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校的环境教育一方面通过各学科的协同作用渗透教学,一方面又注重从关心、发现和解决身边环境问题的活动出发来组织环境教育,通过以学生直接经验为基础的调查活动,课题研究等多样性的、立体的实践活动来展开环境教育。
下面以德岛县小松岛市板野中学初三化学课环境教育的教学为例,看一下日本学校环境教育的教学情况:初三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完“酸和碱”单元后,通过校区内雨水pH值的数据,了解身边酸雨的事实。
教学过程如下:
学习活动教师的帮助材料及仪器准备
1.学生自己谈对于酸雨的了解·教师要求学生自己从报纸杂志上了解酸雨的知识·了解全国雨的酸度,注意日本各地降酸雨的情况报纸
2.组织学生自己测定雨的酸度并就去年校内的酸雨数据发表看法·说明酸度的测定方法·通过学校科学部在校区内测定的雨水的酸度让学生感受到酸雨问题就发生在身边酸雨分取器pH测定器科学部数据
3.分组讨论降酸雨的原因·身边地区下的雨为什么是酸雨呢?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思考
4.讨论如何净化本地区的大气·让学生注意到酸雨就是身边的环境问题
运用这样的途径和方法进行环境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对环境的感受性和对知识的好奇心,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从身边的环境问题出发来组织环境教育,可以使学生在有切身感受的基础上,主动地思考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方法,对于培养学生关心环境,掌握与环境问题有关的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再来看一个初中阶段的环境教育例子:
日本大阪府的一所中学,在进行“水”的教学时,组织学生利用实验室的条件,对流经市区的河水中的氯离子(用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法)、氨态氮(用奈斯勒试剂的比色法)进行检测,对水中的生物状况进行调查,了解水污染情况。从所测结果中,同学们惊奇地发现,居民区河水污染的情况比工业区更为严重,从而认识到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生活排放物。于是有的学生在报告中写道:“水污染的原因是生活废水、倾倒垃圾等,这些都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我们大家都来关心水污染状况,以便使河水早日清澈。”
通过这种活动,不但让学生知道了河流污染的原因,而且由于是亲自体验,就更容易在他们幼小心灵里树立起环境保护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高中阶段,因为环境教育的内容有些与初中甚至小学重复,所以常常引不起学生兴趣。为此,一些学校的教师,除组织学生就环境问题开展实验和观察外,还组织学生针对某一环境问题查阅报纸、杂志,写出调查报告;带领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工厂中的排烟脱硫工程等,或请技术人员讲课来提高教学效果。
除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积极推广环境教育外,日本民间团体也在积极行动,在全国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环境学习和环境教育活动。中央政府环境厅对这一活动也大力支持,除向他们提供学习场地、教育设备、学习机会以外,还负责培训从事环保活动人才所必须的教材、教法等。如从1995年开始,环境厅就和地方政府携手推广“儿童环保俱乐部活动”。从开始以来,参加这一活动的中小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并在全国各地开展根据儿童兴趣、爱好所设计的各种环保活动。俱乐部由儿童自发组织,环境厅和地方政府负责派成人充当协调员。活动的题目,也都是儿童从自己平时日常生活中发掘出来的,并通过俱乐部活动,将题目、课题深化下去。如上面所提到的饮用水问题那样,由儿童把自己活动中得出的结果向周围的大人宣传,将活动推广到整个社区,促进整个社会的环保活动。
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实践和创新,许多中小学都摸索出了很好的经验,综观日本中小学环境教育和环境学习的经验,总的一条就是寓教于行,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让学生主动接近大自然,从身边日常小事出发来理解环保的重要性,因势利导激发他们参与环保的热情。
日本自60年代末开始就非常重视学校教育中的环境教育,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日本学校的环境教育无论是教育目标方面,还是在教育内容及教学方法方面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这一点对我国中小学课程的改革将具有很好的借鉴和启发。因为,加强素质教育,环境教育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面向世界的“国际理解教育”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渐加强的大背景下,国际理解教育作为日本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当今日本是在怎样的国际国内背景下开展中小学校国际理解教育的?其既定的目标是什么?这一目标如何落实到各个中小学具体的教学活动?在具体操作上又呈现出什么特点?下面对日本中小学的国际理解教育作一概述。
