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鱼,又称牙带鱼、裙带鱼、白带鱼、油带鱼、刀鱼、鞭鱼,因身体扁长,形似带子,故称带鱼。它肉肥刺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鲜食、腌制、冷冻均可,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带鱼身体特长,约70厘米,呈带状。它在中国大陆的黄海、东海、渤海一直到南海都有分布,以山东舟山所产为最佳。带鱼数量甚多,与大、小黄鱼及乌贼并称为中国的四大海产。
带鱼和带鱼之间经常出现自相残食的现象。每当带鱼饥饿的时候,不管是父母、兄弟,一概不认,强者吃弱者,实力差不多的就相互搏斗,直到两败俱伤或一伤一亡方才罢休。真可谓六亲不认。
营养及功效
带鱼含有维生素A、不饱和脂肪酸,以及磷、钙、铁、碘、镁等营养成分。
带鱼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带鱼可以补五脏、祛风、杀虫,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皮肤干燥者尤为适宜。
带鱼具有舒筋活血、消炎化痰、清脑止泻、消除疲劳、提精养神之功能,可治疗多种疾病。
孕妇吃带鱼有利于胎儿脑组织发育,少儿多吃带鱼有益于提高智力,老人多吃带鱼则可以延缓大脑萎缩、预防老年痴呆发病。女性多吃带鱼,能促进肌肤光滑润泽,长发乌发,面容更加靓丽。
带鱼对心血管系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食用宜与忌
带鱼腥气较重,不适合清蒸,以红烧、糖醋为佳,油煎亦可。
带鱼忌用牛油、羊油煎炸。
带鱼一次不宜多食,患有疥疮、湿疹、荨麻疹等过敏性皮肤病者要慎食。身体肥胖者不宜多食。
黄鱼
黄鱼,又称黄花鱼。鱼头中有两颗坚硬的“石头”,叫鱼脑石,故黄花鱼又称“石首鱼”。黄鱼可分为大黄鱼和小黄鱼。大黄鱼又称大黄花、大鲜、桂花黄鱼,小黄鱼又称小黄花、小鲜、小黄瓜鱼。大小黄鱼和带鱼被称为我国三大海产。
夏季端午节前后是大黄鱼的食用时期,清明至谷雨是小黄鱼的食用时期。在这两个时期,黄鱼身体肥美,鳞色金黄,发育达到顶点,最具食用价值。
营养及功效
黄鱼含有维生素B1、B2、E、烟酸,以及钙、磷、钾等营养物质,有很强的补益作用,是体质虚弱者和中老年人的食疗佳品。
黄花鱼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硒,能清除人体代谢产生的自由基,能延缓衰老,并对各种癌症有防治功效。
黄花鱼有健脾开胃、安神止痢、益气填精之功效,对贫血、失眠、头晕、食欲不振及女性产后体虚有良好的疗效。
食用宜与忌
黄花鱼是发物,哮喘病患者和过敏体质者慎食。
黄花鱼不能与中药荆芥同食。
黄花鱼不可用牛、羊油煎炸。
平鱼
平鱼,又称鲳鱼、银鲳、镜鱼,是一种身体扁平的海鱼。因其刺少肉嫩,很受人们喜爱,主妇们也很乐意收拾。它体表光滑,种类繁多,广泛分布于北半球温带水域,仅我国近海就有10种左右。
平鱼从出生到幼鱼时代,都与水母共同生活,以水母剩余的食物为生,但不会受到水母毒刺的攻击。长成后,平鱼白天游到水面,夜晚便沉入海底。
营养及功效
平鱼含有不饱和脂肪酸,以及钙、磷、铁、钾、钠、硒、镁等矿物质。
平鱼有益气养血、柔筋利骨之功效,可以治疗消化不良、脾虚泄泻、贫血、筋骨酸痛等症。
平鱼有助于青少年身体的发育,还可提高智力。
平鱼有降低胆固醇的功效,对高血脂、高胆固醇的人来说是一种不错的鱼类食品。
平鱼对冠状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有预防作用,并能延缓机体衰老,预防癌症的发生。
食用宜与忌
平鱼是名贵的海产食用鱼类之一,肉厚而细嫩,食用方法以红烧、清炖为主,也可加工制成干白姑鱼。
