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恰当,交流才能继续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互相的沟通,最忌讳的是一方始终沉默不语。那么,怎样能让对方乐于交流呢?最好的方法是提问。仅仅是自己不断地说话,是无法了解对方关心什么的,所以,让对方说话特别重要。
也正是借助提问,使我们对别人的需要、动机,以及正在担心的事情,可以进行相当深入的了解,对方的心灵大门也因此才会对我们打开。
在《风云对话》栏目中,凤凰名嘴阮次山曾访谈新西兰新上任的总理约翰·基,他的开场白是这样的:“听说您的手臂摔伤了,现在好些了吗?”
总理笑了一下,答道:“已经没事了,我当时是在一个庆祝中国牛年新年的活动中,不小心滑了一下,用手撑地,就折了。他们给我打了石膏,后来这个石膏拍卖所获得的款项都已经捐给了慈善基金会。”
“您确定已经没事了呵。”
“哈哈,没事。”约翰还随意做了个动作。
这种高端访谈原本应该是很严肃性,具有政治性的,但是,阮次山却以这样的一个关心身体健康的问题作为开始,既为对方营造了一个轻松的环境,让对方放松,以便愉快进行于随后的访问,又让对方有机会展现出他对中国的友好和他对慈善事业的关心。
伏尔泰说:“判断一个人凭的是他的问题,而不是他的回答。”的确如此,问题提得好,是话术高手的一项标志。这类提问,对人们整理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也有利。
在善于提出一些问题的同时,我们还要用心地倾听对方的答复。在用心倾听之余,还要不时地插入一些问题,以便获得更多信息,使沟通顺利地进行下去。
在人际交往中,总有面对众多的陌生人的时候,也免不了会有窘迫的心理,假如你有足够的信心和超人的勇气,能主动、热情地跟他人说话、聊天,通过恰当的提出让对方有话可说,乐意跟自己交流,那成功肯定是属于你的。
在提问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慢慢了解对方感兴趣的内容,并以此为重点,使话题继续进行。这样,对方便会一股脑地对你说出满肚子的话,这是高效谈话的秘密所在。
举例来说,如果你要跟一名医生对话,而你对医学完全是门外汉,这时,你就可以用提问的方式来摆脱尴尬,“近来猪流感日趋严重,似乎已经有流入我国境内的确诊病例了,不知道现在的疫情怎么样了?”
这个不仅跟时令或新闻有关,而且切近对方的工作,对方肯定有不少可以说的。接下来,你们可以谈的内容很多,如环境卫生、免疫、中成药……只要对方不感到厌烦,你可以一直引他谈下去。
要是遇到的是一个房地产经纪人,我们就可以问他:“近来国家宏观调控下的房价走向如何?”
要是遇到家电业的人,我们就可以请教他:“跟日本电器、欧美电器相比,国产电器的性价比如何?”
要是遇到的是一位教师,我们则可以问他:“学校的情况怎么样?”
在日常对话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凡是对方不知道或者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的事情,都尽量避免去问。我们的提问是要引起双方谈话的兴趣,而不是让对方没趣。让对方滔滔不绝、十分尽兴地说个够,我们也能增长某方面的见识,或是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这才是提问的目的。
跟领导说什么才能给自己加薪
如果你认为勤奋苦干就能让你在职场一帆风顺,那么你就想错了。职场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地方,并不是全部由才干和能力来决定你的前途和方向的。在这里,你的个人需求和公司的需求必须有一个恰当的结合点,你的个人爱好和工作性质可能会发生冲突……听起来让人比较沮丧的一个事实是,在某种程度上,你在职场的前途是由你的领导决定的,因此你必须得让他觉得满意;或许有些事情可能要询问同事的意见,但不管如何,你的升迁或加薪等事情毕竟最终是由他说了算的。所以对待领导,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式,尤其是想让他给你加薪的时候。
加薪是每个上班族最大的梦想,加薪谈判和所有的谈判都一样,必须先称称自己的斤两,再决定开口要多少。所谓薪水,其实就是我们的表现和老板给的待遇在中间汇合的那个点。如果我们的表现老板满意,老板给的待遇我们满意,两点基本上是汇合的,双方都满意;如果我们觉得自己表现很好,老板给的待遇比预期的低,那就只有开口去要了。
