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坐,是古代一种特殊的刑罚,今天要说的,就是关于连坐的一个故事。
明嘉靖年间,应县宋家庄有个叫宋清平的。这宋清平在衙门做过文案,文案一职虽然无官无权,但平日接触大小官员,誊抄状子文书,从中能捞到不少好处。因此宋家有房舍田地,吃穿不愁,日子倒也殷实。但是让宋清平唯一不满的是,自己快奔五十的人了,膝下却无一儿半女。
这年,宋清平发妻去世,他托村里的媒婆,又讨了个叫翠儿的老姑娘续弦。不想这翠儿还真争气,不出一年,竟然十月怀胎,给宋清平生了个白胖小子。宋清平年近半百得子,喜的胡子乱颤,老泪纵横,给儿子取名宋宝儿。
一眨眼过了十八年。这天,已经长成大小伙子的宋宝儿来到书房,瞅见父亲在静心读书,就“吭哧”了半天,憋的脸红脖子粗的说:“爹,我想跟张牛和李麻子出门做生意……”
宋清平吃了一惊,赶紧搁下书,不解的问:“咱们家不愁吃穿,你怎么突然想起了要去做生意?”
宋宝儿说,宋家这几年虽然看起来不错,可是由于不善经营,只出不进,早已坐吃山空,他自己如今已经长大成人,也该出去闯一闯,赚些银子,振兴宋家。
宋清平思忖了半晌,觉得也有道理,况且儿子头脑活络,能说会道,是块经商的好材料。只是他把此事对妻子翠儿一说,妻子却有些担心:“宝儿从没出过远门,路上又不太平,盗匪横行,赚银子事小,可万一有个闪失……”
宋清平摆手说:“大丈夫不出去走走,历练历练,永远也长不大。而且宝儿是跟朋友一起结伴出门,有人照应,有什么不放心的。”
宋宝儿临出门前,宋清平特地摆了一桌酒菜,请同行的张牛和李麻子,拜托他们在路上多多照顾宋宝儿。张李二人常年在外跑买卖,是江湖老油子,两人拍着胸脯说:“宋老爷放心,只要有我们一口饭,绝对不让宋兄弟饿肚子。”自从宋宝儿走后,宋清平便整天掐指算着儿子回来的日子。不久,宋宝儿托人捎回一封信,信上说他正跟张牛李麻子贩药材,让家里放心,他一切安好。时隔几月,宋宝儿又来信,说如今药材生意红火,行情大涨,这次买卖一定会大赚上一笔,看来他要进了腊月才能回家了。
一听儿子平安,还赚了银子,宋清平夫妇总算是放心了。因此一进腊月,老俩就整天在村口张望,盼着儿子早日回来,谁知一直等到腊月二十三,也不见宋宝儿的影子。正在老俩等的心焦时,张牛和李麻子回来了,唯独不见宋宝儿。宋清平拉住两人,问他的儿子呢?张牛吃惊的说:“宋兄弟不是早就回来了吗?”两人告诉宋清平,他们三人这次贩药材,正逢当地流行瘟疫,药材比平日要贵几十倍,三人各自大赚了一笔。快进腊月时,宋宝儿说想回乡,张李两人手上还有些剩货,想趁着年底卖完,不然过了年药价就跌了。于是宋宝儿只好自己独自回乡,一算日子,他早该回家半个月了才对。
宋清平一听,脑子“嗡”的一声,差点瘫倒:儿子不会在路上出了意外吧?张牛李麻子听宋宝儿还没回来,也着急了,他们劝宋清平不要急,也许宋宝儿路上有事,在路上耽搁了,再等几天也许他自己就回来了。
不想这一等就过了年,又过了正月十五,还是不见宋宝儿的人影。宋清平夫妻俩整天茶饭不思,以泪洗面,想儿子都快想疯了。尤其是宋清平,肠子都悔青了,后悔不该让儿子出远门,于是他打定主意,过了正月,就背上行囊,沿着宋宝儿走过的地方,一路打听儿子的下落。不料找了大半年,仍旧杳无音讯,无影无踪。宋清平六十多的人了,半年来寻子路上风餐露宿,受尽颠沛流离之苦,还染上了风寒,只得苍凉的回乡养病。
一天,宋家突然来了两位公差。其中一人拿出一个包袱问:“此物可是贵府上的东西?”宋清平打开一瞧,里面是件狐皮坎肩和一双鞋子,一旁的翠儿抖开坎肩,一见坎肩前襟上眼熟的扣坠子,她不禁大叫:“这是宝儿的衣服呀!我的儿子呢?他怎么了?”
公差说,半月前,有位路人在一处水塘中发现了一具浮尸。尸身上绑着几块碎石,仵作验尸后,断定死者是被人勒死后,绑上石头,丢到了水塘沉尸。死者面目全非,无法辨认,他们只好取下死者残留的衣物,到处寻找死者家人来认尸。
“天呐!”翠儿大叫一声,昏死了过去。丧子之痛痛彻心肺,翠儿一病不起,不久就咽了气。临闭眼时,她抓住宋清平的手,一脸幽怨,不肯闭眼。宋清平心痛如绞,他明白,这是妻子在责怪自己呀!“老婆子,你放心走吧!我一定会给咱儿子报仇的。”宋清平咬牙说。
街坊四邻得知宋家的遭遇后,都为宋宝儿可惜,纷纷猜测宋宝儿可能半路上遇到了劫财的歹人,才丢了性命。而张牛和李麻子听说后,赶到了宋家,张牛对宋清平说:“宋老爷,宋兄弟之死,我们哥俩也有责任,如果当初不是让他自己回乡,他也不会……唉,人死不能复生,宋老爷还是节哀吧。”李麻子也劝解他,并且拿出了十锭银子交给宋清平:“这是我们哥俩凑的一点心意,宋老爷别嫌少,算是我们的一点歉意吧。”
宋清平瞅着银子,眼里突然闪过一丝奇怪的神情,随即他悲怆的说:“你们的好意我心领了,银子你们拿回去吧。没了儿子,我还要银子干啥?”
