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许多时候之所以战胜对手,不是因为比对手更强大,而是因为比对手坚持得更久,因为它们坚韧不拔的精神。知道目标后全力以赴,不战胜对手决不罢休的坚韧精神正是所有员工应该具有的品质。
对于蚂蚁的韧劲和不屈不挠的毅力,小的时候就有很深的印象。记得那是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大概也就10岁不到,我和几个小学的玩伴一起玩蚂蚁。当时我家住的地方门前有一棵大树,可能是法国梧桐之类的高大树种,盘根错节,树身挺粗壮的,树下有好多蚂蚁出没。我们几个顽童经常把蚂蚁洞的出口用泥土石子堵上,可没过多久,小蚂蚁就能把泥土石子挪开,印象中这些小家伙的出口总是堵不住!记得有一次我们的一个小伙伴家里建房子,他偷偷弄了些水泥来,这下我们这批小顽童可兴奋啦。放学后忙开了,有的打水、有的和水泥,大家伙你堵一个我堵一个,把大树底下的蚁洞和疑是蚁洞全用水泥堵上了。蚂蚁不见了好几天,我们也高兴了好几天!可是几天后我们又发现了小蚂蚁排着长队浩浩荡荡出现了,简直是向我们游行示威嘛!我们气坏了,可是马上发现,这次我们又是彻底失败了,因为这些小蚂蚁居然将洞口建到了树身的高处!
长大以后每每遇到工作难题的时候,我就会时常想起那些小蚂蚁,想起那些小蚂蚁坚韧不拔的可贵精神!小蚂蚁不屈不挠的执著精神一直鼓舞着我、支撑着我。
对于捕食、对于生存,蚂蚁之中的坚韧和毅力很多时候甚至是本能的,也就是说这种精神在蚂蚁群体中普遍存在,不是某一两个优秀分子所特有的。英国一位动物学家曾经见到一条大蛇被军团蚁噬咬的惨状:蛇的全身叮满了蚂蚁,不停地翻滚蠕动,可能是试图摆脱蚂蚁的蛰咬;而军团蚁却死死地缠住不放,一旦有蚂蚁被蹭下来,其他的个体便立即冲上去。最后,蛇的扭动速度越来越缓,直至一动不动。
的确,蚂蚁没有咄咄逼人的霸气与张扬,但它们却有毋庸置疑的毅力和力量。它们可以举起是自身重量50倍的物体,它们可以捕食大自身几千倍的蛇,它们的潜能已激发到极致。以平凡的实力造就奇迹是优秀员工不断激发潜能,不断超越自我的力量体现。就这一点,我们实在应该向蚂蚁多学习。
用平常心面对眼前的挫折
蚂蚁们在建设自己家园时也常常面临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材料不足,塌方事件,但是,这一切并没有阻止蚂蚁们持续努力的动机。
来到新的地方,蚂蚁们也往往会感到迟疑和困惑,但是,蚂蚁们仅仅稍作困惑后就继续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了。
挫折是人生的必含内容,一旦遭遇,它也的确提供了一种机会。人性的某些物质,往往由挫折和苦难得到更大的考验和提高。
1822年的冬天,庄严肃穆的音乐大厅里正在演出歌剧《费德里奥》,许多名门贵族观看了这场演出。但在歌剧进行到一半的时候,观众发现乐队、歌手无法协调,而指挥却毫无察觉,仍在台上竭力指挥着。
观众终于忍无可忍了,他们在台下窃窃私语。指挥发现了,他让乐队、歌手重来,但情况更糟。
有人在喊:“让指挥下台。”
指挥已听不到观众在说什么,但是从他们的神情中,他读懂了所有。
他从台上下来,流泪了。
在世界音乐史上,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伟大的音乐天才贝多芬在这一天完全失聪了。
所有人都预感到他不会再在音乐上有所发展了,但是两年后,也就是1824年,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在维也纳上演。这首曲子是他在失聪的情况下写成的,继而在厄运不断的打击下,贝多芬完成了世界音乐史上辉煌的篇章。
贝多芬的苦难与成就是成正比的,苦难给予他多几分,他的音乐才华就增长几分;苦难逼近他的灵魂几分,他灵魂的光彩就会绽放几分。著名指挥家卡拉扬说:“是苦难成就了他。没有苦难,谁知道会发生什么?”
