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孬子不开口,神仙难下手。”只要对方开口说话了,就极易掌握他的性格特征,洞察他的内心活动,了解他的学识修养,判断他的心理状况。
语言的密码
通过人们发出的不同声音,说出的不同话语,来透视一个人的心术。
在从脸部表情、动作、言词用语等都无法掌握他人心态时,还可从声调去揣摩其喜怒哀乐的情绪变化。
那么,如何从一个人的语言密码中破译对方的心理呢?
闲谈这种方式就比较好。因为一般情况下闲谈都是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行的,容易让对方撤除心理上的防线。如果你想套知某人在某方面的消息,你就应该从一个平常的话题切入,然后,认真倾听、提问、倾听??慢慢达到自己的目的,因为对方在谈到高兴的时候,也就忘了提防,相反还会认为你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善解人意呢。
1.口头禅中的玄机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在说话时常常在无意间大量使用某些词语,这些词语就是“口头禅”。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而这些语言习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最能体现说话人的真实心理和个性特点。下面就介绍一些最常见的口头禅:
——喜欢说“我不行??”的人
这种人表面上很谦虚,其实很无能。
——喜欢说“随便”的人
当我们在餐厅点餐,问对方想吃什么时,经常听到的是“随便”这个词。如果双方是偶尔见面,这有可能是客气,如果彼此都已经很熟悉,对还喜欢说“随便”的人来说,这种人大多数性情随和,但也代表着他生活中比较没有主见。
——喜欢说“绝对”的人
心理学研究表明,经常把“绝对”这个词挂在嘴上的人往往比较主观,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有一种自爱的倾向,而且“绝对”还可以被这些人用来作为自我防卫的借口和被证明错了时的挡箭牌。比如“绝对不会再犯”“绝对不会再这样干了”等,初次听到这样的保证会让人产生一种信任感,时间长了就会让人觉得他是一个言行不一的人。
——喜欢说“我”的人
喜欢说“我”的人具有儿童或女性的性格,自我显示欲也很强。常用复数的人多见于缺乏个性,埋没于集体中,属随声附和型的人。
——喜欢说“我只告诉你”的人
“我只告诉你”,但其实我告诉了所有人。一般人都有这种毛病。经常说“我只告诉你的人”是很可笑的,也是不成熟的表现,这种人不适合保守秘密。
——喜欢说“我知道”的人
在和别人说话时,听到对方多次说“我知道”,就意味着对方不愿意再听下去了,这时你最好结束谈话,或者转换话题。
——喜欢说“所以说”的人
喜欢把“所以说”挂在嘴边的人最大的特点是喜欢以聪明者自居,自以为是。
——喜欢说“对啊”的人
喜欢说“对啊”的人自我意识不强烈,人际关系也不错,但是说“对啊”并不是他们的心里话,只是他们用来迎合别人的一种方式,暗地里却是在为自己的利益精打细算。
还有比如:经常连续使用“果然”的人自以为是,以自己为中心的倾向比较强烈;经常使用“其实”的人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并且多少还有点自负;经常使用“这个??”“那个??”“啊??”的人,比较小心谨慎,不会招惹是非,是个好好先生;经常使用“最后怎么样怎么样”的人,多半是潜在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经常使用“确实如此”的人,大多数浅薄无知,而且还自以为是;经常使用“真的”的人,多缺乏自信;经常使用“你应该??”“你不能??”“你必须??”等的人,很专制、固执、骄横,有强烈的领导欲望;经常使用“我个人的想法是??”“是不是??”“能不能??”的人,比较和蔼亲切,不独断专行,很尊重他人,同时也会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爱戴;经常使用“我要??”“我想??”“我不知道??”的人,大多数思想比较单纯,爱意气用事,情绪不是很稳定。
2.幽默语中的秘密
——通过幽默来打破某个僵局的人有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有比较强烈的表现欲望,所做的事情希望得到他人的注意和认可。由于他们出色的表现,可能会成为受人关注的对象,这也满足了他们的自我表现心理。
