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向巴菲特学投资
48327100000015

第15章 理性:股神的胜利之道

制订周密的投资计划

何时买卖比买卖何种股票更重要。

——沃伦·巴菲特

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股票交易中的资金就如同我们解决温饱的大米一样。大米有限,不可以任意浪费,因此巧妇如何将有限的“米”用于“炒”一锅好饭,就成为极重要的课题。

在血雨腥风的股票市场里,如何将你的资金作最妥当的运用,以至于在各种情况发生时,都不会捉襟见肘,这便是资金运用计划的妙处。股神巴菲特做任何投资之前总是制订周密的计划,所以他能取得投资的成功。

一般说来,投资者都将注意力集中在市场价格的涨跌之上,愿意花很多时间去打探各种利多利空消息,研究基本因素对价格的影响,研究技术指标用以技术分析,希望以此作出最标准的价格预测,但他们却常常忽略资金本身的调度和计划。

事实上,资金的调度、计划、运用策略等都基于一项最基本的观念——分散风险。只要能分散风险,使投资者进退自如,那便是好的做法。至于计划的具体做法那便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世界上1 000个人就会有1 000种性情、观念、做法,任何高超、有效的计划也须得经过个人的融会贯通才能立竿见影。不能生搬硬套,这点请投资者千万记住。

时下市场上存在一种观点,认为分散投资风险就是将所有的资金投资在不同的股票上。因此,就真的有人将100万资金分成若干份,分别投向不同的股票市场、不同的股票,比如,花20万买“深发展”,20万买“长虹”,30万买“海尔”,20万买“华联”,最后10万再买点“金杯”。

这样的操作,不但起不到分散风险的作用,反而更容易将事情搞糟。万一这五种投资里有三种行情走反,投资者立马手忙脚乱,无法应付接踵而来的变化。一如从天上同时掉下五个西瓜,接住一个,接不住其他四个,接住两个,接不住其他三个。或者,最常发生的情况是,五个西瓜都摔碎。这样的操作,只会徒增风险。

真正的风险分散方案,概括地说,就是不要一次性把所有可投资的资金悉数砸进市场。

投资者,尤其是初入市场的投资者,手中握有的股票种类应尽量单纯,绝不能如上例所述,选择不同市场、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股票。这样在行情分析预测以及应付意外行情时,才不会左支右绌,穷于应付。在具体操作上,可将资金分成三份。第一份作为第一次投入的先锋队,第二份作为筹码,第三份作为补投资金。例如100万的资金可分为40万、30万、30万这样三份,在作价格行情分析后,选择适当品种投入第一份资金40万开仓交易;当行情如预测一样走势时,随即投入第二份资金30万作为筹码,逐渐加码,并随即选定获利点获利离场;当行情走反,朝着不利方向发展时,此时第二份资金30万配合做摊平。而最后一份资金30万,可以灵活运用,在行情大好时追杀,在行情大坏时当成反攻部队,弥补损失。

投资箴言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这些动作必须是较准确的行情判断和资金策略配合使用。保持清醒克制的头脑,行情走对时要下狠心加码追杀,行情走反时要冷静地选择反攻机会。

形成自己的投资原则

投资者应不断根据自己的投资标准去衡量已经拥有的投资对象,判断是否以及何时需要采取进一步行动,是否以及何时需要清仓或接受损失。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在投资中,形成了以下几方面的投资原则。

1.注意储蓄的重要性

巴菲特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

一个人有10万元的资本,投资一年变成20万元。他用赚来的钱买了汽车。第二年,他仍然投资10万元,又变成了20万元。消费掉10万元,还剩10万元。第三年,他的投资资本还是只有10万元。第四年,投入10万元,变成20万元,消费10万元,到第五年他的投资资本仍然只有10万元。

另一个人,有10万元的资本,投资一年变成20万元。第二年,他把20万元作为资本投入,变成40万元。第三年,他投入40万元,变成80万元。第四年,投入80万元,变成160万元。

这两人的投资能力是一样的,但一个把利润用来消费,一个把利润用来投资,两人的财务状况就出现了天壤之别。

2.避免损失

一般认为,投资是高风险、高收益,高收益伴随的是高风险。一般还认为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以分散投资风险,提高收益。但巴菲特不这样认为,他认为要想投资成功,就得做低风险高收益的项目,要尽量避免风险。

