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闽都文化与中国现代化
48257200000090

第90章 加快推进福州大都市区建设的对策研究(1)

沈秋贵

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和灵魂,是城市的内核、实力和形象;城市是文化的凝结和积淀,是文化的容器、载体和舞台;城市与文化是与生俱来、密不可分的统一体。闽都文化,内涵丰富,瀚如星海。积淀千年之后,闽都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也千变万化。着眼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福州市必须更加有效地发挥闽都文化的教育引领功能,使之更好地服务城市建设发展,以进一步展现闽都文化优异的风采和旺盛的生命力,推动闽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本文就加快推进福州大都市区建设的必要性、宏观审视、发展思路和对策建议作一探讨,以供参考。

2011年3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壮大区域中心城市,福州等中心城市要发挥港口优势,完善城市布局,推动产业做强、规模做大、环境做美,增强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7月18日省委召开八届十一次全会就进一步贯彻实施海西规划作出了全面部署,要求福州培育壮大闽江口发展区,全力构建福州大都市区,进一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8月17日市委召开九届十八次全会,也通过了《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发出了福州要进一步在福建发展、海西建设中凸显省会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福州市“十二五”规划也制定了“推动城市东扩南进、沿江向海跨越式、组团式发展,推动福清市、长乐市融入福州中心城区,共同构筑海西大都市区”的战略决策。因此,加快推进福州大都市区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海西省会中心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发展空间,是福州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是福州求得更快、更大发展和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也是顺应世界各国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以凸显福州在福建发展、海西建设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实现海西省会中心城市新跨越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快推进福州大都市区建设的必要性

(一)加快推进福州大都市区建设是促进海峡两岸统一大业的共同愿望

福州与台湾隔海相望,特定的区位条件决定了福州既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城市,又是推进两岸统一大业的战略基地。福州与台湾一衣带水,地缘、法缘、亲缘、血缘、文缘,一脉相承的文化习俗和语言环境,要求福州在祖国统一大业中发挥独特的作用,也决定了要在海峡西岸构筑一个能够在促进两岸经济和文化融合的平台,为祖国统一提供一个有效开展工作的载体和平台作用的功能性区域。台湾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拥有雄厚资金,科技产业基础好,市场营销及管理经验丰富等优势,但市场狭小、资源有限、劳动力成本高;而福州资源相对丰富,劳动力充足,市场广阔,但资金不足,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缺乏先进管理经验。台湾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走上了外向型发展道路,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和调整之中,迫切需要将一些已经或正在失去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到其他地区,福州具有接纳台湾产业转移的条件,需要新兴产业进入,近在咫尺的海峡西岸为台湾厂商外移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从全国区域生产布局看,打好“台湾牌”是福州潜在的战略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榕台经贸合作与交流日益密切,榕台经济有着很强的互补性。福州是大陆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也是台商投资最密集的地区。现有台资企业3000多家,已成为福州的第二外资来源。福州设立了马尾台商投资区,建立了海峡两岸(福州)农业合作实验区,开通了福州至台湾的直航飞机和福州至基隆、马祖两岸定点海上直航的口岸,以及即将开航的平潭至台湾的海上高速客滚轮直航。福州要继续利用和发挥特殊的对台优势,借助台湾企业的资金、技术、国际营销网络的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形成互补、互利、互惠以及相互依存的经济关系,从而有助于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缩小与台湾经济的差距,推动两岸经济向一体化方向发展,有利于增强祖国大陆对台湾的吸引力,进一步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二)加快推进福州大都市区建设是对接两大三角洲经济区的现实选择

我国加入WTO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加快国内市场的建设,提升国际竞争力已成为我国迎接新世纪挑战的当务之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东部沿海城市加快发展,迅速崛起。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开发建设长江三角洲及沿海经济带”的重大战略决策以后,长江三角洲进入了一个发展新阶段。近10年来,尤其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生产力的飞速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自然产生了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强烈要求。特别是近几年,上海、浙江、江苏高层领导频繁互访和接触,共同探讨和寻求长江三角洲的新发展,达成了共识,并建立了三省市主要领导联席会议制度,上海、南京、杭州之间经济联系和合作日益紧密,宁波、湖州、金华、昆山、嘉兴、绍兴和启东等中小城市更是争做上海大城市“后花园”,融入上海争发展,成为他们今后经济发展的一大战略。就连温州市也瞄准长三角经济圈,重新思考发展大都市区战略。可以预见,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将会带动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共同繁荣发展。2003年8月,广东省提出建设泛珠江三角洲经济(粤、闽、赣、湘、桂、琼、云、贵、川,加上香港和澳门,即“9+2”),并且每年5、6月份召开“9+2”论坛和一些厅(局)专题会议,共同商讨加强合作领域,签署《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框架协议》,就区域内交通、能源、旅游、科技、信息、劳务、农业、环保、海关等多领域进行合作展开讨论,将以全方位加强对内连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为应对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新科技革命,国务院从2006年开始,先后批准了十多个经济区(试验区)发展规划。这种发展趋势必将促进福建在内的周边地区发展提供新动力和机遇,因此,福州要抓住这有利的发展时机,促进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密切对接,推进与两大三角洲的产业、市场、基础设施等对接,向内陆腹地纵深推进,实现互动联动、共同发展,这是大势所趋的必然举措。

