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正谊明道:上医院士如是说
48138500000002

第2章 序二

两千多年前,著名经学家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写下“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意为匡扶济世、不谋功利。一千多年后,朱熹以此为处事之要,将其列入《白鹿洞书院揭示》之中。又一千年后,1927年,由中国人独立创办的第一所医学院校—上医创建。1934年上医创校先贤颜福庆先生将“正谊明道”作为国立上海医学院的校训,并以此激励后人。

上医创建八十五年来,遵循这一治学理念,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医药卫生人才。从建国初的 16位一级教授,到48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巨擘翘楚,才俊辈出。

攀登科学高峰无平坦大道,无捷径可循。作为我国科技领域顶尖学者的代表,院士们凭借自身坚韧不拔的毅力、求真创新的精神和严谨务实的学风,经历种种坎坷和曲折,实现着一次又一次的突破和飞跃。他们不仅体现着敬业奉献、顽强拼搏、团结合作和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同时,也都是具有远大理想与高尚情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践行者。

在上医院士们成长、成才、成就的人生路途中;在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历程中,母校的培育和熏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作为中国现代医学一块永恒的基石,上医由初生到茁壮,上医筚路蓝缕、勤耕不辍、师生一德、薪火相继,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名医名家和数以万计的医药卫生和医学教育领域的精英骨干。回顾上医八十五年的风风雨雨,每一位上医曾经的、现在的学子,无不心潮澎湃。

为了传承文脉、泽被后世,上海医科大学校友会决定组织年轻的医学后辈,采访和编撰曾在上医就读或工作过的上医院士们的故事,编撰《正谊明道—上医院士如是说》一书。此书的出版,一方面是为了展现上医院士们的思想和精神,传播上医文化的精髓和力量;另一方面也为了向上医创建八十五周年庆典活动献礼。书中的院士,有的在上医度过了宝贵的青春求学时光;有的则在上医倾注了毕生的抱负与热情。或许,他们对上医的记忆,只是生命中的一小段时光,但正是他们每个人的一小段时光,共同串起了上医的高尚医德与浓重文脉,成为今日上医学子深深呼吸的文化气息和细细品味的精神食粮。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受过上医文化熏陶,又为上医文化作出贡献,成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上医人共 48位,目前在世的有 30位,遍及全国各地。

《正谊明道—上医院士如是说》一书,前后筹备了两年多时间,先后咨询了不少上医校友和专家的意见,构设框架、裁定体例;并分成8个编撰组,采访了诸多院士校友。值此上海医学院创建八十五周年之际,编撰组特将先期已完成的盛志勇、张金哲、陈灏珠、沈自尹、吴新智、韩济生、汤钊猷、顾健人、闻玉梅、戴尅戎、王正敏、顾玉东、林其谁、侯惠民、周良辅、杨雄里、韩启德、葛均波(按照院士出生年月从早到晚排序)18位院士校友的故事编撰成《正谊明道 —上医院士如是说》(第一辑)。接下来,编撰组还将继续访谈,把上医其他院士校友的故事都记录下来,出版此书的第二辑乃至第三辑。

院士们的讲述语重心长,字字珠玑,医学后辈们在聆听院士们的精彩讲述后,以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字,触摸大师的厚重承载,细心品读字里行间流淌着耐人寻味的故事和发人深省的韵律。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编撰者的笔触不仅在乎院士们的头脑,更在乎他们的心灵;不仅在乎他们所研究的“学”与所从事的“术”,更在乎他们的为人之“情”与人文之“怀”。院士们亲口讲述的故事,既真实亲切,又令人信服;他们所谈的人生感受,所讲的动人事迹,都是点点滴滴的亲身经历,不仅是院士们奋斗历程的真实写照,更是他们人生哲理的深刻阐明,充满着真情实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编撰《正谊明道 —上医院士如是说》一书,既能为老一代上医人重温母校上医的历史和传统提供一个机会,也能给医学后辈走近上医院士、感受上医文化和精神搭建一个难得的平台。

现在,许多年轻的上医人,充满朝气,踌躇满志,但外界的诱惑及偶然的失败,有时候又让他们万念俱灰。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年轻的心,有时因为找不到正确的指引而倍感迷茫。此时的他们,非常需要感受母校文化和精神的力量。他们渴望听到前辈鼓励的声音,希望了解大师是如何走出迷惑,克服困难,并最后取得成功。我相信,这本书可以给现在的年轻医务工作者以精神的力量,使他们以敬畏和骄傲,承继起发展祖国现代医学、攀登世界医学顶峰的责任;让他们像上医院士们那样,永远怀着对事业和生活的美好憧憬,挑战自己,挑战未来。

上海医科大学校友会会长 2012年 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