张牛说:“宋老爷,宋兄弟死了,以后我们就是你老的儿子,以后有事你老尽管吩咐。”
宋清平一听,忍不住一脸感激:“好,好,人们都说世态炎凉,没想到宝儿还有你们这样义气的朋友。钱嘛,我不缺,我只是为我以后发愁呀。常年说养儿为送终,如今宝儿一死,等到我咽气时,连个给我扶柩哭丧的人都没有啊。”说罢,忍不住哭了起来,张牛李麻子也是一脸哀泣。哭完,宋清平突然面露难色,憋了好几次才说:“老朽有一个难言之求,不知该不该对两位说。”两人问是啥事,宋清平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宝儿一死,我宋家断了香火,而我宋清平又无侄子外甥,如果两位不嫌弃,肯不肯做我的义子?你们尽管放心,等我归西后,我宋家的家产田地,均分给两位,如何?”
张牛与李麻子面面相觑,简直不相信天底下还有如此的好事,忙不迭的点头答应。宋清平十分高兴,请来了村里的里正当保人,认了张牛和李麻子为义子,约定他百年之后,张李二人为他哭丧抬柩,行孝子礼,而宋家所有的财产全归二人。
自从认了两个义子,宋清平整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安心养起了老。而张李两人俨然也把宋家当成了自己的,让自家老小般到了宋家的高堂大屋居住。外人则羡慕的眼红,说张牛和李麻子真是走了****运,宋家的财产可不是个小数目。
不久后的一天,应县的知县正在大堂批阅公文,一个衙役气喘吁吁的奔进来喊:“老爷,不好了,大街上有人贴了张反……反诗。”
什么?反诗!知县大惊失色,接过衙役揭下的反诗一看,脸都吓青了。反诗上不但大骂当今皇上,还满口污言秽语,而更让人吃惊的是,反诗上竟然明目张胆的题着做诗人的名讳--宋清平。
知县吓坏了,如果此事闹大,他这顶乌纱丢了事小,弄不好脑袋也要搬家。于是他急忙带上一班衙役,赶往宋家村捉拿反贼宋清平,不料衙役把宋家村翻了个遍,也不见宋清平的人影。跑了反贼可不得了,知县一声令下,把张牛李麻子全家抓了起来。张李大喊冤枉,知县冷笑:“老子跑了儿子抵罪,你们是宋清平的义子,他跑了,不抓你们抓谁?”
张牛李麻子傻了眼。的确,因为按照大明刑律,题反诗是大逆之罪,罪该诛九族,灭四邻,这叫“连坐”。由于宋清平既无远亲,又无近邻,主犯一逃,张李就要抵罪。张李此时才知道被宋清平害惨了,日夜在大牢号哭喊冤。知县为了平息此事,见一时抓不到宋清平,就拿张牛李麻子开了刀。
此事一时闹的沸沸扬扬,可是题反诗的宋清平却一直下落不明。两年之后,宋家村有人掏村里的一口枯井时,挖出了一具尸骸,尸骸身上还压着一块写满字的石板。读罢石板上的字,人们大吃一惊,又感到匪夷所思——尸骸正是宋清平。
原来,当初宋清平出门寻子时,意外从一个外地药材商那里打听到,宋宝儿与张牛李麻子贩药材时,为了一点利钱,宋宝儿与他二人闹得很僵。后来张牛李麻子告诉他,宋宝儿是自己独自先回来的,可那个药材商却一口咬定,他曾经亲眼见到三人一同返乡。张李为什么要撒谎呢?等宋清平得知了儿子的死讯后,才猛然醒悟,猜测当初张李与儿子产生矛盾后,怀恨在心,又见宋宝儿赚了不少银子,就起了杀心,在回乡的途中,二人将宋宝儿勒死,搜走了宋宝儿身上的银子后,将尸身沉塘。
才开始,宋清平只是猜测,后来等他见到李麻子给他的银子后,便立即确定了自己的猜测是对的。因为知子莫若父,宋宝儿从小有个习惯,喜欢用指甲在银子上刻个月牙形的凹痕,而李麻子给他的银子里,有几锭上面恰巧有月牙形的痕迹。因此他断定,杀死儿子的凶手,正是张李二人。
知道了凶手,可如何给儿子报仇呢?此事他没有一点证据,凭的全是自己的一面之词,告官,打不赢官司;动手,他一个老翁显然不是两个壮汉的对手。该如何是好?思来想去,凭借多年在衙门的见识,他终于想到了一个杀招--先以家产为诱,认张李二人为义子,然后题反诗,再悄悄投井自尽,假装潜逃。朝廷刑律,大逆之罪主犯潜逃,要连坐亲属,他远无亲朋好友,近无四邻八舍,妻儿又亡,张李又是他的义子,此时二人就是有一千张嘴,也说不明白,辩不清楚了。
此招借刀杀人,干净利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