既然想要老板给你加薪,当然要先看看你“能”给什么,你“已经”给了什么,这样才有谈判的基础。首先你必须先看看你能给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需先打听一下,从事你这行的人有多少,有经验的人又有多少,这些人的薪水大概是多少。如果跟你同行的人很多,你所做的工作既不是特别了不起,又不是特别繁重,你走了随时有人替补,那就没什么谈判的筹码了。如果“计算”之后,发现谈判筹码真的不多,你就得合计一下了:如果要求加薪不成,老板生气了,你还有哪一行可以“转业”、或哪一家公司可以跳槽,那一行的行情又是如何。对于谈判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先想好“万一”的时候,先找好退路。如果还没有退路,就硬着头皮乱冲,谈判根本就不可能成功,因为你心中根本就没底。
好的做法就是告诉领导:“我在公司也做了这么久了,对公司也有很深的感情。但现在我面临了一些财务危机,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所以来跟你商量一下。你看,有没有什么办法,让我为公司多贡献一些,并能得到多一点儿的待遇,以让我渡过这个难关。如果公司一时之间真的有困难,而另一家公司表示可以解决我的问题,那么,我可能只好转到那家公司了。将来如果财务问题解决了,如果公司需要,我还是希望回来,为公司再次效力的。”
接下来,就是找个提出加薪的时机了。什么事情都要看势头、观风向,加薪谈判也是这样。这里要看的时机,就主要是领导的个人因素和整个行业的大环境了。
个人因素包括什么呢?比如老板最近的心情如何;最近有别人要求加薪是否成功;老板反应如何;应该趁老板高兴的时候一起要求加薪,还是过一段时间再说,免得老板一下子碰到那么多要求加薪的人而被搞得焦头烂额,这些都是要考虑的。
另外还要看整个行业的“大环境”才行。比如说,公司的营运有没有问题,买方新购货物与其存货销售比例如何,这些都跟你的谈判筹码有关。因为销售增加,是公司获得利润的具体表现。反之,如果公司的销售量增加,而客户的存货也不断增加,那表示客户是在囤积,到一定数目之后,他们就可能停止进货,那时公司的利润就会下降,这种时候不是我们提出加薪要求的时机。
需要强调的是:第一,别忘了,办公室里也是小型政治环境,所以要考虑你要求的薪水是否高于你的上级领导。第二,不要让自己卡在单位的底线上,随时要想变通的方法。比如你要求老板给你加薪10%,因为你过去5年都没有加薪了,你这个要求应该是合理的,老板也同意,但他提出每年给你加薪2%,这应该是可以考虑的建议。
切记的就是不管你认为你的要求有多么合理,都要尽量用商量的语气跟领导说话。不要让领导觉得自己受到了威胁,或者被命令满足你的要求。他会不自觉地拒绝你的要求,即使没有太多的理由。
如何拉近与对方的关系
人脉是人际关系及其脉络,只有将人际关系串成一个网络,有意识地去维护、运用,并进行扩张,这样的人际关系才可以称之为人脉。任何两个原本素不相识的人之间,借助特定的联系方式,必然能够产生必然联系或关系。也就是说,如果能善于把握关系,我们就有可能给自己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
如果想和别人建立朋友关系,一张嘴就让对方觉得亲切,那你一定要多做功课。也许你还不知道,你们之间的距离并不远。由此可见,只要了解对方的关系网,了解对方所属的圈子,我们就能有针对性地跟对方进行沟通。
为了能结识更多的朋友,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要注意扩大自己的交际圈,用有效的手段促进跟本来交往平平的人的关系。不要求必须跟对方变成密友,但最好留下不错印象,以便于将来的某一天可以用到这个关系。
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要用到关系网,职场同样离不开关系网,它是职场人士说话办事时不可或缺的一招。
朱媛媛所在的部门准备举办个座谈会,为了提升座谈会的档次,她向领导列出了一份名单,上面涉及到三位响当当大人物的名字,领导对此表示很满意。
等到具体操作的时候,朱媛媛蒙了,该怎么办呢?她还是鼓足勇气,联系了其中看起来比较有亲和力的一个大人物。打电话的时候,朱媛媛说得非常诚恳,她没说我们这个机构需要您来讲座,而是说:“无数的年轻人期待分享您的经验。”于是,大人物表示要考虑考虑,没给正面答复。
接下来,朱媛媛赶紧去找第二个大人物,他将那份名单呈上,并强调这是一个阵容强大的座谈会。
大人物反问:“其他人都来吗?”