巴菲特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每天进行十几个小时的投资分析,每年只做几次投资,甚至一年都不做一次。他说,不要频繁地操作,要分析、寻找好的项目,每天的分析工作是必需的。一旦有好的机会,就要把握住。不要常常投资,一旦投资就必须是大的投资,这样才能保证低风险、高收益。

巴菲特认为,投资时一定要选优质企业,市场价远远低于实际价值时才是购买的良机,否则宁可不投资。一定要保证低风险高收益。

3.投资决定一定要是正确的决定,一定不能出错

巴菲特对待工作极其认真,从来都没有间断地分析,而且分析之时是一丝不苟的。巴菲特告诉人们,分析是每日的功课,绝不可以缺少,但买卖却不需要每日进行。巴菲特不是每日都进行买卖,但一做买卖,基本上要绝对正确。看得百分之百准确,他才会下决心投资。所以,巴菲特强调,每次买卖都要看准,而且每次买卖都要大宗。这些大买卖的决定绝不可以看错。

4.避免负债

巴菲特告诉投资者,在股票市场投资,不论你有多少资本、做的买卖有多大,一定不可以借债来投资。否则,就不是投资,而是一场赌博。

例如,有一个投资者,手中有100万元,赚进一倍,就是赚了100万元。如果他入市之前,借入另外的500万元,那他手中有600万元。如果也是赚一倍,比没有借钱之前,多赚了500万元。即使借来的钱是20%的利息,也只是100万元,除去利息,还多赚400万元。似乎不管怎样,借钱投资都是合算的。

这其实是一种盲目乐观的心态,没有看到市场的风险。如果损失的只是自己的资本,没有举债,要东山再起,还有很多机会。但如果入市之前,债务很多,一旦看错,便负债累累,翻身的机会就很少了。如果以举债形式去做买卖,危机就被放大了。

巴菲特告诉投资者,要脚踏实地地投资,一定不要举债投资,否则,投资者会将自己置于无以复加的险境。

投资箴言

作为普通投资者,也要像巴菲特那样,讲究投资的原则,绝不能一看是牛市,就将原则都丢到脑后。在牛市中尤其要注意以下几项原则:(1)不要把吃饭的钱投到股市里;(2)不要企图赚取股市里的每一分钱;(3)选股首先要看公司的基本面;(4)不要过于依赖庄家。

不要追涨杀跌

不要浪费你的时间和精力去分析什么经济形势、去看每日股票的涨跌,你花的时间越多,就越容易陷入思想的混乱并难以自拔。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认为,股票市场是癫狂与抑郁症交替发作的场所,有时候投资者会对未来的期望感到兴奋,而在其他时候又出现不合理的沮丧。有时候杰出企业的股价跌到不合理的低价,而一些比较糟糕的企业的股价却涨到不合理的高价。正如我们不能完全相信来自情绪起伏不定的顾问的建议一样,我们也不应该允许股市操纵我们的投资行为。

巴菲特的办公室里没有股票行情终端机,但巴菲特依然轻松地在股市中游走。巴菲特认为,如果一个人打算拥有一家杰出企业的股份并长期持有,但又去注意每一日股市的变动,这是不合逻辑的。其实,不去持续注意市场变化,投资者的投资组合反而会变得更有价值。

在巴菲特的投资生涯中,像可口可乐、美国运通等这些大笔投资,都发生在这些公司股价被低估的股市低迷时期。在巴菲特看来,股市短期价格波动的唯一好处,就是让他有机会以更便宜的价格增持股份。

很多投资者都喜欢追涨杀跌,见股票上涨就激动,马上就会有买入的激情,买入后股票下跌就会胆战心惊,只得卖出以寻求解脱。这样不仅赚不到钱,而且会让投资者身心疲惫。巴菲特认为,一只股票是否值得购买取决于这只股票的内在价值和目前股价的差额,而不是这只股票最近涨跌的幅度。如果投资者仅仅是因为觉得这只股票价格已经下降了很多,是只非常便宜的股票就决定购买,那就完全错了。格雷厄姆和费雪在1929—1932年的金融风暴中损失惨重就是一个典型的教训。如果你在别人都对股票感兴趣的时候感兴趣,那时候大多数股票都会被高估,你就会以很高的成本入市,这样赚到钱的概率就比较小。

