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听听孩子的解释,让孩子有辩解和申诉的机会,不仅仅是父母赏识孩子的体现,更是孩子应得的基本权利,也是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一个做老师的朋友,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班上有一个叫牛小波的小男孩,矮矮瘦瘦的,特别地调皮。平时,总有一些小朋友告他的状。“老师,牛小波刚才打我了。”“老师,牛小波刚才把我的橡皮弄坏了。”“老师,牛小波刚才说我的坏话。”不知不觉地,牛小波给我留下了一个很坏的印象:这是一个淘气捣蛋的孩子。以后每当牛小波和同学们发生争执时,我潜意识里总是跳出了一个念头:这个淘气鬼又调皮了!
有一天,牛小波和同学们一起看图书。开始时,他一边看自己的书,还一边给旁边的小朋友讲解,和小朋友的关系很融洽。可好景不长,牛小波忽然把旁边同学的图书抢了过去,不知道要做什么,被抢书的同学生气地对我说:“老师,老师,牛小波抢书!”看到牛小波抢别人的书,我心想:这孩子怎么这么调皮啊?本来想大声喝斥他一顿,可是,转念一想,先别训孩子,问清楚孩子要做什么再说吧。我没有大声指责他,而是走到他身边,很随意地问他:“你在干什么呢?”牛小波说:“他的书坏了,我想帮他补好。”听了这话,我才恍然大悟。心里暗暗想,幸亏当时没有大声呵斥这个孩子,而是给了他一个解释的机会。如果没有尊重孩子的观念,没有给他们解释的机会,而只是一味地训斥孩子,那必然会伤害孩子的自尊。
于是,我鼓励了牛小波的想法,并帮助他找到了一个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但同时也教育他:上课的时候不能影响别人学本领,自己也要认真学本领。他点了点头。
听完朋友的故事,我更感觉到,不仅老师,父母更应该学会尊重孩子、凡事给孩子一个解释的机会,也就是要努力做到不武断地批评或否定孩子的想法和做法,不简单粗暴地指责孩子,而是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再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这才是赏识孩子的表现。
现实生活中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孩子犯了一个小错,父母单凭自己了解的情况就对孩子的行为作出评价和责备,当孩子申辩和解释的时候,父母就会火上加气,心想“你犯了错还狡辩?”于是,对孩子大喊一声:“住口!”你能想象孩子这个时候该有多么委屈吗?即使事后你因为冤枉了孩子而向他道歉,但对他的伤害仍然无法弥补。
一所教育咨询机构曾经对两千名在校学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住口!”两个字,是孩子们最不愿意听到父母说的话之一。可见,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对孩子的伤害有多么地严重。
经常被喝令“住口”、“你不用解释”的孩子,渐渐放弃了为自己辩解的权利。他们背负着很多的委屈,一个人默默承受,而这样的负担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就粗暴地指责孩子,不仅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不信任感,甚至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导致父母不喜欢什么,孩子偏要去做什么,跟父母对着干。这样的孩子怎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呢?
所以,多听听孩子的解释,让孩子有辩解和申诉的机会,不仅仅是父母赏识孩子的体现,更是孩子应得的基本权利,也是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当父母认为孩子做错了事情,不要急于作出判断和下结论,而要首先倾听孩子的解释。你可以说:“孩子,先说说当时的情况吧。”赏识孩子,任何时候都要给孩子一个解释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