朱媛媛这时只能含糊其辞地说,联系的第一个大人物非常感兴趣,基本上是没什么问题。
这样,第二个大人物也动心了。
于是,朱媛媛赶紧趁热打铁,联系了所有名单上的人物,利用第一个和第二个大人物的盛名去说服第三个人过来,利用三位大人物的影响力再请到其他的人。
由于前面三位嘉宾都是大人物,不仅自己很忙,也深知时间的重要性,所以不会互相打扰对方,打探对方是否真的参加。结果,大家真的都来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当代社会,如果想大规模地运作一件事情,必须得学会同时跟多个人打交道,巧妙利用人性和人心的规律,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建立庞大的人脉资源网络。
有些朋友又犯难了,怎样才能拉近跟一个交往不深的人的距离呢?突如其来的赞美?不,那样会显得矫揉造作、不伦不类。不如盛赞跟对方密切相关的其他事物,效果也许会出乎意料呢!
跟人初次接触时,还有一个增加亲切感的话术,那就是在对话中多增加提起对方名字的频率,或者使用显得亲近一点的称呼,比如“赵哥的意思是让我们再来一趟”、“张哥对我照顾得挺多的”。当你一直将对方的称呼挂在嘴边时,对方心里就会涌起一股亲切感,并感觉自己似乎跟你早已相交多年。
这一点也不难理解,被喊出名字的人通过这种感受,会认定称呼自己的人对自己是非常认可的,试想,谁会讨厌认同自己的人呢?
用迂回战术给领导提意见
与人交往,难免有意见与他人不一致的时候,你是怎样面对这种情况的呢?是虚伪地迎合他人的观点,还是直言否定别人的意见。其实,有智慧、会说话的人知道,直接表达反对性意见会激起领导的不良情绪,挫伤领导的自尊和脸面,造成不必要的冲突和摩擦。而间接性的手段则会为领导接受你的意见提供一个平和的环境。
美国经济学家罗斯福总统的私人顾问亚历山大·萨克斯,在1939年受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委托,企图说服罗斯福重视原子弹研究,以便抢在纳粹德国前制造原子弹。
尽管有科学家们的信件和备忘录,但罗斯福的反应冷淡,他说:“这些都很有趣,不过政府若在现阶段干预此事,看来为时过早。”罗斯福为了表示歉意,决定邀请萨克斯于第二天共进早餐。早餐开始前,罗斯福提出,今天不许再谈爱因斯坦的信。
萨克斯含笑望着总统说:“我想谈一点历史。英法战争期间,在欧洲大陆上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在海上却屡战屡败。这时一位年轻的美国发明家富尔顿来到了这位法国皇帝面前,建议把法国战舰上的桅杆砍掉,撤去风帆,装上蒸汽机,把木板换成钢板。”“但是,拿破仑却想,船若没有帆就不能航行,木板换成钢板,船就会沉没。他嘲笑富尔顿简直是想入非非,不可思议!结果富尔顿被轰了出去。历史学家们在评论这段历史时认为,如果当初拿破仑采纳富尔顿的建议,19世纪的历史就会重写。”萨克斯说完后,目光深沉地注视着总统。
罗斯福沉思了几分钟,然后斟满酒,递给萨克斯,说道:“你胜利了!”
萨克斯终于说服了总统,揭开了美国制造原子弹的历史。迂回地表达反对性意见,可避免直接的冲撞,使领导更愿意考虑你的观点,而不被情绪所左右。
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一系列的观点和看法,它支撑着我们的自信,是我们思考的结果。无论是谁,遭到别人直言不讳的反对,特别是当受到激烈言辞的迎头痛击时,都会产生敌意,导致不快、反感、厌恶乃至愤怒和仇恨。这时,我们会感到,气窜两肋,肝火上升,血管贲张,心跳加快,全身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状态,时刻准备做出反击。其实,这种生理反应正是心理反应的外化,是人类最本能的自我保护机制的反应。
自然,对于许多领导来说,由于历事颇多,久经世故,是能够临危而不乱,沉得住气的,不会立即做出过激的反应。
而且,许多领导还是有一定心胸的,不会偏狭地受情绪左右,意气用事。但是,其心中的不快却是不能自控的,而且由于领导处于指挥全局的岗位上,又加上了权力的因素,领导是很难避免出现愤怒情绪的。下属的直言不讳,往往会使领导觉得脸上无光,威名扫地,而领导的身份又决定了他非常需要这些东西。
过于直接的批评方式,会使领导自尊心受损,大跌脸面。
事实上,我们会发现,通过间接的途径表达自己的意见反而更容易被人接受,这大概就是迂回的奥妙所在吧!