平鱼属于发物,有慢性疾病和过敏性皮肤病的人不宜食用。
平鱼不要和羊肉同食,忌用动物油炸制。
鱿鱼
鱿鱼,又称柔鱼、枪乌贼,是名贵的海产品。它属于海洋头足类软体动物,身体细长,十条触手围着嘴边,八条较长,另两条较短,有一个退化的内壳和一对三角形或者圆形的鳍。鱿鱼几乎成了海味的代表,闻名遐迩。
鱿鱼有两种,一种是鲜鱿鱼,一种是干鱿鱼。干鱿鱼由新鲜的鱿鱼经加工、干制而成。与鲜鱿鱼不同,干鱿鱼是不能直接烹饪成菜的,必须要经过涨发,使其重新吸收水分,最大限度恢复鱿鱼原有的鲜嫩、松软状态。
营养及功效
鱿鱼含有维生素B1,及碘、锰、铜、钙、磷、铁等。
鱿鱼可有效地减少血管壁内所累积的胆固醇,对于预防血管硬化、胆结石的形成都颇具效力。
鱿鱼对骨骼发育和造血十分有益,可预防贫血;对肝脏具有解毒、排毒的功效;有调节血压、保护神经纤维、活化细胞的作用,经常食用鱿鱼能延缓身体衰老。
鱿鱼还可补充脑力、预防老年痴呆症;是一种美容产品,有补虚润肤的疗效。
鱿鱼可预防成人病,缓解疲劳,恢复视力,改善肝脏功能。鱿鱼可以抗病毒、抗射线。
食用宜与忌
鱿鱼性质寒凉,脾胃虚寒的人应少吃;鱿鱼含胆固醇较多,故高血脂、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病及肝病患者慎食。
鱿鱼是发物,患有湿疹、荨麻疹等疾病的人忌食。
鱿鱼须煮熟透后再食,因为鲜鱿鱼中有多肽,若未煮透就食用,会导致肠运动失调。
鳗鱼
鳗鱼,又名鳗鲡,是名贵食用鱼类,滋补价值较高。
刚出生的鳗鱼体长6厘米左右,体重约0.1克;在淡水中生长1周年,到翌年春,可长到体长15厘米、体重5克左右;第三年春可长到体长15厘米,体重15克左右,第四年可长到50克以上。
鳗鱼在深海中产卵繁殖,在淡水环境中成长。性情凶猛,贪食,好动,昼伏夜出,具有趋光性强、喜流水、好温暖和穴居等特点。
鳗鱼具有很强的溯水能力,也能入洞潜逃。每年秋季,性成熟的鳗鱼下海产卵、排精,受精卵在深海孵化后发育,待春天来临,便集群从海口处进入淡水中生活。在自然条件下,可捕到鳗鱼的最大个体为45厘米,体重1600克。
营养及功效
鳗鱼含有维生素A、钙、磷等。每100克鳗鱼肉中含钙0.166克,磷0.211克,每1.5万克鳗鱼中含1.5万单位维生素A。
鳗鱼能补虚壮阳、养血抗痨、除风湿、强筋骨、调节血糖,对性功能减退、糖尿病、虚劳阳痿、风湿痹痛、筋骨软弱均有调治之效,也是久病者、贫血、肺结核患者的良好营养品。
鳗鱼有滋补作用,身体虚弱的人应多食。
女性常吃鳗鱼,可以改善脸色苍白、手脚冰冷的状况,在增强骨骼柔韧度方面也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鳗鱼有强精壮肾的功效,也能使血钙值有所增加。鳗鱼还是夜盲症患者的优良食物。
食用宜与忌
年老者、年轻夫妇特别适合食用。
鳗鱼为发物,患有慢性疾患和有水产品过敏史的人应忌食。
鲨鱼
鲨鱼,在古代叫作鲛、鲛鲨、沙鱼,是海洋中的庞然大物,所以号称“海中狼”。鲨鱼食肉成性,凶猛异常,连“海中之王”鲸鱼见了它也得退避三舍。
鲨鱼在这个星球上已经生存4亿年了,它们广泛分布在全球范围内,对于保护海洋生态系统起了重要的作用。鲨鱼的很多部分可以食用,包括肉、软骨、鱼翅等。
现在国内市场上出售的多是专供食用的养殖鲨。
鱼翅是鲨鱼的鳍,是与燕窝、熊掌齐名的珍贵食品。鱼翅做菜柔嫩腴滑,软糯爽口。鱼翅因其难得而身价不菲,但它并非特别有营养,而仅仅是奢华和财富的象征。
营养及功效
鲨鱼含有维生素B1、B2、E、烟酸,以及钙、磷、钾、钠等。
鲨鱼有益气滋阴、补虚壮腰、行水化痰的功效,对癌症、风湿性关节炎、干癣、红斑性狼疮等有明显的改善效果。
鲨鱼肝可以提取鱼肝油。鱼肝油能增强体质,助长发育,健脑益智,帮助钙、磷吸收,增加对传染病的抵抗力,还能预防干眼病、夜盲症和佝偻病。
鱼翅可以降血脂,抗动脉硬化,防治冠心病,有利于滋养、柔嫩皮肤黏膜。
