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国人的处世哲学
48193100000016

第16章 “难得糊涂”境界高

狮子把羊叫来,问它能不能闻到自己嘴里发出的臭味。羊说:“能闻到。”狮子咬掉了这个傻瓜蛋的头。

接着,它又把狼召来,用同样的问题问狼。狼说:“闻不到。”狮子把这个阿谀奉承的家伙咬得鲜血淋漓。

最后,狐狸被召来了,狮子也用同样的问题问它,狐狸看看周围的情形,说:“大王,我患了重感冒,闻不到什么味儿。”

狐狸的聪明就在于它采取了中庸的策略,既保全了狮子的面子,又不愧对自己的良心。

智慧的源泉就是中庸哲学,将智慧用在处世上便是中庸人生。这样的人生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以巧妙的手段来化解困难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当事人感到满意,既避免了冲突,又达到了目的。

中庸,出自伟大思想家孔子的言论集《论语·雍也》,孔子曾经感叹道:“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在这里,孔子将中庸提升到了伦理道德的高度。其中,中的含义是不偏不倚,中正,既不太过,又不会不及;庸的含义是平常,不变,调和。

我们在这里要谈到的中庸哲学,是指在处理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时,应该采取的中庸态度。在孔子看来,中庸是一种最高的道德境界和伦理原则,以至于成为被后世遵奉的道德标准。

中庸的原则概括起来只有四个字——“恰到好处”。那么一个人做事或者处理关系时不能遵循中庸的原则,比如过于激烈或隔靴搔痒,都不符合中庸的道德规范。

对于中庸的讨论,已经进行了几千年,有人拥护,有人赞扬,有人批判,有人反对。真是众说纷纭。下面我们就来剖析中国人在处世哲学中是如何运用中庸的。

一、不偏不倚,中正调和

在很多时候,中庸还可以进一步提高人的思想修养,让人在自修当中领悟中庸的境界,在明辨是非的基础上,以合作和妥协的方法,采用最温和的形式处理事情,使争执和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喜怒哀乐是人的基本情绪,在这个世界上,大概没有几个人可以做到心静如止水,古语说:“胸有积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可见,喜怒不形于色的人是何等罕见。

而这样的人,往往是最可怕的,因为你不知道他对某件事情的态度和反应,当与他进行交往时,往往会因为他的冷面而不知所措,仿佛撞上了一块冰冷的生铁。

其实,真正没有喜怒哀乐的人并不存在,只不过,他已经把中庸哲学修炼到了极致,并熟练地运用于为人处世之中,凡事以中庸哲学的核心思想——不偏不倚,中正调和来应对,不把个人好恶作为处理事情的唯一标准而已。

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中国历代老于世道的成功者,都把中庸之道当做为人处世的指导思想。他们尽力让自己的情感保持平和,对自己的欲望尽力压制却有所保留而非灭绝,在处理复杂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时采取适中的态度,对自己的行为也恪守中庸的标准。

在这样的道德规范下的行为无碍于他人,既不会损害他人的利益,又可以让自己活得更加自在,心安理得,因为比较好地把握了处理关系的“度”,大大减少了人与人交往时难以避免的矛盾和冲突,所以,在为人处世方面,中庸哲学有着极其重要的积极意义。

老刘今年42岁,在山东一所大学里担任副教授。

在许多同事看来,老刘不能算得上是一个好的大学老师,他所任课的科目,基本没有学生会在考试中取得高分,但也从来不会有人不及格,他指导的硕士生,总是写不出优秀的毕业论文,但是一次性通过率却是所有导师中最高的。

在办公室里,老刘的话也不多,他经常扮演的是一个倾听者的角色,有些时候,同事们会因为某些问题而争论,在这个时候,老刘只是在旁边一面抽烟一面耐心地听着,只有在被问及的时候,老刘才会极简短地说上两句,但一般都是点到为止,绝对不会和人发生激烈的争执。如果有人对他的意见表示反对,他也不会有太多的反应,只是微笑。

老刘的朋友不多,只有那么固定的几个,而且他也从不参加一些小圈子的聚会,这在习惯拉帮结派的人看起来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

因为这些小圈子往往是为利益而结成的小团伙,加入了这个圈子,就意味着利益可以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保障。

