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不误砍柴工——厉兵秣马
成语诠释
【来源】(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解释】厉:同“砺”,磨;兵:兵器;秣:喂养。磨好兵器,喂饱战马,指准备战斗。形容紧张的战备,也泛指事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成语掌故】
春秋时期,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所以,晋文公重耳与秦穆公任好联合攻打郑国。后来秦穆公被郑国的烛之武说服,不再攻打郑国,而是与郑国结盟,并留下将领杞子等三人驻守郑国。
两年后,杞子派人向秦穆公报告,说:“如今真是天赐良机啊!郑国都城北门的钥匙现在由我们掌管,如果你现在派兵来袭,一定可以一举攻下郑国的都城。”秦穆公收到消息后,征求一位老臣蹇叔的意见,蹇叔表示极力反对,他劝秦穆公千万不要做这种背信弃义的事,而且如果秦军出兵,必会遭到晋国军队的截击,有可能会全军覆没。但秦穆公认为机不可失,根本听不进去蹇叔的劝阻,立即派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名将帅领兵出征,讨伐郑国,蹇叔的儿子也在远征的队伍之中。送别时,蹇叔抱住儿子失声痛哭,说:“你们此去凶多吉少,晋军一定会在崤这个地方截击你们,看来我得准备去崤替你收尸了。”
长途跋涉之后,秦军到了离郑国不远的滑国,正巧郑国的商人弦高途经滑国,得知秦军准备偷袭自己的国家后,他一边假称自己是郑穆公的派来接待秦军的使者。他对秦军说:“我们国君知道你们要来,特地要我送一批牲口来犒劳你们。”另一边,弦高暗中派人把秦军进犯的消息火速报告了郑穆公。
郑穆公接到密报,马上派人去杞子等人的住地察看,见他们已经打包好了行李,磨好了兵器,喂饱了战马,准备作秦军的内应。于是,郑穆公派皇武子跟杞子说:“很抱歉,没有能够好好地款待你们,现在贵国的军队来了,你们可以回去自己的国家了。”杞子等人见事已败露,便匆匆地逃走了。
孟明视得到消息,知道已经无法偷袭了,怏怏地说:“如今内应已经没有了,讨伐郑国也没有什么希望了,我看还是回去吧。”于是,下令班师回国。途中经过崤地时,果然遭到了晋军的伏击,秦军全军覆没。秦穆公得知讨伐郑国无果,而且还被晋国全歼,十分后悔当初没有听骞叔的劝告。
词解人生
孔子曾经说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人要想做成一番事业,成就一番理想,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做任何事情如果没有完善、充足的准备必将归于失败。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先将自己的刀磨锋利,这样砍起柴来,必定可以事半功倍。
在很多企业里,有些人每天辛苦忙到晚,天天加班,可惜就是没有什么成绩。那这些人就应考虑,枪够不够尖,刀够不够快。擦亮枪头,磨快刀锋,勤练武艺,是获胜的先决条件。从现在开始,先为自己充电,再全力地投入工作中吧!