原因其实是很简单的,间接的方法很容易使你摆脱其中的各种利害关系,淡化矛盾并转移争论焦点,从而减少领导对你的敌意。在心绪正常的情况下,理智占了上风,他自然会认真考虑你的意见,不至于先入为主地将你的意见一棒子打死。
给领导提建议,有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那就是一定要注意时机和场合,以便使领导能用心领会你的意见,并不会导致对你的反感。在娱乐活动中,一般领导的心情比较好,这时候提出建议会使领导更容易接受。特别是如果你能把所提的建议同当时的情景联系起来,通过暗示、类比等一系列活动的作用,则会对领导有更大的启发。还有些比较成功的下属善于接住领导的话茬儿,上承下转,借题发挥,巧妙地加以应用,从而很好地触动了领导,使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一家单位刚购置了一批计算机及相关设备,并准备修建一个机房。但在机房安置空调机一事上,领导却不肯批准,认为单位的同志们都在没有空调的情况下办公,不宜单独对机房破例。虽然有关同志据理力争,说明安装空调是出于机器保养而非个人享受的需要,但仍不能打破领导的老脑筋,说服领导。
有一次,单位的领导与同志们一起出去旅游、参观。在一个文物展鉴会上,领导发现一些文物有了毁坏和破损,就询问解说员。解说员解释说,这是由于文物保护部门缺乏足够的经费,不能够使文物保存在一种恒温状况下所致。如果有一定的制冷设备,如空调,这些文物可能会保存得更加完善。
领导听后,不禁有些感慨。
此时,站在一旁的机房负责人老张乘机对领导低语:“刘局长,机房里装空调也是这个道理呀!”刘局长看了他一眼,沉思片刻,然后说:“回去再打个报告上来。”后来,这位领导果真批准了机房的要求,为他们装上了空调。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正是由于老张能够不失时机地将眼前的景象同自己所要提出的建议联系起来,使领导产生由此及彼的类比和联想,从而很好地启发了领导,使他能够接受老张的意见,使问题得以解决。在日常生活中的寥寥数语竟胜过郑重其事的据理力争,这是不能不引起下属深思的,更值得我们加以借鉴。
远离办公室八卦
在背地里议论别人的是非,绝对不是所谓的“交流”或“分享”,而是个坏习惯。相信每个人都玩过“传话游戏”,大家围坐一圈,一个人低声给旁边的人说一句话,一直重复直到传完一圈。最后的话往往已经不是最初的那句了。有时尽管你是在重复真理,但也会走了样。
如果我们不能为别人说好话,那就什么都别说。因为我们不再讲述消极的事情,所以我们就会更幸福。消极的想法导致消极的感受,消极的感受使幸福离我们更远。如果你因某人某事产生困扰,直接和他们交涉,没有理由去和其他人讨论,这不会带来任何正面的影响。你对别人埋怨,那个有问题的人却不知道原来还有问题存在,也就不能做出相应的调整。只有和问题中心人物交谈,而不是与别人闲话,你才能使自己和他人更幸福。
巴贝拉是一名才能颇佳、青春靓丽、为众人所认可的员工。因为她对工作的态度十分积极,公司一度考虑将她提升到管理层。然而,此中却出现一个重大问题,她经常与他人议论各种消息,当然并非全部都是具有负面性的流言飞语,但至少大部分是。
无论喜欢与否,你都可以确定她必然会四处散布“新闻”。她视自己为公司的新闻发言人,这已然成为她与人沟通的首选方式。看似无害的习惯却变成她职业生涯的祸端。
在公司看来,她喜欢四处传播流言的毛病对于公司隐私的威胁,远远超过了她个人的价值。他们感觉巴贝拉并不值得信赖,如果晋升她的职位,新岗位上诸多敏感信息万一被泄露出去又该怎么办?最终,她的大嘴剥夺了自己的晋升机会,并被埋没于岗位之上。
许多年以后,她虽然创造着令人瞩目的业绩,早已具备晋升的条件,她仍然待在原岗位上。她永远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总是与升迁擦肩而过,即使她的资历远高于他人。
一旦我们开始谈论别人以及他们的缺点,所有伤害人的话语会轻而易举地从舌尖跳出来,我们甚至意识不到自己正说些什么。但却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有多少次谈话是以“我听说……”开头,以否定别人作为结尾。我们永远都不应该以此为谈话的开始,或者参与到类似的谈话中去,除非我们要赞扬某人。