(三)加快推进福州大都市区建设是凸显福州在海西中大城市的迫切要求

2009年5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北接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东临台湾岛、西与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贯通,具有对台工作、统一祖国,并进一步带动全国经济走向世界的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地域经济综合体。它是一个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综合概念,是一个肩负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历史使命的特殊地域经济综合体。2011年3月,国务院批复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下称《规划》),首次明确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地域范围。包括福建省全境9个设区市(含福州、厦门、漳州、泉州、三明、莆田、南平、龙岩、宁德),浙江南部的3个市(温州、丽水、衢州),江西东部的4个市(上饶、鹰潭、抚州、赣州),广东东部的4个市(汕头、潮州、梅州、揭阳),共计20个市,行政区域面积28.3万平方公里。福州要在海西20个城市中起龙头带动作用,必须做大做强城市规模,加快推进福州大都市区建设,才能担当起龙头引领作用。便于加强与宁德、莆田等周边城市的分工合作,逐步促进城市联盟和同城化起程,促进福莆宁融合发展,连片繁荣;也便于推动福州——宁德——南平——鹰潭——上饶发展轴联动发展,形成对接台湾、辐射浙南赣东北和更大中西部地区的发展高地。可见,福州和整个福建以及海峡西岸的浙南、粤东和赣东南与台湾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共同构筑环海峡经济圈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福州必须加快推进大都市区建设,才能构筑好海峡西岸经济区龙头带动作用,形成以福州区域中心城市为核心,多种交通网络为纽带,相互分工合作的城市群、产业带,并把福州培育成为最具活力、最具辐射带动力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形成引领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的高地,以此增强福州区域性中心城市集聚力、辐射力、带动力,强化对周边地区的带动辐射能力,为将来建设环海峡经济圈奠定基础。

(四)加快推进福州大都市区建设是贯彻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客观要求

新一轮《福州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待批复)对福州城市的规划、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福州“十二五”规划也提出了福州城市要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推进中心城市“东扩南进、沿江向海”拓展,构建“一区三轴八新城”(即“一区”即中心区,三环以内;“三轴”即传统城市发展轴、城市东扩发展轴、城市南进发展轴;“八新城”即荆溪——甘蔗新城、上街大学城、南屿南通科学城、青口汽车城、晋安新城、东部新城、马尾新城、亭江——琅岐新城等8个新城)方向发展。新一轮福州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区包括福州市区、长乐市、连江县及闽侯县南部11个镇(白沙镇、甘蔗街道、荆溪镇、鸿尾镇、竹岐镇、上街镇、南屿镇、南通镇、祥谦镇、尚干镇、青口镇)、永泰县葛岭镇、塘前镇,城市规划区面积达4631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包括福州市5区(晋安区除寿山、日溪、宦溪),以及闽侯县的荆溪镇、上街镇、南屿镇、南通镇、祥谦镇、尚干镇、青口镇和连江县的官头镇,面积为1443平方公里,这就为福州推进大都市区建设提供了极大的发展机遇,而且还把福州城市发展的目标定位为:经济繁荣的领军城市、生活舒适的宜居城市、环境共融的山水城市、人文和谐的文化名城,城市性质为:福建省省会、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随着世界范围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和东亚经济形势变化,东亚加快了区域经济合作步伐。在我国长三角、珠三角、京三角区域经济加速发展的态势下,国务院审时度势,于2011年3月批复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要求福州要做大做强海西省会中心城市。可见,国务院《规划》和省委、省政府紧紧把福州作为海西一座重要的特大型中心城市来建设。因此,加快推进福州大都市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五)加快推进福州大都市区建设是福州城市规模扩大的必然要求

福州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唯一的省会中心城市,要想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处于龙头地位和带动作用的城市,要求城市要达到一定的规模,使其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首位度城市,必须把人口规模做大到占海西区的10%以上。因为城市规模达不到一定程度,不但经济实力和影响力有限,城市功能也不可能很综合,特别是金融、保险、咨询、科研、设计等部门的高度化、聚集化要求不可能实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福州城市建成区面积也逐步扩大,特别是近几年实施“东扩南进、沿江向海”发展战略后,城市建成区面积已扩大到220.22平方公里(2010年)。但与全国省会城市比较仍有较大差距,在26个省会城市中,已有2/3城市建成区面积超过福州市,其中广州市2008年城市建成区面积就达到895平方公里,南京2008年建成区面积也达到592平方公里。8个规模相近的省会城市(石家庄市、合肥市、南昌市、郑州市、长沙市、南宁市、贵阳市、杭州市)都已超过了福州市。杭州市2000年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将萧山、余杭两市并入,2008年城市建成区面积已达到551平方公里,市区面积已扩大到3068平方公里。2000年12月和2003年3月广东的佛山市和汕头市都作了撤县(市)设区行政区划调整,两市市区面积都扩大到2000多平方公里。近几年,武汉、西安、成都、沈阳都进行了区划调整,城区面积数十倍扩大。2011年8月21日,安徽省宣布撤销地级巢湖市,并对原巢湖市所辖的一区四县行政区划作相应调整,分别规归合肥、芜湖、马鞍山市管辖,把居巢区和庐江县划入合肥市管辖,这样,合肥市以708万户籍人口一跃成为长江边又一座超大城市,以11408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超越2011年初被境内外媒体争相报道的“中国最大城市”武汉,成为中国面积最大的城市。福州与海峡东岸的台湾省台北市比较,差距更大。台北市集中了台北地区的60%以上的人口,创造了台北地区的65%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我国一些经济学家对各种规模的城市分析表明:人口规模300~500万人的特大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建设效益最好,其中每万元固定资产的工业产值要比全国城市平均高出45%以上。这说明了加快推进福州大都市区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六)加快推进福州大都市区建设是解决老城区发展空间受限的迫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