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榜样的力量
48261600000017

第17章 做最好的自己(1)

尼采说:“人惟有找到生存的理由,才能承受任何境遇”。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让自己做到最好。一个人如果懂得同情心的重要性,而且足够真诚和坦白,那么,就会得到众人的信任,并在人际关系、团队合作和交流沟通方面取得成功。

1. 先管自己,再管别人

古人云:“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但当下,好为人师者众,真正严于律己者寡。殊不知,连自己都管不住的人,又何以约束他人;上梁不正下梁歪,不能律己者,人们凭什么为你所律?正所谓要约束别人,首先要先约束自己,自己要首先为别人做好榜样才好。有位哲人说:“人有两个口袋,前面的放优点,后面的放缺点。所以看别人,总看到别人的缺点,看自己,总是看到自己的优点。”

人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因为人有惰性,坏习惯不易改变,人有麻痹性,做多了就不会像当初一样认真细致地对待;人有侥幸心理,总是觉得坏事都发生在别人头上,而不会降临自己生命里。律人易,律己难,严于律己更难。

现在不少企业领导,总是一味要求员工,却放纵自己。事实上,一个没有能力管好自己的人,是绝对没有能力管好别人的。领导先要律己,才能律人。如果领导者做不到律己,就会造成负面的影响——员工会对领导丧失信心,企业也会因此而走向失败。

史蒂夫·鲍尔默是微软公司首席执行官。在这个卓越的企业中,如果说比尔·盖茨是战略家,那鲍尔默就是行动家,而且,这个行动家的执行力是无与伦比的。而这无与伦比的执行力,就是靠他的自律来维持的。鲍尔默在工作上异常严厉,但他并不是那种只会严格要求别人的领导者,他深谙律人必先律己的道理。他要求别人努力工作,也是先从自己做起,他本身也是个典型的工作狂。史蒂夫·鲍尔默提倡家庭式的管理,他要求所有的上司都关心员工,让员工感觉到微软是一个大家庭。他从不忽视自己的责任,在生活上很关心员工,他经常提醒员工不能因为工作而透支自己的健康,又亲自下令人力资源部门和各级主管制定切实可行的康乐保健措施,保护员工的健康。他认识每一个微软的员工,能专注地倾听别人的意见,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重要,让微软形成了一种亲密无间的家庭氛围。全体中层领导者在他的带动下,都非常关注下属的生活。员工家里有事情,像交电费、水费、交通罚款单等,没有时间的话,可以让公司代缴;员工有一些困难,需要公司时,公司会马上帮助解决。

一个领导者,就算他有高深的领导技巧、出神入化的专业知识,假若缺乏自律的品质,就永远不能将自己的才能发挥到自己的事业中去。自律是一种品性,是可以培养出来的。只要领导者注意从平时的细节中,有目的地培养自己的自律能力,就能将自律化做自己的资产,最终带来效益。

要培养自律能力,可以尝试以下几种做法:

第一,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计划。一个领导者,是把握企业命脉的人,做事不能只凭自己一时的心情和方便,否则一定不会成功,更不要说让有才能的人尊重他并跟随他了。有一句话说:“完成重要任务有两项不可缺少的伙伴:一是计划,二是不太够用的时间。”作为一位领导者,时间本身就相当紧凑,所以必须做出科学合理的计划,然后就可以从容不迫、条理清楚地去完成任务。但是,千万要记住,必须按计划行动起来,这也正是自律的基本精神所在。

第二,养成自律的习惯。向一些高度自律的成功人士学习,就会从他们身上得知,自律并不是偶尔为之,而必须成为一种习惯和思维方式。为自己指定系统常规的目标或计划,是培养自律的最佳方式,特别是在重要的、需要长期追求的指标项目上。例如,卡耐基就习惯把自己曾经做过的错事整理成文档保存起来,以作警示。再者,洛克菲勒,自从53岁身体状况欠佳后,就一直养成了早起锻炼的习惯。所有的这些,都不是可以做做停停的事,都是必须在有生之年坚持下去的。

第三,向你的借口挑战。领导者想培养自律的品质,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破除喜欢找借口的习惯。正如法国古典文学作家佛朗哥说过:“我们所犯的过错,几乎都比用来掩饰的方法,更值得原谅。”如果有几个可以原谅自己放纵的理由,那么,一定要认清它们——只不过是一堆借口罢了。如果想成为更有成效的领导,就必须向自己的借口提出挑战,比如列出所有的理由,把一些好的自律习惯能带来的好处列个表,将这个表贴在每天可以看得见的地方,当自己开始无法自律时,就把表上的东西大声念给自己听。