火苗总是在刚燃起时最容易扑灭——防微杜渐
成语诠释
【来源】(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丁鸿传》。
【解释】防:提防,防止;微:事物的苗头;杜:杜绝;渐:事物的起始。在不良事物刚露苗头时,就应该加以防止,杜绝其继续发展。形容不好的事态开始萌芽时,就注意防止它的发展。
【成语掌故】
西汉时,吕后专权,汉室的天下几乎被吕氏的人所篡夺。到了东汉,历史再次重演。窦太后是汉章帝的皇后,汉和帝的母亲。汉和帝即位之初,窦太后独揽朝廷的军政大权。她的哥哥窦宪任大将军,掌握全国的兵权。窦氏子弟几乎控制了朝廷所有重要部门。由于窦氏一族权倾朝野,所以大臣们谁也不敢在朝廷上公开提出抑制外戚权力这件事。
侍中丁鸿是个非常有学问又富于正义感的人。他博览经史,深明大义,很受和帝器重。他觉得自己身为人臣,不能听任外戚专权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于是他决定上书皇帝,直陈外戚专权的弊端。
他连夜草拟奏章,直言不讳地指出:“陛下,从古至今,太阳象征帝王,月亮代表大臣。现在我朝已出现了日食,它是在提醒陛下应小心谨慎。日食意味着臣子的权力过大,这是对皇权的威胁。涓涓细流,汇成洪水,能冲决江岸,毁伤林木;纤纤弱枝,长成参天大树,会遮天蔽日。世间万物都是由小到大,由隐而显的。人们往往忽视那些看来细小、琐碎的事情,任其发展成大的隐患而追悔莫及。如今,大将军窦宪倚仗着太后的势力,把持朝政,破坏纲纪,盘剥地方,草菅人命,使全国上下‘臣不敢言,民不聊生’。各地盗贼四起,朝廷窦氏专权。他们日益嚣张,连皇帝你也不放在眼里,甚至认为汉室天下已是窦氏的天下了。长此下去,后果堪忧!皇上此时应亲揽朝政,将国家社稷放在心上,防止微小的事情酿成大患,杜绝不好的事情于萌芽之中。”
丁鸿草拟好密奏后,悄悄溜进后宫,将密奏呈给了汉和帝。和帝读完丁鸿的密奏,大为震动,意识到事态严重,再继续恶化将不可收拾,便立即采纳丁鸿的意见,免去窦宪的大将军之职,着手理顺朝政,削弱窦氏一族的势力。不久,国势便有了好转。
词解人生
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当我们意识到一些小的问题存在时,绝不可以轻易地放过它们,如果忽视小的漏洞和差错,就可能酿成大祸。譬如爬山,人们往往安宁于险峻,而出祸于平地,就是因于细微处疏忽大意所致。不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想获得好的结局,就应该注重细节。在你看来,它们微不足道,但经过时间的积累,它们就会成为你遭遇滑铁卢的元凶。
时常想想细微之处,电脑是否在自己离开时被关掉,水龙头是否在离家时被拧紧,与别人见面时是否经常迟到,自己是否经常大发脾气,穿戴是否得体、整洁……一个细节可以毁掉你的形象,可以使你失去一次合作机会,甚至可以让你美丽的家园变成一片废墟。防患于未然,不仅从大处着眼,更要从小事着手,将那些会带来隐患、招致失败的东西,及时地扼杀在“摇篮”之中。
创造有利于自己的条件——篝火狐鸣
成语诠释
【来源】(西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解释】夜里把火放在笼里,隐隐约约像磷火,同时又学狐叫。假托狐鬼之事,发动群众起事。现用来比喻密谋策划起义。
【成语掌故】
秦始皇在位时,实行严刑峻法,使得民怨沸腾、人心惶惶。秦二世即位后,变本加厉,社会矛盾一触即发,秦朝的统治岌岌可危。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下令征调贫民去守卫边境,阳城一共八百余人全都被征召去当兵卒。陈胜、吴广也在其中,并被指派为屯长,他们与其他人在两名县尉的押送下,前往三千里外的渔阳,并且两个月内必须到达,否则就会受到重罚。
队伍到达蕲县大泽乡的时候,天降大雨,道路被切断了,根本无法通行,原本已经计算好的行程,照这样下去,必定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渔阳。按照秦代的律法,不能准时到达者,全部要处以极刑。陈胜、吴广商量说:“如今我们逃走是必死无疑,而造反干一番大事业或许还有一线生机,我们为什么要在这里等死呢?还不如造反,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呢!”他们议定之后,便去找人占卜凶吉。那个占卜的人猜到了他们的意图,便说:“你们的事准能成功,不过还应该再向鬼神祈祷一下。”陈胜知道,他是想让自己假借鬼神来迷惑众人,好让大家全都能站在自己这一边,支持自己起事。