当我们听到关于某人的吃惊消息时,抵制自己想转述的冲动吧。我们要发扬自我抵制的品质,尤其是在有人说闲话的场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负面影响,避免事后责备自己。
背后和同事的八卦不仅会伤害到他人,使自己变得孤立,更会成为公司领导所不能容忍的事情。人人都知道流言飞语的危害,而且流言飞语也会以各种形式出现于各个领域,无论其面目如何,它们对于你的职业生涯,均有害而无益。
1.流言飞语会令你看上去不值得信赖
当你散播有关同事、老板及公司的流言时,也许自己只是感觉好玩而已,但是事实上,你已经为自己制造了一种“不值得信赖”的危机,而且这种危机会伴随于你在公司的每一天。如果你的主管或上司在休息室中看到你在“八卦”,他们立刻会认为你是在他人背后飞短流长,随即便会感觉,在他人面前你亦是如此议论他们的。
主管们清楚哪些人会八卦,而哪些人不会。流言不但会使你看上去不值得信赖,信息本身最终也会传人当事人耳中而产生隐患。
2.流言飞语会使你地位不保
流言会令自己暴露在被中伤者的攻击前。它会使你变得极为脆弱,因为其他人会将你道听途说的话语再次进行传播,最后所有人都会认为该话源出于你,即使你并非是始作俑者。倘若该信息具有一定危害性,且管理层亦是如此认为,那么你将彻底完蛋。
流言飞语会传遍公司的每一个角落。当这些话语传到当事人耳中时,他自然而然希望获悉此活从何而来,一旦你的名字上了对方的黑名单,你就等于又为自己树立了一个秘密敌人。要知道公司对于嘴巴不严的人不会存在丝毫好感。
公司中不会有人告诉你,因为你喜欢飞短流长,会为自己惹来麻烦。他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你必然会以“言论自由”对其大加讨伐。但是他们掌控着你的命脉,你可以自由选择,他们亦可以凭借自身喜好进行决断;如果你触犯禁忌,他们便会秘密地剑指你七寸之处。
倘若你认为自己已经被盯住,或者受到“爱谈闲言”怀疑,那么你需要立即去做两件事。
第一,远离那些爱传播流言的人
不要让公司或上司看到你与他们混在一起,即使你并未插言只是在倾听而已。因为即便如此,上司亦会觉得你赞同他们的行为,而且会认为你并不值得信赖。
第二,流言止于智者
任何流言飞语传到你的耳中,都不要让它再继续存在。应该这样对其人说“哦,我不希望听到仕何人再对我讲类似话语”或“我认为你说的那个人一定不希望此事为人所知”。无论你说什么,一定要将自己从流言传播的恶性循环中排除。如果有必要,走出那间屋子。不要惧怕被视作异类或墨守成规的人,你大可“酷”一下。听听最新闲话?还是成为值得信赖的对象,继而受到提拔?两者之间你会如何加以选择呢?
办公室的语言艺术
俗话说的好,“一句话说得让人跳,一句话说得让人笑”,同样的话语,但不同的表达方式,所产生的结果也会迥然不同。那么,在办公室里同事之间的交往过程中说话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1.办公室里有话好好说,切忌在同事交谈中寻找辩论的乐趣
在办公室里与人相处要友善,说话态度要和气,要让人觉得有亲切感,即使是有了一定的级别,也不能用命令的口吻与别人说话。说话时,更不能用手指着对方,这样会让人觉得没有礼貌,让人有受到侮辱的感觉。虽然有时候大家的意见不能够统一,但是有意见可以保留。对于那些原则性并不很强的问题,有没有必要争得你死我活呢?的确,有些人的口才很好,如果你要发挥自己的辩才的话,可以用在与客户的谈判上。如果好辩逞强,会让同事们敬而远之,久而久之,你不知不觉就成了不受欢迎的人。
2.不要跟在别人身后人云亦云,要学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老板赏识那些有头脑和主见的职员。如果你经常只是别人说什么你也说什么的话,那么你在办公室里就很容易被忽视了,你在办公室里的地位也不会很高了。不管你在公司的职位如何,你都应该发出自己的声音,应该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3.不要在办公室里当众炫耀自己,不要做骄傲的孔雀
如果自己的专业技术很过硬,如果你是办公室里的红人,如果老板非常赏识你,这些就能够成为你炫耀的资本了吗?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再有能耐,在职场生涯中也应该小心谨慎。强中更有强中手,倘若哪天来了个更加能干的员工,那你一定马上成为别人的笑料。
倘若哪天老板额外给了你一笔奖金,你就更不能在办公室里炫耀了,别人在一边恭喜你的同时,一边也在嫉恨你呢!
