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靠的是疏导,不是堵截——因势利导
成语诠释
【来源】(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解释】因:循着;势:趋势;利导:引导。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比喻做事情要顺着好的发展趋势进行引导和推动。
【成语掌故】
孙膑,战国时期齐国人,他是孙武的后世子孙,是中国古代卓越的军事家和兵法家。他自幼聪慧好学,深得鬼谷子的真传,因此招致魏国将军庞涓嫉妒,也因此成为“刑残之人”。幸而,他的才能并没有因此被埋没,而是令他在后来的桂陵和马陵之战中扬名天下。
公元前341年,魏国联合赵国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王派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前去解救韩国。行军中,孙膑用围魏救赵之计逼迫庞涓从韩国撤兵。当庞涓匆忙地往回赶的时候,齐军已经进入了魏国境内。孙膑对田忌说:“魏国的军队一向以凶悍勇猛著称,我们的军队在他们的眼中根本不值得一提。善于用兵的人,总是可以因其势而利导之,也就是说,可以顺着对方思想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引诱他们中计。”
于是,孙膑下令全军逐日减灶,以此来制造齐军溃败逃跑的假象,引诱庞涓只率少数精锐部队前来追击。骄傲的魏军果然中计,庞涓以为齐军胆小,已经逃亡过半,便产生了轻敌的思想,只带着他的精锐骑兵,加速追赶。
孙膑料定庞涓会经过马陵,便先在那里埋伏,并在路旁的大树上刻下了“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几个字,命令埋伏的士兵看到火光就一起放箭。这天夜里,庞涓赶到马陵,见树上似乎有字,便命人点起火把察看。齐军见到火光,万箭齐发,魏军死伤无数,庞涓也身受重伤,见已无路可逃,只得拔剑自杀。
词解人生
真正的智者,总是能在事情发生之前,便清楚地预料到对手的每一步动作,如同弈者一般,知道接下来自己的对手将在何处落子。有了这样的“预知”,便能在对手有所行动之前,预先想好相应的对策与措施,甚至还可以在对手到来之前,预先挖一个“坑”让他跳。而要做到这样的“预知”,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需要一双从细微之处便能看到事物本质的慧眼。
从细微处就能看出显著特点,目睹了开始便能预测到结果。这是领导者洞察事物的重要基本功。看到事物的苗头,就要能预知事物未来发展的趋势。明代传世智书《经世奇谋》中说:事情虽然还未显露出来,但它的细微迹象已露出,愚昧无知的人对它熟视无睹。明代另一传世智书《智囊》也说:圣人没有必死之地,贤人没有必败的结局。圣贤之人,当彼处昏暗时能在此处躲避,当机遇到来时能自觉加以运用。由先贤先哲的这两段遗训可知,领导者是否具备见微知著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到他的吉凶祸福,甚至直接影响到整个领导工作的成败得失。因此,是否善于见微知著防患未然,是领导者才华和水平的重要体现。
不实施诡诈,但要认清诡诈——兵不厌诈
成语诠释
【来源】(战国)韩非《韩非子·难一》。
【解释】厌:嫌恶;诈:欺骗。作战时尽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比喻在战争中要善于用计迷惑对方,也就是说,对敌人不能太讲诚信,要使敌人防不胜防。
【成语掌故】
汉安帝在位期间,羌族部落经常侵扰汉朝的边境。有一次竟然把汉朝的武都郡包围了起来,汉安帝忙任命虞诩率军抵抗羌军。虞诩率人连夜赶往武都郡,部队到达陈仓、崤谷一带时,被大批羌军阻挡。虞诩见此情形,忙下令部队停止前行,然后大造声势,说朝廷派的大军随后就到,到时就对羌军前后夹击。羌军不知是计,便兵分四路抢掠粮草。虞诩见羌军分散开来,就抓住时机,突破羌军的防线,继续向武都郡进发。
虞诩命令军队全速前进,每天行军一百多里,命令各队士兵第一天挖两个灶坑,并且以后逐日增加一倍。将领不解其意,问他说:“孙膑领兵作战,每天减灶以迷惑敌军;兵法说每日行军三十里,可确保安全。我们每日加灶,一天行百里,都不合先人的规矩啊!”
