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烹饪美食中华饮食风俗教程
48115900000015

第15章 三朝饮食风俗

孩子诞生后,亲戚朋友都要前往祝贺,主家则要办酒席予以答谢,民间谓之 “做三朝 ”。

“三朝 ”并不拘于三天,九天也可以。三朝饮食风俗由来已久。据《古今图书集成·人事典》卷载:“东魏高澄尚冯翊公主,生子三日,……元宗命高力士赐酒馔金帛……绯衣银鱼。又武后时,拾遗张德,生男三日,杀羊会同僚。”三朝之日,不仅客人要送 “酒馔金帛 ”,东家还要设宴款待。可见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很重视 “三朝礼”了。

民间各地做三朝习俗,既秉承古代遗风,又各具地方特色。然而,无论哪个地方,饮食活动都是做三朝的重要内容。

首先是送礼少不了食品。三朝,姥娘送喜蛋、十全果、挂面、香饼,并用香汤给婴儿“洗三 ”,念诵 “长流水,水流长,聪明伶俐好儿郎 ”、“先洗头,做王侯,后洗沟,做知州”的喜歌。

湖南汉寿县一带,亲友三朝贺喜要送上等的稻米,肥美的母鸡,新鲜的鸡蛋,以及鱼、肉、红糖等都是产妇的滋补佳品。

湖北梁子湖一带,吃“三朝酒 ”的亲戚,一般都是一手提着一个竹篮前往,里面放着面条和鸡蛋,上面用一件衣料覆盖着;一手拎着一只老母鸡。

做三朝,外婆是最主要的角色,送礼也最为讲究。云南回族,做三朝时外婆要送许多鸡、鸡蛋、红糖、糯米给女儿,当地称 “送祝米 ”。产妇家收礼后,等到亲家离开时,回送红鸡蛋一篮,以便亲家回去后赠送邻里亲友。

广西大新县安平一带的三朝礼颇为独特,届时外婆家要送去一担糯米饭和二十个鸭蛋。婿家请全寨小孩来绕着房子喊:“俏(指婴儿 )来啊 !耕田去啊 !种地去啊 !”喊完分给每个小孩一团糯米饭和一个鸭蛋。

送礼送食品,可能与产妇分娩后需加强营养、及时进补不无关系。

按照民间礼仪,生子之家收礼受贺后,一般要排开宴席,招待亲戚朋友。举办 “三朝宴 ”,与举办一般婚丧宴席有所不同,三朝宴往往分两个阶段进行,客人进门后,首先要吃一碗红糖煮鸡蛋或米酒煮鸡蛋,也有的地方先让客人吃一碗鸡蛋面条,民间谓之“过中 ”。过中之后,再喝酒吃饭。

在各地的三朝宴礼中,恐怕要数三江侗族的三朝宴最为隆重、讲究了。在当地,贺家到后,先以鸡蛋米酒招待,然后端出五颜六色、精美别致的侗族油茶款待。吃时每个人仅能用一只筷子,决不许用一双;吃茶又须成双,不能吃单。据说吃单碗茶叫 “跛脚茶 ”,不吉利。客人吃茶至少两碗,否则主人会不高兴。两碗过后,如果不想再吃,只需将筷子架在空碗上即可,如果不懂这个规矩,还将筷子拿在手中或搁在桌子上,主人便会陪着一直喝下去。酒终茶毕,主人又奉送每个客人熟猪肉两串 (一般每串四块,重约四两,皆以竹签串之 )带回家中,以飨亲友。紧接着,下午外婆家的客人到来,四个男子用新竹扎的架子抬着一只百多斤重、腿洗干净并涂以猪血的肥猪紧随,另有小伙子分抬两坛米酒,其他人手提肩挑肉食布帛,来到女婿家。晚上,十几张小桌拼成长长的一排,客人分坐两旁,桌上盛腌肉、熟猪肉、酸鱼、酸菜、豆汤等食品,琳琅满目。因为这些食品均是由娘家带来,所以又叫 “吃娘家饭 ”。

