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真的假的谁玩谁
48118900000024

第24章 烟鬼戒烟(20)

大夫说,那得看血型。傻人一试,嘿,老天有眼,血型正对路!接下来的事,都按着他暗地祷告的那样,同来的壮汉们没一个合格的,这样,傻人就跟柳淑花并排躺在一张简易床上,他的800CC血缓缓地流进了小柳的身体里,傻人幸福得脑子发晕,跟驾了云似的……消息传回家乡,这一回,金窝子沟的乡亲们彻底为傻人流了泪:“咱不能再让好人吃亏了,公安局来调查,大家作证,傻人不可能杀了人再往自己的炕上背!”

柳淑花到底能开口说话了。原来那天强奸未遂,恼羞成怒行凶杀人的是郭癞子。没等郭癞子逃跑,手铐戴上了!

再说医生,为了抢救柳淑花濒危的生命,才不得已超量抽了傻人的血,难怪他“幸福”得跟驾云似的。可不大工夫,他就幸福得昏了过去。这样,吉主任答应负责喂养着猛子,让他在这儿养病兼护理……傻人那份高兴啊,仿佛一步登天当上了乡长!

二十天后,傻人陪柳淑花出了院。没进家门,先把小柳家的电接上。小柳拿白眼翻他:“你接它干什么?接了还会有人给掐断!”傻人又犯糊涂了,这小柳留下后遗症了呢,正常人有怕掐电就不让再接上的道理吗?

这天晚上,傻人刚刚收拾完屋子,柳淑花来了:“沙哥哥,瞅你屋子造成这样。家里没个女人,日子难过呢。别看我长得丑,手又笨拙,可做饭能熟,做菜保烂。今天,我就拿你家的东西练练手艺,替你做顿饭,算是报答你的救命之恩吧。”说着,去菜园里摘回来几把青菜,又绾起袖子下了厨房,三下五除二,四盘菜炒好了,摆在桌上,那鸡蛋黄莹莹,蒜苔翠生生,吃一口,哎呀,长这么大没尝过如此可口的菜肴!傻人望着柳淑花直发愣:这小柳真是留下后遗症了,全沟里顶数她长得好,她咋还说自己丑;做出这样的饭菜,她咋还说自己拙笨呢?

“沙哥哥,你说实话,出事那天,你为什么把我背到你的炕上?”

“这还用问。你家没电了,我做人工呼吸,摸黑找不准部位呀。”

“就这?”

“那还有啥。”

俩人有一句没一句地唠到十点钟,柳淑花陪着傻人喝下几盅小酒,脸更红了,眼神儿更娇媚了:“沙哥哥,你说那坏人抓走一个,是不是还会有。我好害怕,今天夜里不走了。”

“噢,你的意思是让我跟你换。成,我不怕那狗日的。”说罢,傻人上炕去拿自己的行李,不防柳淑花一下子从背后搂住他:“傻人,你到底是不是装傻!”说着就一把拉灭了灯……傻子这次可真是大器晚熟,他发现有女人真是妙不可言,就搂着小柳,任她往肩膀上胸膛上抹眼泪,甩鼻涕。

打那以后,每天夜深人静时,小柳都悄悄溜到傻人这边来。

不到半月,联社吉主任找上门来啦:“我说沙玉仁呀,你跟淑花必须光明正大地登记结婚,不然,当心我举报你们非法同居。”傻子吓得站不是坐不是,柳淑花杏眼一斜:“登就登,到时候请领导来主婚。”

傻人和小柳的婚礼举办得很热闹,有调皮的当场发难:“请问新郎,你们的幸福结合,是谁先找的谁?”这一问,把新娘弄了个大红脸:这傻人,若照实说出来,自己可多难为情!哪晓得傻人今天像是吃错了药:“谁先找谁?当然是我追她,追得好艰苦!”大伙都笑了,傻人有傻福哟,他总爱付出,可哪一次都是他得的实惠最多。

晚上,小柳偎在傻人的怀里,娇声问,你那次买条帚买土豆种怎么回事?傻人说,我知道吃亏,可是,两角钱给对方一个开心,这还算什么;至于土豆种,就我这名气,宣传异地种子的优势,说破了嘴也没人相信,我特意没留种子,说是冻了,这样,才好去寒葱沟呀,等事实摆在面前,大伙不就信了。

小柳又问:“那吉主任咱得防着点儿。他不是个好东西,他肯定晚上不睡觉听墙跟儿,不然咋那么快就知道了咱俩的事儿了呢?”

傻人赶紧拦住:“你可别乱猜。那是……我故意透风给他的,求他帮忙捅开这窗户纸儿呀。”

“你……”柳淑花想起婚礼上为她保面子那事,小拳头擂鼓似地落在傻人胸脯上:“坏蛋,什么傻人,你心眼子顶多顶多!”