虞诩回答说:“用兵打仗要根据不同的形势,采取不同的策略。羌军人多势众,士气高昂,我们不能与之硬拼。如果我们行动缓慢,必会被羌军赶上。兵不厌诈,制造假象才能迷惑敌人,当年孙膑减灶,是为了佯装弱小;如今我们加灶,是为了佯装强大。”
羌军见汉军每日加灶,以为汉军的兵力正在不断增加,就不敢继续紧追其后,虞诩的军队才能安全地进入武都郡。虞诩又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指挥作战,大败羌军,使动荡的武都郡最终安定了下来。
词解人生
用兵打仗之法是一种诡诈之术。能打,却装作不能打;要打,却装作不想打;明明要向近处进攻,却装作要打远处;即将进攻远处,却装作要攻近处;敌人贪利,就用利引诱他;敌人混乱,就乘机攻打他;敌人力量雄厚,就要注意防备他;敌人兵势强盛,就暂时避其锋芒;敌人暴躁易怒,就要挑逗他的怒气;敌人胆怯,就设法使之骄横;敌人休整得好,就设法使之疲劳;敌人内部团结,就设法离间他们。要从敌人没有防备处发起进攻,在敌人意料不到时采取行动。所有这些,都是军事指挥的奥妙,也是诡诈的艺术。
固然,诚信是我们想要追求的最美好的人际关系状态,但它如同共产主义社会一样,距离我们还有相当的距离,所以,我们无法避免地会遭遇诡诈。讨厌诡诈而诚信行事,是君子的本色;但不识诡诈陷入别人的奸谋中,是要付出代价的,更严重的还有可能会对自己的生存产生威胁。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我们,不应该总是沉浸在诚信的“乌托邦”中,认清现实,以一种冷眼旁观的态度看待世间的诡诈,自己固然不能成为实施诡诈的始作俑者,但最起码也要保证自己不沦为诡诈的牺牲品。
普通人下棋看三步,聪明人下棋看全盘——神机妙算成语诠释
【来源】(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涣传》。
【解释】神、妙:形容高明;机、算:指计谋。灵巧机变的谋划和神妙的计谋。形容计谋十分高明,善于估计复杂的形势变化,决定策略。
【成语掌故】
三国时期,三足鼎立的局面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各方势力都想将其他的两方势力消灭,自己便可以独霸天下,这其中就以独占北方的曹操最为迫切。公元208年,曹操率二十万大军南下,企图一举消灭孙权和刘备的势力。刘备得知此事后,便派诸葛亮去东吴联合孙权,共同对付曹操。
周瑜是东吴的大都督,他虽然聪慧过人,但心胸过于狭窄,一直以来他都十分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总想借机把他除掉。诸葛亮对此了然于胸,但考虑到应以大局为重,也只得与周瑜一起共事。
一次,因水战需要大量的弓箭,周瑜便刁难诸葛亮,要他在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谁知诸葛亮却将限期缩短为三天,并立下军令状,到时若交不出十万支箭,甘愿受罚。周瑜料定诸葛亮完成不了这个任务,到时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把他除掉。同时,周瑜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还暗中吩咐造箭军匠故意拖延时间。但是,诸葛亮却丝毫不担心,反而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他只是向东吴大将鲁肃借了二十只快船,每只船上配置三十名士兵,扎放一百多个草人,船上用青布做帐幕。
两天过去了,诸葛亮一点儿动静都没有。到了第三天凌晨,江面上突然起了大雾,诸葛亮趁着大雾,下令将草船驶近曹军水寨。他和鲁肃在船中饮酒,船上的士兵则擂鼓呐喊,作出一副要攻打曹军的样子。曹操忽然听到江面上鼓声大作,以为敌军前来偷袭,慌忙命令曹军不要出击,用箭射向对方。霎时间,曹军一万多弓箭手一齐朝江中射箭,不多时快船上的每个草人身上便都插满了箭。大雾散去后,诸葛亮下令回营。这时,二十只快船上的箭,数量远远超过了十万支。他又让各船士兵齐声高喊“谢丞相赠箭”。等曹操明白过来的时候,诸葛亮的船早已驶出很远了,想追也追不上了。诸葛亮如约交出了十万支箭,周瑜的如意算盘落空了,当他得知诸葛亮用草船借箭时,不禁感慨道:“诸葛亮神机妙算,看来我真是比不上他啊!”
词解人生
诸葛亮神机妙算,名扬天下,仅从草船借箭一事上便可以看得出来。他明知周瑜故意刁难,但还是答应下来,显然他早已知道三天后必会起大雾;他只请鲁肃做了一点点的安排,便已“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他以二十只快船,便从曹操那里借来了十万多支箭,显然他对于可以达到的箭的数量已经了然于胸了……诸葛亮能将每一个环节都算得极其精准,以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的利益,这无疑是我们现代人所追求的。诸葛亮如同一个弈者,在开局落子之时,便已经对整个局势了如指掌了,他的先见之明,是对现代人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