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通常反感那些动辄就好为人师的人,他们夸夸其谈,自以为无所不知,目空一切,他们经常在别人的优越感上泼一盆冷水,这种口头上的随意性和虚荣心理,往往会导致自己的孤立,最后在人际交往中一败涂地。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一语道破古今文人通病。症结在于“寻”为人师。而到底有没有“病”却在于是否“能”为人师。所以“满罐水不响,半罐水叮当。”真正胸有百万的人并不急于露才扬己,倒是那些半瓶子醋自以为了不起,动辄喜欢做别人的老师,出言就是教训别人。一副教师爷的派头,其结果是误人子弟,令人啼笑皆非。不仅如此,好为人师的人还往往自我满足,不思深造精进,结果是不但害人,也害自己。毛病就在于“好”为人师而“不能”。所以,真正具有真才实学的为人师表者并不在此列。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师焉。”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毕竟,人各有所长,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智慧和经验阅历也会各有不同的,人品及道德也会有高低,社会成就及事业都有高低之别的。每个人都应该在合适的范围内,寻找能弥补自己弱点及不足的地方的老师,这样对自己的不断成长,对自己的事业早日成功都是有很大价值的,毕竟,每个人从启蒙老师开始,都已经拜过很多老师,当然广义上说,只要能自己上进,使自我能不断提高即可为吾师。
现实中真正心服口服的人是很少的,甚至没有。原因在于追求优越感是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的事。不论是强者还是弱者,不论有没有资格能成为别人的老师,都想让别人承认他,都想追求一种超过别人的优越感。而你一旦想好为人师,这就给别人的优越感降低了一节,给他的自尊心泼了一瓢冷水,这样会造成对别人生存的威胁。从人性上来讲,他会本能地保护自己而坚决抵抗你,排斥你的出现。
另外,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尊,都有一个自我。当自我受到否定时,人体内会自动产生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将自我裹得严严实实的,以防止你的入侵。因此,似乎你的说教,也没起到任何作用,这种损人而不利己的事件你何苦去做它呢?尤其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也许我们常常是出于友善、出于热心,而特意给别人更多的指点和帮忙,但我们得到的回报却是冷漠甚至讥讽,人们总是认为你的热心的为人师,本就是对他的智慧及能力的一种否定,他才偏偏不会按你的指点去工作,是指他还会认为你是和他在争抢功劳。总之,他会领你的好意,这也会令人产生很大的失落和不满。
对那些在生活中好为人师的人,建议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注意你和你建议对象间的关系。除非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而且关系颇为密切的知己朋友,其他一般的朋友或同事最好不要这样直接指责或建议对方。因为只有你俩关系密切,他才不会把你当成外人,才有可能认为你是为他的好而这样做的,才有可能听从你的建议,否则,一般关系的人总会建立起他的自我保护机制而与你抗衡,使你的指责和建议成为白费。
第二,注意你的身份及社会地位。如果你在家中是长辈或享有德高望重的社会地位,那么你的建议或指责便会很有分量,其他的人也会考虑到若自己不听会招致什么样的严重后果,他会慎重考虑而后行事的。如果你不是某方面的权威也没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这时候就不要发言,万一对方听不进去,他还会以秽语辱没你的身份,冷嘲热讽你的人格,甚至日后有些小人还会打击报复等等。所以应对应自己的身份和社会地位而后开口。例如,在等级森严的公司里,职员最好不要找经理或老板的毛病,要绝对服从上司的计划,否则你的处境将是很危险的,万一被印上一个“欺上”的坏印象,将是很难再有所改变的。
第三,注意你建议的内容。其内容可以是工作方面的,也可以是生活方面、处世方面。但千万不要涉及对方的私生活及隐私方面。因为拥有个人隐私已被看成个人权利的高级形式,尽管中国人以前不是很注意这方面的问题,但近年来,随着个性解放的发展,中国人的隐私观念已深入人心了。他们把隐私看成神圣不可侵犯的至高权利,所以要尽量不触及对方的私生活及其个人隐私为最好。
第四,注意你的建议和指责的方式及当时的情景因素。这种方式你尽量要委婉含蓄,尽量不直来直去,因为直语更易伤人,用比喻的方法和委婉的规则给人以尊敬的感觉,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而不是出口疯语,生硬直板,注意当时的环境,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提出建议或批评,要选择好时机,最好是两个人,私下交流意见,这样会更好一些。总之,最好去拜人为师,而为人师时应该牢记“人微言轻”,没有一定的身份和地位最好谨慎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