但是在一年前的经济学院副教授晋升教授评比中,结果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事先大肆拉票的两名候选人,所得的票都远不如老刘多,老刘以第一名晋升为教授。

老刘是一个将中庸之道灵活运用为自己的处世哲学的良好范例,他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对于“度”的把握十分准确,他拒绝走极端,拒绝与人发生冲突,运用中庸哲学为人处世,为自己积累下良好的人脉。

在很多时候,中庸还可以进一步地提高人的思想修养,让人在自修当中领悟中庸的境界,在明辨是非的基础上,以合作和妥协的方法,采用最温和的形式处理事情,使争执和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中,就是不偏激、不极端、不过头。既不纵欲,也不禁欲;既不负天下人,也不让天下人负我;既利天下,也使天下利我;既不会好高骛远,也不会鼠目寸光;既不贪生,也不轻生;永远不卑不亢,不瘟不火。

采用这样的处世原则,对社会的稳定发展颇有好处,既可以使社会达到和谐,又可以在温和的环境下实现天人合一,让每个人都找到适合自己的社会位置,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样,就促成了各得其所、各司其职的社会局面。

杨教授是海内外知名的医学专家,他曾经治愈过许多疑难杂症,就连他的学生都已经成为医学领域的专家或权威。

在他退休之前培养的最后一批博士研究生中,有两个学生最令杨教授满意,这两个学生无论是在学识还是在人品上,都堪称优秀。

但是这两个学生日后的境遇竟然有着巨大的差别。

十多年后,其中一位在出国后成为了国外一家医学科研机构的负责人,他的周围聚集了一大群青年才俊,他的照片和专访经常可以在国际性的医学杂志上见到,论文也经常发表于著名学术期刊,由他牵头的科研项目已经获得巨大的成功,他不仅在事业上,而且在爱情上也获得了丰收。

而另一位学生的情况就不尽如人意,从他毕业开始,就屡次遭遇挫折和失败,他曾先后就职于几家大的医疗器械公司,但总是难以与人很好地相处和合作,尽管拥有博士学位,但他还是屡次被委婉地“炒鱿鱼”,等到他积攒了一些资金,准备自己出来创业的时候,又被合伙人骗走了本钱。

一次同学会,两个人在宴会上遇到了自己当年的恩师,处境不佳的那位首先向他的老师诉苦道:“老师,这么多年来我从来没有忘记您的教导,一直刻苦钻研业务,也从来没有一丝的懈怠,每到该拼搏的时候我总是尽我所能去追求,绝对不言放弃,俗话说十年磨一剑,可是为什么到现在我还是没能取得成功呢?”

杨教授还没有说话,另一位学生开口了:“这些年我也一直记得教授的教导,但是我知道,十年磨一剑虽然是真理,但有的时候并不是剑越快越好,在某些时候,应该让手里的剑稍微钝一些,对别人多一些忍让。如果手里的剑过于锋利,在割伤对手的时候,也很容易把自己伤到。”

听了他的话,杨教授和先前说话的学生都陷入了沉思。

上面的事例充分说明了中庸之道在待人接物时的重要性,但在很多时候,这样的处世箴言却很难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原因很简单——由于很难做到恰到好处,即对“度”的把握很难做到准确,使得“精确的适中”在现实生活中极其少见。

怎样才能通过人的努力,达到中庸的状态呢?我们将在下面几个小节中从几个方面用实例来将中庸这一处世箴言加以详细说明。

二、相濡以沫境界高

合作是中庸哲学中最基本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一次完美的合作就是中庸思想最好的体现。

在《庄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两条鲫鱼,在发洪水的时候被冲到了路上的车辙里,等洪水退去太阳升起的时候,鲫鱼就被困在了车辙里,随着车辙里的水慢慢干掉,鲫鱼的生命就出现了危机,这时候两条鲫鱼开始用唾沫来湿润对方的身体,以延长生命。

这个故事被许多文学作品用来形容对爱情的忠贞。如果去除其中的浪漫成分,只用处世哲学的眼光来看待这个故事,就会从中间看到一个词——合作。

合作,在汉语词典中的含义是,互相配合做某事或共同完成某项工作的状态。如果将这个定义添加进一些成分,可以重新定义为:为了某种共同的利益,或某项共同的工作目标而相互配合、相互参与的协作式人际状态。

