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换一种方式思考人生
48178100000025

第25章 想改变别人,先改变自己

想要改变世界,就先改变自己。

——佚名

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于抱怨别人,希望别人能有所改变。其实,若想改变别人,首先要改变自己。

一位英国主教的一段墓志铭写道:“少年时,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当时曾梦想改变世界。但当我年事渐长,阅历增多,发现自己无力改变世界。于是,我缩小了范围,决定先改变我的国家,可这个目标还是太大了。接着我步入了中年,无奈之余,我将试图改变的对象锁定在最亲密的家人身上。但天不遂人愿,他们个个还是维持原样……”

李开复说过:改变自己有能力改变的事,接受不能改变的事,有能力区分什么是可以改变的,什么是不能改变的。既然无法改变别人,就先改变自己。

某公司改革,业务重新划分,人员变动,甲员工被调到了另一个部门。甲是写了申请自愿去的,可是去了之后又有些后悔,都快三个月了还不能安下心来踏实工作。

一天,甲找到经理,试探着问:“我能否再回来?”经理问:“为什么?那部门很不错的啊!”他说:“不习惯,看着所有的人都不顺眼。”经理没马上接话,而是琢磨该说什么,是深说还是浅说,是答应他回来的要求,还是劝说他回去好好工作。想来想去,经理觉得不能答应他回来的要求,还是让他回去好好工作。经理没给他讲大道理,而是反问了他一句话:“他们看你顺眼吗?”他没犹豫掩饰,顺口就说:“他们也看不惯我,就连部门领导也对我有看法,会上不点名地批评,会下还找我谈话了呢。”

根据经理对他的了解,认为问题出在他身上。甲有个自以为是的毛病,原部门的同事都了解他,也就不跟他一般见识,新部门的职工谁吃他那一套?经理没耐心劝说,而是像命令一样对他说:“回去吧,学着去看惯别人。”

又过了几个月,他路过经理的办公室,顺便进来看经理。经理又问起他的情况,经理半开玩笑说:“看那些人顺眼了?”他笑着说:“顺眼,顺眼。”经理又问:“他们看你顺眼不?”他又说了两个顺眼。之后他还补充说:“最近,领导在大会上表扬了我,我是唯一受表扬的,还给我申报了公司先进工作者呢。”他说话的时候特别兴奋,一脸光彩,与原来那种不开心的样子简直判若两人。“怎么变化过来的?”经理问。他说:“还不是你上次教训的那句话?那句话真起作用。我先检讨了自己的言行,然后慢慢去习惯大家,结果看谁都顺眼了,大家看我也就顺眼了,我的心气也就顺了。”

最后,经理对他说:“再送你一句话:要想改变别人,就要先改变自己。”与其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因为你根本无法改变别人,能改变的,只有你自己。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讲师正在准备演讲的稿子,他的小儿子却在一边吵闹不休。父亲无可奈何,便随手拾起一本旧杂志,把色彩鲜艳的插图——一幅世界地图,撕成碎片,丢在地上,说道:“儿子,如果你能拼好这张地图,我就给你两块钱。”

父亲以为这样会使儿子花费上午的大部分时间,但是没过 10 分钟,儿子又来敲他的房门。父亲看到儿子如此之快地拼好了一幅世界地图,感到十分惊奇:“孩子,你怎么这样快就拼好了地图?”

