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烹饪美食茶医生
48443200000001

第1章 茶之妙:不能割舍的爱(1)

世界上没有长生不老之药,却有延年益寿之茶。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几千年的识茶、种茶、制茶、品茶所积累的丰富经验,积淀出悠久灿烂的茶文化,并已成为中华文明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从茶道中悟出的真谛和传统的东方人文理念有许多相通共性,可以这样说,茶的出现不仅对人类的身心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早期的东方文明的形成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如果说茶文化需品茶者历经一番深刻的感悟才能领略到其中的美妙之处,那么茶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却是每一个喝茶的人都能切肤感受到的。

茶最初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是以解毒的药用功效被接受的,直到后来才慢慢转变以饮料为主。但茶的药用价值一直备受关注,历代医学大师对茶的药用功能都有深层次的研究和临床应用。现代医学研究在前辈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茶的化学属性及作用进行分析后,发现茶对许多现代疾病有着更广泛的治疗作用,为现代医学提供了直接可信的具体数据。茶的医疗保健功效是肯定的,而茶的成本又是低廉的,是每一个寻常的人家都能消费得起的。

这是茶之所以能普及开来的最根本的原因。我们的健康生活不能没有茶的参与,它的最大的贡献应该是保健作用,而药用应该退到次要的位置。现代社会生活中,亚健康状态令许多人在感觉上难以说清自己身体到底哪里出现了问题,借助于现代医疗检测手段同样揭示不了问题所在。如果运用中医学说,可能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中医学说理论的精髓不在于如何治疗,却强调如何调养,也就是说,应侧重于养生保健,即现代所推崇的预防。万病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许多疾病完全可以预防。而茶在养生保健方面是没有替代物的,通过茶的调理,许多处在萌芽状态的病变开始消退、演变,直至消失。

茶,是人类最亲密的朋友。在我们生活中承担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我们怎么能忍痛割舍呢?又怎么能对茶不情有独钟!

茶是上天恩赐给人类最珍贵的礼物,是世间无与伦比的仙根妙草。

茶源索考

我们没有理由不感谢先祖神农氏,没有他誓尝百草的精神,也许就没有今天风靡全球的第一大饮料———茶饮料了。屈指算来,从神农氏时代到今天,茶叶已经伴随人类走过5000多年沧桑岁月了。神农氏成了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受到千秋万代的后人敬仰。而茶叶也形成了形式繁多的茶道,进而演变成茶文化。这可能是当初神农氏没有料想到的。

最早的茶,是作为药用进入人类社会的;但同时也用作祭品,充当口嚼的茶食。到了西汉,人们认识到茶既可治病,又可清热解渴,就开始制饮用茶。《神农本草》载“茶树生益州川谷山陵道旁,凌冬不死”,西汉四川文学家王褒的《僮约》中提到“烹茶尽具”、“武都买茶”,都说明我国最早将茶树进行人工栽培,并将茶叶发展为专业化、商品化生产的地区是在四川,时间是在西汉。那时的饮茶方式也由先秦的(类似熬药的熬茶变为“煮作羹饮”(《尔雅注》的烹茶。即先将茶叶蒸压成饼,食用前用火炙烤捣成细末,放至(铁、银、陶器锅中加以煎煮,并投入葱、姜、橘皮、茱荑、薄荷之类佐料,煮成“茶粥”,类似今日蒙古的奶茶与西藏的酥油茶。当时有的地区也有将采来的茶叶、芽、梗一起切碎,放入瓶缸之中,以沸水注入而饮,是一种更为粗放的饮用方法。

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的辉煌时期,实际上真正使茶由药用、饮用变为品饮,并且由一种习惯、爱好、生理需要升华为一种文化、一种修养、一种境界的,应该归功于一位伟大的人物和一部伟大的著作,这就是陆羽与他的《茶经》。它造就了唐人热烈的生活情调以及丰富浓郁的社会风采。从此以后,唐代的茶业充满活力,茶产日兴,名品纷呈;饮茶之风,遍及朝野;茶叶贸易十分活跃;封建茶法,也应运而生。唐代茶的煮饮也别有讲究。茶叶要将饼茶烤干、碾细,形成碎米;水要用山泉(江水次之,井水最差,最忌沾油腥等异味;水初沸时放入适量盐粒,勿使过咸过淡;水三沸时舀出一瓢备用,更以防夹在沸水中绕圈搅动,形成漩涡,将茶末从漩涡中心投入;待到水已大沸,再将方才舀出之水重新倒入止沸;这时,茶花泛白,即可舀入茶碗,趁热饮用,以葆其精英。

