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大学·中庸
48405000000007

第7章 大学(6)

赵绰宽刑容人

赵绰,字士焯。隋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南蒲州镇)人。性格朴实、直率刚毅。开皇初年任大理寺丞,因执法平允、谦逊谨慎,升任大理少卿。

赵绰任大理少卿时因为坚持执法公正,有时难免与隋文帝意见不一致,隋文帝很不高兴。来旷是大理寺的官员,觉得有机可乘,为了迎合隋文帝,就暗暗给隋文帝上了一道奏章,认为大理衙门执法失于太宽。隋文帝觉得来旷说得很中肯,就提升了他的官职。来旷于是就以为皇帝很赏识自己,于是昧着良心,诬告赵绰徇私舞弊,把不该赦免的犯人释放了。隋文帝虽然觉得赵绰办事不顺他的心,但是却不相信他会徇私舞弊,对来旷所上告的情况有所怀疑。隋文帝便派亲信官员去调查,结果根本不是来旷所说的那样,只是来旷无中生有的诬告。隋文帝勃然大怒,立刻下令处死来旷。

赵绰却立即谏止说:“来旷确实有罪,但是不该判死刑。”

隋文帝很不高兴,本来是替他出气,也是为了警告那些心术不正的人不再做诬陷大臣的事,可是赵绰却迂腐地拘泥于法律条文。

隋文帝根本就没有理睬赵绰说的话,进宫去了。

赵绰跟在后面,大声说:“我有重要的事必须向陛下报告。”

隋文帝就说:“有什么紧急事?说吧。”

赵绰说:“我犯了三大罪责,请求陛下处分。”

隋文帝不解地问:“是哪三大罪责?”

赵绰便说:“第一,我身为大理寺主要官员,没有教育好下属,致使来旷触犯了刑律;第二,来旷不该判处死刑,我却不能据理力争;第三,我并没有什么别的重要事要报告,只是急于申述自己的想法,所以欺骗了陛下。请求陛下治罪。”

独孤皇后很赏识赵绰的正直,就赐给赵绰两杯酒。隋文帝也同意赦免来旷死刑,改判革职流放。

又有一次,刑部侍郎辛亶听信传言“穿红色的衣裤吉利,有利于升官”,所以不着官服,却穿着红色的裤子在官署办事。隋文帝认为这是蛊惑人心,命令立即处斩。

赵绰说:“依据法律,不该判死刑,我不敢奉诏执行。”

皇上恼火地对赵绰说:“抗旨不执行,也是死罪。”命令左仆射高亶将赵绰推出斩首。

赵绰却高声呼喊:“陛下杀我可以,但不能杀辛亶呀。”

赵绰脱下衣服,准备接受死刑。

皇上派人对赵绰说:“你觉得有什么话要说吗?难道就这样白白地送命。”

赵绰回答说:“执法一心,不敢惜死。”

隋文帝听到这句话很受震动,下令宽赦了他。

第二天皇上特地赐给赵绰绸缎三百匹,以示慰劳勉励。

【原文】

唯仁人放流①之,迸②诸四夷③,不与同中国④。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④,举⑤而不能先,命⑥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⑦人之性,菑⑧必逮⑨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⑩以失之。

【注】

①放流:流放。②迸(bǐng):摒斥。③四夷:四方文化落后的边远地区。④中国:与四夷相对的华夏文化地区。⑤举:任用。⑥命:古人认为是“慢”字之误,为怠慢之意。⑦拂:违逆。⑧菑(zāi):同“灾”,灾难。⑨逮:到。⑩骄泰:骄恣放纵。

【译】

只有靠有仁德的人来将这样的人(不能容人的人)流放到边远的蛮荒地区,不让他们居住在中国。这就是说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喜欢人、厌恶人。看到有贤德的人而不能推举他,推举了而不能首先任用他,这是怠慢。看到不善的人不能黜退他,黜退他而不能使他远离,这是过失。喜欢别人所厌恶的,厌恶别人所喜欢的,这是违逆人的本性,灾难一定会降临到他的身上。所以君子有大原则:必须凭借忠诚信用才能得到,骄恣放纵就会失去。

【解】

知善而不能用,知恶而不能退。如此总是知人,又有什么意义。所以用,就不要怠慢;退,就务必要使之远离。

刘恺议刑

刘恺,字伯豫。东汉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人。刘邦后裔。当袭父爵,让给其弟刘宪,遁逃避封。执政官奏请收回刘恺封国,章帝嘉赏刘恺的义行,特意优待宽容,诏许等待,但是刘恺始终没有回来。多年后,执政官又提起此事。侍中贾逵上疏曰:“孔子曾说:‘能以礼让为国,于从政乎何有。’有关部门不能体恤刘恺礼让向善的本意,只是简单地比照惯常的法则处理此事,这恐怕不能成全其礼让的善心,也不利于树立良好的风气,更无助于形成宽容仁厚的教化。”和帝于是采纳了他的建议,诏谕:“故居巢侯刘般嗣子恺,当袭父般爵,而称父遗意,致国弟宪,遁亡七年,所守弥固。盖王法崇善,成人之美。其听宪嗣爵。”于是同意刘宪袭爵,并征召刘恺为郎。后迁待中。安帝时,官至太尉。