在红河和元江交汇处的打芒一带的哈尼族,三朝之日还要给婴儿举行命名仪式,这一仪式也是在饮食活动中进行的。是日一大早,婴儿家长便蒸出几笼喷香的糯米饭,宰杀几只老母鸡,端出一些煮熟的老鼠豆 (一种黑豆 ),然后在屋前院子里摆出数张篾桌,将糯米捏成若干拳头大小的圆团团,贴上少许煮烂的老鼠豆,老鼠豆上面再贴上一小条鸡翅膀肉,整整齐齐地摆在篾桌上,犹如一群杂色相间的 “小宝塔 ”,又像身着花衣的 “不倒翁 ”,让全村人来取食。村中各户派人用一个鸡蛋换取 “小宝塔 ”。按当地风俗,各户只需一个鸡蛋便可换回与家里人数相等的糯米饭团,一人一团,不多不少。中午,产妇家置办丰盛的 “命名宴 ”,宴请村中长辈。席间,最高辈分之男长辈,将嚼细了的一丁点鸡肉用食指喂入婴儿口中,同时口中念诵一些祝福之词,祝毕,给婴儿取名字。

另外,孩子满月要办满月酒招待亲朋好友。满月当日,生父携糖饼请长者为孩子取名 (这叫 “命名礼 ”),用供品酬谢剃头匠 (这叫 “剃头礼 ”),尔后小儿与亲友见面,设宴祝贺。亲朋须赠送 “长命锁 ”,婴儿要例行 “认舅礼 ”。

小孩出生满百日为 “百禄 ”,是祝婴儿长寿的仪式,贺礼必须以百计数,鸡蛋、烧饼、礼馍、挂面均可,体现 “百禄 ’、“百福 ”之意。小孩周岁,又称 “试儿 ”、“抓周 ”,是在周岁之时预测小儿的性情、志趣、前途与职业的民间纪庆仪式。届时亲朋都要带着贺礼前来观看、祝福,主人家设宴招待。这种宴席上菜肴重名,须配以长寿面,菜名多为“长命百岁 ”、“富贵康宁 ”之意,要求吉庆、风光。周岁席后诞生礼结束。

小结

本章阐述了我国古代传统的生育诸过程中的饮食风俗,在各个地区有不同的饮食习俗。了解这些习俗都与当地的人文环境相关联。我们要自觉地摒弃传统生育饮食风俗中不科学的部分。

问题

1.举例说明各地求子饮食风俗的不同。

2.举例说明孕妇妊娠饮食风俗禁忌的原因。

3.各地小孩出生三日后举办 “三朝宴 ”的特点。

第四章 岁时节日饮食风俗

学习目标

学完本章,你应该能够:

1.了解一年四季的节日。

2.掌握与节日相关联的食物。

3.知晓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相关的节时饮食风俗。

关键概念

二十四节气

中华传统节日,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纽带。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迅速增长,对亲情、友情、和谐、幸福的渴望更加强烈,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传统节日庆祝在各地广泛开展,人们的节日生活日益丰富多彩,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不断发扬光大。对于中国人来说,过节意味着期盼的满足、情感的表述和幸福的拥有。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把自己的人生理想、生活愿望和审美追求融入到节目之中,过节便成为中华民族喜闻乐见、为全民共享的文化形态。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以及大冬、腊八、送灶这十大传统节日,都有极为丰富的饮食风俗。

岁时节日是由年月日与气候变化相合排定的节气时令,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的岁时节日由来已久,从殷墟甲骨文中就已有记载。我国早在商代就有了完备的历法纪年,古代农历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在十二个月中,按一年气候变化过程,分为 “二十四节气 ”、“七十二候 ”、“三百六十天 ”(约),构成了岁时节令的计算基础。以后由于生产、生活、信仰活动的安排,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我国的节日从内容上考察,可大致分为农事节日、祭祀节日、纪念节日、庆贺节日、社交游乐节日等五类。

宋代人张鉴的《赏心乐事》就记载了当时一年中的节日与饮食活动。“正月,岁节家宴,立春日春盘,人日煎饼;二月,社日社饭;三月,生朝家宴,曲水流觞,寒食郊游,尝煮新酒;四月,初八早斋,食糕糜;五月,观鱼摘瓜,端午解粽,夏至鹅脔;六月,赏荷食桃;七月,乞巧;八月,社日糕会;九月,重九登城,尝时果金橘,畅饮新酒;十月,暖炉,尝蜜橘;十一月,冬至馄饨;十二月,赏雪,除夜守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