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词解人生:成语中的生命智慧
48408800000045

第45章 读书是人生一大快事(1)

准备充分,才能应对自如——胸有成竹

成语诠释

【来源】(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解释】成:完全的;成竹:完整的竹子。画竹子之前,心里就要有一幅完整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有通盘的考虑。

【成语掌故】

北宋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名文同,字与可,他对诗、文、书法都很擅长,尤其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所以有“墨竹大师”之称。

文同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或是天晴天阴,他都常年不断地在竹林子里头钻来钻去。三伏天气,太阳像一团火,烤得地面发烫,文同照样跑到竹林子,站在烤人的阳光底下,全神贯注地观察竹子的变化。他一会儿用手指头量一量竹子的节把有多长,一会儿又记一记竹叶子有多密。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满脸都流着汗,可是他连用手抹也没抹一下。有一次,天空刮起了一阵狂风,眼看着一场暴雨就要来临。人们都纷纷往家跑,坐在家里的文同却急急忙忙地抓过一顶草帽,直往山上的竹林子里奔去。他一心要看风雨当中的竹子,哪里还顾得上雨急路滑。他气喘吁吁地跑进竹林,没顾上抹一下流到脸上的雨水,就两眼一眨不眨地观察起竹子来了。只见竹子在风雨的吹打下,弯腰点头,摇来晃去,他细心地把竹子受风雨吹打的姿态记在了心头。

由于长年累月地对竹子进行细致的观察和研究,竹子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在阴晴雨雪天,竹子的颜色、姿势又有什么两样;在强烈的阳光照耀下和在明净的月光映照下,竹子又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竹子,又有哪些不同的样子,文同都了解得一清二楚。所以画起竹子来,他根本不用画草图,便能一挥而就,画出千姿百态的竹子。文同的一位好朋友晁补之,曾称赞他说:“文同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词解人生

参加考试、面试,我们每个人总是会有无数次这样的经历。面对这样的场面,唯有那些已经做好万全准备的人,才能从容地应对。

在考试之前,我们会叹息自己浪费了太多的时间,没能尽全力学好自己应该学的东西;在考场上,我们会因为心里没有多少把握而紧张不已,甚至有些时候还会出现大脑一片空白的突发状况;在考试之后,我们会痛惜自己原本会的东西在考试的那一刻竟忘得一干二净。面试时,我们也是如此,总有太多的遗憾,太多的不满,恨自己未能做到最好。

无论是考试还是面试,都是一个让自己展示能力的平台,它如同一块画布一般,等着我们画出最美的图案。只有那些心中已经对所要画的事物了然于胸的人,才能画出最真实、最动人的图画,如文同画竹子一样。

每本书都是等待和你交谈的“有缘人”——开卷有益成语诠释

【来源】(晋代)陶潜《与子俨等疏》。

【解释】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益:好处,收获。打开书本阅读,总有益处。勉励人们勤奋好学,多读书。

【成语掌故】

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都是武将出身,他们深知“不能马上治天下”的道理,所以极为重视读书。他们以身作则,经常翻阅各种各样的书籍,尤其喜欢读史书,从中了解历朝历代的兴衰更替。

宋朝初年,宋太宗赵光义命文臣李防等人编写一部规模宏大的分类百科全书——《太平总类》。这部书收集摘录了一千六百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分类归成五十五门,全书共一千卷,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参考书。

对于这样一部巨著,宋太宗规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两三卷,一年内全部看完,遂更名为《太平御览》。当宋太宗下定决心花精力翻阅这部巨著时,曾有人觉得皇帝每天要处理那么多国家大事,还要去读这样一部大书,太辛苦了,就劝告他少看些,也不一定每天都得看,以免过度劳神。可是,宋太宗却回答说:“我很喜欢读书,从书中常常能得到乐趣,多看些书,总会有益处,况且我并不觉得劳神。”于是,他仍然坚持每天阅读三卷,有时因国事忙耽搁了,他也要抽空补上,并常对左右的人说:“只要打开书本,总会有好处的。”

宋太宗由于每天阅读三卷《太平御览》,学问十分渊博,处理国家大事也得心应手。当时的大臣们见皇帝如此勤奋读书,也纷纷效仿,所以当时读书的风气很盛,连平常不读书的宰相赵普也孜孜不倦地阅读《论语》。

词解人生

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读书,可以彻悟人生意义;读书,可以洞晓世事沧桑;读书,可以广济天下民众;读书,可以深入科技殿堂。古人说:“人可一日不食肉,不可一日不读书。”培根说:“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修辞与逻辑使人善辩。”无论是什么类型的书,总能给人以帮助,或者灌输知识,或者提升能力,或者启示人生哲学……在这个信息化的世界里,读书是我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多读书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面,提高我们的修养与见识,对我们的生活与工作而言,无疑都会有很大的帮助。不要再以没有时间为借口,将书丢弃在看不见的角落里,任由它堆满了灰尘;也不要再以网络非常发达,无须再通过看书来获得知识与信息为由,远离那些厚重、有质感的书籍。这样的话,你将无法体会书卷飘香的惬意。把看电视、吃零食的时间留出来一点,去书店买一本让自己心动的书,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细细体味书中的情感,与作者来一次穿越时空的交流,必将使你获益匪浅。

不疯魔如何能成活?做个书痴——手不释卷

成语诠释

【来源】(晋代)陈寿《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

【解释】释:放开;卷:书本。不肯放下手中的书本。形容勤奋好学。

【成语掌故】

三国时代,东吴有一员大将名叫吕蒙,字子明。他年轻时,因家里贫困,无钱读书。从军后,虽然骁勇善战,立下了不少战功,却苦于缺少文化,不能把战例经验总结写下来。

有一天,吴主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掌管军事大权,应当多读一些史书、兵书,不断增长自己的学识以担当重任。”吕蒙一听主公要他学习,便为难地推托说:“军队里的事情又多又复杂,都要我亲自过问,恐怕挤不出时间来读书啊!”孙权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做一个读书人,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我在掌权前后都读了不少的书,感觉从中得到的帮助实在是太大了。你本来就是个聪明人,更应该多读点书。”吕蒙问:“可我不知道应该去读哪些书。”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书,再读些《左传》、《史记》等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停了停,孙权又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为什么你就没有时间呢?”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并坚持不懈。最后做了吴国的主将,有勇有谋,屡建奇功。随着读的书越来越多,他的见解也越来越精辟,一些见解就连当时学识渊博的人也自叹不如。

词解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