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寓言中的经济学诡计
4822500000057

第57章 聪明人做聪明事,博弈是智者之间的游戏6

第八章 聪明人做聪明事,博弈是智者之间的游戏6

乌鸦与狐狸——做善用策略欺骗的高手

【寓言典故】

有只乌鸦偷到一块肉,衔着站在大树上。路过此地的狐狸看见后,口水直流,很想把肉弄到手。它便站在树下,大肆夸奖乌鸦的身体魁悟、羽毛美丽,还说它应该成为鸟类之王,若能发出声音,那就更当之无愧了。乌鸦为了要显示它能发出声音,便张嘴放声大叫,而那块肉掉到了树下。狐狸跑上去,抢到了那块肉,并嘲笑说:“喂,乌鸦,你若有头脑,真的可以当鸟类之王。”

(选自《伊索寓言》)

【趣味解读】

“乌鸦与狐狸”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狐狸采用欺骗的手法得到了乌鸦口中的美食。在现实的博弈活动中,策略欺骗是重要的博弈智慧。策略欺骗就是参与者之间往往对自己和对方的优势和劣势都了如指掌,而且会想方设法地加以利用,把弱点作为突破对方防线的重点。正因如此,也就提供了策略欺骗的基础。

因此,在现实博弈中,参与者都会想方设法地去猜测对手的策略,以图打破平衡。基本策略是:先随机出招,维持一个平局的局面,同时尽量从对方的行动中寻找规律,当捕捉到这种规律时就利用它。但是如果博弈双方都采用这种保守策略,博弈将永远维持在平衡状态,必须有一方首先出击,从而诱使对方也走出堡垒,这时才能开始一场真正的斗智。

一个善用策略欺骗的人,既要有自知之明,更要能利用对手对自己习惯及固有特点的了解,出其不意,把对手诱入局中。不过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在生活中合理利用其中的策略。

明朝正德年间,福州府城内有位秀才郑堂开了家字画店,生意十分兴隆。有一天,一位叫龚智远的人拿来一幅传世之作《韩熙载夜宴图》押当,郑堂当场付银8000两,龚智远答应到期愿还15000两。一晃就到了取当的最后期限,却不见龚智远来赎画,郑堂感觉到有些不大对劲,取出原画一看,竟是幅赝品。郑堂被骗走8000两银子的消息,一夜之间不胫而走,轰动全城。

两天之后,受骗的郑堂却做出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决定,他在家中摆了几十桌大宴宾客,遍请全城的士子名流和字画行家赴会。酒至半酣,郑堂从内室取出那幅假画挂在大堂中央,说道:“今天请大家来,一是向大家表明,我郑堂立志字画行业,绝不会因此打退堂鼓;二是让各位同行们见识假画,引以为戒。”待到客人们一一看过之后,郑堂把假画投入火炉, 8000两银子就这样付之一炬。郑堂的烧画之举再次轰动全城。

第二天一大早,那个本已销声匿迹了的龚智远早早来到郑堂的字画店里,推说是有要事耽误了还银子的时间。郑堂说:“无妨,只耽误了三天,但是需加三分利息。”铁算盘一打,本息共计是15240两银子。龚智远昨夜得知自己的那幅画已经被他烧了,所以有恃无恐地要求以银兑画。郑堂验过银子之后,从内堂取出一幅画,龚智远冷笑着打开一看,不由得头晕目眩、两腿发软,当下就瘫倒在地。

原来,郑堂依照赝品仿造了另一幅假画,他烧掉的正是自己仿造的假画。

郑堂的策略欺骗之所以能奏效,在于郑堂将计就计,反过来运用自己的策略,请骗子龚智远入瓮,聪明的龚智远反倒成了傻子。这里的关键在于为了赢对方而自愿增加自己的行动步骤,甚至付出暂时的代价以诱敌深入。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我们接收到的信息十分庞杂,真信息、假信息叠加在一起,即使是理性经济人也无从分辨。在博弈过程中,关于博弈的参与者所发出的信息往往并不真实。比如说市场中的买方,因为怕自己得不到商品的真实信息而吃亏,面对纷繁的信息来源,买方必须运用自己的信息甄别能力来做决策。比如你要买一件价格比较贵的羽绒服时,就需要鉴别真假。当你正在犹豫要不要买时,老板有可能将他进货的发票在你面前晃一下,以表示这是正品,并且表示这样的价格他已经是在亏本出售。实际上这只是虚晃一招,他压根不会让你看到发票的真实信息。所以,千万不要被眼前的假象所迷惑。

博弈论中的策略欺骗对于我们的启示在于,我们应该将自己所收集到的信息综合起来加以利用,运用全部策略智慧,尽可能获取整个事情的真相,从而让自己生活在真实的世界中。

需要明确的是,策略欺骗并不是让我们学会“骗”,而是要利用博弈论的知识,在市场行为中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

【经济学点睛】

策略欺骗就是参与者之间往往对自己和对方的优势和劣势都了如指掌,而且往往会想方设法地加以利用,把弱点作为突破对方防线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