——喜欢用幽默的方式来挖苦别人的人,大多数心胸比较狭窄,嫉妒心比较强,有时甚至会做一些违背良心、落井下石的事情。另外,他们的自卑心理比较强,生活态度较消极,常常自己否定自己所做的事情。挑剔和嘲讽他人是他们的长项,他们整天设计如何盘算他人,自己却从来没有真正地开心过。
——善于说自嘲式幽默的人,他们有比较宽阔的心胸,对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能够乐于接受,而且能够经常地进行自我反省和批评,寻找自身的错误并改正。他们有较好的人际关系。
——喜欢制造一些恶作剧似的幽默的人,大多数活泼开朗、热情大方,活得比较轻松,就是有压力,自己也会想办法排解。他们不喜欢受到拘束,比较顽皮,爱和别人开玩笑,而他们自己则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愉悦,同时,他们也希望能够把这份快乐与他人分享。
——为表现自己的幽默感而事先准备一些幽默的人,大多数比较喜欢追求一些形式化的东西,而且很重视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这种人的生活态度比较严肃、拘谨。
3.恭敬语中的真相
——对于刚刚认识的两个人,彼此用恭敬语,是一种礼貌,表示双方都有一定涵养。如果对方在谈话时使用的是过分谦虚的言词,可能在表示强烈的嫉妒心、敌意、轻蔑、警戒心等等。比如:某些都市的人,对外来人口说话很客气,换一个角度看,或许是一种强烈的排外表现。
——如果是很熟悉的人,并不需要使用恭敬语。如果突如其来地有人使用恭敬语对你说话的时候,那就得小心了。是否在你们之间出现了新的障碍?有时候,男女朋友之某一方,使用异乎寻常的恭敬语时,可能代表着一种不满。
——如果使用恭敬的语言显得过分牵强且不自然,说明此人别有用意。
善于捕捉“弦外之音”
一个人的感情和意见,在话语里都表现得清清楚楚,只要用心仔细揣摩,即使是那些弦外之音也能从说话的帘幕下逐渐透露出来。
1.说话快慢是看破深层心理的关键
在说话方式的特征中,首推语速。
一般说,说话速度快的人性格多外向,有青春活力,给人一种阳光般的感觉,但由于说话快的原因,也会给人带来一种紧张、迫切的感觉,好像是发生了重大的、紧急的事情一样,同时也会让人觉得焦躁、混乱以及有些粗鲁。
说话速度慢的人比说话速度快的人较为木讷,给人的感觉是诚实、诚恳,深思熟虑,但也会让人感觉到犹豫不决,漫不经心,甚至是消极悲观。
而对同一个人而言,情况就该另当别论了。当说话速度比平时慢时,表示对方有不满的情绪,或对方对某人怀有敌意;相反,如果一个人有愧于心或者在说谎时,说话的速度自然而然就会快起来。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要特别小心,肯定是出现了什么问题,这时你应仔细观察。如果一个男人下班后都能按时回家,而某天下班后,同事们把他留下来一起在办公室打扑克,回到家时,他就马上跟老婆解释说他今天加班了,而且边说还边诅咒现在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活儿干不完等等之类的话。这时你只要仔细倾听就会发现他说话的语调一定会比平常快,因为这样,他可以解除内心潜在的不安。
如果一个人的语速突然变慢,陷入思考,表示他已经透露出了秘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秘密决定东条英机出任日本首相。各名报记者都很想探得秘密,竭力采访那些参加会议的大臣,却一无所获。
有位记者就非常聪明,他研究大臣们的心理定势:哪个人都不会说出由谁出任首相,如果问题提得巧妙,对方就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某种迹象,这样就有可能探得其中的秘密。于是,这位记者向一位参加会议的大臣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出任首相的人是不是秃子?
当时,竞选日本首相有三个人:一个秃子,一个满头白发,一个半秃子。这个半秃子就是东条英机。这个问题看似是在无意的闲谈,大臣没有想到其中暗藏机关。他在听到这样一个问题之后,神色有些犹豫,没有直接回答问题。聪明的记者就是在这一瞬间,推断出最后的答案,获得了独家新闻。因为对方停下来,肯定是在想:半秃子是不是属于秃子?