合作是中庸哲学中最基本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一次完美的合作就是中庸思想最好的体现。

尽管合作与竞争都是为了获得更多更大的利益,但合作仍然不同于竞争,竞争是指单一参与者胜出,得到全部利益,失败者无利益甚至有损失的过程;而合作则是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它体现了彼此之间的取长补短,精诚团结。在结果上会按照在合作中所作贡献大小来进行利益分配,不会出现失败者,也就是说,在合作思维中永远体现着“双赢”的思维方式。

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处处可见合作,没有合作的世界是不可想象的,可以肯定,离开了合作,就意味着末路的开始。

在广东东莞有一家乡镇企业,从事运动鞋服的制造,在企业创办之初,借助了一家香港企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而由当地提供厂房、劳动力等方面的资本。

在合作的初期,由于合作双方对合作项目的重视与大力支持,使得这个运动鞋厂的资产总值如同滚雪球一般增长,从建厂初的三条生产线一百多名员工发展到现在数十条生产线几千名员工,产品不仅占据了国内市场的大部分份额,还远销至海外多个国家,产品也由单一的运动鞋发展到服装、器材、护具等多个领域。

可以说,在创业时期,这家企业的发展是十分顺利的,而这与合作双方的鼎力支持分不开,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进行利益分配就成了亟须解决的问题。

由于当地合作方对每年的利益分配方案不满意,遂以地皮涨价为由,要求重新进行股份分配。而港方则以合同为依据,拒绝重新分配股权,双方矛盾激化,在办公大楼里每天都可看见两伙人吵得不可开交,公司的日常生产也被迫中断。

到了后期,即使在中间人的调解下,争端也无法平息,当地合作方在最后的要求被港方拒绝后作出撤资决定,港方对此以强硬态度应对,终于,双方走上了法庭,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拉开了帷幕,而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却因为双方无暇顾及而逐渐荒废,慢慢地,这家企业所占领的市场份额也被别的竞争者抢占。

合作不仅能促进群体成员完成共同目标,还能使合作者在合作过程中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和温暖。

在西伯利亚生活的狼群,为了抵御冬天刺骨的严寒,经常寻找避风处,一大群狼挤在一起,用体温互相温暖同伴,远远看去毛茸茸一片,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求得群体最大程度的存活率。而满身尖刺的刺猬,想靠体温相互取暖,却无法做到这一点。

善于合作的人,既可以较快地适应环境,也容易受到大家的欢迎。

在提升整体利益的同时,自己得益,却不损害他人的利益,这恰好与中庸的核心思想一致。

合作所提倡的合作精神,需要建立在合作伙伴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会使合作者更加团结,合作也变得稳固。

此外,合作可以加强合作者的参与意识,从而使人形成主人翁意识,这样,在共同追求目标实现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自觉用主人翁的精神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这在精神层面上也正好与中庸哲学所追求的和谐社会不谋而合。

老马和老孟是一家网络公司的生意合伙人,老马是程序员出身,对于技术有着深刻的了解;老孟则是著名的传媒人,对于企业管理、市场宣传、品牌打造都有着独到的认识。

出于对权力的迷恋,老马喜欢经常亲自对公司的人事、财务、行政等方面事务进行指导。他虽然是位技术高手,但却对管理一无所知,他的行为虽然有时候能为行政管理人员提供帮助,但在更多的时候,却严重干扰了公司的正常管理。

时间一长,许多部门的主管便跑来向老孟反映情况,老孟经过仔细思考并和几个主管详细讨论后,决定对老马用一点儿计策,既不伤害他的事业心和自尊心,又能让公司的正常管理得到保证。

于是老孟找了一个机会单独对老马说:“公司的技术权威已经确定了,就是老马你,而管理和行政方面,还需要你和我共同来负责。”老马一听就连连摆手,主动要求自己去带着技术人员搞项目攻关。

后来,老马果然把越来越多的时间用在公司的技术方面,而对人事、营销、行政、财务等方面的事务管理逐渐变少了。这样,公司的不稳定因素消失了,管理也逐步步入了正轨,业绩开始连创新高,老孟和老马,也被同行称为业内的“黄金搭档”、“IT双子星”。

需要指出的是,合作者在合作过程中务必要以诚心促合作,相互信任,尊重合作者的人格,在合作处于关键阶段时,切忌相互埋怨、背约弃誓。纵观中国历史,因完美合作而成事者甚多,因合作破裂而败事者则更众。

在《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句话——思路一致的联盟是强有力的,而争执则易于被征服。

如果想要领悟到中庸哲学更高境界,那么就必须要先学会合作!

