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大师的作文课
48258600000024

第24章 运思篇(20)

当用而不用非但不算是简练,而且会造成意义的晦涩。

简练是跟冗赘相对的,冗赘是写作上的大毛病。这里引托尔斯泰的话作个结束:

无怜惜地删去一切多余的成分,一个多余的字也不要,一个形容词胜于两个;如果可以的时候,把副词和连接词都删了去。

把一切烂污尘芥都扬出去,把水晶体上的瑕斑磨了去,别怕语言是冰冷的,它发着光呢!

(选自 《张志公文集》第2卷,广东教育出版社,1991年1月)

词汇(朱德熙)

一词性

要能熟练而准确地运用词汇,一方面要了解词的意义和情味,一方面要了解它的语法属性。在印欧语里,由词的形式可以推知所属的词类,一望而知是名词、形容词或是动词。英语已不足以代表典型的印欧语了,然而它还有一部分词可以从字尾看出所属的词类来。例如:

名词字尾-ty,-ce,-ness,-tion,-ment.

形容词字尾-ic,-ful,-ish,-ous,-ive,-able.

副词字尾 -ly.

中国语就不同了。同样一个词可以有不同的词性,分属于不同的词类。例如“一朵花”的 “花”是名词,“花布”“花纸”的“花”是形容词,我们无法从形式上来判断它的词性。但是当我们单独举出“花”字的时候,它显然是个名词。因此,我们可以说:名词是“花”的本性,而形容词是它的变性。再以“飞”字为例,“飞”原来是动词,这是它的本性,而“飞蛾扑火”和“飞奔”的“飞”却是形容词(这里的“形容词”,是指修饰名词、动词的词说的),这是它的变性。

一般地说,中国语的形容词,往往可以用作名词。所以中国语的一个形容词有时可以抵当英文的形容词及名词两式,如:

静寂(silent,silence)

重要(important,importance)

危险(dangerous,danger)

简单(simple,simplicity)

美丽(beautiful,beauty)

伟大(great,greatness)

动词也往往可以用作名词。所以中国语的一个名词有时可以抵当英文的动词及名词两式,如:

象征(symbolize,symbol)

描写(describe,description)

认识(recognize,recognition)

生产(produce,production)

决定(decide,decision)

解放(liberate,liberation)

但是词性能否转化,主要还是根据习惯。上面指出的两点并非概括的规律,有些形容词和动词是不能作名词用的。另一方面,名词一般地是不能用作动词的。下面是一些错误的例子:

(1)我理想着进了大学以后的生活。

(2)第二天考试算学,我的成绩更坏。

形容词也很少用作动词,下面的句子都是有毛病的:

(3)融洽了大家的感情。

(4)他拼命地刻苦自己。

(5)我们怀念我们的亲友,我们凄楚自己的遭遇。

关于动词,必须分清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

(6)烈士的血觉悟了许多人。

(7)这位律师辩护着被告的罪行。

“觉悟”和“辩护”都是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跟有宾语,应该说:“烈士的血使许多人觉悟了”,“这位律师为被告的罪行辩护”。

有些动词如“带头”“毕业”等,“头”和“业”本身就是宾语,因此,不能再在后面加宾语。例如:

(8)阿华带头我们做游戏。

只能说“我带头”,不能说“我带头他们”,把“带头”换成“领导”(及物动词)就通了。

(9)我毕业了小学。

应该说“我小学毕业了”。

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单词和仂语(编者按:lè yǔ,词组的旧称)的不同。有许多词是可以拆开的,当中可以插进别的字,而意义仍不变。例如“红花”就是“红色的花”,“老人”就是“老的人”,在语法上这种词叫作仂语。有些词是不能拆开的,当中不能插进别的字进去。例如“车子”绝不是“车的儿子”,“老虎”也不是“老的虎”,在语法上这种词叫作单词。

哪些是单词,哪些是仂语,完全要看习惯,没有什么道理可说。例如“伤心”是仂语,因为我们可以说“他伤了我的心了”;“痛心”却是单词,因为不能说“他痛了我的心了”。“鞠躬”“点头”都是仂语,因为可以说“鞠了一个躬”“点了点头”,“致敬”却是单词,因为不能说“致了一个敬”。

我们不要把单词当作仂语来用,就是说不要把不能拆开的词硬拆开,例如:

(10)那一次会顿然改了观。

(11)上星期日我们到八达岭去远了一次足。

(12)到清华后,游了好几次行。

有时故意把仂语拆开,是为了幽默,例如:

(13)……可是最近一年不但没有“创”过什么“作”,就连各位已经发表过的作品也读得不多。

(《人民文学》一卷五期,茅盾:《文艺创作问题》)

二词义

中国文字寻常所用的不过一二千字。初看去似乎只要认识了这一二千字就可以看懂一般普通的文字了,其实不然。中国常用的文字数目虽有限,可是拼合起的词却很多。例如“轻”“重”两个字是小学生都认识的,但“轻”字和“重”字和别的单字拼合起来,可以造成许多词,如“轻率”“轻浮”“轻易”“轻蔑”“轻松”“轻便”都是用“轻”字拼成的词;“重要”“重实”“严重”“厚重”“沉重”“郑重”“尊重”都是用“重”字拼成的词。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拼合法。这些词当然和原来的“轻”字和“重”字有关联,可是每个词的意思,情味并不一样,每个都可以说是生字。要体会这些词的意义和情味,辞典不能帮什么忙。譬如“轻狂”和“轻薄”两个词明明是有区别的,可是如果去查辞典,就会看见“不稳重”“不庄重”等类共同的解释。这并不是辞典不好,实在是无可奈何的事。词不但有意义,还有情味。词的情味完全要靠自己去体会,辞典是无法帮忙的。犹之吃东西,甜酸苦辣是尝得出说不出的东西。而且文字语言是社会的产物,词由于长时间的运用,各有特别的味道,譬如“现代”和“摩登”意义是差不多的,可是情味大大不同,“现代青年”“现代女子”并不就是“摩登青年”“摩登女子”的意思。这两个词原是英语modern一字的意译和音译,但是渐渐分化,变成两个味道全不同的词了,如“近代物理”不能说“摩登物理”,“中国近代史”也不能说“中国摩登史”。

由于对于词的意义情味了解得不够,同学们往往犯下面几种毛病。

第一是词选择得不准确,不恰当。

(14)集体学习的好处,我觉得有几点是可以讨论的。

作者原想列举几点集体学习的好处,但结果读者所得的印象和作者原意刚好相反。因为“可以讨论”通常有“尚不确定,有待讨论”的意思。

(15)我顶怕开会等人,而现在轮到他们等我了。

作者的意思是说他自己顶怕等人,现在让别人等他,很过意不去。但是“而现在轮到他们等我了”这句话,好像说“从前老是我等他们,现在可轮到他们等我了”,有报复的意味,和原意相反。

(16)父亲昨夜伟大的谈话还萦绕在耳旁。

(17)我奔跳了几下,完成了呼吸新鲜空气的任务后就回去了。

词的力量有轻重大小之别,不能乱用,这两句是“大词小用”的例子。

(18)三十多万人的会场如今竟似在无人之境。

旧小说里描写赵子龙之类的勇将在百万军中杀进杀出,才说“如入无人之境”。这里要用成语,应该是“鸦雀无声”。

第二是相关的词的意义搭不拢,硬凑在一起,显得驴唇不对马嘴。这可以分为三类来说:

(一)修饰语和被修饰语搭不拢

(19)一九五○年具有雄壮伟大的意义。

“伟大的意义”是可以说的,“雄壮的意义”却不成话。

(20)以有魄力的舞会来表现我们的热情。

“有魄力”通常是用来形容人的性格或气概的,不能用以形容舞会。

(21)提起麻木的脚步。

脚是有感觉的,可以说“麻木的脚”,脚步既无实质,又没有感觉,怎么能说“麻木”呢?