2.从音调的抑扬顿挫中看破对方心理
言谈方式中,语言本身的韵律(节奏)也是重要的因素。
自信的人,说话的韵律为肯定语气;自信心不足的人或性格软弱的人,说话的韵律为不确定语气;不诚实的人,说话支支吾吾,这是心虚的外在表现;内心平静的人,说话时也会心平气和;善良温和的人,说话时总是如小桥流水,平柔和缓,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浮躁的人说话没完没了;内心清顺畅达之人,言谈清亮和平。
石勒是古时羯族的豪杰。在他14岁的时候,随着同乡经商到洛阳,曾经依着上东门长啸,王衍恰恰经过遇见,觉得他很不一般,他对手下人说:“刚才那个胡雏,我听到他的啸声,观其相貌,是个心怀异志的人,将来恐怕会成为天下的祸患。”当即派人快马追捕,可石勒已离去了。
声音的强弱、快慢、高低、纯浊,都能显示出异常复杂的情感。不仅声音可以帮助我们观察人、了解人,就是那些被人调弄演奏的乐器也可以反映出演奏者的心理状态。
下面就看看如何从一个人的声音来辨别那个人是怎么样一种性格和心理:
——高亢尖锐的声音
女性中发出高亢尖锐声音的人,情绪往往起伏不定,好恶分明,会轻易说出和过去完全矛盾的话,且没有感觉。这种人通常也会因一点小事而伤感情或勃然大怒。
男性中发出高亢尖锐声音的人,个性狂热,既易兴奋也易疲倦。这种人年轻的时候就擅长发挥个性从而掌握成功之运,这也是其特征之一。
——温和沉稳的声音
这种人为人宽厚仁慈,但反应不够敏捷果断,属于细心思考、长时间考虑型的人,喜欢恪守传统、思想保守。
——沙哑声
说话时具有沙哑声的女性通常很有个性,即使外表看起来很柔弱,但性格也是很强烈的。她们不管对什么人都亲切有礼,却很少暴露自己的真心,让人难以捉摸。她们可能与同性间意见不合,甚至受同性的排挤,却很受异性的欢迎。她们对服装的品味极佳。遇到这种类型的女人,注意千万不要强迫灌输自己的观念。
带有沙哑声的男性,往往有十足的耐力并富有行动力,即使是裹足不前的事,他也会使劲往前冲。这种人容易自以为是,对一些自己认为不重要的事会掉以轻心。
——粗而沉的声音
说话时发出粗而沉的声音的人,不论男女都喜欢乐善好施,希望当领导者。他们是好动型的人,不喜欢静候家中。不论男女均交友广泛,能和各式各样的人往来。有这种声音的女性人缘较好,众人比较信赖她。
——娇滴滴而黏腻的声音
说话时发出带点鼻音而黏腻声的女性,往往虚荣心强,很希望受到大家喜爱。有时因为希望博得他人好感过了头,反而招人厌恶。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来说,说话时带有这种声音则表明其内心希望年长者温柔的对待。
发出这种声音的男性,大多数是独生子或是娇生惯养的孩子。这种人在一个人时往往感到非常寂寞,碰到要自己做出裁断的事情时,往往会感到迷惘不知所措。对待女性时他们非常含蓄。若是和女性单独谈话时,这种人会显得特别紧张。
3.由听话方式看破对方心理
构成谈话必须包括两个对象,即说话者与倾听者,否则就是自言自语了。我们可以根据对方和自己谈话后的各种反应,来看破对方的深层心理。
在和一个人谈话时,如果那个人在认真地听,他大致会正襟危坐,视线也一直注视着对方。否则,他的视线一定会散乱,坐着时,身体也可能会倾斜或乱动,这些说明他心情厌烦。
九大个性九种言谈
俗话说:“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每个人和每个人之间都有着很大的差异,并产生了九种偏狭性情。如果不去了解这些性情,结果可能会妨碍我们对人的理解。
1.夸夸其谈的人
这样的人往往侃侃而谈,宏阔高远却又粗枝大叶,对细节问题不怎么关心,从不把琐屑的小事放在心上。
日本名古屋商工会议所急需聘请一位主任。于是,名铁百货公司社长长尾芳朗把自己的一位朋友推荐给名古屋商工会议所的主席土川元夫。
面谈后,长尾问土川他的朋友怎么样,土川立即回答说:“你的那位朋友不是人才,难以留住。”
长尾非常吃惊,并有点儿生气地说:“你就和他谈了20分钟,怎么就知道他不是人才呢?你的判断也太草率,太武断了吧。”
于是,土川说:“他刚和我见面的时候,就滔滔不绝地说个没完,我根本就没有说话的机会。当我说话的时候,他却左顾右盼,似听非听,满不在乎,这是我说他不是人才的第一点。其次,他非常喜欢宣传他的人事背景,一会儿说某某达官贵人是他的好朋友,一会儿又说某位名人是他的酒友,并向我炫耀,好让我知道他也不是等闲之辈。第三,我想知道他有关管理方面的方法,他却又说不出来。这种人是人才吗?”
