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后进生转优妙招
48210000000002

第2章 情感沟通,是转化后进生最好的工具

由于后进生在集体或家庭中常处于孤立、被歧视的地位。因此,他们的心理问题是其转优的最大障碍。《学记》云:“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如果后进生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我们就很难有办法让他们转优。所以,在转化后进生的时候,最有效的办法应是先从消除心理障碍入手。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心理需要”相互印照的过程,是师生心理交流的过程。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才会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反之,在师生“心理需要相抵忤,心理交流多梗阻”的情况下实施教育,会引起学生在接受上的对抗性。

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自古以来,情感就是心灵沟通的媒介。因此,在转化后进生时,心灵沟通是最有效的办法之一。

教师在转化后进生时,只有以真挚、强烈的情感走进后进生的心灵深处,与后进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才会收到良好效果。

一般情况下,学生会认为自己是受教育的一方,和教师是一种“对立”关系。尤其是在犯错误之后,学生会产生一种本能的自我掩饰、隐瞒的心态或者说是一种缺乏理性的“自我保护”意识。这时我们教师绝对不能和学生针锋相对,而应以真实的感情投入,以真心为学生着想、为学生的未来负责的态度来拨动学生情感之弦,使其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只有这样,后进生才会跟老师敞开心扉,真心交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勇于改正。相反,虚情假意的说教、远离实际的唱高调,只能引来后进生的反感和厌恶,更谈不上认识和改正错误了。

案例一李铭昌是甘肃省天水市华侨中学的一名优秀数学教师,他不但课教得好,在批评教育学生方面,也做得很出色,尤其善于以情感人。

学生小林的学习成绩不差,平时还很喜欢问问题,并且一问到底。李老师很喜欢他这种爱钻研的劲头。但小林也有很多毛病,比如,在课堂上,当所讲授的内容是副科或他自认为已经掌握了的时候,他就会开小差、说话、搞小动作,特别是自习课搞小动作、说话就更多了,甚至在自习课上玩游戏机。他和同学的关系也不太好,自我中心意识太强,纪律观念、集体观念都比较淡泊,爱贪小便宜,做值日马虎了事。

李老师从小林的初中同学处了解到,他在初中时就这样,纪律性很差。一次因为在自习课上大声讲话,班主任叫他到办公室谈话,他不去,班主任拉他,他却把班主任推开,拒不认错,私底下还不屑地对同学说:“我学习成绩不差,看他能把我怎么样!”

这是一种幼稚而又偏颇的思想。他以为学习成绩好了,就是一个人才,就是一个好学生,而看不到好学生的标准应是综合的而不是单一的。

面对小林的违纪行为,李老师觉得如果单靠批评是收不到什么效果的,过几天他还会重犯,要想彻底使其改正,必须改变他的想法,改变他狭隘自私的观念。

一天晚自习课上,李老师到班里查看,发现小林正在用文曲星玩电子游戏,而且玩得兴致盎然,李老师从后面走到他的身旁,他都浑然不觉。李老师当即没收了他的文曲星,并把他叫到办公室。

小林以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跟着李老师来到办公室,他漠然地站在那里,似乎对此已司空见惯,在他看来,不过就是一顿训斥、狠批而已。然而李老师并没有骂他,而是搬了一把椅子让他坐下。

小林很不情愿地坐下了。

“小林,你是不是很喜欢玩电子游戏啊?”李老师微笑着问他。

“嗯。”

“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的?是不是班里有很多学生玩这个?”李老师仍然没有批评。

“小学的时候就喜欢了,现在很多学生都喜欢玩这个。”见李老师毫无批评的意思,小林话渐渐多了起来。

“呵呵,看来老师落后了。最近学习成绩如何?有没有什么困难?”

“没有,挺好的。”

“嗯,这点老师相信。你很聪明,也喜欢问问题,这说明你是一个十分好学、要求上进的学生。老师很喜欢你这种爱钻研问题的精神,也对你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但你的有些行为却不大好。”

听了老师的话,小林低下头,小声说:“老师,我错了。”

李老师知道他这句话是发自内心的,于是鼓励他说:“知道自己错了,就要下决心改正过来,用心搞好学习。本来你就很不错,我相信以后你会做得更出色!”