一、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在日本,国际理解教育并不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其相关理念早在20世纪50年代一些有识之士就已经提出。各中小学现行的形式多样的国际理解教育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理清战后日本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轨迹,探明各阶段国际理解教育呈现出的特点、变化,无疑将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日本现阶段的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
战后,日本最早的国际理解教育始于1956年。这一年,日本参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合作学校计划,指定国内6所学校(初中4所、高中2所)为教科文组织国际理解合作实验学校。1958年,日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内委员会发行了《学校国际理解教育指南》,该手册明确了今后日本中小学教育中的国际理解教育的基本理念,即维护世界和平、尊重基本人权、理解他国文化、加强国际交流。20世纪70年代,日本进人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日本企业开始大批地向海外发展,而那些海外工作人员的子女的教育及回国后的教育问题就成了政府所面临的一个大课题。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无论在经济、政治方面,还是在文化、教育方面,世界各国的交流、联系日趋紧密。与此同时,大批的外国劳务人员流入日本社会,海外归国子女及外国劳务人员子女大幅度增加。如何与身边的外国人或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交流和理解并尊重对方,就成了日本人的当务之急。同时,世界贫富差距的扩大、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也逐渐受到日本社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开始自觉地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1996年。在中央教育审议会第一次答辩会上,文部科学省首次明确了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及今后推广的方向。在全国中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旨在达到:(1)培养具有广阔的国际性、全球性视野,理解、尊重不同的文化,并能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共同生活和工作的青年一代;(2)培养作为国际社会一员的日本人的自我意识;(3)培养外语交流能力,充分沟通彼此的思想并能够在国际社会中表达自我。1998年,文部科学省全面改定现行的学习指导要领,设置了“综合性学习时间”。新的《学习指导要领》指出:教育目标是培养出适应现代国际化、信息化社会的日本青年一代,为此,要把国际理解教育作为一项不可或缺的课题贯彻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
以上是日本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各阶段的社会背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从最初的国际理解合作实验学校到探索解决海外工作人员子女回国后的教育问题及大批外国劳务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进而开始思考作为一名日本人,如何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为人类所面临的共通课题出谋划策,日本中小学的国际理解教育呈现出从被动到主动、从自我到全球这一发展趋势,而这也与每个阶段日本国内的国情、全球战略发展格局有着密切的联系。
那么,目前在日本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又是如何开展的?在日本,中小学校一般都是按文部科学省制定的相关政策、方针来开展各项教学活动。1996年中央教育审议会上,文部科学省就对中小学如何开展国际理解教育作出如下指示:国际理解教育应始终贯穿于国语、算术、音乐、等各科目及道德、特别活动等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中。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要积极通过开展体验性学习、课题学习等,以此来培养青少年的实践态度及动手能力。
为此,要有效地利用国际性信息通信网等多种多样的器材、教材。在具体指导方法上,主要是参考“综合性学习时间”列出的相关项目。可以大致了解目前日本中小学开展包括国际理解教育在内的综合性课题的现状。