于是,陈胜用朱砂在白绸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然后偷偷地将它塞进鱼肚子里。没多久,伙夫剖开鱼肚时,发现了这个有字的绸子,这件事很快就传开了。接着在午夜时分,陈胜派吴广到附近一座废弃很久的古庙里,点起火用竹笼子罩上,远处看去一闪一闪的,如鬼火一般,还模仿狐狸的声音叫喊着:“大楚兴,陈胜王!”兵卒们被这些奇异的现象惊呆了,大家议论纷纷,不敢明说,只能在背地里对着陈胜指指点点。陈胜、吴广看时机已经成熟,便杀死了两名县尉,率领八百多名农民起义,攻下大泽乡,占领了蕲县。这便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次农民起义,很快得到各地义军的响应,陈胜、吴广率领义军建立了张楚政权。
词解人生
酒香到底怕不怕巷子深,成了一个经常被人拿来讨论的问题,但至今也没有一个确切的结论。就陈胜、吴广发动农民起义的经过来看,适当的造势是需要的,正如中国历史上的许多起义与变革,都要以宗教为借口一样。醇香的美酒,需要一定的广告宣传,才会被人们所熟悉和了解;有才能的人,要做成一番大事,也需要一定的前期准备,让别人将自己推到最前面,才能显得名正言顺,这便是“篝火狐鸣”的必要。
在求职的过程中,用人单位往往通过简历收获第一印象,适当地在自己的简历上多花工夫,可能通过一些小细节便可以引起用人单位的注意,就能在成千上万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而获得复试的机会。虽然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但在纯粹的基础上,稍加修饰便可以让自己更加“明艳动人”,何乐而不为呢?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狡兔三窟
成语诠释
【来源】(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四》。
【解释】三,虚指,多的意思;窟:藏身的洞穴。狡猾的兔子有好几个藏身的窝。比喻隐蔽的地方或方法多。多指做事留有余地,具有多种应变能力。
【成语掌故】
孟尝君,战国时齐国的贵族,他承袭其父田婴的封爵,被封于薛地,人称薛公,号孟尝君,战国四公子之一。他在齐国担任相国时,门下有数千名食客。他曾联合韩国和魏国,大败了秦、燕、楚三国,因此声名远播,威震一方。
孟尝君门下有个名叫冯谖的食客,虽然没有什么名望,但却多次提出过分的要求,孟尝君都满足了他。一次,孟尝君询问门客中谁能替他到薛地去收债,冯谖自告奋勇承担了这个任务。临行时,他问孟尝君回来需要买些什么。孟尝君随口说缺什么就买什么。冯谖到薛地后,把百姓欠债的借据全都烧毁,说这是孟尝君的命令,于是百姓对孟尝君感激涕零。
孟尝君得知此事后,问他为何如此,冯谖说,他见相国什么都不缺,就缺一个“义”字,因此就以相国的名义将债契全烧了,把“义”买了回来。孟尝君听了不高兴,但也没有公开责备他,只是渐渐地疏远了他。
一年后,孟尝君遭人诽谤,被齐王免除了相国的职务,只好回到薛地去。离薛地还有一百多里路时,百姓就前来迎接。孟尝君此时才知道冯谖给他买的“义”的珍贵。但冯谖对他说:“聪明的兔子有三处洞穴,才能免于猎人的猎杀和猛兽的追捕。如今你只有一个洞穴,还不能高枕无忧,让我帮你再凿两个洞穴吧。”
于是,孟尝君按冯谖的要求给了他五十辆车子、五百两黄金,前往魏国。冯谖见到魏王后就开始称赞孟尝君才识出众,受百姓爱戴,让惠王深感孟尝君是个有才之人,并马上派使臣去齐国聘请孟尝君来魏国当相国。齐王听到这个消息,十分担心孟尝君为别国效力,赶紧恢复了孟尝君相国的职位,并亲自向他谢罪。这样,冯谖为孟尝君凿成了第二个洞穴。
之后,冯谖又建议孟尝君向齐王请求赐给自己先王的祭器,在薛地建造宗庙供奉。这样一来,齐王就会派兵来保护,而薛地在齐国的地位就非同寻常了。宗庙在薛地建成后,冯谖对孟尝君说:“三个洞穴已经凿好,今后你可以高枕无忧了。”
词解人生
破釜沉舟,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魄力,但它并不适合所有的人,也并非适用于所有的情况,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为自己留有后路,当自己被逼无奈的时候,最起码还可以有藏身之处,这便是“狡兔三窟”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