐号通元先生。
未过多久,玄宗在咸阳狩猎,获一大鹿,比一般之鹿有异。庖人正要馔之,张果看见了,赶紧制止:“这是千岁仙鹿,汉武帝时,我曾侍从,知道武帝在上林时曾获此鹿,后放了。”他还说,当时放时,在左角下曾挂一铜牌。中经五百八十二年。“果然如他所说,有一块两寸左右的铜牌,只是上边文字已不清晰。张果愈老病愈多,乞求回去。回去以后,玄宗再召他时,他忽然死了。尸解而仙。
对于张果的来历,还有一种更玄虚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