听完土川的话后,长尾频频点头,认为土川的话非常有道理。
2.巧言令色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为了达到某种预期的目的,或是想自己的仕途广阔,或是想获取生意上的某种利益,便以花言巧语进行巴结、奉承,或是做出让你觉得过分亲密的事,让你上当受骗;也有些人采取拉关系、套近乎,跟你扯亲攀友等等做法。
三国时,荀攸是曹操的谋士,13岁那年,荀攸的祖父去世了。就在一家人神情沮丧的时候,荀攸的祖父昔日的下级张权跑来吊丧。
张权一走到荀攸的祖父灵柩的前面,就大声号哭,如丧考妣。张权边哭边表示要为故去的老太守守墓,来报答荀攸的祖父的深恩大德。
张权的表现令荀家人十分感动,于是荀家上下都怀着感激的心情准备答应张权的请求。这时,始终保持冷静的荀攸,经过仔细观察,觉得此人态度太过反常。荀攸想到祖父生前从来没有向家人提起过这个人,可见,他与祖父并不是深交,更没有听说过祖父对此人有深恩。荀攸觉得一个人施之过重,必有他意,而且张权的请求过切,谈吐又闪烁其辞,再者张权面带惊忧,于是荀攸料他必有所隐且很恐惧。
荀攸看出这些破绽后,忙找叔父说出了自己的疑虑。果然,经过叔父的一番盘查,张权便招认自己杀了人,想借为老太守守墓之名,逃脱法律的制裁。
3.喜欢揭人隐私的人
一般情况下,四五个同事聚在一起,话题总喜欢围绕某人的隐私打转。此时,有的人扮演的是揭露隐私的角色,有的人则扮演的是听众的角色。这种喜欢揭人隐私提供话题的人与听众,其心理到底是怎么样呢?
提供别人隐私的人,多半是心中对那个人怀有敌意、羡慕、自卑等情结,而喜欢听这些的人的心态多半也是这样,所以才会注意听。
——想排解欲望得不到满足的心理郁闷
这种人大半是与谈话的对象有矛盾,心怀不满,才会提供这些揭别人隐私的话题。
——基于嫉妒的心理
这类人谈论的对象,不是上司,也不是部下,而是同事,所以,这类揭露别人隐私的话题容易得到上司的赏识,并且很受异性的喜欢。这些隐私的内容多半是对象的私生活,目的是破坏其形象。如果听众也对这个对象不怀好意,那么这类人的目的就更易达成。
4.似乎什么都懂的人
这种人有很广泛的知识面,只要谈话就能旁征博引,对各种事情都能指点一二,看上去知识渊博,学问高深。但是由于脑子里装的东西太多,系统性差,思想性不够,所以可能经常抓不住问题的要领。这种人往往一下子能出几十条主意,但都说不到点子上。另外,这种人也不怎么谦虚,有广博的知识、阅历、经验,但都不深厚,属于博而不精的人。
5.满口新名词、新理论的人
这种人能很快接受新生事物,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但是这种人没有主见,不能独当一面,遇到困难不能单独解决。他们总是认为是在用自己的话说话,写文章。实际上无意中在借用别人的话,并只是对其一知半解。例如,对说话者老是使用难懂的词和外语的人,多是将词语作为掩饰自己内心弱点的盾牌。
择业时,充分显示自己的才能是必要的,但若过分矫饰,反而画蛇添足,让别人如坠云雾的效果是最不利的。这种情形常常不过是反证了对自己智能的自卑意识,将词语作为盾牌,掩饰自己的自卑感。《围城》中的张先生在方鸿渐面前大肆卖弄自己的洋文,以显示自己博学,实际上只反映出其知识的贫乏。
6.喜欢标新立异的人
这种人好奇心强,敢向权威说不,喜欢向传统挑战,有很强的开拓性。但是不能冷静思考,易失于偏激,这种人可做一些有开创性的事。
7.喜欢散布谣言的人
有一种人唯恐天下不乱,喜欢散布和传播一些谣言,让别人听了之后忐忑不安。其实他们心地不是太坏,这样做只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满足一下自己不甘久居人下的虚荣心。只要虚荣心获得满足之后,他们也就消停无事了。
8.喜欢把话题往自己身上扯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一类人,他们与别人交谈时,不管在什么场合,都喜欢把话题引到自己的身上,吹嘘当年自己是如何奋斗的。唯恐别人不知道他的光荣历史,但是往往达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其实,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这类人对现实不怎么满意。事实上,他还不知道这种自我吹嘘的言谈,很难适应时代的变化。或许他是个地道的失败者,完全依靠怀旧来过生活。
9.喜欢把话题扯得很远的人
