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谁在包围中国
48257400000040

第40章 吁建中国国际石油陆上通道(4)

另一件反映中国与伊朗的事件是中国断然拒绝了美国减少从伊朗石油进口的要求,中国外交部坚决表态坚持自己早先的原则,强调中伊石油贸易“合情合理合法”,不会遵从美国对伊朗的“单边制裁”。2012年6月28日,美国宣布给予中国与伊朗当前石油贸易免遭制裁6个月的“豁免期”,这一决定避免了中美直接外交冲突和可能的贸易战,被广泛看成是中美相互妥协的结果,但其背后的重要意义是,检验了中国中东底线和美国进行碰撞的底线。

如果说包括伊朗在内的中东是中国的核心利益,那么美国的航母开过去是否就意味着中国核心利益没有了?果真如此,那还是核心利益吗?核心利益是需要中国军力和政治作为保障的。当然这里有一个把握的度,假如中国在中东利益过大,会成为美国制约中国的筹码。因此对于中东等地的地缘态度就是以对美的袭扰为主,只要是反美的都是我们需要联合的。我们做好配合和关键的几个点上的主控,比如伊朗是我们在中东的一个主控点,中国要提高伊朗在军事上的抗打击能力,包括让他拥有让美国忌惮的反舰导弹,虽然这是个迫不得已的办法。

中东如此,中亚也如此。打通从中亚进入印度洋的战略通道,是自彼得大帝以来所有重要政治家的理想。1725年彼得一世临终前在遗嘱中向后继者明确了他关于世界地缘政治的思想及争霸世界的战略目标:“尽可能迫近君士坦丁(土耳其首都——作者按)和印度,谁统治那里,谁将是世界真正的主宰,因此不仅在土耳其,而且在波斯都要挑起连续的战争。在黑海边上建立船坞,在黑海边和波罗的海沿岸攫取小块土地,这对实现我们的计划是加倍必要的。在波斯衰败之际,突进到波斯湾,如有可能应重振古代与黎凡特(今中东和巴尔干南部)的贸易,推进到印度,它是世界的仓库。达到这一点,我们就不再需要英格兰的黄金了。”

马汉曾从美国人的视角对俄国在印度洋的意图也有过分析,他说:“不少人猜测俄国对印度也有野心,这如果是真的,那它就是从中间地带而不是两翼发起推进了。研究一下地图就可知道,俄国在波斯的进展不仅会使它靠近海湾,也可能使它跨越阿富汗的山脉,如果暂不考虑阿富汗的艰辛环境和居民强悍性格所造成的困难。这样,俄国就能在阿富汗及其与北部地区的交通方面获取良好区位,从而便于进行针对印度的行动。”

20世纪70年代末,勃列日涅夫在中亚发动了自斯大林以来最大胆和最直接的行动,直接出兵占领阿富汗。对此尼克松写道:“莫斯科已经打到离霍尔木兹海峡——西方石油咽喉上的战略性控制点——不到三百英里的地方。从阿富汗西南部的基地,米格战斗机能够飞到海峡,而在这以前,它们是飞不到这个地方的。”尼克松分析说:“整个西方联盟战略地位取决于可靠地获得波斯湾的原油。而这需要我们成功地制止苏联为在这个地区获得占统治地位的影响所作的努力。”最后,尼克松呼吁美国政府“不仅必须作好准备,而且还必须使人们看到我们已经作好了准备。我们必须表示这种意志,我们还必须拥有可以使用的力量。我们在保卫我们在波斯湾的利益时可能冒有风险,可是如果我们不去保卫这些利益,我们就会冒大得多的风险”。