4.办公室是工作的地方,不是互诉心事的场所
我们身边总有这样一些人,她们特别爱侃,性子又特别直,喜欢和别人倾吐苦水。虽然这样的交谈能够很快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你们之间很快变得友善、亲切起来,但心理学家调查研究后发现,事实上,只有1%的人能够严守秘密。所以,当你的生活出现个人危机,如失恋、婚变之类,最好还是不要在办公室里随便找人倾诉。当你的工作出现危机,如工作上不顺利,对老板、同事有意见和看法,你更不应该在办公室里向人袒露胸襟。自己的生活或工作有了问题,应该尽量避免在工作的场所里议论,不妨找几个知心朋友下班以后再找个地方好好聊。
5.切忌喋喋不休,独占谈话时间
许多人在与同事交谈中,总将自己放在主要位置,自始至终一人独唱主角,喋喋不休地推销自己,滔滔不绝地诉说自己的故事。有个名人说过,漫无边际的喋喋不休无疑是在打自己付费的长途电话。这样不但不能表现自己的交谈口才,反而令人生厌。“一言堂”不能交流思想,不能增进感情。交谈时应谈论共同的话题,长话短说,让每个人都充分发表意见,留心别人的反应,这样才能融洽气氛,众情相悦。正如亚历山大·汤姆所说:“我们谈话就像一次宴请,不能吃得很饱才离席。”
6.切忌逢人诉苦,散播悲观情绪
在人的生涯中,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和苦难,但每个人的处理方式会不同,有的人迎难而上,有的人知难而退,有的人却将苦难带来的愁苦传染给别人,在众人面前条陈辛酸,以获同情。在与同事交际中一味地诉苦会让别人觉得你没魄力,没能力,会失去别人对你的尊重。
7.切忌过于张扬,显示自己的“小聪明”
在与同事的言谈中,谈话的内容往往涉及天文、地理、历史、哲学等古今中外、日月经天、江河行地般的话题。如果你在交谈中表现“万事通”“耍大能”,到时定会打自己的嘴巴,砸自己的脚。因为交谈是相互了解、相互交流的方式,而不是表现学识渊博、见识广泛的舞台。更何况老子曾说过:“言者不知,知者不言。”交谈中什么都说的人其实什么都不知道。
沐浴爱河时多放点蜂蜜
男女相处的时候,有时甜言蜜语非常受用,尤其是爱侣已到了接近谈婚论嫁的阶段,你不妨大胆些,在言语间多放点蜜。
女人就是希望,“我在他心目中是最重要的人”,“我对他是不可缺少的人”。在大多数女性心中,有时言语比行动更为重要。假如男人不在他们耳边重复的说“我爱你”,他们就认为不能与对方沟通,认为对方不在乎自己,自己在对方心里没地位。
尽管有些时候,女人心中也明白自己在恋人心中的地位,但她还是希望恋人能把它说出来。她们之所以要求男人这样做的唯一理由就是:你关心我就要说出来让我知道,你不说,我又怎么会知道呢?而大多数男人则认为,实际的行动比甜言蜜语要重要得多。他们往往只注重满足女人的一些实际要求,而忽视了满足女人的心理需求。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情侣都因此产生过隔阂,为此分手的也不在少数。
因此,满足女性的这些心理是男性需要学习的,“我爱你”、“我喜欢你”这些话对女性是非常重要的。女性认为这是展示她们内在价值和魅力的标志所在。
每个女人都有爱听温柔、甜言蜜语的天性,沐浴在爱河中的人的字典里,是没有老套的字眼的。任何海誓山盟,“爱你爱到入骨”的话也可说,不必怕肉麻,除非你并不爱她。
与她久别重逢时你可以讲:“好像在做梦,多么希望永远不要清醒。”
你以充满爱意的眼神望着她:“总是惦念着你!别的事我一概不想……我的感觉,好像一直跟你在一起。”这是“无法忘怀、时时忆起”的心境,只要谈过恋爱的男女,一定有些经验的。除了她以外,任何事都不放在眼中,总是想念着她。上面那句话不用怕羞,可以反复使用。相爱之初,热烈的甜言蜜语绝对不会使人感到厌烦,也许还认为不够呢!
