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喜剧诗人米南德说:“勤奋可以赢得一切。”胜利和成功伴随着勤劳的人,古今中外的无数事例都印证了这条真理。
唐代书法家怀素以草书著称于世,人称“草圣”。他的草书,气势雄浑豪放,有“骤雨狂风”之势。他在寺院附近种植了一万多株芭蕉,每日采摘蕉叶练字。蕉叶用完了,就用浅色漆盘和方木板练字。写满字迹后,擦掉再练。久而久之,他竟把漆盘和木板磨穿了。寺院的墙壁上,家具上,连僧人做袈裟的布上都写满了字。他每日勤奋刻苦练字,用秃了许多毛笔,堆集起来埋在山下,名曰“笔冢”。
当代数学家陈景润,为解决数学界的明珠“哥德巴赫的猜想”,坚持每天清晨三点起来学习外语,每日浸在数学符号的海洋中,一日复一日,从未松懈,终于,经过反复演算,灵光一闪,摘取了这颗璀璨的明珠。
通向成功的大门并不一定只有一扇,只要你肯努力,你依旧可以通过勤奋的阶梯跨过,走向成功。每一个人都熟知爱迪生发明了灯泡,却不知,在他很小时,就被冠以“一事无成”的称号,但他并不在意,他依旧用心研读,努力钻研,经过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改正,他用勤奋完成他的理想,最终发明了电灯泡。有很多人已经看到了成功的大门,却未能打开,最后碌碌无为,他们不能称为成功,他们只是失败者。
诺贝尔奖是众所周知的一个著名奖项。然而,这个奖项的创立者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却有着传奇般的经历。诺贝尔的父亲是一位颇有才干的机械师、发明家,但由于经营不佳,屡受挫折。后来,一场大火又烧毁了全部家当,生活完全陷入穷困潦倒的境地,要靠借债度日。父亲为躲避债主离家出走,到俄国谋生。诺贝尔的两个哥哥在街头巷尾卖火柴,以便赚钱维持家庭生计。由于生活艰难,诺贝尔一出世就体弱多病,身体不好使他不能像别的孩子那样,活泼欢快,当别的孩子在一起玩耍时,他却常常充当旁观者。童年生活的境遇,使他形成了孤僻、内向的性格。
诺贝尔8岁才开始上学,但只读了一年书,这也是他所受过的唯一的正规学校教育。到他10岁时,全家迁居到俄国的彼得堡。由于语言不通,诺贝尔和两个哥哥都进不了当地的学校,只好在当地请了一个瑞典的家庭教师,指导他们学习俄、英、法、德等语言,体质虚弱的诺贝尔学习特别勤奋,他好学的态度,不仅得到教师的赞扬,也赢得了父兄的喜爱。然而到了他15岁时,因家庭经济困难,交不起学费,兄弟三人只好停止学业。诺贝尔来到了父亲开办的工厂当助手,他细心地观察和认真地思索,凡是他耳闻目睹的那些重要学问,都被他敏锐地吸收进去。
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1850年,他出国考察学习。两年的时间里,他先后去过德国、法国、意大利和美国。由于他善于观察、认真学习,知识迅速积累。很快成为一名精通多种语言的学者和有着科学训练的科学家。回国后,在工厂的实践训练中,他考察了许多生产流程,不仅增添了许多的实用技术,还熟悉了工厂的生产和管理。就这样,在历经了坎坷磨难之后,没有正式学历的诺贝尔,终于靠刻苦、持久的自学,逐步成长为一个科学家和发明家。诺贝尔的母亲去世后,他把30亿瑞典币——一生的财产,全部捐献给了慈善机构,只是留下了母亲的照片,以作为永久的纪念。后人为了永远记住他,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最具权威性的荣誉。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播下希望的种子,以勤奋耕耘的汗水来浇灌它,才能得到丰厚的回报。通往成功的路有很多,但不管多么聪明的人,要想从中找到捷径,都少不了一个“勤”字。俗语说:“勤奋是金。”大凡功成名就之人,无不与勤奋有着难解难分的缘分。勤奋是通向成功最基础、最有效的方法。
日本“推销之神”原一平在69岁时的一次演讲会上,当有人问他推销的秘诀时,他当场脱掉鞋袜,将提问者请上台,说:“请您摸摸我的脚板。”
提问者摸了摸,十分惊讶地说:“您脚底的老茧好厚呀!”
原一平说:“因为我走的路比别人多,跑得比别人勤。”
提问者略一沉思,顿然醒悟。
他的意思很明显,人生中任何一种成功的获取,都始之于勤而且成之于勤。也就是说,勤奋是成功的根本,是基础也是秘诀。个人的奋发向上和勤劳是必需的。任何一种杰出成就都必然与好逸恶劳的懒惰品行无缘,勤奋就是一个人的财富,它是点燃智慧的火把,是检验成功的试金石,即使一个天资一般的人,只要勤奋地工作,也能弥补自身的缺陷,使成功可望可及,最终美梦成真。反之,如果一个人自恃“聪明”,不把勤勉努力放在眼里,日久必然难有作为。因为任何一项成功都不可能轻易得到。
一位成功人士曾经说过:“我不知道有谁能够不经过勤奋工作而获得成功。”守株待兔的人曾经不费吹灰之力地得到一只兔子,但此后他就只有两手空空了。所以,永远不要指望不劳而获的生活。业精于勤荒于嬉,大家务必众生牢记一个“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