20世纪大国在阿富汗的争霸并未随苏联解体而结束。2001年,美国借“9·11”事件在阿富汗战争后将军事力量第一次进入阿富汗,这样从西南两个方向堵死了俄国南下地中海和印度洋的陆上通道。笔者预判,在未来,美国将通过整合中亚各种战略力量,逐渐消化在中亚已取得的地缘政治利益,以确保美国在印度洋北岸地区的制陆权和对印度洋的制海权。为此,美国著名的国际关系学者、地缘战略家布热津斯基1997年就开始为美国未来的地缘政治谋篇布局。关于中亚地区,他说:“美国的首要利益是帮助确保没有任何一个大国单独控制这一地缘政治空间,保证全世界都能不受阻拦地在财政上和经济上进入该地区。”针对遏制俄国南下的战略目标,布热津斯基将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和乌克兰列为该地区美国必须“给予最有力支持的国家”,并认为“这三个国家都是地缘政治的支轴”。其中,处于中亚中心位置的乌兹别克斯坦最具战略意义。2003年11月,布热津斯基在接受俄罗斯《独立报》访谈中,再一次强调“从战略的角度看,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的一个关键国家”,“乌兹别克斯坦是这一地区最重要的国家,因此美国如此重视与它的关系”。2003年11月格鲁吉亚发生亲美政权更迭,中亚西大门向西方彻底敞开。

随着中国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及对中东地区能源需求的急速增加,中国对其在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利益倍加关注。随着中国西气东输工程完工,中国东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就与中亚富油地区的稳定息息相关。1996年4月26日,中国、俄罗斯联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首次会晤,建立“上海五国”会晤机制。2001年6月14日至15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在上海签署了六国联合声明。2012年6月,中国借助上合组织峰会平台向外界传递了一个强有力的信息,即中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涉及到中国的核心利益。这种提法还是第一次。外交部副部长程国平说:“中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涉及到中国的核心利益,也涉及到上合组织各成员国的利益。我们对维护中亚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我们绝对不允许中亚地区发生像西亚、北非那样的动乱。”可以预见,随着中国在中东战略上维持稳步拓展空间的同时,中国从东亚到中亚到西亚到中东这条“西进”国家战略布局已经提到日程议事上来了,其目的就是要打通中国——欧亚的丝绸之路。打通丝绸之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样来自从霍尔木兹海峡到印度洋到太平洋这一条中国石油运输的黄金海路、在战时有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和印度切断之虞。

吁建横贯中西陆上大通道

为了避免在战时被“敌国”从源头和运输通道扼住经济发展必需的能源稳定供应,中国迫切需要时不我待地制定石油能源发展战略,统筹石油的节约、开发、储备、进口、替代和运输线的保护等,以确保中国国家能源安全。那么中国石油安全战略的出路何在?笔者认为,确保中国的石油战略安全,“节流”——转变高能耗的增长方式——固然不可忽视,但是“开源”显得更为重要。一个重要开源之一是能源替代,即在中国发展绿色能源来部分替代经济发展必需的石油能源。但能源替代无法完全取代石油能源需求,特别是对海外石油的大量需求。在和平时期,中国石油运输的主管道在海上,但在非和平的战时状态下,海上石油运输安全就成了中国的致命管道。特别是当主管道受到美国、印度控制或被封锁,最大限度地发挥陆路输送功能,就成为未来中国石油能源运输安全的替代主管道。

为了避开马六甲海峡,有人提出了中缅石油管道的建议。油轮在缅甸印度洋上的若开邦的实兑港卸油,通过管道把石油运到中国云南的昆明。据报道,这个连接缅甸和中国云南的中缅油气管道将于2013年5月底6月初全线贯通正式输气运营,除了将大幅缩短非洲和中东石油出口中国的路程外,最重要的是使中国摆脱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国际危机组织东北亚事务负责人克莱恩的分析称,如果马六甲海峡因为海盗、恐怖主义或军事冲突被关闭,中缅油气管道将为中国提供新的输油线路。如果台湾海峡或其他地区发生冲突,马六甲海峡也面临着被美国切断的风险。据悉,该管道年输油能力达2200万吨,输气能力达120亿立方米。我们在战略安全上关注石油天然气管道是应该完全被理解的。美国将亚太地区界定为自己的优先方向。很明显,这是中美两国利益的聚焦之处。美国也正试图通过与包括缅甸在内的东南亚国家发展关系来对中国进行制约。与此同时,美国还加强了与印度的合作关系。除此之外,美国还在亚太地区建立新的军事基地。这些完全都带有明显的反华特质。而现在宣布缅甸油气管道工程即将结束,中国实际已经给出了清晰的答案,这就是中国为争取在亚洲的利益已经做出了很好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