“你喜欢我吗?”你不妨大胆地问他。
“说说看,喜欢到什么程度?”或用这样的语气追问。“请你发誓,永远爱我!”甚至你单刀直入地这样对他撒娇说。
“世界是为我们而存在,对不对?”
“你爱我,我可以抛弃一切!你也是这样?爱就是一切。”
“你不会违背我吧?如果你抛弃我,我会寻死!”
还有许多甜蜜的爱语。有很多女性使用如此甜蜜的词句来表达爱意。像这样的言语接二连三地向男性表示“永远不变的纯真爱情”,女性便会沉浸在自我陶醉之中。而男性的反应也会是积极的。
当然,在爱情上“我爱你”的言辞用得过多,未免有庸俗之感,倘若你换用“我需要你!”就显得有实际的感觉。“需要”与“爱”所表现的感受,对男性而言,似乎前者胜于后者。
男性在社会活动中,喜欢被人发现自己的存在价值。恰当地运用甜言蜜语,可以使两人之间的爱情温度逐渐升高。然而这样的话只能用两人听得到的声音互相呼应,如果在许多朋友面前得意地大笑,周围的人会感觉很扫兴,还会恶心。
“怎么了?愁眉苦脸的熊猫,明天工作一定会顺利进行,提起精神,振作吧!”你选用这很开朗的呼唤与安慰。这时他会回答:“我是愁眉苦脸的熊猫,那么你是花蝴蝶?”
甜蜜的称呼也会在两人之间产生情意的相投。他的心理逐渐恢复开朗,感觉到你赐与的爱情温暖。
退一步,生活更和谐
一位著名的文人说过:“无论男女,应该先学会吵架,再结婚生孩子、过日子。不要认为你有多么了解你的爱人,因为勺子早晚是要和锅沿磕碰的。”夫妻毕竟是两个人,两种性格的组合。要知道,任何时候的两强对抗都会破坏固有的平衡,激发矛盾。夫妻之间凡事应该互相商量,多作自我批评,增进相互理解,加强情感沟通。夫妻是要共度一生的伴侣,不能因为一点点小事就分开。在生活中,夫妻双方一定要互相谦让,嘴上让一小步,生活才能更和睦。
哲学家苏格拉底娶了一个泼妇做妻子。一天他被妻子吼得受不了了,逃出家门。刚下楼,一盆脏水当头泼下。他抬头看看说:“我就知道,响雷过后,必有大雨。”他还说过:“我娶了天下最难对付的女人,以后就不用担心遇上更难对付的人了。”
自嘲也好,幽默也好,我们应该学学他的气度,巧妙化解夫妻间的矛盾。
1.包容
家庭生活是一门讲究包容的艺术。一对陌生男女,经过相识交往后,走进一个屋檐下开始共同生活,那么,两个人的生活方式、饮食起居、消费习惯等总会有差异,因而夫妻双方难免会有磕磕绊绊,就会发生争执。一旦发生争执,必须有人妥协,不妥协只会使争执升级,导致两败俱伤。所以,幸福家庭中的夫妻一定都是妥协高手。
2.尊重
除了包容,夫妻双方互相尊重,也能使感情更为融洽。例如:“你看这样行不行?”“咱们有时间去看个电影吧?”