贝多芬长得很丑,他的脸上还经常长一种疮,一直无法治愈,爱情也迟迟不肯垂青他,他唯一的依靠就是音乐。音乐成了他的生命,他对音乐已没有任何功利向往。
在维也纳演奏《第九交响曲》时,他听不到乐队的任何声响;演奏结束,观众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他仍听不到。
当主持人把他引向舞台中间时,他还没弄明白这是为什么。那是多么令人心酸,但又是任何音乐人修炼一辈子都无法达到的境界。一个人也是这样,刚进入一个新的环境,一切都还是陌生的,你只有尽快地适应这个环境,才会不断成长和成熟,才能避免陷入职业的困顿,从而迈入成功者的行列。
所有通往成功的路没有一条是一路坦途、鲜花似锦的,不管你是谁,都难免会遭遇到挫折的侵袭。只有将每一次挫折都视为一个新的开始、一次新的体验,一切以平常心处之,这样在面对逆境时,就能变得坚忍起来,一旦机会来临便能牢牢抓住。
张南是一家公司的业务员,尽管业务枯燥繁琐,每天还要面对刁钻的同事和无理取闹的客户,但她时刻提醒自己:我是在学习,这只是对我的考验,再坚持一下,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她咬紧牙关,忍受着各方面的压力,在一次次的挫折中总结经验,积攒力量。两年后,她凭借着出色的业务能力和坚忍的态度,终于成为该公司的业务经理。
那些能够忍受不公平的待遇,并且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困难的人,也必定能成就一番不凡的事业。如果一旦遇到挫折、困难或不顺心的事,就抱怨他人,感叹自己“怀才不遇”,悔恨“明珠暗投”,从而对生活失去兴趣,对美好的东西失去追求。这种心理不仅会磨损人的志气,而且是人生的致命伤。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加倍努力,忍辱负重,靠自己的实力证明自己。
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但只要能把困难当做是磨炼,然后战胜它,就会有很强的自豪感。挫折是一块人生的“磨刀石”,你的进步与成熟正是在与挫折的较量中逐步积累的。
当你刚进公司时,可能要面对着纷繁的工作,每天忙得不可开交。有时,在累得半死不活时,难免会产生放弃的想法,但这时最重要的,就是你要战胜自己,坚持下来。经过一段时间后,你就会发现:工作一条条地理顺了下来,个人在公司内部及外部关系也处理得比较好。
工作中应该抱着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但又要顺其自然,保持一颗平常心。凡事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但凡事又不能期望太高,否则,只能是徒生烦恼。人应该善待自己,对自己宽容一些,不要给自己背上沉重的枷锁。
随着组织变革的加剧,工作节奏日趋加快,员工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工作陷入困境时,适应力强的员工能坦然面对失败,以平常心待之,积极反省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抱怨他人。
张龙所在单位的领导换届了,新上司是个工作作风严格的人,交给他的都是棘手的工作,发现他的一点问题,总是不留情面地批评他。其他同事看在眼里,都为张龙鸣不平。
张龙却似乎并不在意,仍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随时把工作进度告知领导,并根据领导提出的意见立即修正……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张龙已经成为领导最信任的人。