进入宋代,茶更成为人民生活的必需品。王安石《论茶疏》谓:“茶之为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当时茶宴遍及朝野,寺院中也广泛流行。制茶方式亦有所改进,一是改唐茶的团饼巨串为小巧、雅致的龙、凤团茶,并命以雪英、云叶、蜀葵、玉华、寸金、嘉瑞之类的美名;二是开始用木樨、茉莉、玫瑰、蔷薇、兰蕙、菊花、水香梅花等与茶叶拌和,制出花茶。并革除加盐及香料的陈规,逐渐改为纯茶清饮。

明代是中国茶文化的转折期。由于大量制作和普及散茶,在制作中完成了炒青工艺,刻意追求茶叶特有的造型、香气和滋味。于是绿茶、青茶、黑茶、白茶的精品纷纷登场。也表现在茶的饮法由煮饮改为冲泡,从而将饮茶从繁琐的制作中解放出来,使人能品尝茶的天然滋味,并促使茶叶生产呈现出千姿百态的繁荣局面。还表现在茶具的返璞归真中紫砂茶具的勃兴,即明人一改宋代崇金贵银的习气,转为推尚陶质、瓷质;于是宜兴的紫砂壶以其体小壁厚、保温性能好、透气性强而又耐高温,有助于瀹发与保持茶香,外观古朴典雅,而成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清代对茶文化的突出贡献,首推红茶的制作与风行。相传在道光末年,福建崇安地区因兵灾使青茶积压发酵,变成黑色,发出特殊气味。兵灾后茶主赶紧将茶叶炒制烘干,运入福州托洋行试销,居然以汤红味香引起外国人的青睐。外商争相订购,红茶从此风靡一时,逐渐发展为畅销国内外的“工夫红茶”,在茶文化中独树一帜。另外,清代盛行的以茶向皇上敬贡,培植了众多的名茶。如龙井茶是因为乾隆帝访龙井村,封胡公庙前十八棵茶树为“御茶”,而声名远播的;“碧螺春”茶原名“吓杀人香”,康熙南下巡视时觉其不雅,始据其产地和茶型赐名碧螺春,由此才名列国内高级名茶之首。其它如蒙顶茶、六安瓜片、铁观音、武夷大红袍等都与争作贡品、精心培植有关,均成名于清代,不能不说是清代对茶文化又一突出贡献。

中国的茶叶走出国门在盛唐时就开始了,但传播面很局限。真正把中国茶叶发扬光大,迅速传播世界各地的还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不但在茶叶贸易上同全球各地有往来,还派出大量的专业人员帮助世界各国进行茶树栽培、茶叶烘制等关键的技术的培训。目前,已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在饮用茶饮料。现代是茶饮料推广最普及的时代,除了传统的泡茶饮茶的方式外,利用现代技术制成适合现代人口味的茶饮料,遍布各大商场、超市、食品店。而以茶为原料的各种保健饮品、保健食品已走进平常百姓家的厨房与餐桌,一股复古传统饮食、绿色安全饮食热正悄然席卷而来。

茶叶的有效成分

茶中维生素类

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类。B族维生素的含量一般为最多,其中维生素B5的含量是B族中含量最高的,约占B族中含量的一半,它可以预防癞皮病等皮肤病。茶叶中维生素B1含量比蔬菜高,维生素B1能维持神经、心脏和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核黄素(维生素B2可以增进皮肤的弹性和维持视网膜的正常功能。叶酸(维生素B11参与人体核苷酸生物合成和脂肪代谢功能。茶叶中维生素C含量也很高,高级绿茶中维生素C的含量可高达0.5%,维生素C能防治坏血病,增加机体的抵抗力,促进创口愈合。茶叶中维生素E (生育酚主要存在于脂质组分中。维生素E是一种抗氧化剂,可以阻止人体中脂质的过氧化过程,因此具有抗衰老的效应。维生素K可促进肝脏合成凝血素。

茶中矿物质元素

茶叶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元素,如磷、钾、钙、镁、锰、铝、硫等。这些矿物质元素中的大多数对人体健康是有益的,茶叶中的氟素含量远高于其他植物,氟素对预防龋齿和防治老年骨质疏松有明显效果。局部地区茶叶中的硒素含量很高,硒对人体具有抗癌功效,它的缺乏会引起某些地方病,如克山病的发生。