可以看出,现在绝大多数的小学都已经开始进行国际理解教育,而中学由于升学等多方面因素,还没有形成全国性规模的国际理解教育。不过既然国际理解教育已经被写进了新的学习指导要领,相信在可预见的未来,国际理解教育将在日本中小学全面实施。
以琦玉县越谷市出羽小学为例,可以看到日本学校是如何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该校通过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旨在培养能为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贡献、尊重基本人权、具有广阔的视野、理解并尊重他国文化的现代学生。学校主要通过四种实践形式来开展国际理解教育:(1)综合性学习时间:国际理解(三年级和六年级)、英语学习(全部年级);(2)英语会话俱乐部;(3)学校日常的学习及生活;(4)教职员工的进修学习。其中综合性学习时间的具体内容有:关心世界各国,通过调查某个国家的国旗、语言、食物、气候、服饰、住宅、节日、学校、儿童游戏等来了解该国,并发表相关的调查结果。邀请外国嘉宾开展交流会,目前为止已经举办了韩国(传统服饰、儿童游戏)、菲律宾(儿童游戏)、中国(猜拳游戏)、澳大利亚(儿歌)、美国(儿童游戏)等国家交流会活动。各年级设定不同的英语学习主题(全学年10小时),一年级为动物的名字,二年级为各种物体的名字,三年级为数字,四年级为星期。五年级为I have~,六年级为I like~。主要以歌曲和游戏为中心,在玩的同时掌握相关知识。而英语会话俱乐部成员是来自四五六三个年级的20名自愿参加的学生。通过英语的猜拳游戏、寒暄问候、色彩的学习及日本传统游戏掌握简单的英语。在学校日常的生活中制造英语氛围,用英语写每天的日期、天气、健康状况、出英语黑板报等。设置了“国际理解空间”,向学生们展示世界各地儿童的照片、赠品及孩子们自己的作品。在教职员工方面,学校每年利用暑假时间举办教师研修会,并积极开展海外研修活动。从琦玉县这所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的实施可以看出,在小学阶段的国际理解教育主要还是以游戏等学生们感兴趣的形式,以气候、服饰、饮食等为主要内容,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学生们亲身体验不同国家、不同文化。
这一阶段的国际理解教育与其说是让学生们学习某些知识、掌握某些技能。倒不如说是制造一些机会、氛围,让学生们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和日本不同的国家、人民、风俗,彼此只是相异,而不存在孰优孰劣。可以说,小学的国际理解教育还处于感性认识的层面上。
再来看看日本中学的国际理解教育状况。地处日本中部、临近广岛县的冈山县内居住着大量的外国劳务人员及留学生,而有过在国外生活背景的日本人也为数不少,因此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交流就成了整个县的中小学校共同的课题。
玉立野高中主要通过学校的各种活动及综合学习时间来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具体有小组调查、与国内外兄弟学校进行教师间、学生间的交流、国外修学旅行等活动。同时还针对各年级的特点制定了每个年级不同的国际理解视点。
低年级认识到自我的成长与周围对自己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培养发现认同他人的优点、与他人相互依存意识。
中年级通过调查国外的环境、自然,认识到其与生活环境的相关性,培养该方面兴趣。
高年级 理解本国与外国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培养作为国际社会一员的意识。
到目前为止,该校进行了丰富多彩的国际理解教育实践活动,例如:与外国人的交流会、英语学习活动、与外国人子女共同体验生活、与国外学校建立友好交流学校等。通过这些实践,学生们亲身体验到了各国文化、习俗的不同,学到了如何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并认识到尽管语言不同、文化不同、人种不同,但只要相互尊重、理解就能成为朋友,就能友好相处。
目前日本的国际理解教育在小学和初中阶段还没形成固定模式,形式、内容都因校而异。但进入高中阶段,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就逐渐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国际交流活动。这是现阶段在全国各高中开展的最多、最广泛的国际理解教育。主要形式有:原则上同一年级学生都必须参加的海外修学旅行,以国际理解、语言学习为目的,本着自愿参加原则的海外研修旅行。派遣本校学生出国留学,接受国外留学生等。据《2002年度高中国际交流报告书》(文部科学省2004年5月公布)显示:2002年,在国外高中留学3个月以上的高中生为4,160人,海外学习旅行(以学习语言或进行国际交流为目的、在国外高中滞留3个月以下)人数为33240人。近年来,主要以欧美为目的地的海外修学旅行也逐渐开始发生变化,据国际教育交流促进协会的最新资料显示,2002年全国参加海外修学旅行的高中生中,去中国的人数最多(约3.66万人,201所学校),其次是韩国(约3.54万人,23l所学校)。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日本的青少年开始把目光从欧美转向亚洲,特别是日本近邻两大国——中国和韩国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