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这是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的话。只要我们肯付出,不必计较付出了多少,终究会得到应有的回报。
“善有善报”是一种客观存在,所谓“善”指的是诚实、宽厚、善良、无私、平和、廉洁等优良品德。“恶有恶报”也是一种客观存在,所谓的“恶”,指的是刻薄、仇视、虚伪、自私、恶毒、贪婪等恶劣的品德。
经常做善事、行善举的人通常都有一颗细腻的关怀之心,他们会在日后的人生旅途中,不知不觉地获得方方面面的幸运。帮助患难的人解决困难、排解痛苦是一种缘分,这是很多行善人的想法,他们会认为这是一种快乐,是一种积德,更是一种人生价值的体现。因此,他们心态平衡,心里感到踏实,精神愉悦,感到满足。
与此相反,作恶者心态常处于不平衡状态,心有内疚,吃不香睡不着,终日提心吊胆,当然也不会有好下场。
巴西医生艾伦领导的科研小组,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做着这方面的研究。他们对583名声誉良好的人和583名被指控犯有各种类型错误的人进行了跟踪研究,最终得出令人吃惊的结论:后者有5/6的人不得善终,患上心肌炎、心肌梗死、心绞痛等占17%,脑溢血、脑梗塞等其他病占30%,癌症占53%。而前者只有16%的人生病,且无死亡记录。艾伦最后认为,这些有污点的人们,长期精神紧张,心理失衡,神经功能、内分泌失调,新陈代谢、消化与排泄功能等紊乱是造成他们得病的主要原因。
孔子多次对弟子们强调说:“大德必得其寿。”历代医学家们都将养性修德作为养生之首务,因此,孔子言论不仅是对道德高尚的人的一种赞扬,而且其进一步含义就是恶人短寿。
曾经有位勇敢的少年以实际行动,在荷兰的一个小渔村里,让全世界的人们懂得了什么是“无私奉献的回报”。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大海在咆哮着,巨浪击翻了一只渔船,船员们都很担心自己是否能安全度过此夜。
他们发出了求救信号,幸运的是刚好救援队的队长在岸边巡视。队长听到警报声后,便急忙召集救援队员,他们集结上了救援艇立即冲入海浪中。
当时,村民们也得知了这个消息,他们每个人都举着一盏灯,以便照亮救援队回家的路,并忧心忡忡地站在海边祈祷。
一个小时之后,村民们欢声雷动,喜出望外,因为在不远处救援艇冲破了迷雾,正向岸边驶近。当村民们精疲力竭地跑到海滩时,却听到了队长无奈地说:“无法搭载所有遇难的人,因为救援艇的容量有限,没办法只得留下其中的一个人。”
听见还有人危在旦夕,原本欢欣鼓舞的人们,立刻都安静了下来,人们的情绪顿时再次陷入不安与慌乱中。
此刻,来不及喘息的队长,准备前去搭救那个最后留下来的人,又开始组织另一队自愿救援者。这时一个年满16岁的孩子克西立即上前报名,然而,他的母亲急忙抓住他的手,严声阻拦说:“10年前,你的父亲在海难中丧生,克西,你不要去啊!并且,你忘记了吗?3个星期前你的哥哥里奥出海,至今还音讯皆无呢!孩子,千万不要去!你现在是我唯一的依赖。”
听了母亲的话克西心头一酸,看着母亲,却仍然强忍着心疼,坚强地对母亲说:“如果每个人都说‘我不能去,让别人去吧’,那个人就不能得救了。所以,妈妈,我必须去,您就让我去吧,这是我的责任,您也很清楚,只要还有人需要帮助,我们在场的每个人又都应当竭尽全力地救助他。”
说完克西紧紧地拥吻了一下母亲,便和其他救援队员义无反顾地登上了救援艇,一起冲入无边无际的黑暗中。在漆黑的海滩上,克西的母亲静静地站立了一个小时,虽然仅是一个小时,却是无比漫长的煎熬,因为母亲心中充满着焦虑,忧心忡忡。
就当人们焦急不已时,救援艇冲破了层层浓雾,慢慢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人们清楚地看到克西站在船头,朝着岸边眺望,岸边的众人不禁向克西高喊:“嗨,你们找到那位留下来的人了吗?”
克西开心地朝人群挥着手,远远地大声喊道:“他就是我的哥哥里奥啊!真是很幸运,我们找到他了。”
16岁的克西秉持着一份对生命的爱与热情,以那份“我为人人”的奉献精神,让我们看见人性之光的灿烂。他前往救援的决心坚定,即使是母亲的哀求也义无反顾,最后救回来的人竟是他的哥哥,这更让人兴奋和备感欣慰。
正如一句名言所说:“一种纯粹的快乐,只有在行善时才能得到。”一个人能够行善,积极地为社会、为国家、为人民做些力所能及的善事,那行善的结果,必定是不仅个人受益,社会大众也会获得裨益。多行善举,秉持善良之心,使自己获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