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其实不懂交际学
48165700000074

第74章 毛毛虫效应——盲从只会走向绝路

学了换位思考定律,你是不是觉得在应酬时只要同意对方的观点,然后照着对方的意思去做,就会讨得对方的欢心,进而成为一个应酬高手呢?错!这样你跟一个应声虫又有什么差异呢?换位思考的目的是让你理解对方,多从对方的立场出发为他考虑,而不是毫无原则地盲从。一味地盲从或许会让对方一时很高兴,但从长远来看对双方都是没有好处的。因为你让对方沾沾自喜,开始盲目自大,而你自己也越来越懒得思考,只会唯唯诺诺,失去自己的判断力和主动权,最后连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就像那些习惯跟随的毛毛虫。

法国科学家约翰·法伯显然是一个“童心未泯”家伙,不过也正是他的童心未泯,让他发现了一个伟大的科学现象。一天,他心血来潮在一个花盆的边缘摆放了一些毛毛虫,并且把这些可怜的毛毛虫首尾相接,围成一圈。与此同时,还在离花盆几英寸以外的地方放了一些虫虫们最爱吃的松针,看看它们是不是会去吃那些唾手可得的美食。

但是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这些毛毛虫在美食当道的地方居然被活活饿死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毛毛虫天生就有一种跟随者的习性,因为它们被首尾相接围了一圈,所以已经没有首领和头尾可言,于是它们都跟着各自前面那只毛毛虫盲目地向前爬行,就这样绕着花盆一圈一圈又一圈。这样过去了一小时、一天、两天……直到七天七夜,它们终于在不远的美食面前饿死了。

这就是盲目跟随的下场,而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就是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应该学会的“毛毛虫效应”。也许我们都有从众、跟随和遵循经验等心理本能。因为跟随别人我们就不用负主要责任,就不用独自面对不好的结果,不用费脑筋思考,只要做应声虫就可以“有肉吃”。可是结果又常常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就像那些被饿死的毛毛虫。我们很可能像它们一样盲目地走进死胡同,再也出不来。于是,心理学家们根据人的这种心理,将这种习惯于跟着前面的路线走的人称为“跟随者”,把跟随带来失败的现象称为“毛毛虫效应”。

毛毛虫效应也许的确让我们在人际关系或者做事的过程中少了很多麻烦,可是这种害怕惹麻烦而盲目跟从的方法带给我们的好处是那样的短暂和有限,我们不仅没得到自己想要的,反而失去了掌控权,将自己带向绝路。这种情况我们又怎么能够允许它发生呢?

所以,即使我们为了表示友好,同意对方的观点,体谅对方的感受,也要对事情有自己的判断,并且适时给出柔和而合理的建议。其实对方并不会因为你的意见相左就一定认为你是在跟他唱反调,只要你是从你们的共同利益出发的,而且交流的方式是顾及对方感受的,那么一个明智的人当然是更喜欢这样的朋友的。因为你不仅站在他这边支持他,而且还用非常好的建议让他得到更多的好处,他怎么会拒绝这样的朋友呢?这可是对你们双方都有利的,而这样互惠互利的关系才会更加长远,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