张龙正是抱着一颗平常心,不计较一时的得失,专注于工作目标,时时处处以工作为重,才最终赢得了上司的认可。所以,面对职场中的纷纷扰扰,最好的办法是保持一颗平常心,把复杂的人际关系过滤在自己的大脑之外,精益求精,方能做出最好的成绩,从而获得应得的回报。
对工作充满使命感
蚂蚁会非常勤奋地采集自然界的种子并将过量的食物储存在地下仓库里。太阳一出,蚂蚁就开始一天的劳动,尽管脚步很小,但可以走遍全世界。炎炎烈日下,还是一如既往,忙忙碌碌,从不停息,因此,到了冰天雪地,才不会饿肚子。
蚂蚁勤劳敬业,终日在大地上奔走忙碌,好像总是有做不完的事。蚂蚁的形象整个就是一个勤劳的工兵,你瞧它那一身骨头架子,多么合理的一个力的支撑结构啊。蚂蚁常常去做一些用常人的眼光来看颇有些自不量力的事情,比如,你不时会看见它拖着一些超过自身体积几倍的物品,并且偶尔还能看到许多蚂蚁齐心协力搬运已经失去生命的虫子一类“庞然大物”的场景,虽然这些都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但它们的行为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却总还是有些不可思议。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这句取自韩愈《调张籍》诗中的话在老百姓中流传很广,常用来嘲讽那些做事自不量力的人。不过,要真正细究起来,这多少是有些贬低了小蚂蚁,因为它确实是能够做出一些大事来的啊。
科学研究已表明,勤劳的蚂蚁具有很强的支撑力,能承担得起比它自己重得多的物体。还记得“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一警示吗?这就是蚂蚁勤劳的集中体现,虽然在这个成语里,蚂蚁充当了反面形象,可是另一方面,这也不正说明了蚂蚁那种勤劳和滴水穿石的坚韧精神吗?
对于蚂蚁来说,每天不知疲倦的辛勤工作是一种天职,它们甚至不要去寻找一个理由来说服自己。也就是说,勤劳就是它们的一种天性,生而如此。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这个不起眼的物种才得以长期在地球上生存吧。
勤劳的蚂蚁不仅仅要寻找食物,而且它们还经常要骁勇地杀伐旁族蚁类,不仅是为了扩张自己的领土,而且将战败国的幼蚁和蚁卵也俘获过来,将它们驯养成奴隶。它们甚至还饲养家畜,把那些蚜虫、介壳虫都囚禁起来,让它们像奶牛一样为主人生产蜜露。
在遇到一个大虫子时,所有的蚂蚁会倾巢出动,挥舞着大钳子,杀向目标,这就是蚂蚁团队意识和敬业精神。蚂蚁之所以能成为兵团,就是各有分工,组织严明,劳动起来竟然有序,有条不紊,各司其职。
蚂蚁有严格的组织分工和由此形成的组织框架,但它们的组织框架在具体的工作情景中有相当大的弹性,比如,它们在工作场合的组织能力特别强,不需要任何领导人的监督就可以形成一个很好的团队而有条不紊地完成工作任务。这与它们的“组织向心力”、“责任感”、“主动性”和“无我”分不开。让自己跑起来,蚂蚁的主动性让人们所敬佩。
每天清晨,当太阳刚刚升起,露珠还未完全消失,大草原上的动物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奔跑。
最先跑起来的是羚羊,它们成群结队地跑过平缓的山岗,找到水源,在短暂的休息之后又开始新的奔跑。就在它们不远的地方,也许就在附近的草丛里,狼群也在奔跑。它们的奔跑是为了羚羊。
当狼群开始奔跑的时候,狮子也开始了奔跑。它必须赶在狼群之前找到一日的早餐,否则,今天可能又是一个忍饥挨饿的日子。