小林默默地点了点头。后来,小林果然有所收敛,上课认真听讲,自习课上再也没玩过电子游戏,而且在集体活动上变得积极了很多,与同学的关系也越来越好。

案例二湖南省郑州市第三中学有规定:男学生不得留长发,不得剪怪发,一经发现就不许上课,直到把头发理标准。学校会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因此,各班班主任也经常检查学生们的头发,发现不合标准的就让他去把头发理好,达标了才允许回校上课。

有一年刚开学,学校通知开学一周内所有的学生都要把包括头发在内的仪表整理好。为此,初一某班的班主任张老师认真检查了班上每一个男生的头发,结果发现有五个男生的头发到了第一周的星期五还是不合格,因此就让他们放学后去剪,第二天回来再检查。第二天,张老师再检查的时候,有四个同学达标了,只有小宏不达标。班主任问他:“你知道男生头发的标准吗?”

“知道。”

“那好,你再去剪。”

第二周周一上课的时候,张老师再检查的时候发现小宏的头发还没有达标,还是前一周的那个样子。

张老师不禁有些气愤:“这两天你跑哪里去了,为什么不剪头发?”

“我觉得这样已经达标了,为什么还要剪?”

“按照学校的要求与标准,你的头发就是不达标。你现在到底想怎样,你的头发还剪不剪?”

“不剪!我觉得已经达标了。”

哎呀,竟然敢跟老师对抗,张老师感到自尊受到了伤害,于是火冒三丈:“不剪头发就别留在这个班!你给我滚出去。”学生都被张老师的举动吓坏了,教室里异常安静。

“啪——”没有想到,小宏真的把书一甩,跑出了教室。当张老师回过神来,跑出去想把他追回来时,却不知道他跑到哪里去了。

这下,课也上不成了,张老师只好让学生自习,在校园里到处找,却没有找到。最后通知了家长,中午家长来电:小宏回家了,并且已经把头发剪了。

这件事虽然解决了,但小宏却和班主任张老师较上了劲,经常故意顶撞老师,张老师让小宏干什么他偏不干什么。

案例三合肥市庆风小学的何桂琴老师是一名优秀的班主任,每当学生犯了错误,她从不恶言相向,而仅仅是通过一句话或一个动作就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原因何在?只因为这里面渗透着师生情感。

学校就要举行庆祝“六一”儿童节的合唱比赛了,每个班都在紧张地排练着。何老师自然也不敢掉以轻心。每天放了学,她都组织全班学生站好队伍,排队形、练动作。

然而,由于连续几天紧张的排练,学生们都感到十分疲惫,一个个就像霜打的茄子——无精打采。何老师有些生气。不过累归累,在老师面前大家也只能乖乖地练。正当何老师想给学生们鼓鼓劲时,小杰——这个“不识时务”的“捣蛋鬼”,偏偏这时候站出来与老师作对。他先是站得七扭八歪,接着又对周围的同学嘻嘻哈哈、做鬼脸,还用手拍打前面的同学。

好好的一个队伍,就这样被小杰搞得乱七八糟,有的学生也开始小声说起话来。何老师很生气,她径直走到小杰面前,死死地盯住他。霎时,学生们都安静下来,大家齐刷刷地望过去,敛气屏声地等待着暴风雨的到来。“捣蛋鬼”小杰倔强地望着何老师,眼神中带着一丝惧怕和一丝委屈,但更多的是坚持。

怎么办?“狠狠地批评他,然后拖到教室外罚站。”这个念头一闪而过,但何老师的脑海里随即浮现出小杰一副反叛、不服的神情,正用冷冷的眼光瞥着自己。想到这里,何老师的心平静下来。她知道这样做虽然能够维护自己作为老师的威严,却也会极大伤害小杰的自尊心。这样会使一颗反叛的心离自己更远。难道放任不管吗?不行!