在和别人谈话时,有的人经常把话题扯得很远,让你摸不着他到底要讲什么,或者不断地变换话题,让别人觉得莫名其妙。话题的内容不断变化固然是个好现象,但谈得离谱,一切都显得毫无头绪,就会使听众感到索然无味。这种做法说明这种人有着极强的支配欲和自我表现意识,在这种人的意识中,很少有别人,喜欢我行我素,让别人听从他的主张,以他的意见为主导。
说话时的肢体语言
文字并不是人类最基本的表达和沟通方式,来自身体的语言才是人类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表达和沟通方式。要想了解文字之外的情绪表现,就要通过一些非语言的信息,比如姿态、动作、表情、服饰、语调等,来识别这些非语言的情绪,来理解他人的真意,以便成功地与人交流。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不只是从脸部表现出来,当人们努力抑制脸部表情的变化时,他身体的其他部位也会在无意中泄露真情。
如果一个人说话时,语气很愉快,但脸上却没有相应的神色出现,那么他的话就有违其真实心理;如果一个人对他想要表达的意思说不清楚,但是表面上却露出诚恳可信的神色,那么他说不清楚只是因为他不善于口头表达;如果一个人话还没说出口,表面上已经怒气冲冲,那么他一定是非常愤怒;如果一个人说话时吞吞吐吐,但是他愤怒的神色却没有掩盖住,那么他是在做无奈的让步。
以上这些种种情况,已经显示出了说话人的真实心理,这是说话人无法掩饰的,即使他刻意去掩饰,别人从他的神色上也能看出来。
经验丰富的家长,很容易就可以察觉出自己的孩子有没有说谎,当孩子费尽心机编造故事情节时,他的身体和眼神就已经出卖了他。
在日常生活中,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尽管别人向你阐述了许许多多的理由和相应的论据,你对于他的话还是无法感到满意和信服。某人向你吐了一大堆的苦水,试图使你相信,他现在的境遇有多么辛酸和令人悲伤——但是你还是不能相信他所说的情况。某人特意在你面前炫耀自己现在过得多么好——但是你并不相信他。别人大声地表示,自己对于你赠送的礼物是如何喜欢,如何满意——但是你从他的眼神中却看到另一种意思。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别人已经向你阐述了这么多的理由,为什么你还是不相信他呢?
真正的原因在于,他的身体向外界传达出了完全不同的信息,你通过他的身体语言察觉到他在说谎。
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以及信息的传递,有80%是通过身体语言而非文字来完成的。因此,准确地理解身体的语言十分重要。
熟悉和了解身体的语言,可以使你更加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在人际交流中,一方面,你要把自己的意思通过身体语言表达出来,而另一方面,需要能够清楚地了解别人通过身体语言所表达的信息,并且作出回应。
了解他人的身体语言,是洞察情绪的重要方法和技巧,掌握了这种技巧,就能够准确有效、迅速快捷地判断出对方的情绪,并能对自己在判断他人情绪时的失误和教训进行分析,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
如果是和上司打交道时,对其眼手的观察,更能够让我们洞悉其内心:
上司在说话时不抬头,也不看人。这是轻视下属,认为此人无能的表现。
上司从上往下看人。这是带有一种优越感的表现——好支配人、高傲自负。
上司久久地盯住下属看。表明他对下级的印象尚不完整——在等待更多的信息。
上司友好和坦率地看着下属,或有时对下属眨眨眼。这是一种很好的征兆——下属很有能力、讨他喜欢,甚至错误也可以得到他的原谅。
上司的目光锐利,表情不变,似利剑要把下属看穿。这种表情显示的是一种权力、冷漠无情和优越感,同时也在暗示下属:你别想欺骗我,我能看透你的心思。
上司偶尔往上扫一眼,与下属的目光相遇后又向下看,如果上司多次这样做,通过这种现象就能肯定上司对这位下属还吃不准。
上司向室内凝视着,不时微微点头。这是非常糟糕的表现,可能上司是要表示:下属要完全服从他,不管下属们说什么,想什么,他一概不理会。
在谈话时上司双手合掌,从上往下压,身体起平衡作用——表示和缓,平静。
在谈话时上司双手插腰,肘弯向外撑,往往是在碰到具体的权力问题时所做的姿势。
上司坐在椅子上,将身体往后靠,双手放到脑后,双肘向外撑开,这种姿势说明此时他很轻松,但也有可能是自负的意思。