三、和美共荣才能共同发展

妥协作为中庸之道程度较深的部分,体现出中庸哲学中“和美共荣”的目标要求,而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必须理解作出妥协的前提,同时要知道究竟怎样才能做到妥协。

在中庸哲学中还有一种处理问题的方式称为妥协。

人与人在交往中常常会因为对问题的认识存在差异而产生争执,这个时候,相互之间的退让和调和,就是妥协。

在许多中国人的传统印象里,妥协带有极深的贬义色彩,它往往与一个人的懦弱无能、缺乏原则、缺乏骨气联系在一起。显然,这种卑躬屈膝的妥协是不行的。

而在中庸哲学中体现出来的妥协,与上面提到的妥协是完全不同的,它是一种在人际交往中巧妙的斗争艺术,属于一种人生态度。

在许多事情上,双方以争执作为开端,以谈判作为解决的过程,以协定为结束。在谈判中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让步,既保证了大的利益不受损害,又顾全了大局,在大的名节和原则上则没有任何损失。

青岛的一家集团公司刚从国外进口了四条生产电器的流水线,但是在保修期间,发现其中两条流水线存在安全隐患,这家公司的负责人立刻去找供货方经理要求上门维修。

但是他没有想到,这家外贸进口企业的经理一口拒绝了他的要求。理由是对一条流水线进行检测、排查和翻修需要花七八万元人民币。而一条流水线的总价值也不过六十多万,一下就占了成本的十分之一。

一方面是急需修理并立即投入使用的流水线,一方面是绝对不肯让步的供货单位,面对这种情况,要对供货方经理进行说服是非常困难的,而将这个问题诉诸法律,不仅时间上来不及,而且会让双方都蒙受巨大的损失,投入的精力和财力都是不可估量的。

在这种情况下,这家集团公司的负责人找到了供货方的总经理,摆明利害关系,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进行谈判,在作出一定让步后终于说服了对方。

这位集团公司的老总对供货方经理说:“我很能理解贵公司,我们对维修所需的费用也很清楚,总共需要花上近二十万元,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样一来,贵公司的损失是巨大的,但是如果贵方不给我们进行维修,我们照样会开工生产,到时候存在安全隐患的生产线难免会出现问题,如果有人的生命安全受到了损害,到时候媒体一定会把注意力集中到贵公司。那样的话,贵公司的损失不是更大了吗?”

这位负责人又说:“如果贵公司同意为我们的生产线提供维修服务,我们愿意承担10%的维修费用和维修人员的开销,这样也可以让贵公司降低一部分损失。”供货方经理听后,不得不表示愿意为生产线提供维修。

在这个故事里,集团公司负责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地让对方乐于提供维修服务,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在谈判中先摆明了利害关系,抓住了对方关心的焦点——利益,再进行有限度的让步和妥协,从而使自己的目标得以实现。

现代社会如此需要妥协,而学会妥协是相当不容易的。

妥协作为中庸之道里程度较深的部分,体现出中庸哲学中“和美共荣”的目标要求,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必须理解作出妥协的前提,同时要知道究竟怎样才能做到妥协。

要做到妥协,就要具备妥协精神。

妥协精神包括以下几个层面:“让利”的诚意、宽容精神、对他人的理解、善于沟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妥协是建立在合作精神基础之上的。

“让利”是指在争执产生的时候,针对具体情况,让出一部分利益,保证己方能得到最重要的那部分利益。由于争执产生的原因在于双方对于利益分配方案存在矛盾,如果将争执继续进行下去,双方都不会有好的结果,必然会导致两败俱伤。在这个时候,“让利”就成了解决问题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而“让利”的手段能否奏效,在极大程度上要取决于让利者的诚意。

宽容精神是指当自己具有充分的理由拒绝让步的时候,仍然表现出大度和宽容,做出“让利”的行为,做出妥协的姿态,而不是得理不让人,仗着自己理直气壮来压制别人。宽容一点儿,矛盾就会得到缓和,事态也会向更平稳的方向发展,最终得到解决。

