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市场化是最终解决煤电矛盾之路
在政府不愿意放开对电力价格限制的前提下,煤电联动被看成帮助电力企业缓解原材料成本上升压力的途径。“电荒”暴露出长期以来中国煤电体制存在的一些弊端,“市场煤”和“计划电”之间的矛盾一直没有得到解决。那么煤电价格联动是否是出路呢?前几年煤炭市场低迷,煤矿依靠政府给电厂做工作接受较高的计划煤价格,电厂不愿接受;这几年煤炭市场价格暴涨,电厂依靠政府给煤矿做工作接受较低的计划煤价格,煤矿不愿意接受。政府将大量精力放在了协调利益矛盾上。煤炭价格应该根据煤炭市场的供需来定,电力价格应该根据电力市场的供需来定。1990年电力过剩时,不允许降价,导致大量电力浪费;前几年电力紧缺,又不允许提价,只能采取拉闸限电措施,严重影响了生产。价格应该反映需求状况,才能提高经济效率。宁夏应该借鉴国外电力交易市场经验,积极探索深化电力体制改革。
3.减少原煤大量输出,切实提高资源深加工水平
煤炭是宁夏最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宁夏近几年强调做大做强企业集团,通过矿产资源整合开发,使煤炭企业“多、小、散”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变。宁夏煤业集团公司是2002年12月由宁夏亘元、太西、灵州、宁煤四家国有煤炭企业深度重组而成。2006年1月,神华集团和宁夏政府在原宁夏煤业集团公司的基础上,通过神华集团增资扩股组建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公司。宁煤集团控制了贺兰山和宁东两大主要煤田,占全区煤炭产能的85%以上。宁夏发电企业由国电等少数几家国有大中型企业控制,电网也由宁夏电力集团垄断,宁夏的地方电力企业只有宁夏发电集团。电力工业利润很大,宁夏应该鼓励地方办电、企业办电,实现宁夏电力工业北退东进。
国有大企业集团对宁夏煤炭、电力工业的主导,对宁夏吸引投资与加快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有关部门和地方企业也反映本地煤矿不愿意内销煤炭,本地企业买不上煤,而外销对象主要是大客户,利润较高。宁东基地是宁夏的“一号工程”,一系列深加工项目正在紧张建设,宁夏应该坚持又好又快建设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重点延长产业链,搞好深加工,使其成为宁夏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宁夏与全国一样,几年来煤炭行业的市场结构已经发生变化,致使煤炭供应赶不上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煤炭价格仍然有很大上升空间。本文前面提到市场化而不是煤电联动才是解决煤电之争的出路,但在煤电垄断体制下,完全放开煤价和电价市场,必然会使下游企业和居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宁夏本地企业规模小、数量多,资源是卖方市场,产品是买方市场,近年资源价格上涨多而产品价格上涨少,资源税改革最终会转嫁到中小企业和居民身上。以市场为基础,政府适当进行价格干预,是两难中的选择。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宁夏铁路运输能力有很大缺口,过去车皮计划主要是运送原煤,现在一些深加工产品却因为外运困难而影响企业发展,建议逐步减少原煤外运车皮计划指标,增加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输出。
(三)解决资源税改革中的利益矛盾:分成、降耗、补贴问题
1.积极争取调整资源税留成比例,更多地支持资源型地区的发展
资源税改革也是多方利益博弈的过程。目前,资源富集地区对央企竭泽而渔式开发资源及其外部性反应强烈。主要原因,一是资源产权配置制度存在缺陷。大矿和富矿的探矿采矿经营权以及资源收益权一般掌握在大型国企手中,资源所在地政府难以通过合法的途径从本地资源开发中得到相应的利益。资源型企业与地方经济关联度很弱,资源税太低使地方政府难以获取应该得到的收益。重要税源上划,一般掌握在中央和省级财政手中。二是资源所有权与收益权之间在相当大程度上的偏离。资源产权和国有企业名义上都是属于国家所有,但资源税很低,利润不交或少交,特别收益金也与国外标准存在一定落差,致使社会公共利益方面从石油、煤炭等行业的高额收益中分享到的部分并不完全充分。三是资源成本和价格形成方面的缺陷。目前中国资源企业的成本,一般都只包括资源的直接开采成本,而像矿业权有偿取得成本、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成本等尚未体现,形成不完全的企业成本。宁夏石嘴山市是典型的案例。资源税作为一种按品目划分的共享税,除海洋石油税收归入中央财政外,其余资源税收入归入地方财政。高额利润被央企拿走,资源被廉价开发,而污染、沉陷区、就业和社会保障等问题却留给了当地政府来解决。在资源税改革中,应该使地方政府获得更大比例的分成,应该根据资源性产品完全成本定价。