食用宜与忌
心血管疾病、癌症、免疫性疾病患者适合食用鲨鱼肉。
鲨鱼肝脏有毒,不宜食用。人吃了鲨鱼的肝后,会出现恶心、呕吐、头痛、两眼红肿、脱皮等症状,全身的肌肉、骨关节感到疼痛,甚至还有人发高烧,表现出一种中毒症状。
孕妇最好不要食用鲨鱼肉。由于环境污染状况的加剧,鲨鱼较容易受到污染,导致体内重金属含量超标。孕妇应避免食用,以防影响胎儿的发育。
鱼翅含蛋白质高达83.5%,但由于缺少色氨酸,属不完全蛋白质,吃了以后对人体不能发挥作用,需与禽畜肉和虾、蟹等含有较多色氨酸的食材相配,则既赋予鲜美之味,又弥补缺少色氨酸之不足。
干鱼翅的发制工序极为复杂,而且耗时较长,不适合在家庭中自行泡发。
鲍鱼
鲍鱼古称“鳆鱼”,又称镜面鱼、九孔螺、明目鱼等,是一种海产贝类。它属于软体动物,主要品种有杂色鲍、半纹鲍、羊鲍、耳鲍、皱纹盘鲍等,多生活在水流湍急、海藻繁茂的岩石礁地带的裂缝和洞穴里。
鲍鱼自古就被人们视为海味珍品之冠,其肉柔嫩细滑,滋味极其鲜美,非其他海味所能比拟。
营养及功效
鲍鱼含有维生素B1、B2、E,以及钙、铁、钾、钠等。
鲍鱼肉有抗癌作用,具有滋阴补养的功效。中医认为,鲍鱼是一种补而不燥的海产,吃后没有牙痛、流鼻血等副作用,多吃也无妨。
鲍鱼能够双向性调节血压,调节肾上腺分泌,还有调经、润燥利肠之效,可治月经不调、大便秘结等疾患。
鲍鱼的贝壳叫石决明,是一味中药,可以清肝、明目,治疗高血压、目赤肿痛等疾病。
食用宜与忌
夜尿频、气虚哮喘、精神难以集中者适宜多食鲍鱼,糖尿病患者也可用鲍鱼作为辅助治疗食品,但必须配药同炖,才有疗效。
鲍鱼既可鲜食,亦可晒成干品。红烧鲍鱼、青炒鲍鱼、扒鲍鱼、麻酱鲍鱼、青串鲍鱼以及用鲍鱼、香菇、鸡做成的“三珍汤”等,都是各有特点的名菜佳肴。
烹调鲍鱼,要使之软硬适中。太软如同食豆腐,无法发挥鲍鱼的真正味道;太硬则如嚼橡皮筋,无法体会鲍鱼的美味。
痛风患者及尿酸高者不宜吃鲍鱼肉,只宜少量喝汤。
虽然鲍鱼人人爱吃,但感冒发烧或阴虚喉痛的人不宜食用。
鲍鱼一定要烹透,不宜吃半生不熟的。
有些人一吃鲍鱼就胃痛,这是因为它的高蛋白质颇难消化的缘故。
蛤
蛤,又称蛤蜊,有花蛤、文蛤、西施舌、海蛤、青蛤、沙蛤、沙蜊、吹潮等诸多品种。其肉质鲜美无比,被称为“天下第一鲜”、“百味之冠”,江苏民间还有“吃了蛤蜊肉,百味都失灵”之说。
营养及功效
蛤含有碘、钙、磷、铁等多种矿物质,而蛤壳中则含有碘。
蛤肉能使体内胆固醇下降,它的功效比常用的降胆固醇的药物谷固醇更强。
蛤肉有滋阴明目、软坚、化痰之功效。
食用宜与忌
高血脂体质的人以及患有甲状腺肿大、支气管炎、胃病等疾病的人特别适合食用,体质阳虚者、脾胃虚寒者忌用。
蛤可以蒸煮、烧烤,也可做汤、做羹,还可以与其他原料共同配菜。蛤本身极富鲜味,烹制时千万不要再加味精,也不宜多放盐,以免鲜味受损。
蛤中的泥肠不宜食用,不要食用未熟透的蛤,以免传染上肝炎等疾病。
螺
螺肉丰腴细腻,味道鲜美,清淡爽口,既是宴席佐肴,又是街头摊档别有风味的小吃,深受城乡居民的喜爱,故有“盘中明珠”的美誉。
螺有田螺、海螺等种类。在广东、广西,月下吃田螺是中秋节特有的习俗。
营养及功效
螺肉含有维生素B1、B2、E、烟酸和钙、磷、钾等矿物质。
螺肉具有清热明目、利水通淋等功效,对目赤、黄疸、脚气、痔疮等疾病有食疗作用。传说八月十五吃田螺,可使眼睛“明如秋月”。
田螺对改善狐臭有一定作用。海螺味甘,性冷,无毒,可以利膈益胃,对心腹热痛、肺热肺燥等症也有一定的食疗功效。
食用宜与忌
因田螺性寒,凡消化功能弱和老人儿童,应当食有节制,以免多食引起消化不良。
螺类属于发物,有过敏史及疮疡患者忌食。胃寒者也应忌食,以防危害身体。
为防止病菌和寄生虫感染,食用螺类时一定要煮透,一般煮10分钟以上再食用为佳。死螺不能吃。
海螺脑神经分泌的物质会引起食物中毒。海螺引起的食物中毒潜伏期短(1~2小时),症状为恶心、呕吐、头晕,所以在烹制过程中要把海螺的头部去掉。
