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诗选自《诗经》,《采薇》是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服役思归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作的诗,诗中叙述了他转战边陲的艰苦生活,表达了他爱国恋家、忧时伤事的感情。
原文
采薇
采薇采薇①,
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
岁亦莫止②。
靡室靡家③,
玁狁之故④。
不遑启居⑤,
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
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
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
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⑥,
靡使归聘⑦。
采薇采薇,
薇亦刚止⑧。
曰归曰归,
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⑨,
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⑩,
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
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
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
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
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
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
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
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
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
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
莫知我哀!
注释
①薇:豆科植物,今俗名称大巢菜,可食用。
②莫:“暮”的本字。岁暮,一年将尽之时。
③靡:无。
④玁狁(xiǎnyǔn):北方少数民族,到春秋时代称为狄,战国、秦、汉称匈奴。
⑤不遑:没空;遑,闲暇。启:跪坐。居:安居。
⑥戍:驻守。定:安定。
⑦使:传达消息的人。聘:探问。
⑧刚:指薇菜由嫩而老,变得粗硬。
⑨盬(ɡǔ):休止。
⑩孔疚:非常痛苦。疚,痛苦。
尔:花盛开貌。维何:是什么。
常:常棣,棠棣。
路:同“辂”,高大的马车。
戎车:兵车。
四牡:驾兵车的四匹雄马。业业:马高大貌。
骙(kuí))骙:马强壮貌。依:乘。
小人:指士卒。腓(fěi):“庇”的假借,隐蔽。
翼翼:行止整齐熟练貌。
象弭:象牙镶饰的弓。鱼服:鱼皮制成的箭袋;服,“箙”的假借。
赏析
全诗六章,可分三层。既是归途中的追忆,故用倒叙手法写起。前三章为一层,追忆思归之情,叙述难归的具体原因。这三章的前四句,以重章之叠词申意并循序渐进的方式,抒发思家盼归的感情;而随着时间的一再推移,这种心情越发急切难忍。首句描述薇菜可食,戍卒正采薇充饥。戍役不仅艰苦,而且漫长。“薇亦作止”、“柔止”、“刚止”,循序渐进,形象地刻画了薇菜从破土发芽,到幼苗柔嫩,再到茎叶老硬的生长过程,它同“岁亦莫止”和“岁亦阳止”一起,喻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岁初而暮,物换星移,“曰归曰归”,却久戍不归;这对时时有生命之虞的戍卒来说,怎能不忧心忡忡。那么,为什么戍役难归呢?后四句作了层层说明:远离家园,是因为玁狁之患;戍地不定,是因为战事频频;无暇休整,是因为王家的差事无穷无尽。其根本原因,则是“玁狁之故”。对于玁狁之患,匹夫有戍役之责。这样,一方面是怀乡情结,另一方面是战斗意识。前三章的前后两层,同时交织着恋家思亲的个人情和为国赴难的责任感,这是两种互相矛盾又同样真实的思想感情。这也是全诗的基调。
四、五章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写出了军容之壮,戒备之严,全篇气势为之一振。其情调,也由忧伤的思归之情转而为激昂的战斗之情。这两章同样四句一意,可分四层读。四章前四句,诗人自问自答,流露出军人特有的自豪之情。接着围绕战车描写了两个战斗场面,具体描写了在战车的掩护和将帅的指挥下,士卒们紧随战车冲锋陷阵的场面。最后,由战斗场面又写到将士的装备:“四牡翼翼,象弭鱼服。”战马强壮而训练有素,武器精良而战无不胜。将士们天天严阵以待,只因为玁狁实在猖狂,“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既反映了当时边关的形势,又再次说明了久戍难归的原因。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写景记时,更是抒情伤怀。戍卒深切体验到了生活的虚耗、生命的流逝及战争对生活价值的否定。“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加之归路漫漫,道途险阻,行囊匮乏,又饥又渴,这眼前的生活困境又加深了他的忧伤。“行道迟迟”,似乎还包含了戍卒对父母妻孥的担忧。“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全诗在这孤独无助的悲叹中结束。
综观全诗,《采薇》主导情致的典型意义,不是抒发遣戍役劝将士的战斗之情,而是将王朝与蛮族的战争冲突退隐为背景,将从属于国家军事行动的个人从战场上分离出来,通过归途的追述集中表现戍卒们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内心世界,从而表现周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采薇》,似可称为千古厌战诗之祖。
绝妙佳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选自《诗经》,这是一首“刺虐”诗。卫国行威虐之政,诗人号召他的朋友相携同去而作。
原文
北风
北风其凉。
雨雪其雱①。
惠而好我②,
携手同行。
其虚其邪?
既亟只且③!
北风其喈。
雨雪其霏④。
惠而好我,
携手同归⑤。
其虚其邪?
既亟只且!
莫赤匪狐⑥。
莫黑匪乌。
惠而好我,
携手同车。
其虚其邪?
既亟只且!
注释
①雨(欲)雪:雨雪。雨,作动词。即雨夹雪,雨雪同时落下,正是“北风其凉”之时。雱(páng):雪盛貌。
②惠:爱也。
③虚邪:宽貌。一说徐缓。邪,通徐。既:已经。亟:急。
④喈(音jié):寒凉。霏:雨雪纷飞。
⑤同归:一起到较好的他国去。
⑥莫赤匪狐:没有不红的狐狸。莫,无,没有。匪,非。狐狸、乌鸦比喻坏人。
赏析
《毛诗序》说:“《北风》,刺虐也。卫国并为威虐,百姓不亲,莫不相携持而去焉。”从诗中“同车”来看,百姓是泛指当时一般贵族,这是一首反映贵族逃亡的诗。
诗共三章,前两章内容基本相同,只改了三个字。诗歌前两章开头两句都以风雪的寒威来比喻虐政的暴烈:“北风其凉。雪雨其雱”,“北风其喈。雨雪其霏”。把“北风其凉”改为“北风其喈”,意在反复强调北风的寒凉。这就渲染出一种凄冷阴森的气氛,怀着对虐政的强烈不满。而改“雨雪其雱”为“雨雪其霏”,无非是极力渲染雪势的盛大密集。把“携手同行”改为“携手同归”,也是强调逃离的意向。复沓的运用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诗人在第三章说:“莫赤匪狐。莫黑匪乌”,也就是说没有比这个当政者更暴虐的了!所以诗人一再号召:凡是与我友好的人,一道离开这里吧!
为了强调出走的必要性、紧迫性,每章的最后两句都大声疾呼:“其虚其邪?既亟只且!”还能再犹豫吗?已经很紧急了!虚邪,即舒徐,为叠韵词,加上“其”字,语气更加宽缓,形象地表现同行者委蛇退让、徘徊不前之状。“既亟只且”,“只且”为语助词,语气较为急促,加强了局势的紧迫感。语言富于变化,而形象更加生动。
朱熹《诗集传》说此诗“气象愁惨”,指出了其基本风格。诗三章展示了这样的逃亡情景:在风紧雪盛的时节,一群贵族相呼同伴乘车去逃亡。局势的紧急(“既亟只且”),环境的凄凉(赤狐狂奔,黑乌乱飞)跃然纸上,让人悚然心惊。
古乐府中的《北风行》诗即效仿本篇,鲍照拟作中直接采用《北风》原文:“北风凉,雨雪雱。”《古诗十九诗》(“凛凛岁云暮”篇)中“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数句,也是以此诗为蓝本。唐代李白有《北风行》,也明显受到《北风》的启发。由此可见《北风》一诗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绝妙佳句
北风其凉,雨雪其滂。惠而好我,携手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