2.立足节能降耗,化解涨价因素
宁夏是以高耗能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地区。工业对能源依赖很强,工业消耗80%的用电量,其中又有80%被高耗能企业使用。宁夏万元GDP能耗在全国最高。宁夏近年来在电解铝、铁合金、电石、水泥等主要耗能产品生产企业中大力推广世界先进的生产技术工艺、关闭淘汰落后生产线,大大降低了单位能耗。能源涨价减少能源消耗量,促使高耗能企业必须在提高生产效率上下工夫。要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消化因税负增加的成本;政府部门加大对资源产品价格的监控力度,避免企业强势地位掌控定价,转嫁资源税负担。
3.对低收入人群进行必要的补贴
《中国青年报》一篇题为“资源税改革中如何保证民众利益”的文章引起读者关注,并被网络解读成对“资源税改革的莫名恐惧”。作者认为“更让公众担心的是,资源税改革最终带来的是能源价格的普遍上涨,企业会把资源税税负转嫁给老百姓;这不仅与国家调整资源税的初衷相悖,更不符合改革成果最终让百姓分享的美好愿景”。资源税改革及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是大势所趋,中国的能源价格在与国际接轨过程中,仍然有很大的上涨空间,能源价格上涨以及最终向居民的转嫁不可避免。政府需要做的是,一要调节垄断性行业收益,控制其高福利高工资等成本,对垄断利润征收收益调节金。二要加强对低收入人群的用煤、用电、取暖等的补贴。三是实行阶梯电价。从国外的政策来看,一般是制定一个基本电量满足居民基本的用电需求,这部分电量执行基准价,超出基本电量之外的就要执行更高的价格。这样可以使穷人的电价不会提高,而用电量较多的富人支付较高电价。
参考文献
[1]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税务局:《关于加强我区资源税管理工作的建议》,内部稿,2007年。
[2]石嘴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宁夏石嘴山市煤炭资源枯竭情况的报告》,2008年3月。
[3]常修泽:《资源制度缺陷影响公平》,《瞭望》,2007年5月。
[4]林伯强:《开征资源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上海证券报》,2008年1月15日。
[5]张捷:《我国资源税改革设计》,《税务研究》,2007年第11期。
[6]谢美娥、谷树忠:《资源税改革与我国欠发达地区资源富集区发展研究》,《煤炭经济》,2006年。
宁夏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宁夏处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把“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作为宁夏发展的首要问题,提出要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国际经验表明:水资源危机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水资源管理问题。宁夏是个传统农业和灌溉农业地区,用水结构不够合理,农业用水比重占90%左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每亩农田灌溉用水定额远远高于其他地区。近年来,宁夏积极探索建设节水型社会,开展黄河水权转换试点,进行城乡水务统一管理探索,为促进宁夏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水资源保障。但宁夏的水资源管理体制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经济、生态发展的需要,现对宁夏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问题进行进一步研究。
一、宁夏水资源供需简要分析
宁夏地貌特征自北向南分为贺兰山山地、银川平原、宁中山地与山间平原、灵盐台地、宁南黄土丘陵和六盘山山地6个地貌单元。宁夏属于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南湿北干。按照自然地理条件可以划分为北部灌区、中部干旱带、南部山区三个经济区域。2010年,宁夏北部灌区降水量平均为171毫米,中部干旱带为292毫米,南部山区为496毫米。北部灌区因有引黄灌溉之利,是历史悠久的农业区。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国家修建了固海、同心、红寺堡、盐环定等扬黄灌溉工程,使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固原山区部分地区获得了灌溉水源。但山区(含中部干旱带和固原山区,下同)干旱缺水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1987年国务院批准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分配宁夏黄河干支流耗水量40亿立方米。近年来,由于黄河来水持续偏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分配给宁夏的用水量正常年份一般是34亿~36亿立方米,远低于分配的水量指标,水资源压力逐渐加大,节水灌溉更加受到重视。