在称谓方面尽量多用“你”和“我们”,少用“我”。因为夫妻会有“两位一体”的组合心理,经常使用“我们”一词来建立“两位一体”的关系,久而久之,你们的关系会更好。
3.赞美
夫妻相处,虽然不比恋爱时甜蜜,但是也需要用赞美的话语加加温,如果不善于赞美恋人,就很难获得对方的好感,难得让生活更加甜蜜。生活中,只要细心观察,赞美之词是不难找到的。如:“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很有新意。”“这种发型与你的脸型很相配,非常好看。”“这样再合适不过了!”而且这些甜言蜜语需要轻轻地说出来。轻言细语可以较好地表达依恋、倾心的微妙感情,可以体现温柔、抚爱,还可以把双方共同带进一个温馨的世界。当产生了小误会或偶有意见不合时,若在对方耳旁说上几句甜言蜜语,对方一定会感到无比幸福,误会与不和将顿时烟消云散。
4.谦让
夫妻吵架,不管谁赢都达不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吵架的结果应该是达成一致的看法,通常这个看法会兼顾双方的意见。夫妻吵架往往是各讲各的理,根本听不进对方的话。记住,一旦你选择了他(她),那他(她)对你来说就是最优秀的。多想一些好的办法停止争吵,比如,你可以说:“亲爱的,我们和好吧。”
5.示弱
在年轻夫妻中,任性、好胜、以自我为中心者不在少数。小两口闹意见、生闷气、谁也不理谁的情况很普遍。其中,又多是性格内向的一方首先进入无言的状态。男女相比,后者比前者更爱耍小脾气,使小性子。当夫妻间的争吵转为斗嘴后,为了避免事态恶化,一方必须主动示弱。
与家人也不能“随心所欲”
虽然赞美被看作是孩子的营养剂,但不当的夸奖对孩子是毫无益处的,心理学家伍德尔曾说:“一个依赖于夸奖的孩子,往往只追求让父母满意而不是让自己满意,时间长了,即便是做一些日常的家务活,孩子都期望得到父母的称赞,或者,假如没有赞扬作为动力,孩子就无法完成一项工作。”所以在与孩子说话时也不能随心所欲,而是要斟酌一番。
做父母的大多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对孩子过分的指责也是非常有害的,假如一个人总是没完没了地专挑孩子的缺点去指责,那么“失败”可能真的要跟孩子相伴一生。而对赞美,一般都觉得多多益善。
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心理学家认为,总体而言,赞美应超过批评二至三倍,假如你赞美得太多,就会显得不够真诚或有夸大其词的嫌疑;假如太少,则会显得过于挑剔了,这两者都是不好的。
在运用赞扬和奖励的时候,很多父母都存在一些误区。经过归纳,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形式。
第一,不管什么事,都赞美一番
一味赞扬是毫无益处的,对孩子的赞扬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父母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等因素。比如,6岁的孩子第一次擦玻璃窗,就算留下许多污迹,也应该给予赞扬;但如果是一个10岁的孩子敷衍了事,擦过的玻璃仍然有斑斑点点的话,那就不应该夸奖了,因为他有能力完成得更好。
有的年轻父母,起初对孩子要求极严极高,甚至近乎于苛刻,总是毫不留情地指责孩子。后来,听别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于是,就改弦更张,一反常态,再也不批评孩子半句了,就算是发现了缺点也不指明,而是采取一味赞扬的教育方法。孩子做什么、怎么做,都说“好”,简直成了“好好爸妈”。这么做是达不到教育目的的。
既然一味赞扬不是教育好孩子的灵丹妙药,那么,做父母的要怎样改进教育方法呢?
(1)父母要全方位地审视自己的孩子,不能只看到孩子身上的优点。
(2)假如孩子做错了,父母一定要批评,绝不能放任。
(3)批评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必须以尊重孩子为前提。
第二,奖励孩子应该做的事
对孩子应该做的事给予奖励,将孩子的“分内事”渲染成了不起的成绩,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有害的。比如,有的父母一看上学快迟到了,孩子还不愿意起床,就用奖励承诺的办法:“乖宝宝,快起床,起床妈妈请你吃冰淇淋……”、“快走快走,爸爸上班要迟到了,晚上回来买玩具给你……”从本质上来说,这样的奖励就是在纵容孩子的恶习,没有任何好处,只有坏处。
第三,从来都不给予孩子赞扬和奖励
其实,这是另一个极端。父母对孩子的良好表现视而不见,不能够及时肯定孩子的进步;眼睛看不到孩子的长处,总是在孩子的面前,向同事和朋友诉说孩子的缺点和不是,或者拿自己孩子的缺点跟别人孩子的优点进行比较,甚至得出一些刺激孩子的结论。
如果父母这么做,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会遭到极大的打击和伤害,孩子很可能因此处处畏缩,找不到明确的努力方向,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心理。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一定的赞扬和奖励是很有必要的。
赞扬和奖励的运用误区还有很多,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概括的。做父母的一定要深入了解自己的孩子,只有针对孩子的年龄和性格特点,赞扬有方、奖励有度,才能让孩子顺利地长大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