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是有感情的,感情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我们通常就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称作“人情”。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在人际交往中,向来是很讲人情的。但是人情的利用也讲究原则和分寸,好用无度只会适得其反。
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人,帮了别人的忙,就觉得有恩于人,于是心怀一种优越感,高高在上,不可一世。这种态度是很危险的,常常会引发反面的后果,也就是“帮了别人的忙,却没有增加自己人情账户的收入”,这是因为这种骄傲的态度,把这笔账抵消了。永远记住,一种行为必然引起相对的反应行为。只要你有心,善于帮助别人,留意给人面子,多储蓄一些人情,你将会获得更大的帮助、更大的面子和更多的人情。但是动用人情比存款要讲究方法,千万不能过度。
人情一旦透支,你们之间的感情就会转淡,甚至对你避之唯恐不及,那么,有可能进一步发展的情分就此了断。因此尽量把人情用在刀刃上。先弄清你与对方的交情究竟有多少,人情究竟有多重,然后再掂量事情的份量,看看是否适宜找对方帮忙,千万不要没个轻重缓急。要做好估算,动用人情的次数要尽量少,以免提早把人情存款用光,那样,也会“情到用时方恨少”。不要“剃头的担子一头热”,要想办法做些适度的回馈,让人家觉得你有“人情”。回馈有很多种,例如主动去帮对方、请吃饭、送礼物都可以。总之,不要把人家帮你忙当成应该的,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申力是一名医生。早在两年前曾因自己孩子转学一事曾求过教委的一个同学,而且也送了些人情钱,可对方没要。这下可好,在接下来的两年内,那位同学便多次带着亲友、朋友来医院找申力帮忙。有些事根本不能办,像半价CT、婴儿性别鉴定、高价病房算低价等等,着实给他出了不少难题,还了人情的申力,后来就想办法渐渐远离了这位同学,再后来两人就索性不交往了。可见,依靠人情办事是有一定限度的,透支了反而令人尴尬。
文先生毕业于某名牌大学中文系,几年来,在文坛上也算小有成绩,后来,接编了某杂志,由于杂志社财源并不丰裕,不仅人手少,稿费也不高,但他又不愿因稿费不高而降低杂志的水准,于是,他开始运用人情向一些作家约稿,这些作家由于和他都有过交情,也都点头应允了。但是一次两次还好,后来次数多了。他们就开始找各种借口推辞。他也不知道是什么缘由,暗自纳闷,经过他的再三催问,其中一位终于坦白地跟他说:“我是以朋友的立场写稿,你们的稿费太低了,错不在你,但你这样子做是在无度的耗用人情资源。”他才恍然大悟。
人和人相处处总是会有情分的。这情分就是“人情”。有些人喜欢用“人情”来办事,但“人情”是有限的。我们说了它就像你在银行的存款,你存得越多,提出来的钱就越多;存得越少,领出来的钱就越少。你若和别人只是泛泛之交的,你能要他帮的忙就很有限,因为他没有义务和责任帮你大忙;你更不可能一次又一次要他帮你的忙,这是因为你的人情存款只有那么一点。无度的耗用人情的结果如何?一般会造成两个结果:一是会使你们之间的感情开始转淡,继而让他对你避之唯恐不及,那么有可能进一步发展的情分就此断了;二是你在他眼中变成不知人情世故的人,这对你是相当不利的。然而,一个人做事不可能单打独斗,有时还是要用到亲戚朋友。换句话说,要动用到人情存款。
那么,如何动用才不至于“无度”呢?做好估算,尽量把人情用在刀刃上。先弄清你与对方的交情究竟有多深,人情究竟有多重,然后再掂量事情的分量,看看是否适宜找对方帮忙,千万不要没个轻重缓急。动用人情的次数要尽量少,以免提早把人情存款用光,那样,也会“情到用时方恨少”。
人本来是容易忘恩的动物。所以,就是对方曾欠你一些人情,你也不可抱着讨人情的心态去要求对方帮忙,因为这不仅可能引起对方的不快和反感,还可能让这情分到此结束。人情储蓄不能即存即支。如果你急于找后账,急于在这笔人情账中得到回报,你就犯了人情世故的大忌。你就会在找这笔后账中既丢掉了人情,丢掉了面子,也丢掉了做人的原则和进退的分寸。对一些斤斤计较的人要特别注意,你们纵然交情再深,也不可轻易找他帮忙,否则,这人情债就会像在地下钱庄借钱那样,让你吃不消。还要懂得适度回馈,如果你不管不顾,动辄就求人帮你的忙,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就会慢慢变成一个不受欢迎的人。当然也有主动帮你忙的人,但切勿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你若无适度的回馈,这也是一种“耗费”,所以要注重长线投资。
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大多的人情投资都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结出果实,毕竟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信赖需要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