“啊,”孩子说:“这很容易。在另一面有一个人的照片,我就把这个人的照片拼到一起,然后把它翻过来。我想如果这个人是正确的,那么,这个世界也就是正确的。”

父亲微笑起来,给了儿子两块钱。“你替我准备了明天演讲的题目:如果一个人是正确的,他的世界也就会是正确的。”

不错,如果一个人是正确的,他的世界也就会是正确的。改变世界也许很难,但改变自己却较为容易。在生活中,与其改变别人,不如先改变自己。当自己改变后,眼中的世界以及身边的人自然也就跟着改变了。

有一个人在社会上总是落魄,不得志,于是就有人向他推荐去找禅师寻求解脱的妙策。

他找到禅师。禅师沉思良久,默然舀起一瓢水,问:“这水是什么形状?”这人摇头:“水哪有什么形状?”禅师不答,只是把水倒入杯子,这人恍然大悟似的说:“我知道了,水的形状像杯子。”禅师没有回答,又把杯子中的水倒入旁边的花瓶,这人又说:“我又知道了,水的形状像花瓶。”禅师摇头,轻轻提起花瓶,把水轻轻倒入一个盛满沙土的盆。清清的水便一下溶入沙土,不见了。

这人陷入了沉思。

禅师俯身抓起一把沙土,叹道:“看,水就这么消逝了,这也是一生!”

这个人对禅师的话咀嚼良久,高兴地说:“我知道了,您是通过水告诉我,社会处处像一个个规则的容器,人应该像水一样,盛进什么容器就是什么形状。而且,人还极可能在一个规则的容器中消逝,就像这水一样,消逝得无影无踪,而且一切无法改变!”这人说完,就紧盯着禅师的眼睛,他急于得到禅师的肯定。

“是这样。”禅师拈须,转而又说,“又不是这样!”说完,禅师出门,这人随后。在屋檐下,禅师蹲下身,用手在青石板的台阶上摸了一会儿,然后顿住。这人把手指伸向刚才禅师手指所触之地,他感到有一个凹处。他迷惑,他不知道这本来平整的石阶上的“小窝”藏着什么玄机。

禅师说:“一到雨天,雨水就会从屋檐落下,看,这个凹处就是水落下长期打击造成的结果。”

此人大悟:“我明白了,人可能被装入规则的容器,但又像这小小的水滴,改变着坚硬的青石板,直到破坏容器。”

禅师说:“对,这个窝会变成一个洞!”

这个人答:“那么,我找到答案了!”

禅师不语,用微笑和沉默与这个人对话。这人离开了禅师,重新回到了社会,他用行动与禅师对话。这世间又多了一个充满活力的人。

故事中,禅师对那个人的启发,归根结底就是要让他明白:社会是有规则的,或者说是以固定的形态出现的,但是人却是可以随时改变形态以适应社会的,说得更简单一些就是要善于改变自己。

改变自己,学会适应,你就不会再抱怨周围的一切。对于社会而言,我们就像是一滴水,既然如此,我们就要像水适应容器一样来适应社会。如果,你总是特立独行于社会之上,你就很难得到别人的接纳。同时,你会想着去改变别人,到头来才发现什么都没有改变,空忙一场。

甘地说:在这个世界上,你必须成为你希望看到的改变。正如你希望看到别人的微笑,可以先将微笑带给他人;当你希望看到城市的整洁,不如自己先来做环保;当你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怀,何不先送出温暖,照顾他人?当我们不再将眼睛盯着别人,而是回归自己的心灵世界,将内心的尘埃打扫干净时,会发现,自己改变了,周围的一切都改变了,世界也随之变得美好。

其实,改变别人不是目的,而是自然的结果。能拼好人生这张图,身边的世界也随之调正。

让我们再来看看那位英国主教墓志铭的后半段:“当我垂垂老矣之时,终于顿悟:我应该先改变自己,用以身作则的方式影响家人。若我能先当家人的榜样,也许下一步就能改善我的国家,再以后,我甚至可能改造整个世界。”

《大学》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我们所希望的一切改变,其实就是从当下改变你自己,从修身开始!

既然我们没法改变别人,就先改变自己;当你改变了,你周围的人也是会慢慢改变的。这个时间也许很长,却是最管用的,并且不会伤害任何人。生活是自己的,你的每一天,每一份快乐,都得靠自己去感受,去捕捉。改变别人是事倍功半,改变自己是事半功倍。相信自己吧!美好生活从改变自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