1998~2010年,宁夏水资源供需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宁夏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依靠黄河水,尤其是引黄灌溉和扬黄灌溉区域。二是宁夏水资源总量受干旱气候影响,年际在6.993亿立方米和12.760亿立方米之间波动,一般年降水量较少的年份加大引黄取水量来补充,年降水量较多的年份引黄取水量较少。三是地表水资源量从9.172亿立方米减少到6.98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从30.867亿m3减少到22.765亿立方米;尤其是地下水资源呈现比较明显的减少趋势,12年减少26.2%。四是黄委会实行黄河水量统一调度以来,在黄委会年度水量分配的刚性减少的压力下,宁夏积极加强灌溉管理,调整作物结构,改革农业用水价格,建设节水型社会,使得宁夏整体取水量逐年减少,总取水量减少23%,但耗水量却基本维持在38亿立方米左右,所以耗水率从39.5%提高到53.8%。五是减少的总取水量的94%主要是由于农业用水减少的缘故。近年来,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很快,城镇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不是很大,工业用水曾一度减少现在又逐渐增加。由于城市普遍重视生态园林建设,景观水道和湖泊湿地显著增加,生态和环境用水增加较快。
二、宁夏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述评
在水资源压力增加的同时,宁夏在水资源管理制度改革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成功经验。
(一)水务局———城乡水务统一管理
我国长期实行的是分级分部门水资源管理体制,水利部门负责水利工程建设和农村水利管理,建设部门负责城市供水和城区地下水管理,环保部门负责水污染管理及水源地、湿地保护,地质部门负责地下水勘探与管理,参与管理的还有农业、卫生等部门。1988年我国颁布第一部《水法》,提出“建设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域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制度”。1993年,深圳市借鉴香港水务管理经验,开始组建水务局,统一管理城乡水务工作。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更加明确了“水利部统一管理全国水资源”的职能,水利部对深圳、陕西等地水务统一管理工作进行了调查和总结,并积极促进上海乃至全国城乡水务统一管理改革。200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继续保持了统一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全国组建水务局和实行城乡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的县级以上行政区已达1532个,占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总数的62.9%。
宁夏水务统一管理体制改革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成立水务局。2001年10月宁夏成立第一个县级水务局———平罗县水务局,2002年4月石嘴山市水务局和吴忠市水务局成立。目前宁夏5个地市级分别都成立了水务局,14个县(市)也成立了水务局。二是机构职能的划分。成立了自治区节约用水领导小组,撤销建设厅节水办,在水利厅设立自治区节约用水办公室。石嘴山市将建设局的城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办公室及地矿局的地热水、矿泉水综合利用办公室撤销,由水务局统一管理。盐池县等也把城市供水职能划归水务局管理。三是探索供水企业体制。石嘴山市将城市供水排水和污水处理职能整合到城市公用企业———星瀚市政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卫市成立清源市政有限公司。宁夏先后成立了宁东水务公司、太阳山水务公司、宁西供水水务公司等,在水务管理上实行政企分开。近年来,宁夏水利部门积极探索从农村水利向社会水利转变,为逐步实现水资源统一管理和水务一体化进行了大量的制度创新。