理解和沟通在内容上其实是相同的,在许多时候,矛盾的产生是源于对他人的不了解,或者是相互赌气,这个时候,如果能够多加以沟通,理解对方的难处,矛盾的死结也就会自然解开。

合作精神是妥协的根本,如果没有合作,就没有机会达成共识,自然也不会有“让利”行为的发生,而达成共识的过程,就是双方建立合作的过程,在维系这个共识的时候,更需要的就是维持双方的合作关系,并保持合作精神。

只有将以上几个层面的内容融会贯通,才能领悟到中庸哲学中的妥协思想,在实际运用中也可以恰到好处地把握分寸。在处理实际问题时,达到和美共荣、双双赢利的完美境界。

四、智慧的源泉

除了能够巧妙迅速地解决实际问题,中庸哲学所形成的智慧还会帮助人们在长期不安全的环境中追求到安全感。

人是集万物之灵于一身的动物,最擅长的行为就是思想。

思想的威力巨大,所有有形事物,虚无世界,没有一样不能用思想来丈量,所有的科学发明,所有的人文创造都源于思想的过程,把这种思想的过程换成名词,就叫智慧!

智慧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但是却只在极少数的人身上表现出来,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智者。为什么会这样?智慧并不是随机出现的,任何人,只要能够明白智慧的源泉所在,就已经成就最上乘的智慧了。

智慧的源泉就是中庸哲学,将智慧应用在处世上便是中庸人生。这样的人生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以巧妙的手段来化解困难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当事人感到满意,既避免了冲突,又达到了目的。

老王是天津一家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因为工作的需要,他决定让一个刚到单位的新员工去河北保定出差,可能要去比较长的一段时间,而且环境也比较艰苦,补助也不多。

但现在摆在老王面前的是一个大问题,这个新员工是凭借家里的关系,走后门进入单位的,平时在工作中表现得非常懒散,对于苦活累活从来都不愿意去做,只要安排给他稍微繁重一点儿的工作,他就会抱怨起来没完。平时不到万不得已,从来不会给他安排额外的工作,但是现在单位里人手紧张,也只能让他去顶顶数了。

为了能让他心甘情愿地去保定出差,在找这位员工进行谈话的时候,老王采用了一点儿小手段。

老王说:“现在有两个地方需要出差,并在那常驻,一个是河北保定,一个是陕西米脂,你可以在这两个地方之间任选一个。”

还没等这个员工说话,老王又补充道:“因为你家里那边几次打招呼让我平时多照顾你,所以这次的两个出差名额里,我决定让你先挑,剩下的那个你不愿意去的地方我再派别人去。”

这位员工听老王这么说,只好在河北保定和陕西米脂之间挑了一个情况稍微好一点儿的保定作为自己的出差地,不仅心甘情愿地去那里出差,在心里还对老王如此照顾自己而心存感激。

这位员工作出的选择,正好是老王心里已经作好的安排,而且,老王也并没有费多大的力气,就解决了最令他头疼的“关系”问题,这位懒于动身的员工也认为选择了一个比较理想的出差地。这就是中庸哲学体现出来的智慧的作用,这种智慧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往往会带来双赢的效果。

除了能够巧妙迅速地解决实际问题,中庸哲学所形成的智慧还会帮助人们在长期不安全的环境中追求到安全感。

通过富有智慧的思考后说出的话、做出的事情,都会变得温润而婉转,让人容易接受。而在经过深思熟虑以后,对于一些不该说的话,就会有选择和一定的保留性,话说得恰到好处,事也办得恰到好处,从而博得别人的好感。如果不具备这种智慧,处处乱说乱动,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智慧是无穷的,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足够的智慧,才能在学习、工作、社会人际交往中立于不败之地,哪怕是在逆境或危急关头,甚至是“猛虎行于前,泰山崩于后”的情况下,也能镇定自若,应付自如,转危为安,转败为胜,有所作为并有所创造。

五、人生幸福的最高境界

人生的幸福离不开中庸,以中庸之道和谐地融入周围环境,温和地与身边每一个人相处,这是幸福的前提条件。

中庸哲学在幸福上的体现只有两个字——人和。

人和,是中国传统美德中最高层次的代表,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在林逋的《省心录》中曾经提到:“内睦者则家道昌,外睦者则人事济。”