螺肉不宜与中药蛤蚧、西药土霉素同食。
海参
海参,又名刺参、海鼠、海瓜,是一种名贵海产品,因补益作用类似人参而被称为“海参”。它的形状很像黄瓜,肉质软嫩,形体呈黑褐色。自古以来,海参就是补益的良药。
海参滋味腴美,风味高雅,是久负盛名的名馔佳肴,是海味“八珍”之一,与燕窝、鲍鱼、鱼翅齐名,在大雅之堂上往往扮演着“压台轴”的角色。
海参有一种奇特而有趣的行为,即当受到刺激或在水质污浊、缺氧等不良环境中,身体便强力收缩,压迫内脏从肛门排出,这就是“排脏现象”。使用这种手段,常可免除敌人的追杀,因为敌人忙于吞食海参的内脏去了。
更令人惊奇的是,海参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它还能再生新的内脏。海参被横切2~3段后,各段仍能再生而形成完整的个体。
营养及功效
海参含有维生素E、钙、碘、磷、铁、钒、硒。
海参对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肝炎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海参有补肾滋阴、养颜乌发的作用,能够抗衰老。海参还有助于人体生长发育,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增强造血功能。
海参能够抑制细菌、癌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糖尿病、胃溃疡等均有良效。
海参具有补肾益精、除湿壮阳、养血润燥、通便利尿的作用。
食用宜与忌
精力不足、气血不足及肝硬化腹水、神经衰弱患者适合食用。海参性滑利,脾胃虚弱、痰多便稀薄者勿食。
买回涨发好的海参后应反复过水冲洗,以免残留的化学成分有害健康。
干海参涨发率较高,质量好的可涨发至干品的8倍左右。
海参不宜与甘草同食。
海蜇
海蜇,又名水母、白皮子,是一种腔肠动物,属钵水母纲。它的形状犹如一顶降落伞。伞盖部分就是“海蜇皮”,隆起呈馒头状,直径达50厘米,最大可达1米。伞盖下的口腔与触须便是“海蜇头”。
海蜇皮是一层胶质物,海蜇头稍硬,它们的营养价值都不低。海蜇分布于我国南北各海中,浙江沿海最多。
海蜇的寿命一般只有一年,春生冬死,生长速度快,核桃大的小海蜇只需四五个月的时间就长到锅盖大,每年第四季度为海蜇捕捞季节。
营养及功效
海蜇含有维生素B1、B2、胆碱、钙、磷、铁、碘等。
海蜇味咸、性平,有清热解毒、化痰软坚、降压消肿之功效,可以治疗多痰、气管炎、哮喘、头风、大便燥结。海蜇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也有一定功效。
海蜇可以预防肿瘤,抑制癌细胞生长;能行淤化积,对胃溃疡、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有益,可以去尘积、清肠胃。
食用宜与忌
海蜇煮炸、清炒、水汆、油汆皆可,切丝凉拌效果最佳。食用凉拌海蜇时应适当放些醋,否则会使海蜇走味。
有异味的海蜇是腐烂变质之品,不可食用。海蜇忌与白糖同腌,否则不能久藏。
新鲜海蜇不宜食用,因为新鲜的海蜇含水多,皮体较厚,还含有毒素,只有经过食盐加明矾盐渍3次(俗称三矾),使鲜海蜇脱水3次,才能让毒素随水排尽。
海带
海带别名昆布,是一种大型褐藻(低等植物),形状如带,故此得名。自古以来,海带就有“长寿菜”、“海上之蔬”、“含碘冠军”、“长生不老药”的美誉,是一种保健长寿食品。
海带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它属于强碱性食物。经常吃些海带,搞好食物的酸碱搭配,达到酸碱平衡,保持体液的微碱性(pH7.35~7.45),对健康大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