在谈话时上司食指伸出指向对方——一种赤裸裸的优越感和好斗心。
在谈话时上司双手放在身后互握,也是一种优越感的表现。
在谈话时上司拍拍下属的肩膀——这说明对下属的承认和赏识,只有从侧面拍才表示真正承认和赏识。但如果是从正面或上面拍,则表示小看下属或显示权力。
在谈话时上司手指并拢,双手构成金字塔形状,指尖对着前方——一定要驳回对方的示意。
在谈话时上司把手捏成拳头,这种姿势表示不仅要吓唬别人,也表示要维护自己的观点,倘用拳头敲桌子,那干脆就是不让人说话。
做个真诚的倾听者
倾听者是无法抗拒的,因为他们富于同情心,愿意分享人们的弱点,愿意听人们诉说不愉快的情绪。如果你想要其他人喜欢内在的你,那么你就去做个倾听者,千万不要逃避。
一天,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采访一名小朋友。林克莱特问他:“你长大后想要干什么?”
小朋友天真地回答:“我要当飞机驾驶员!”
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
小朋友想了想说:“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请系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
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然而,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个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
没想到,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林克莱特被这孩子的悲悯之情深深地打动了。
于是林克莱特接着问他:“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同情:“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
当孩子不顾别人,自己挂上降落伞跳下去时,谁“听”出了这个孩子的同情心呢?
作家鲍威尔曾说:我们要聆听的是话语中的含意,而非文字。在真诚的聆听中,我们能穿透文字,发掘对方的内心。
人们都喜欢倾听者,尤其是有同情心的倾听者,和亲密的朋友一样重要,无论对个人还是对团体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并且让人们感觉他们相当可靠、值得信赖和十分忠诚。
倾听者会在考虑自己的需要前,先考虑他人的需要,并且会支持和帮助他人。倾听者喜欢进入他人的心灵和头脑,他们乐于分享他人深层次的感受。人们倾向于向倾听者打开心扉,是因为人们渴望被关怀,而且真诚的倾听者确实也做到了这一点。
弗洛伊德算是近代最伟大的倾听大师了。一位曾遇到过弗洛伊德的人,这样描述他倾听别人时的态度:
“那简直太令我震惊了,我从没有见过这么专注的人,有这么敏锐的灵魂洞察和凝视事情的能力。”
“他的眼光是那么谦逊和温和,他的声音低柔,姿势很少改变。但是他对我的那份专注,他表现出了喜欢我说话的态度,即使我说得不好。你真的无法想象,别人像这样听你说话所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到底以何种方式聆听,才最有利于了解对方,并与对方达成沟通,建立感情呢?心理学家建议用“同理心式倾听”。
同理心式倾听,就是用心聆听另一个人的思维与心声,这是设身处地,尝试以他人的双眼来探究世界的倾听方式。在所有的倾听方式中,这是唯一能够真正深入他人心理的方式,也是高情商的表现。
倾听者在倾听时,往往会设身处地为倾诉者着想,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许多倾听者被对方的情绪所驱使,认为自己能够解决别人的问题。
假定,你的朋友同夫人发生了争吵,并且对你讲述了这一切,你自然会对此作出反应。你可能会这样安慰他:
——我要是处在你的位置,我也不能忍受这一切。
——真是难以置信,我没有想到,你夫人居然会这样。
——这次又跟上次的情况一样,你们总是争论这种事情。
——对此,你必须总结你自己的结论。
——不要想不开,这一切不久就会恢复正常。
其实,你的这些反应,没有一种是你朋友所期待的,也没有一种建议能够对他有实质性的帮助。有些话听了甚至会使他感到更加生气,而其他则多半是一些废话。