投资箴言

任何时候都不要被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蒙蔽了双眼。只有仔细分析股票的内在价值,认真比较股票内在价值和目前价格之间的差额,以此来决定是否购买,才是正确的投资之道。

不要反应过度

反应过度的倾向是十分有害的,它不光会破坏你平静有序的生活,还会大大影响到你作出决定时的正确率。

——沃伦·巴菲特

关于过度反应,国外统一理论模型对此进行了解释。统一理论模型假定市场是由两种有限理性投资者组成的,分别是“消息观察者”和“趋势交易者”。消息观察者基于他们自己掌握的信息进行预测,而不是根据价格的信息进行预测。趋势交易者恰恰相反,他们只根据近期的价格变化进行预测,他们不关心其他信息。模型假设私人信息在信息观察者之间逐步扩散,之后趋势交易者介入导致价格达到峰值,继而价格出现反转,即为过度反应。如果投资者的过度反应行为形成合力,就会造成整个股市的大震荡。

心理学家还观察到一种“过度反应偏见”。投资者对坏消息有过度、过激的反应,而对好消息的反应则相对迟钝一些。一旦所投资的股票短期获利情况不佳,投资者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作出过度反应,从而对股价造成不可避免的冲击。我们将这种过分重视短线获利的现象称为投资者的过度反应心理。

一些投资者特别倾向锁定最新收到的消息,然后赶快进场试图大捞一把。在他们的心目中,最新获利数据就是未来的获利信号,他们同时也相信自己所见到的是别人还未看见的未来远景,就凭这点粗浅的理由,他们很快就作出了大举入市的投资决定。人的过分自信当然是这种投资行为背后的始作俑者,因为投资者相信自己比其他人更了解股市。可是事实常常并非如此。过分自信导致了过度反应,使市场情形更加恶化。

过度心理还使投资者过度保守。参加退休基金账户计划的人,他们的投资期为十年,但他们仍将资金的30%~40%投资在债券上。这是为什么呢?只有严重的过度损失心理才会使人如此保守地分配自己的投资基金。但过度心理也会产生这种影响,它会使你毫无道理地抓住亏损股不放——没有谁愿意承认自己犯了错。但如果你不将错误的股票出手,你实际上就放弃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投资者能够抵抗价格下跌所导致的过度反应,他们也由此痛失了由“输家”转为“赢家”的机会。但也有投资者能在人们反应过度时保持镇定。

在投资领域,你的对手可能是无数人组成的庞大市场。你的反应不可能每一次都比市场还快,你所要做的就是好好依照自己的方式去做。

投资箴言

有多少投资者会在股票价格下跌,尤其是出现猛烈下跌的情况下,还能泰然自若地不产生任何过度的情绪反应?当这些下跌的股票重新开始有好的表现时,也很少有人能跟上这种走势而迅速买回股票。所以说,避免过度反应需要智慧。

不要被预测所左右

在买下喜诗的时候,有一点是可以预知的,那就是它还没有被发掘出定价能力。此外,我们有两个方面是很幸运的:一、整个交易并没有因为我们愚昧地坚持2 500万美元的上限而告吹;二、在选中这个公司时,查克·哈金斯担当了副总经理,不管是在私事还是公事方面,我们与查克的相处经验都是很难得的。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对喜诗的预测是在投资之前进行的,但是在投资的过程中会有一些公司内外环境的变动,这势必会对股价造成影响,这时候就必须对投资方向和投资策略作出适当的调整,而不是一味地迷信之前的预测。

投资者也许可以确切地知道股价会持续波动,但无法确切知道下一年价格是向上波动还是向下波动。因此,投资者无须关注短期市场的未来走势,关键是要买对公司的股票。

在当今中国股市里,成千上万的人蜂拥而入,却鲜有人跑赢大盘,分享到股指大涨带来的丰硕果实。原因何在呢?这是因为人类天生具有预知未来的渴望,它阻碍了投资者的理性决策。

在投资市场上,很多人都相信证券分析师的预测,并把这些预测作为自己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其实,很多证券分析师都是附属于证券公司的。证券公司的生存取决于股票的交易量。因此,为了增加营业额,他们就会人为地制造一些股票价格波动。预测上市公司的未来和股市的走向,像预测天气一样,是无法做到精准的。如果我们预测的仅是一家上市公司的下一季度状况,那只要消除季节性因素,下一季度的销售额和利润很可能和本季度差不多。然而,如果将预测扩展到这家上市公司的股价走势,除了季节性因素外,还有许多其他影响股价走势的因素,因为股市系统是许多变量的综合反映。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数还会不断增多,这也是我们所说的“大多数预测是无效”的根本原因。