泉水变金沙

关门砬子地处与世隔绝的大山沟里,这儿有座百年老金矿,解放后政府接管过来还经营了十多年,后来资源枯竭,才撤走矿工,关闭了老矿。老矿尽头是陡峭的山崖,此处发生过一次地震后,山崖下竟然多出一条俗称“白沙河”的小河来。这小河直冲过邻县一个无人居住的山沟,汇入松花江支流。事过四十年,有位叫李老铁的山东汉子不知因为什么路过白沙河,却意外地发现河里有金沙,便弄了工具第一个下河淘金。这种事,还能瞒得住嘛,没多久,从四面八方汇集来四十多条汉子,搭起简易房,也下河淘金,白沙河热闹起来了!

李老铁是金沙的发现者,大伙又都向他讨教过淘金的方法,因此,自然就成了淘金者的主事人。这地方虽然有金子,却缺水。不是有河吗?这河水看来挺清,可人吃了胀肚子,大约是含了某种有毒物质,所以洗衣服行,饮用水得逆流上行六里山路,到老金矿那儿的一眼老山泉里去挑。一时间,这儿水桶、塑料壶五花八门,什么都有。

李老铁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召集大家开了个会,说大家吃水这么自己顾自己,耽误了活儿,还影响团结,经常有人说自己的水少了;有些要钱不要命的还冒险喝河水,早晚要出人命的。咱们学学人民公社,在吃水和做饭问题上吃大锅饭,除了大伙集资从外地雇伙夫外,每天派人专门挑山泉的水饮用如何?

李老铁的倡议很得人心,就照办了。于是一个采买,三个炊事员的工钱由大伙均摊,挑水的事却没人乐意干,山路崎岖,往返十二里,一天挑四担水,累死累活,一担水挑回来,最多晃洒剩八成,若是不慎摔倒,那就滴水不剩了;遇上刮风下雨,那就得干挺着挨淋,这么多人按每人十五斤水省着喝,也得六百多斤,需两个半劳动力,所以,这里泉水比油都贵!没法子,就抓阉儿排上挑水表,十几天一轮,到时候轮到哪个,就停下来挑水,不干,那就从这里离开。

吃水的事把汉子们折腾苦了!

李老铁技术好,有经验,每天收获最多的都是他,大家瞧了,眼珠子红红的,却又无可奈何,人家就是能干嘛。有人就背后议论:“财都让他发了,别累出病来,别折了寿。”渐渐,李老铁耳朵里灌得满满的,他却只做不知。

这一天,正淘着金,李老铁突然把簸箕扔在水里,双手捂着腿惨叫起来。大伙七手八脚把他扶到岸上,问怎么啦,要不要送医院?他说长期在水里泡,腿肚子抽筋,休息一天就好。打那以后,李老铁下一次水抽一次筋,眼见得金沙淘不成了,他跟大伙商量:“我不能下河,又舍不得这地方。这样好不好,我给大家负责弄水,大家每天只按两个劳动力的平均收获集资给我,其他的就不用管啦。”

工友们一算,这样省得见天轮班挑水,又累又麻烦,而且人家老铁收费还便宜两成,天长日久算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钱呢。然而,他一个人能挑那么多水?老铁笑了:“我是个准残废,怎么可能出那么大的力?我自有办法。”就跟众人签了合同:无论什么天气,都由他负责每天至少提供六百斤泉水,质量出了问题,加十倍罚款。签完合同,大家都想,这李老铁心眼子再多,他还能白天黑夜不睡觉?他还会净化白沙河的水?

第二天,李老铁半夜就没了影儿,吃早饭也不见回来。大伙都说,是不是反悔了,悄悄走人啦,那今天晚上的饭谁都甭吃了,没水呀。猜测到傍午,李老铁牵着匹大白马,马背上驮着四只塑料桶,每只至少装五十斤水!他拿出一截胶皮管子,拧开桶上面的盖儿,从马背上直接把水放进缸里,原来,他是去二十里外的镇子上买的马和装水的工具!

从此,李老铁每天牵着马驮回三趟泉水,恰好够众人饮用的量,风雨无阻。众人啧啧称奇:“你说这李老铁,心眼比咱淘金的筛子还多,咱怎么就想不出用马驮水这办法来?他一个残废,却赚两个人的钱,多不公平,若是大家有本事不吃他那水就好了。”但是,嫉妒是不顶用的,不吃水,你靠什么活命!