作为倾听者,你可能没有觉察到,你这根本就不是设身处地为他着想,你的反应反而会让人觉得,你更多地是在表现自己,而不是在关心他。
一个倾听者应该清楚,你所表达的观点,并不能完全解决别人的问题。你唯一能对别人做的,就是表现出能够理解和体谅,并用心去倾听他的讲活。
在倾听时,你可以通过一些恰当的交流和引导,让对方在倾诉过程中,对于所面对的问题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并且鼓励他凭借自己的力量,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你可以在谈话中采取下面的两种方法,引导别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一,用你自己的话,重复一遍你所听到的,例如:“你认为??”一方面,你可以借此向他表示,你用心倾听了他讲的话;另一方面,你也给他一个机会,使他能够对他再次听到他自己所说过的话,进行一些修正和补充。
第二,在谈话的过程中,你应该适当地分析对方的心理状态,可以从你的角度评价对方的感情状态。
例如“,你这样生气,对??”你所说的,可能正是对方自己并未意识到的事情,这样,你就有可能说中问题的重点,同时也使他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倾听别人的倾诉,是识别他内心情绪的最好方式,也是实现沟通的前提,只有用心去倾听,人们才能感同深受地投入到谈话中。
在倾听时,以下这些原则都是值得重视的:
——自始至终目光应该注视着说话者。
——全神贯注于对方身上。
——显示出你的兴趣。
——不要让别人分散你的注意力。
——避免做一些容易分神的动作,比如浏览报纸。
——投入你全部的时间。
——当别人不能马上将一件事带入重点时,你也是有责任的。
——不要打断别人的讲话。
——设身处地想想对方的处境,尝试一下,假使自己身在他的处境之中。
——通过你的身体语言,向他传递你要传递的信号。例如用点头的方式表示你对他的赞同和兴趣。
——当然,你不应该在整个过程中一言不发,只知道死盯着对方的眼睛,只知道一个劲地点头。
——你当然也可以在倾听别人的时候喝一杯咖啡。
以上这些所谓的原则,只是一些可以用来参照的依据,而不是必须的行为准则。因为每一种谈话的方式,要求不同的倾听行为。
能辨风向才会使好舵
有一个举人经过困难的科考,又参加候选,才得了一个山东某县县令的职位。到任的第二天,他便去拜见上司,但想不出该说些什么话。沉默片刻,他忽然问道:“大人尊姓?”这位上司大吃一惊,勉强说了姓某。
县令又没有话说了,低头想了很久,说:“大人的姓,百家姓中没有。”
上司更加奇怪,说:“贵县不知道我是旗人吗?”
县令又站起来,问:“大人所属哪一旗?”
上司说:“正红旗。”
县令说:“正黄旗最好,大人为什么不在正黄旗呢?”
上司勃然大怒,吼道:“贵县是属那一省人?”
县令回答说:“广西。”
上司说:“广东最好,贵县怎么不在广东呢?”
县令吃了一惊,这时才发现上司满脸都是怒气,赶快退了出去。第二天,上司便命令他回广西,任学校教职。究其原因,就是一句话:不会察言观色。
在交际中我们如能察言观色,随机应变,也是一种本领。
在访问中主人一面跟你说话,一面眼往别处看,同时旁边有人在小声讲话,这说明他正要办理什么重要的事被你的来访打断了,主人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件事,虽然他的人在接待你,心却是不在这里。这时你最明智的方法是打住,请求告辞:“您一定很忙。我就不打扰了,过一两天我再来听回音吧!”
你这时走了,主人在心里对你既有感激之情,也有内疚——“因为自己的事,没好好接待人家。”这样,他会更加努力完成你的托付,以此来补报。
在交谈的时候,如果主人家的门铃、电话铃突然响起来了,这时你应该主动中止交谈,让主人先接待来人,或者接听电话,不能还滔滔不绝地说下去,使主人左右为难。
当你再次询问所托之事是否已经办妥时,却发现尽管主人费心不少,但所托之事并没圆满完成,甚至进度很慢。这时你难免会发急,可是你要克制住,应该将到了嘴边的催促变为感谢,充分肯定主人为你所托的事作了很大的努力,然后再告之以目前的处境,以求得理解和同情。这时,主人就会意识到虽然自己费了不少时间和心思,但事情还没有真正解决,这样主人就会产生好人做到底的决心,进一步为你奔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