比如,在中国股市的牛市期,预测的种种弊端都被股市大繁荣和非理性所掩盖。随着股价越涨越高,投资者越来越重视近利。最终市场在一片虚涨的泡沫中崩塌了。

所以,投资者一定不要被各种漂亮的预测所迷惑。一旦用短期获利的思维方式来决定自己的投资行为,那肯定就会在预测的海洋中随波逐流,投资随即变成投机。如果仅仅以获利作为投资的目的,投资者就再也看不清楚价格和价值之间的关系,因此就会随意地以任何价格买进股票,以利己主义的态度来对待投资。

投资箴言

尽管未来不可预测,但有一点还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优秀公司的股票最终会在股价上反映出投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未来是可预知的。所以,股票投资者要做的就是选择优秀公司的股票,耐心持有,不被短期的预测所左右,以此来分享股市的盛宴。

不要存有非理性的念头

在投资中,人们有非理性的念头,这点是可以预测的。而这些念头导致的结果却是不可预测的。

——沃伦·巴菲特

心理是左右人类行为的主要因素。一旦涉及金钱,人们更容易作出情绪化且不符合逻辑思维方式的决策。非理性是最主要的一种情绪化表现。

巴菲特在投资实践中,对投资者的非理性有深刻的认识:“事实上,人们充满了贪婪、恐惧或者愚蠢的念头,这点是可以预测的。”

在中国股市这个非完全市场化的环境中,由于对股市缺乏详细的认知和理性的思考,中国股市最普遍的投资模式就是听消息、跟庄炒股等非理性投机。很多股民根本不对所要入股的公司进行基本分析,只要一听说有消息就疯狂地买入或卖出。但是,尽管如此,许多实证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竟然是有效的。

在国外有些学者开始正视事实,根据实际来研究证券市场中投资者的真实行为。这些研究影响越来越大,逐步形成了一门新的金融理论——行为金融学。行为金融学以心理学对人类决策心理的研究成果为依据,以人们的实际决策心理为出发点,讨论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决策对证券价格变化的影响。

行为金融学研究表明,现实中的投资者正如巴菲特所说“充满了贪婪、恐惧或者愚蠢的念头”,并非像有效市场理论中假设的那样完全理性,而是有限理性,存在许多行为认知偏差。

投资者要战胜市场,就必须保证自己不做出非理性的错误行为,然后才有可能利用其他投资者的非理性错误来获利。如果自己进行非理性的投机,却期望出现比自己更傻的傻瓜,最后可能会发现自己才是更傻的傻瓜。

做过几年股票投资的人会更加迷惑:为什么股市上那么多数学家、经济学家或财务专家出身的基金经理的投资业绩却连市场平均水平都达不到?

在书店随便翻开一本关于金融投资的教科书,尤其是那些翻译的国外名著,你会发现大量的数学公式和复杂模型。这些深奥难懂的复杂模型让你顿生敬佩之心,但这些基金经理持续输给市场的业绩却让你摇头不解。

一个最有名的例子——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在股票投资上却输得一塌糊涂!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投资并非纯粹的智力游戏。一方面投资结果对投资者的未来利益有很大影响,决定正确与错误的投资盈亏有天壤之别;另一方面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太多又太不确定,而且绝大部分不在投资者掌握之中。因此,投资者的决策类似于赌博,受到许多心理因素影响,完全不像学校考试、科学研究那样,只需要一定的条件,就可以推理出正确的结果。我们常常觉得,买一只股票甚至比选择一个爱人或朋友更困难。

行为金融学所研究的投资过程中的行为认知偏差,对于我们保持正确的投资态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投资者战胜市场的前提是保持理性,尽可能减少行为认知偏差。

巴菲特在50多年的投资生涯中,多次目睹悲剧上演。因此,他一再地提醒广大投资者:必须保持理性才能战胜非理性的市场。

投资箴言

投资并非智力游戏,在股市中,一个智商为160的人未必能击败智商为130的人。理性才是投资中最重要的因素,成功的投资者往往非常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