(22)对反动派表现出无比英勇的愤怒。

“愤怒”无所谓“英勇”不“英勇”,凑不到一块儿。

(二)相关的动词和名词搭不拢

(23)我国营贸易公司在全市开展零售商店。

“开展”只能跟一种业务或运动搭拢,零售店是店,不是业务,和“开展”搭不拢,这里通常只说“开”,用个双音词就是“开设”。

(24)美国外交人员捏造各种诡计。

凡是捏造的东西都是准备公开的,如准备说给人听的消息,准备拿给人看的证件,“诡计”却是藏在心头绝不肯公开的。

(25)各地编的冬学政治教材内容太深,为一般冬学教师所不能胜任。

凡说“胜任”或“不胜任”,都指工作而言,“政治教材”不是工作,无所谓“胜任”不“胜任”。

(26)他沉痛地叙述在解放前夕惨遭杀害的许多同学。

我们只能“叙述”一件事,却不能“叙述”人。

(27)他们的心在跳跃着,奔腾着。

心只会跳跃,不会“奔腾”。

(三)相关的主语和谓语搭不拢

(28)他承认以前的行为完全是一个没有灵魂的僵尸。

无论怎么样的“行为”也不会变成“僵尸”。

(29)这个宝贵的教训也就是土改工作的过程。

“教训”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过程”是一件事情发展的经过,完全是两回事。

上面我们曾以“轻”“重”二字为例,说明许多形式上类似的词,意义情味并不完全相同,这里再举一些常见的词混淆的例子。

(30)向同学们宣传助学金的意思。

“意思”是人的想法或意见,“意义”是事物的重要性,这里应该用“意义”(不过“意思”和“意义”有时也可通用,例如“我不明白这个字的意思”和“我不明白这个字的意义”是一样的,二者都相当于英文的meaning)。

(31)中等以上学校的公费制度早在抗战初期就已设立。

这里应该用“建立”,“设立”往往用于比较具体的事物如学校、机关之类,“建立”则用于较抽象的事物如制度、规则之类。

(32)解放战争尚未完成。

一种有积极目的的,或是做完以后有具体的、可见的成绩的工作,才用“完成”,如“黄河堵险工程已全部完成”“本年税收工作已告完成”。“战争”“会议”只是一种过程,事后没有具体的成绩可言,只能用“结束”。

(33)题目之难很有全军覆没的希望。

“希望”指说话人主观愿望所想达到的结果,“危险”指主观愿望所想避免的结果,“可能”则兼指二者。

(34)大家都承认过去思想的不准确。

“准确”是指量或程度而言的,如“统计数字不够准确”。“正确”是指方向而言的,如“正确的领导”。

(35)血肉造成的“机器”终于和钢铁造成的机器不一样的。

(夏衍:《包身工》)

“终于”是“最后”的意思,这里应该用“到底”或“究竟”。

(36)现在的农村不是从前的了,那里发生着很有兴趣的过程。

(加里宁:《论通讯员的写作和修养》)

“兴趣”与“趣味”不同,人对于事物可以发生兴趣,然而就事物本身说,却只能说“有趣味”,不能说“有兴趣”。

(37)这学期常常听见各班同学很重视集体学习。

“听见”一种声音,“听说”一件事情。

(38)一提到清华,总觉得神气得了不起。

“解放军真了不起”和“解放军真了不得”的意思是差不多的;但是“失火啦,了不得啦!”不能说“失火啦,了不起啦!”主要的区别在于“了不得”可以用作程度修饰语,例如 “他骄傲得了不得”或“他神气得了不得”表示骄傲、神气的程度达于极点,“了不起”不能用作程度修饰语,所以不能说“神气得了不起”“骄傲得了不起”。

(39)在反动派统治时期,参加学生运动对个人的安全是有很大的作用的。

“作用”往往指正面的、积极的意义,“影响”则可兼指正反两面。

(40)在严肃紧张的局面下,我不敢发言。

“局面”是个“大词”,如“军阀割据的局面”,这里说的是开会,应该用“场面”。

三双音词

由于翻译的影响,近代文章的欧化倾向是很明显的。有一位语法学家说,从民国初年到现在,文法的变迁比从汉到清还要利害,这主要是受了欧化的影响。关于欧化的语法,我们应该有几点基本的认识:第一,它往往只在文章上出现,不大在口语里出现;第二,知识分子习惯用欧化语法,一般人民并不习惯;第三,现在文章的欧化,词汇和风格上所占的成分最多,语法上所占的成分少。

词汇欧化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双音词的增多,翻译外国字的时候,找不到恰当的中国词,便往往创造一些新的词出来,这些新造的词十之八九是双音词。创造新的双音词的办法很多,最常见的办法就是把两个意义类似的字凑成一个新词,例如:

权利理由行为幸福工作企图考虑

静默状态结合普遍表现创作记忆

心灵娱乐单独美丽脱离赞美增加

这些词的历史都不很久,但是大家已用成习惯,不觉得是新造的了。

这种创造新词的办法渐渐流行,许多单音词也都加上一个意义近似的字,变成双音词了,例如:

进——进入写——书写

怕——惧怕唱——歌唱

睡——睡眠饿——饥饿

住——居住疯——疯狂

死——死亡病——疾病

买——购买读——阅读

家——家庭地——土地

路——道路到——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