第四,工作完成之前,先把奖励挪开。著名的管理学作家迈克·迪朗尼说:“任何一个企业或组织,如果对散漫者和贡献者一视同仁的话,那他会发现前者越来越多,后者越来越少。”一个缺乏自律的人,肯定会在工作完成之前,先享用奖励。这时,把奖励挪开是培养自制力最有效方法。人都有惰性,都希望享受美好的生活,自律就是要控制自己,在不适宜享受的时候,战胜自己的惰性。所以,在工作完成之前,先不要去想奖励,那样有利于培养自身的自律能力。

第五,把目光注视在结果上。如果一个人工作时,老是想着这项工作有多难、有多累,而不设想好的结果和奖赏,就很容易灰心丧气。养成这样的习惯后,就会自然而然地患上自怜的毛病。所以,当自己面对一件不得不做的工作时,一旦有了想抄捷径、省力气,不想踏踏实实地去完成的想法,就一定要设法打消这样的算盘,把目光集中到目标上,认真权衡利弊,一步一个脚印,按部就班地完成它。

2.不要让情绪惹事

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我们会面对很多的问题。绝望、沮丧、忧虑等不良情绪,会损害我们的健康,影响我们的工作。因此,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毫不夸张地说,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是生活中一件生死攸关的大事。因为消极情绪不仅仅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也会对我们的工作、学习、人际交往和事业产生不良影响,甚至我们的命运也会因为消极的情绪而毁于一旦。

在美国加州有一个小女孩,她的父亲买了一辆大卡车。父亲非常喜欢那台卡车,总是为那台车做精心的保养,以保持卡车的美观。

一天,小女孩拿着硬物在她父亲的卡车上留下了很多的刮痕。她父亲盛怒之下用铁丝把小女孩的手绑起来,然后吊着小女孩的手,让她在车库前罚站。四个小时后,当父亲平静下来回到车库时,他看到女儿的手已经被铁丝绑得血液不通了!父亲把她送到急诊室时,手已经坏死,医生说不截去手的话是非常危险的,甚至可能会危害到小女孩的生命。所以小女孩就这样失去了她的一双手!

父亲的愧疚可想而知。

大约半年后,小女孩父亲的卡车进厂重新烤漆,又像全新的一样了,当他把卡车开回家,小女孩看着完好如新的卡车,对他天真地说:“爸爸,你的卡车好漂亮哟,看起来就像是新卡车。但是,你什么时候才把我的手还给我?”

不堪愧疚、折磨的父亲终于崩溃,最后举枪自杀。

一场悲剧,只是因为父亲没能控制住自己的一次情绪。有时,当某种不良情绪变得无法控制时,它就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压力如果过大,就容易摧毁我们的信心,把我们“压”垮。这时候,我们就需要进行自我的心理辅导,以减轻种种压力。

不良的情绪对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不解决它,我们势必总会陷于一种泥潭之中,而且这种情绪会被强化和传染,如果是强化,那么时间一长,就是病态,恶劣的情绪传染给家人和同事,便是数不清的争执与矛盾。

对于这一类不正常的情绪,有的人为一吐为快,不少怨天尤人的牢骚话便由此引发。另一些人则求助于医生,依靠镇静剂、抗抑郁剂或抗焦虑剂等药物来寻找解脱。这样做可以短时间内解决一些问题,但从长远来看,对身体的害处还是挺大的。

目前,心理学家已经找到一种不吃药的“疗法”。这一疗法强调患者自我调节的作用,逐步恢复不良情绪对自己的影响。此疗法归纳起来一共有六点,具体说来如下:

第一,增加运动的机会。缺乏锻炼的人情绪的不稳定性远比经常锻炼的人要高,由于经常锻炼,其思维的敏捷性也相对提高,很容易意识到自己在哪方面出了缺陷,又由于处在运动之中,会把令人烦恼的东西丢在一边,转移了注意力,从而改变不良的情绪。相反经常坐办公室懒于运动者,其性格内向的成分就居多,情绪一直受到压抑而不易改变。 运动不仅是一种肌肉的锻炼,也是一种情绪的放松。