何老师感觉大脑似乎在两三秒内运转了千百遍。突然,何老师有了主意,她轻轻地俯下身子,凑到小杰耳边说道:“我知道你很累,但老师相信你能坚持下去,并能做得很好。”顿了顿,何老师接着说,“这是我们之间的秘密,好吗?”正等待着挨训的小杰,怎么也没想到老师竟然这样跟自己说话,他睁大眼睛望着何老师,惊异的眼神逐渐被感激所代替,然后他重重地点了点头。

何老师带着满脸的微笑,走到队伍前面,在几十双惊诧的眼睛中,她看到一双透亮的眼睛在闪烁着,那双眼睛里蕴涵着与老师共有秘密的骄傲和感动。何老师笑了笑,继续指挥合唱。这时,排练效果出奇的好。

学生犯了错误,教师批评教育是应该的。但如何批评教育,通过批评要达到什么目的,教师心中要有数,不可凭自己的感情用事,特别是对经常犯错误的学生更要保持冷静。

“教师批评教育的目的是使后进生纠正其错误行为,使其上进。所以,在批评教育后进生时,要出于一种爱心。有了爱心,才能让后进生感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和爱护,而不仅仅是批评指责。这样以情动人,才能走进学生心灵深处,使后进生易于接受批评,从而达到‘以心换心,顽童成金’的效果。”[美]罗伯特·斯莱文:《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9.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只有从爱护后进生出发的老师,才能在面对后进生出格的表现时表现出宽容、忍耐和智慧。

当我们老师将情感渗透到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里的时候,感动已深藏其中,这比千言万语的教训来得更深刻,而且教育得更加彻底。

古语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是受一定情感支配的,因此,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要尽力做到动之以情,以情感人,切忌“吹胡子瞪眼”。对于那些后进生来说,只有先与他们进行情感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使他们受到感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爱心感染

每个学生犯错误后都会感到惊慌恐惧、局促不安,对教师产生一种戒备心理。这时,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可以给学生一个灿烂的微笑,一束真诚的目光,一个轻柔的爱抚,一句和风细雨的话语,这些都能传达教师对学生的爱意,使批评的氛围变得轻松融洽。这种以情感人的批评方式,往往会有奇迹出现——师生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学生会坦诚地吐露心声,便于教师把握教育的时机。

2.利用感恩心切入

有的学生在学校里可能是一个成绩差、自由散漫、不服管教的后进生,但在家里可能是一个孝敬父母、吃苦耐劳的好孩子。在批评教育这类后进生时,我们要将关于家庭、父母的话题渗透到批评教育中,使后进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做到以情感人。

我们可以用这样的话语进行切入:“你的父母每天辛辛苦苦地劳动,全是为了你能有一个好的学习条件和一个好的前程。如果他们知道你现在的表现,难道不伤心吗?”“我们做人首先要做一个孝敬父母的人,作为学生,你可能还没有能力用优越的物质条件来孝敬父母,那么在生活上勤俭节约、在学习上刻苦努力就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

实践证明,这种情感教育法,不但能够触及后进生的心灵,使其对自己的错误做出深刻反思并勇于改正,还能由此加深师生感情。

3.常怀宽容之心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后进生犯错误更是不可避免的。后进生犯了错误,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帮助。如果老师当众批评指责,可以使后进生无话可说或立刻认错,但这样做往往令学生口服心不服,不思反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这就是说教师的宽容会使后进生感受到一份关爱与抚慰,所起到的效果远远甚于惩罚。因此,我们教师要宽容对待后进生的一些错误,不必过于严苛。这样后进生会因为感激老师对他的宽容与谅解,而诚心诚意地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从而彻底改正错误。

4.对违反错误的后进生提供帮助

有些后进生犯的错误,可能是无意的。对于这样的后进生,比较合适的批评教育就是帮助他们弥补自己的错误。例如,学生活泼好动,不小心打碎了窗户玻璃,这时我们教师可以用富有人情味的话语说:“这块玻璃是你不小心打碎的吧?伤着你没有……没有伤着你就好!现在咱们想想办法,一起把玻璃修好吧。”这种饱含人情味的批评教育,不仅维护了后进生的自尊心,拉近了师生情感,还会让后进生从心里感激教师:“他不但没有批评我,还在帮助我。”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就会自觉地提醒自己玩时也要注意爱护公物。

师生融洽的情感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我们教师在批评教育后进生时,要多注意运用一些情感因素:一个微笑的表情,一句亲切的话语,都能让后进生感到可亲可敬,从而愿意敞开心怀。这样,我们就能准确把握后进生的情感脉搏,然后对症下药,让他们的错误轻松地得到彻底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