冬去春来,李老铁在这儿驮了近三年水,这白沙河的金沙一天比一天少,淘金的人逐渐散去,现在,他每隔一天才用得着驮一天水,赚的也不过是一个人的工钱。

想想也没大兴趣,老铁便跟大家打招呼,说他要另谋职业了。临走之前,他想请大家休息一天,他在镇子里最大的饭店请大家改善一顿,也表示这些年大家对他的关照。汉子们难得放松一下,就都去了镇子上。

李老铁请二十多人,花费上千元,大伙谁不敬佩?“李哥,李哥”叫得甘口甜。大家感谢他慷慨解囊,纷纷向他敬酒。李老铁谦让说:“兄弟们,好饭不能饱三天,我请大家吃一顿,能记挂几时?我现在已在省城拥有了一家公司,就是这几年淘金赚的钱。规模不大,但有朝一日,这淘金的活儿做腻了,请去找我。只要李老铁有饭吃,各位饿不着,因为,我这人会投机,可绝对不肯做犯法的事儿。”

哇,他成老板啦!众人一片惊叹。

李老铁一招手,过来两个花枝招展的小姐,显然是老铁的秘书。按照老铁的吩咐,发给每人一张名片。李老铁举杯劝酒:“临别,我想送给大家一件礼物,各位留心当回事,说不定可受用一生。大家还记得我在水中犯病的事吧,说实话,我从来就没有抽筋的毛病,那是装的。”

哟,李老铁装病干什么?大家脑袋想炸了,也不知个所以然。

“事情既然已经过去,我直说也无妨。”李老铁借着酒劲儿,说出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李老铁淘金收获出众,早已引起同行的嫉妒,嘴上说不出什么,其实已经有人暗中在找他的茬儿,要教训他啦。李老铁看出苗头,再伤心也无法挽回事实。他琢磨,人都有这种妒强怜弱的本性,他脑袋一转,就装出那种病。可不,众人对他的态度立刻就变了。抓住这个机会,他就以让利两成的条件垄断了挑水的活儿。这叫利人利己,他巧赚了钱,大家也少掏了水费。

“虽然我多赚了钱,大家事后不高兴。可是晚上睡不着一琢磨,钱再多他也是半个残废,我必须给各位个心理平衡对不对呀。其实,我用那马驮水,去时骑马,飞快,一天驮六趟,都不在话下。我不能那样做,那会引起大家心理不平衡……我用泉水换各位的金沙,是够便宜的,做为报酬,说以上这些,是想告诉大家,咱们凡事要换一种方法思维,别把心思用在妒忌上,至于怎么运用,就看大家的悟性了。”

不知是酒的作用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大家的脸全红了。是呀,若肯多动点脑子,说不定还能多开辟点来钱的路,为什么总在嫉妒上浪费脑细胞?众人这回彻底服了:“老铁,不,李老板,您天生就是那块料,一个人赚我们两倍的,应该。”

“啥?啥两倍。”李老铁一指专管采买的那位,“我一走,他就会向你们泄密:我上山弄水,闲下来的时间干什么?在老金矿开荒种菜,采山……这儿的蔬菜多值钱呀,大家吃的蔬菜、蘑菇,好多都是本人的辛勤劳动。人无论在什么位置,不会利用时间,就是最大的失误!”

深谋不如远虑

长白山区茫茫林海,生长一种蕨类野山菜,俗称“猴儿腿”,学名薇菜。从前“瓜菜代”的岁月里,山民们嫌它费油,还不如山菠菜能顶饭吃,没人采它;这些年,绿色食品的倡导,野菜也上了餐桌,很快由外贸部门牵头打开市场,野生薇菜销往东洋日本国,并且极受欢迎,于是,这种往常并不显眼的草儿立刻身价百倍,一时间,山区让薇菜给炒热了!

地处长白山咽喉之地的横道湖村有这么一些小青年,看准薇菜的市场行情,马上行动,拉帮结伙,积累资金,发誓要垄断当地的薇菜市场,也就是说,都想成为当地乃至全县全市的薇菜经营大老板。有关部门出于税收管理费诸方面的考虑,也大开绿灯,一时间,百十户人家的小村子竟然冒出来十几家薇菜收购公司。

薇菜加工并不复杂,按照一定成熟标准、株高、尺寸采集晒干,打捆装箱就成,由于横道湖村地理位置好,公司们已经形成规模,所以,外地的收购商也都冲着这儿来,再往大山深处的一些乡镇有货卖不出去,没办法,只好低价送到这边,小小横道湖村每年运出薇菜数十吨,交易额达百万元以上,于不知不觉中居然享有了薇菜之乡的盛名。薇菜公司的老板们得了便宜,个个高兴无比,都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谁让他们傻等呢,其实这财谁都可以发的。”

老板们中有两个心眼最活的年轻人,一个叫沈远虑,一个叫沈深谋,他们的经济实力不相上下,而做起生意来,沈深谋更加老道一些。自从横道湖村有了薇菜之乡的名气,他们俩为争头号老板这一把交椅,早就暗中较上了劲。

一入冬,沈远虑找到沈深谋:“深谋哥,我打算给咱的薇菜注册个商标,您算不算一份呀?”

注册商标?大山上生长的野菜……这是吃饱了撑的!深谋就扔下一句话:“我不如打会儿麻将。”支走远虑,沈深谋可不去打麻将,他马上行动,悄悄跟远近村民签订了收购合同,暗中规定,由公开收购价之外,还有超额奖励;又跟工商税务拉关系,争取少拿点税,多获点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