第二,讲究饮食。心理学家认为,对于几乎每一个人来说,食物和情绪之间都存在一种基本的联系。碳水化合物之所以是一种能起镇静作用的安慰“食品”,原因在于它能刺激大脑产生出一种使人感到镇静和放松的化学物质,50克左右的碳水化合物就能起到镇静作用。像爆玉米花和椒盐卷饼一类的低热量食品,能具有和炸面饼圈以及炸马铃薯薄片等食品相类似的效果。食用蛋白质有助于维持人的机灵和脑力,这方面最理想的食品有水生贝壳类、鸡和牛肉,一般有100~200克即可。

第三,改善环境。颜色是精神的“营养物”,其作用如同维生素对身体一样重要。为了摆脱烦躁和愤怒,暂时避开红色会有帮助;在与沮丧和消沉“斗争”时,应该尽量不穿黑色或深蓝色这一类让人情绪低落的服装,多接触使人精神轻松的温暖、明快和活跃的色彩;减轻焦虑和紧张宜用具有抚慰和平静作用的中性颜色,医生的病房之所以时常运用柔和的浅蓝色,道理就在于此。环境的改变不仅是颜色的改变,离开肮脏的环境,到一个整洁的地方也是一个好方法。

第四,积极思维。思维方式消极或反常的人会时常感到压抑,因此认识并且学会改变这种思维方式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有实验表明,那些能够在困难之中寻找有趣之物的人,要比只会哭的人情绪好得多。

第五,旅游和外出。当心情烦闷时,看看青山绿水,看看袅袅炊烟,泛舟江湖之上,疲劳、苦闷之感顿消,这也是我国古代的文人们常用的方法,当抑郁不得志时,何以解忧,唯有出游!

第六,看电影。这其实是个好方法,当你抑郁时,你看个喜剧片,特别是看周星驰的一些经典电影,你就想笑,当他朗诵着“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你都会笑得肚子痛。无论是电影和戏剧,当你看时,你会很容易投入的,这种移情效应是很明显的。

3. 自负就是自毁

一个人自信是好事,但不要过度自信,过度自信就变成了自负。所谓自负主要是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看不起别人的一种心态。其表现有三:

一是自视过高,认为自己非常了不起,别人都不行。很少关心别人,与他人关系疏远。这种人时时事事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从不顾及别人,不求于人,对人没有丝毫的热情,似乎人人都应为他服务,结果落得个门庭冷落。

二是看不起别人,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很多,这种人固执己见,唯我独尊,总是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在明知别人正确时,也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或接受别人的观点。总爱抬高自己贬低别人,把别人看得一无是处。

三是过度防卫,有明显的嫉妒心。这种人有很强的自尊心,当别人取得一些成绩时,其妒嫉之心油然而生,极力去打击别人,排斥别人。当别人失败时,幸灾乐祸,不向别人提供任何有益的信息。同时,在别人成功时,这种人常用“酸葡萄心理”来维持自己的心理平衡。自负的人,往往带有自恋者固有的缺陷。据说有位知名跨国公司的 CEO 在回答是什么阻碍人们成为杰出领导人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 “自负,自负,自负。”

从某种程度上讲,自负是成功者的特权,是普通人想自负也没有的资本。但反过来说,这些成功者也是从普通人过来的,其自负也有个慢慢形成的过程。有时候,自负可以造就企业家的卓越成就,但它既是一种创造性力量,也是一种破坏性力量。当领导者在职业的阶梯上爬升,或者在企业成长的轨道上冲刺时,是需要有超强的信心支持的,随着业务的成功,领导者逐渐自信,视野逐渐开阔,这一阶段,自负是进取的驱动力。

然后,他成为企业决策者,成为组织的一个符号,每个人都要找他,大小事都需要他决定,自大与偏执开始与这个位置自然地结合在一起。领导者逐渐生活在一个中心位置,周围的人总是同意他的看法,他总是看到他所想要看到的,听到他想听到的,这使他越来越走向骄傲与狂妄,难以抵挡。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他对企业四周潜伏的各种危机的警觉,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把握能力也在逐渐下降,他看不到镜子外的世界,固执地坚持以往的观点,而周围的人则因为他是领导而不敢评价他,这时,一个企业的命运可能就要逆转了。

过分的自信就变成自负,自负是束缚自己、脱离团队、走向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作为一名领导,一旦功成名就,身居高位,就容易目空一切,自以为是,从而出现一系列自负的毛病。比如家长制、一言堂,压制民主,固执己见,独断专行,听不惯不同声音,听不进正确意见。久而久之,自负生傲气,生霸气,生偏见。最终导致狂妄自大,高高在上,趾高气扬,走向失败。当然,自负型领导者也有两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