中国人对于人和的认识是十分深刻的,在许多论述中,甚至将人和与天时、地利并列,作为胜利的必要条件,这说明中国人已经意识到通过中庸法则处世所达到的人和效果是何等重要。这种经验论深深植入人的头脑中,认为只有懂得同别人相处,做到亲人善邻,才是有识之士。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经济时代,大部分争斗都是围绕经济利益而发生的,在这样的情况下,重新提倡人和思想,大力提倡传统美德,有着重大的意义。

兴达实业是深圳市的一家大型合资企业,公司主要从事纸制品的生产和销售,在同行业中占有极大的市场份额。

公司的最高决策层由两个人组成,从这家公司开始创业的时候,这两名老总就在一起共事,他们在相识的时候既非朋友也非老乡,完全是出于对事业的追求和对对方的信任,才会有今天的合作组合。

在他们的合作过程中,并非是一帆风顺,在许多时候,因为经历的不同,导致两个人在对市场的认识上常常存在差异,为此,两个人常常会争论不休,甚至爆发激烈的争吵。但平心静气后,两个人则都会反省自己的言行,并认真考虑对方的意见,然后再坐到一起仔细讨论,在综合分析公司状况和市场形势等多方面因素后,再综合两个人的意见,作出最后的选择,敲定最终方案。

这种顾全大局、追求人和局面的工作作风在公司中产生了极大的积极影响,这在他们的公司口号中明显地体现出来——以人和促发展。这种亲人善邻,以团结求进步的思想,是兴达实业稳步前进的坚实保障之一。

人和,需要每个人深刻领悟中庸的思想,杜绝自身负性人格,将心胸放宽,处处为别人着想,人和便很容易实现。

人生的幸福离不开中庸,以中庸之道和谐地融入周围环境,温和地与身边每一个人相处,这是幸福的前提条件。如果缺乏中庸带来的人和,也就毫无幸福感可言。因此,我们应该把中庸之道当做自己的幸福那样去追求。

张女士是上海一家会计师事务所的老板,她从基层白手起家,经过十多年的打拼,终于在业内得以立足,由于在创业的过程中遍尝艰辛,所以她奉行的信条是“要成功,先吃苦”。

在这样的信条熏陶下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气氛就可想而知了,有的员工曾经连续一个月出差去七个城市帮助查账,有的员工曾经加班到凌晨两点半,有的员工曾经在除夕前一天还在事务所里忙碌。员工们在平时见面都用点头的方式来打招呼,甚至连吃饭的时间都不愿意多说一句话。整个事务所都沉浸在一种压抑的气氛中。

在事务所发生了一名员工上班时间昏倒的事件后,接二连三地发生如员工争吵、病倒在工作岗位等事件,这使本就单调压抑的工作气氛更加雪上加霜。面对这种情况,无计可施的张女士请教了心理问题专家,向他咨询该如何处理此类问题。

在得到了专家的意见后,张女士明白了事务所的症结所在,那就是工作压力过大,员工在她这个工作狂的影响下,不得不在工作上花更多的时间,投入更大精力。虽然在一段时间内,这些员工仅仅觉得疲劳而已,但时间长了,就必然会造成员工的烦躁和牢骚情绪,原本就枯燥无味的工作,在他们看来就更加令人厌烦。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张女士在全体员工大会上郑重地向大家宣布:将事务所的工作信条改为“张弛有道,劳逸结合”。并将每周日固定为休息日,每晚的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2点,在休息日里,她将带头落实这个政策。

张女士的这一改革使事务所内部发生了巨大改变,慢慢地,事务所中原有的那种紧张、压抑的工作气氛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事务所的工作效率也因此而大大提高。

人和思想的巨大作用在这个案例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如果没有人际关系的和睦,没有一个轻松的工作环境,事业的发展空间也就自然会受到挤压,那么事业的兴盛也就无从谈起。

其实,人和思想已经是中庸哲学中最为高深的境界,它的核心思维并非只是为了求得自己的安宁,而是为了让社会变得更加宽容、更加和谐,这既是文明成熟的标志,也是对文明发展程度的检验。

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究“厚德载物”,这其实就是对讲究宽容的人和精神的高度概括,只有环境变得更加和睦,人与人之间易于谅解,才会保证每个人的心情舒畅,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也就随之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