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做一个全能班主任
48176700000016

第16章 学校管理策略(5)

教研组工作计划的主要内容:

①本组前一阶段教学工作基本情况的分析。

②本学期开展教学研究、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本组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目标和任务要求。

③教研组各项具体工作任务、措施与安排。

(3)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教师教学工作计划主要内容:

①前一学期学生学习本科课程的基本情况的分析。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能力发展水平、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方面的情况等。

②本学期本课程教材内容的分析。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内容、思想教育与能力培养方面的内容,教材的重点、难点,教材体系结构及各部分教材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③本学期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要求。

④本学期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⑤教学进度安排。应标明章节、课题、所需课时、时间安排以及实验、实习、参观等教学活动的内容和时间等。

⑥本学期教师个人进行教学研究课题以及业务进修提高的计划。

此外,担负指导学生课外活动小组指导任务的教师,还应当拟订课外小组活动计划。

对学校教学工作实行计划管理,除上述计划外,还应当指导学生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使学生的学习也能够有计划、有目标的进行。

8.学校教研组工作的管理

教研组的主要任务

教研组是各科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组织。它的主要任务是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工作,总结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和教学工作能力,建立良好的教师集体,培养良好的教风,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教研组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组织教师学习党和国家有关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和指示,研究学校工作计划,明确教学指导思想并用以指导教学工作。

(2)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组特点,制订本组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及时检查,总结改进教研组的工作。

(3)组织教师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教材。明确本学科教学任务,认真拟订教学计划。

(4)组织教师认真备课,加强对备课组的领导,在教师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组织好集体备课。

(5)结合教学工作,组织教师钻研教育理论,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活动,总结交流教学经验。

(6)组织本组教师的进修,不断提高教师的文化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7)组织本组教师指导学生课外小组开展活动。

(8)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倡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风气。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增强团结,形成良好的教师集体。

教研组的设置

教研组的设置应以有利于教学和开展教学研究为原则。一般应以学科为单位设置,同一学科教师在三人以上者,即可设教研组。不足三人,则可联合相近学科成立教研组。

规模较大的学校,同一学科教师人数较多的,可在教研组内按年级设立备课组。

教研组长的选用

教研组长人选可由学校决定,也可由教师选举产生。

搞好教研组的建设

指导教研组工作,加强教研组建设,学校领导应注意发挥教研组长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教研组长的独立工作能力,以利于发挥教研组长作用,切不可越俎代疱,包办代替。

9.教学工作的检查与指导

教学工作的检查

(1)教学工作检查的基本要求

①必须按照教学工作计划确定的教学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检查教学工作。

②要坚持深入实际,实事求是,保证检查工作的客观性、全面性、真实性。

③坚持教学检查的经常性和及时性。

④在教学工作的检查中要坚持群众路线。

⑤教学检查必须和指导帮助相结合。

(2)教学工作检查的内容

对教学工作的检查,主要应抓好教师教学准备工作、教师课堂教学、教师的课外辅导和作业的留置与批改工作、教师对学习优等和差等学生的个别工作、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效果的检查、学生学习的检查。

教学工作的指导

教学工作指导从指导内容方面看,包括了教学思想方面的指导、教学内容方面的指导和教学方法方面的指导。

教学工作指导类别有:工作准备阶段的指导,工作过程中的指导和工作告一阶段后的总结性指导。教学工作指导方式有个别指导和集体指导。

教学检查和指导是教学管理的重要职能,二者结合起来,可以对教学工作的过程实行有效的控制。

10.教学工作质量的提高

学校教学工作管理的中心任务在于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形成的。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学工作的质量。两者之间紧密联系。

提高教学工作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1)明确提高教学质量的指导思想

①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必须坚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②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③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全面完成教学工作任务。

(2)建立提高教学质量的完整的工作体系

这一体系的基本模式如下:

这个工作体系,应当在学校教学工作主管人员统一领导下,按照教与学两个方面组成密切相关的两个系列。教的方面,由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年级备课组长→教师形成一个教学工作系列,每个层次都应有明确的职责。在学生学习方面,由校长→教导主任(或政教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学生组成一个提高学习质量的工作系列。校长、教导主任要负责全校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查、分析、指导;年级组长、班主任则在校长、教导主任的领导下,负责对本年级、本班学生学习的组织与管理。学生干部要协助班主任、任课教师作好本班学生学习的管理工作。

(3)对形成教学质量的诸要素实行管理

教学工作的过程,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教学质量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就教学工作本身分析,形成教学质量的直接因素包括教师、学生、教材、教学设备四个主要因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施教者,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者,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教材是提供教学用的专门书籍,它规定了教与学的内容;教学设备则是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条件。

(4)对教学工作全过程实行管理

教师的教学工作是一个过程,有一定的程序。这个过程一般包括以下环节,即备课、上课、布置作业、辅导、检查批改作业、成绩考查、总结分析。学生的学习同样也是一个过程。它是由预习、上课、复习、作业、小结等环节所组成的。这两个过程,密切联系、有机配合,同向或同步运行,教学质量就是在这两个过程中形成的。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工作质量管理,就必须提高这两个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质量。

教学工作质量检查与质量分析评价

(1)教学工作质量检查与评价的标准

教学工作质量检查和分析评价的标准,应当根据教育方针、培养目标、学校教学工作的任务、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和内容来制订。

教学质量标准应当包含:

①教学工作质量标准

②教学效果标准

③时间标准

(2)教学质量检查和分析的方法

教学质量检查与质量分析有多种方法,主要方法有:直接观察法;评议法;比较法;追踪分析法;因果分析。

11.教师管理的主要任务

学校管理工作中,教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教师管理的主要任务为:

(1)根据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切合本校实际,任人唯贤,择优聘任教师。

(2)制订本校教师岗位责任制,落实职责要求。

(3)执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4)全面规划并制订提高本校教师业务水平的计划,认真实施。

(5)做好政治思想工作,切实解决教师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各种实际问题,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6)根据工作需要,制订各种必要的规章制度,并组织执行,使教师养成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形成良好的教风。

(7)全面考核教师和评聘教师职务,做好奖惩工作。

12.教师的职责和岗位责任制

教师的职责

教师的职责是指教师职权范围内应负的责任。教师的基本职责有如下几个方面:

(1)教好功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2)做好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3)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4)组织好学生的课外活动。

(5)协调学校与社会、家庭的关系。

(6)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参与学校的管理。

教师岗位责任制

教师履行职责的经常化、制度化,就逐步形成了教师的岗位责任制度。现代学校管理必须实行教师岗位责任制,当前教育体制改革实行了校长负责制,也就要求实行教师岗位责任制。建立学校全员的岗位责任制,是实行教师岗位责任制的客观要求。因为学校工作的整体性和育人工作的全面性,决定了学校必须实行全员的岗位责任制。

建立教师岗位责任制的基础工作是做好定编、定员、定工作量的“三定”工作。实行教师岗位责任制,要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这是能否最佳履行教师职责的关键。

13.教师的任用与考核

教师的任用

学校对教师任用的制度主要有下列几种:

(1)派任制。这种制度是指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事业发展计划的要求,统一分配师范院校毕业生和其他院校毕业生到学校任教。教师的人事升迁调转,离退奖惩都由各级教育部门统一管理。

(2)聘用制。这种制度是指用一定契约合同,聘请有关人员来校任教,发给聘书,校长与被聘教师共同遵守聘约。

(3)代用制。为了弥补师资不足,学校使用代课教师。代课教师分为短期代用和长期代用两种。

在学校教师中,还有专任教师和兼任教师之分。校长有权根据工作需要聘请兼任教师到本校任教。

教师工作考核

教师工作考核是指学校领导人员根据学校的性质、任务和培养目标,运用现代教育评价的理论、方法和可行的技术手段,对教师的素质,履行职责的态度、表现以及取得的成绩,全面地、科学地进行测定,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教师考核的内容因考核的种类而异,可分为全面考核和单项考核两种。

全面考核包括思想品德表现、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等方面。许多地区在全面考核教师时,把考核的内容归结为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考核须制订具体标准,使考核有章可循,一般由教育行政部门制订,学校组织施行。

为了评价教师某一方面的工作可作单项的考核。

进行科学考核,要有一定考核的方法。目前,对教师的考核一般采取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平时考核主要通过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指导、监督、检查进行。定期考核一般采用个人小结、群众评议和领导鉴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评定的结果应向教师本人公布并存入教师业务档案。

14.教师的培养与提高

教师培养与提高所依据的原则

(1)服从和服务于教育任务。

(2)坚持政治提高与业务进修统一。

(3)坚持当前需要与长远需要相结合,正确处理系统学习文化知识、专业理论与学习教材教法的关系。

(4)坚持在职为主、业余为主、自学为主的原则。

(5)统一规划,区别对待。应坚持从实际出发,对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要求。

教师培养与提高的途径和方法

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和在职教师培训的规律,分类指导,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使不同职务、不同层次的教师都得到提高。其主要途径和方法有:

(1)脱产进修。

根据需要与可能,有计划的选送教师参加教师进修院校脱产学习。

(2)在职进修。

①组织教师系统自学,由教师根据自己的水平和需要,定目标、定内容、定时间、定进度,教研组督促检查。

②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建立起类似工厂中的师徒关系。对新教师,指定有经验的老教师传、帮、带,这不仅是提高年轻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而且有助于老教师的进一步提高。

③抓好教学研究活动。通过教研组组织专题讨论,组织教学观摩和经验交流,组织教师相互听课,可收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效果。

④组织教师参加电大或其他函授学习。国家已用电视卫星专门开设教育频道,学校要做好具体的组织工作,给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此外,还可通过组织系列讲座、专题报告、学术讨论和校际协作等活动,促进教师的提高。

15.学生的常规管理

常规管理概述

学生的常规管理,即通过各种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管理。它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明确常规的指导思想,形成常规的规范和条理,建立执行常规的组织结构,常规管理的物质保障等四大要素组成。

学生常规管理的内容和形式

学生的常规管理,包括学生一日生活运转过程的行为规范要求,和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教育过程中的行为规范。在一日行为规范方面,包括宿舍规则、进校规则、课前规则、课堂常规、课间规则、饭厅规则、离校规则、返校规则、家庭规则等。

在各类教育中的行为规范方面,包括升降国旗的规则、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公共场所规则、三好学生条例、先进班集体条例、课堂学习制度(预习、听讲、作业、复习、小结等)奖惩条例、集会规则、劳动规则、图书阅览规则、实验操作规则、军训规则、社会实践规则等。

学生常规管理的实施

常规管理的目的,是要让学生遵守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因此,在学生常规管理中,应抓好实际训练工作,经常性检查工作,遵守常规的评比工作,树立先进典型的教育工作。使学生常规管理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