刘恺任司徒时,大将军邓骘权势熏天,征西校尉任尚是邓骘的亲信,因贪赃枉法被判罚充军。太尉马英、司空李郃等人畏惧邓骘的权势,为了讨好邓骘,擅自将任尚赃款赃物全部发还本人。当时他俩游说刘恺,被刘恺驳斥回绝。后来,此事暴露,朝廷重责马英、李郃二人,高度赞扬了刘恺的刚直。

安帝建光元年,清河相叔孙光因贪污罪受到惩处。同时,居延都尉范邠也因贪污触犯刑律。皇帝下令让三公、廷尉讨论定罪。当时司徒杨震、司空陈褒、廷尉张皓都提出依旧例治罪,株连其家族及子女。刘恺当时任太尉,依据《春秋》大义,从人性出发,释发刑罚本义,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见解。他说:“根据《春秋》的大义,褒扬善事功德时,应该延及其子孙后代;惩治坏事,清算罪行时,应该只追究到他本人为止,不应株连其子孙或亲属。之所以这样做,是尽力引导人养成好的行为。《尚书》曰:‘上刑挟轻,下刑挟重。’就是说如果因为他们贪赃枉法而株连其子孙,恐怕会连累好人,这并不是先王制定刑律的本意吧。”

刘恺此番论议宏正,辞气高雅,不阿附权贵而敢担道义。“推至诚以为行,行信于心而感于人。”入朝,在位者莫不仰其风行。

【原文】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①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②,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③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④曰:“畜马乘⑤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⑥不畜牛羊,百乘之家⑦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⑧国家而务⑨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菑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注】

①食(sì):食用消费。②舒:舒缓,迟缓。③终:成功。④孟献子:鲁国大夫。⑤畜马乘(shèng):“四马一车”(乘)之家。为士初任大夫的财物规格。这样的人家不斤斤计较鸡与小猪的多少。⑥伐冰之家:卿大夫以上之家,丧祭才可使用冰。这样的人不会靠畜养牛羊来赚钱。⑦百乘之家:拥有兵车百乘的公卿之家。这样的人有采邑(国君封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的土地,也包括土地上的农民),可任用家臣,但不会准许家臣为自己聚敛财货。宁有盗臣,意思是宁可应该自己损失财物,也不可让百姓蒙受损失,这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以百姓的利益为优先考虑。⑧长:治理。⑨务:致力。

【译】

积累财富有大原则:生产方式众多,而食用消费少;工作勤快,而花销舒缓。这样财物就始终够用了。有仁德的人用钱财来颐养自己的身心、名誉,没有仁德的人牺牲自己的身心、名誉来获得财富。没有上位者喜欢行仁而属下不喜欢行义的,没有喜欢行义而事情做不成功的,(百姓)没有把国库里的财物不当作自己的财物一样来加以保护的。孟献子说:“有车的士大夫之家不应该做饲养鸡、猪这样的事,祭祀用冰的卿大夫之家不应该畜养牛羊来赚钱,拥有百辆车的公卿之家不应该畜养搜刮百姓财物的家臣。与其有聚敛财物的家臣,不如有偷盗的家臣。”这就是:一个国家不要以财物为利,而应该以仁义为利益。治理国家而致力于聚敛财物,一定是从小人开始。小人擅长做这样的事。让小人治理国家的事务,天灾人祸必定一齐到来。即使有好人,也无可奈何了!这就是:一个国家不要以财物为利,而应该以仁义为利益。

【解】

《大学》最后以论“生财”结束,尤有意味。儒家并非不谈财,而是主张以义为利,这也是中国旧时儒商的特点之一。从商者并非可以不顾及道义良心,为商亦当有为商的道德准则。

召信臣富民

召信臣,字翁卿,西汉九江郡寿昌(今浙江省建德县西南寿昌镇)人。水利专家。初以明经甲科,任职郎中,后迁南阳太守。为民兴利,教化大行。深受百姓爱戴,被尊称为“召父”。迁河南太守,治行第一。终官少府,位列九卿。为官一生,“好为民兴利,务在富之”。《汉书》将其列为西汉“治民”名臣之一。

召信臣任南阳太守期间,着力开发治理唐白河流域,兴修水利,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了劝说百姓重视农业,安心耕作,召信臣经常深入乡村,出入田间,晚上住在农家,亲自勘查水源。他组织民众开凿沟渠,修筑堤坝,建造水闸,建成水利工程数十处,灌溉面积年年增加,最多时达到三万公顷,使当时南阳地区成为全国富庶地区之一。在所修筑的水利工程中,最著名的是六门堨、钳卢陂、马仁陂等,其中有的一直沿袭使用了两千多年。召信臣在大力兴修水利工程的同时,也注重管理,制定了灌溉管理制度,“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立于田畔,以防纷争”。百姓得到了很大的好处,家家有余粮,年年有结余。出外的百姓也纷纷返回家乡,户口成倍地增加。偷盗及纷争的现象一天天减少,秩序开始安定。同时,召信臣倡导节俭办事,使当地民风敦厚,百姓安居乐业。南阳的百姓尊称他为“召父”。

东汉建武七年,南阳太守杜诗在召信臣兴建工程的基础上扩建修治,广开农田,大兴灌溉,效益显著,当时的百姓称赞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