茶中氨基酸

茶叶中的氨基酸种类有25种之多,其中茶氨酸的含量最高,占氨基酸总量的50%以上。众所周知,氨基酸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有的氨基酸和人体健康有密切关系。如谷氨酸能降低血氨,治疗肝昏迷。蛋氨酸能调整脂肪代谢,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

茶中咖啡碱

咖啡碱于1820年在咖啡中被科学家发现,咖啡碱无色、无嗅,有苦味,容易溶入80度以上的热水中。茶、咖啡、可可等植物中咖啡喊的含量较高。咖啡碱的兴奋作用和苦味满足了人们的生理及口味的需求,使得茶、咖啡、可可、巧克力、可乐容易盛行。咖啡碱有多种生理作用,能作为药品使用,很多止痛药、感冒药、强心剂、抗过敏药中含有咖啡碱。

1.吸收与代谢的作用咖啡碱容易被人体吸收,摄取量的99%以上通过消化系统进入人体的血液。咖啡碱能进入大脑、胎儿、睾丸等很多组织。咖啡碱在新生儿、孕妇、病人的体内停留时间较长。咖啡碱在人体内不积蓄,最后经肝脏代谢,代谢产物在尿中排出。

2.兴奋作用人体疲劳主要是因为神经系统衰弱,中枢神经兴奋降低,使肌肉收缩力减退而不能充分伸缩。咖啡碱是强有力的中枢神经兴奋剂,能兴奋神经中枢,尤其是大脑皮层。

3.强心作用咖啡碱能够促进冠动脉的扩张,增加心肌的收缩力,增加心血输出量,改善血液循环,加快心跳。

4.利尿作用咖啡碱具有强大的利尿作用。其机理为舒张肾血管,使肾脏血流量增加,肾小球过滤速度增加,抑制肾小球的再吸收,从而促进尿的排泄。这能增强肾脏的功能,防治泌尿系统感染。与喝水相比,喝茶时排尿量要多1.5倍左右。通过排尿,能促进许多代谢物和毒素的排泄,因此咖啡碱有排毒的效果,对肝脏起到保护作用。增进利尿,还有利于结石的排出。随着尿量的增加,能除去积累在细胞外的水分,有消水肿的作用。

5.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咖啡碱能刺激胃液的分泌,使胃液持续增加,促进食物的消化。古人所说的“去滞化食”的主要功劳也应归功于咖啡碱。

6.抗过敏、炎症作用咖啡碱也和茶多酚同样,能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活性物质。咖啡碱对Ⅰ型过敏反应(即速发型、Ⅳ型过敏反应(即迟发型反应非常有效。

7.抗肥胖作用咖啡碱能够促进体内脂肪燃烧,使其转化为能量,产生热量以提高体温,促进出汗等。现在有多种口服和外涂的减肥用品中添加有咖啡碱,并且有的注明为从茶叶提取的咖啡碱。

8.不良反应咖啡碱的摄取量在每千克体重4~6毫克时,不会有不良反应。摄取量在每千克体重15~30毫克以上,人会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心跳加快等中毒症状。这些症状在6小时过后消失。剂量继续加大,能引起头痛、烦躁不安、过度兴奋、抽搐。咖啡碱的致死量约为每千克体重200毫克,相当于喝200~300杯茶,喝100~150杯咖啡。孕妇大量摄入咖啡碱能引起流产、早产和新生儿的体重下降。

茶中茶多酚类

茶叶中富含多酚类化合物,其主要成分有儿茶素、黄酮及黄酮醇、花色素、酚酸及缩酚酸。儿茶素占茶多酚总量的60%~80%。茶多酚具有苦涩味和收敛性,它是茶叶滋味与品质的主要成分之一。在茶叶加工中,儿茶素发生氧化聚合,产生从黄色到褐色等多种茶多酚氧化聚合物,例如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等,从而构成干茶与茶汤的色泽的主要成分,红茶、乌龙茶等有较多的茶多酚氧化聚合物。红茶的茶黄素与茶红素的含量及两者比例是决定红茶品质的重要指标。茶多酚有多种生理活性,为茶叶的保健功能做出巨大的贡献。

1.吸收与代谢口服的儿茶素只有5%~8%通过消化系统被吸收,大部分通过粪便被排出体外。被吸收的儿茶素会分散到肝脏、脑、心脏、肾脏、骨、皮肤等许多组织。在肝脏,儿茶素被甲基化或变成葡萄糖醛酸、硫酸缩合体。这些缩合体和游离儿茶素一起通过血液循环进入末梢组织。

如能每天通过喝茶等方式不断摄取儿茶素,以保持体内儿茶素的量,才可能有防病治病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