这是每天发生在大草原上的一幕,每天都在上演的奔跑比赛。就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而言,大多数人无需为温饱而苦恼,他们的生理需求已基本得到满足,随之对于精神方面的需求就提高了,它就为培养使命感创造了条件。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的第二任董事长小沃森先生希望他的部属都具有野鸭般的精神。他曾经引用丹麦哲学家基尔凯戈尔的话说:“要想驯服一批野鸭,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是要把已驯服的野鸭再放出去,令其自谋生计,也不是那么容易。被驯服的鸭子无法远走高飞,自觅野食,把它们放出去无异于陷之于死地。因此商业界需要的是伸展自如的野鸭,这样才有可能大展宏图。”小沃森先生讲这段话的意思旨在要求公司员工不要只用一种处处小心谨慎的态度,仅满足于完成上级交给的那些工作,而应该生龙活虎,敢闯敢干。
目前公司里的骨干之所以不愿意勇敢地向困难挑战,主要是由于公司的管理者往往喜欢那些“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人。这种做法的弊病在于:造成了部属们只满足于小心翼翼地做好分内工作,毫无积极的精神状态。
一旦公司有所发展,业务有所拓宽;一个个就成了只会循规蹈矩的木偶,拙于应变。这应该完全归罪于公司僵化保守的工作作风。
要想解决上面的问题,公司里的每一位员工都应对公司的情况有清醒的认识,这就要求身为公司最高领导的管理者不断地把公司的状况告诉给广大员工,要鼓励他们出主意、想办法,靠公司上下的齐心协力来克服困难。
倘若公司里的员工都是些唯唯诺诺,无胆无识的“家鸭”,那么老板这个光杆司令是不可能只手撑天,扶大厦于将倾的。为使公司永远充满朝气,就应有一大批有才干、敢创新的优秀人才,而这样一批人才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板的培养,取决于公司里是否有一种鼓励冒尖、鼓励创新的气氛,取决于员工是否具备野鸭的精神。
作为公司的一名员工,你应该时刻支持关心公司的事业发展,将公司的发展与个人的成长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公司的事情看作自己分内的事,负起一定的责任,而使命感也就在这潜移默化中悄悄地形成了。
学会坚持,懂得放弃
人们对蚂蚁的勤劳和勇敢精神相当敬佩。小时候,你能长久地蹲在地上,低着头,全神贯注地终日凝望在地面上、草丛间忙碌的小蚂蚁,看它们衔住等同于甚至超过自己身体的食物残渣,推着拉着,锲而不舍地向着目标行进。对于它们的勤劳,在我们童稚的心中,常常涌起一种近乎崇敬的感动。
24岁的约翰逊是一位平凡的美国人,他以母亲的家具做抵押,得到了500美元的贷款,开办了一家小小的出版公司。
他创办的第一本杂志是《黑人文摘》。为了扩大发行量,他有了一个非常大胆的想法:组织一系列以“假如我是黑人”为题的文章,请白人在写文章的时候把自己摆放在黑人的地位上,严肃地来看待这个问题。
他想,如果请罗斯福总统的夫人埃莉诺来写一篇这样的文章是最好不过了。于是,约翰逊便给罗斯福夫人写了一封请求信。
罗斯福夫人给约翰逊回了信,说她太忙,没有时间写。约翰逊见罗斯福夫人没有说自己不愿意写,就决定坚持下去,一定要请罗斯福夫人写一篇文章。
一个月后,约翰逊又给罗斯福夫人发去了一封信。夫人回信仍说太忙。此后,每过一个月,约翰逊就给罗斯福夫人写一封信。夫人也总是回信说连一分钟的空闲也没有。约翰逊依然坚持发信,他相信,只要他坚持下去,总有一天夫人是会有时间的。
一天,他在报上看到了罗斯福夫人在芝加哥发表谈话的消息。他决定再试一次。他打了一份电报给罗斯福夫人,问她是否愿意趁在芝加哥的时候为《黑人文摘》写那样一篇文章。
罗斯福夫人终于被约翰逊的坚忍性感动了,寄来了文章。结果,《黑人文摘》的发行量在一个月之内由5万份增加到15万份。这次事件成为约翰逊事业的重要转折点。
后来,约翰逊的出版公司成为美国第二大的黑人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